APP下载

巧设伏笔 前呼后应

2022-12-09王丽华

初中生学习指导·作文评改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伏笔下文故事情节

王丽华

我们学过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描写童年生活的短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小时候瘦弱胆小的“我”与同伴们攀上悬崖后不敢下来,后来在爸爸的指引下,才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经过。文中先交代了“我”身体状况不佳,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冒险;又描写了“我”在高处无法顺利下到地面时的恐惧、无助。结合全文内容看,先交代的文字巧设伏笔,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做了必要的铺垫。

所谓伏笔,就是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在记叙过程中,为了使下文出现的事物能够水到渠成,不让人有突兀疑惑之感,便事先在上文有目的地进行提示或暗示。这种前文为后文预埋线索的做法,看似闲笔,实为匠心独运,使得文章更加严密紧凑,含蓄有味。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如何运用伏笔手法进行写作呢?

技巧一:通过描写环境巧设伏笔。这是经常运用的伏笔手法,即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进行描写,从而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埋下原因。例如一同学在写《风雪中的爱》这篇文章时,开篇便不遗余力地对几天来的恶劣天气进行描写,写北风怒号,写大雪纷飞,写天冷路滑,从而为后面许多人在一座高桥上不停地摔跟头埋下伏笔;接着让文章的主人公——一位铲雪砸冰的老人出场,在前呼后应中,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显得非常自然。

技巧二:通过刻画人物巧设伏笔。一般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设置伏笔,下文再巧妙照应。即让人物说一些奇怪的话,做一些反常的动作,表露一些与众不同的心理;然后让下文的故事情节呼应这些言行、心理,形成完美的照应。比如先讲述一位母亲从来都不让女儿穿裙子,令人心生好奇;接着再写多年前邻居家的女孩因车祸失去一条腿,装了假肢,不能再穿裙子,邻居们不想让这位女孩看到裙子而伤心,于是达成了一致协议,从此不让自己的孩子穿裙子……这样,前后之间就形成了伏笔与照应的关系。

技巧三:通过记叙事情巧设伏笔。即在行文中记叙某件事情,而这件事恰恰是下文某个事情的起因,从而形成照应。例如一位同学的作文《我误解了妈妈》,在反复写妈妈对自己如何吝啬的同时,不时用一两句话提起妈妈忙着纳鞋底、做新鞋、缝新衣的事,虽一带而过,却让人印象深刻,欲知原委。这个同学直到文章最后,才交代原委,原来妈妈这是在帮村里的几个孤儿准备过年的新衣新鞋,从而在伏笔照应中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显妈妈可贵的品格。

同学们,按照伏笔照应在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主要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等三种,大家在写记叙文时,可灵活进行运用。

【名家示范】

疼痛似乎在睡着的女人身上狠掐了一下,她倏地醒了。丈夫马上帮她踩背,小女孩也在一边帮她揉着胳膊,他们像是要把疼痛从她身体里挤出去。

小女孩亮着嫩嫩的小嗓子说:“妈妈,你看我自己梳的头,好看吗?”女人立刻说:“好看,我的宝贝是天底下最美的宝贝!”

她坐起来,把女儿抱在怀里,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然后,他们彼此会意地眨眨眼睛,拉了钩!

一天一天,女人在无边的疼痛里熬着,刚挺过一阵,接着又来了更猛烈的下一阵。疼痛让她常常满头大汗,看着让人揪心不已。她却总是咬着牙说:“孩子还等着我,和她手拉着手回家呢!”

她最终还是离去了。

那个早晨,小女孩的眼泪成串成串地掉下来,却一直没有哭出声。我看到她紧咬着嘴唇,小小的身影孤独而无助地站在医院的走廊里,就怜惜地走过去,蹲下身问,那一天,妈妈在你耳边说了什么?

她眼睛里闪着倔强的泪花,说,妈妈告诉她,记得每天一定要吃一个苹果,想对妈妈说的话都可以对苹果说。吃完了苹果,妈妈不论在哪里,都听得到她说的话。

(选自《如果苹果长了耳朵》/朱成玉)

【与你分享】

女人生病了,而且是绝症,自知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她把年幼的女兒“抱在怀里,在她耳边小声嘀咕了几句”。这一描写,为下文“我”向小女孩询问她妈妈当时说了什么埋下伏笔,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伟大的母爱瞬间感动了每一个阅读者。

【仿写片段】

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举行的“青春永向党”演讲比赛。星期天上午,我撰写好演讲稿,练习了几遍,内容已基本能够记住。回听了一下录音,字正腔圆,没有什么大问题。我觉得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拿一个奖应该没有问题。妈妈见状,提醒我一定要反复练习,不能大意。我不以为意,凭我的记忆力和应变能力,不足为虑。

…… ……

比赛正式开始。轮到我上场了,本来自信满满的我,一看到台下黑压压的观众,心一下子就蹦到了嗓子眼,刚开了头,就紧张得忘词了,僵在那儿,像个木桩一样……结果可想而知,我连个鼓励奖也没得到。

(《一次难忘的教训》/叶雅)

猜你喜欢

伏笔下文故事情节
新媒体视野下文创产品的营销与创新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退路
去古代吃顿饭(上)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水能生火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微澜尽处是狂涛——《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伏笔手法漫谈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谈《斑羚飞渡》中的伏笔照应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