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象母象伤婴行为的处置和分析

2022-12-08保明伟熊朝永沈庆仲周方易

中国兽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育幼母象亚洲象

保明伟,韩 泳,熊朝永,沈庆仲,李 多,保 鸿,周方易

(1. 西双版纳野象谷景区有限公司,云南 景洪 666100;2. 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云南 景洪 666100 ;3. 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云南 景洪 666100;4. 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所,云南 景洪 666100)

动物母亲攻击新生幼仔的行为被称为伤婴行为,伤害过重可能导致幼仔死亡,但无明显的生态适应意义,该行为在家猪(Susscrofadomesticus)中常见,也见于其他圈养动物[1-2]。在亚洲象(Elephasmaximus)中,也存在亲本母象伤婴行为,且易导致幼象死亡。在欧洲的动物园和马戏团中,10%的亚洲象幼仔在刚出生后不久就被母象伤害致死[3]。通过与国内其他亚洲象饲养机构交流获悉,在2001—2013年至少有5家动物园发生6例亚洲象伤婴案例,且最终均导致幼象死亡。

亚洲象为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伤婴行为造成幼象死亡是物种保护的重大损失。圈养亚洲象的伤婴行为对繁育工作的阻碍需要得到重视[4]。亚洲象的人工育幼技术尚不成熟,人工育幼死亡率高[5]。矫正母象的伤婴行为,实现自然育幼,是保证幼象成活的最佳方式。本案例记录了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饲养的1头亚洲象母象初产后的伤婴行为,以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不仅在现场紧急抢救下幼象,还成功矫正了母象的伤婴行为,为国内罕见报道,可为类似案例的处置提供参考。本案例还对整个过程中母象与幼象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与正常育幼的母幼象进行对比,探讨了母象伤婴行为的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基本情况 本案例有伤婴行为的母象呼名“鲁腊”,初产年龄16岁,妊娠期630 d,于2019年11月13日夜间2:43首次分娩,幼仔为雌性,呼名“小八”。鲁腊自幼年起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饲养,性格温顺,日常行为训练良好。

5头对照母象呼名“平载”“未来”“依嫩”“格兰”“然然”,均饲养于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包括2头经产母象和3头初产母象,年龄在16~32岁(表1)。平载最近1次分娩时间为2020年2月22日,将平载此次产下的幼象选为对照幼象。

1.2 观察记录 分娩地点均在象舍围栏内,栏杆的间隙足够饲养员自由出入。母象临产前安排饲养员24 h值班,分娩时,饲养员为避免打扰,先远距离观察。象舍内安装有监控设备,全程录像。回放分娩后1 h的监控,分析母象分娩后的行为,采用零-壹取样(One-zero sampling)记录分娩后母象用前足、象鼻、口接触幼象的次数和干预幼象的时长。采用随机取样法(Ad libitum sampling)描述记录其他与母幼关系相关的行为。

幼象出生后,兽医师检查体表有无外伤,行走、睡眠是否正常,并记录每日睡眠时长,尿液、粪便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取样送检。根据现场诊断及送检结果进行药物治疗。

育幼期间,采用行为取样(Behaviour sampling)和连续记录(Continuous recording),每日24 h记录幼象小八和对照幼象的食乳次数、食乳量(人工育幼)或食乳时长(自然育幼),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1.3 人工干预 发现母象行为异常后,饲养员使用工具进行强制干预,必要时保定母象四肢,将幼象转移至相邻的围栏,同时保证母象能看到幼象,避免母象弃仔。

将母象和幼象分隔后,人工挤母象乳汁,用去掉针头的注射器饲喂幼象,喂奶时在围栏边悬挂棕色屏障,模拟母象躯干,饲养员持注射器站在屏障后,让幼象寻找乳汁,避免幼象对饲养员产生依赖。饲养员每日24 h观察,幼象抬头乞乳时,现场挤奶饲喂幼象,边挤边喂,至幼象吃饱拒绝继续吸乳或暂时挤不出乳汁为止。未喂完的乳汁直接丢弃。其他饲喂材料为温水、5%葡萄糖溶液和山羊乳。

逐步安排母象与幼象合笼,初次合笼时对母象的头和四肢进行保定,将幼象带入母象围栏,让母象和幼象相互适应,视情况减少母象的保定设施。母象和幼象情绪稳定后,引导幼象靠近母象乳头。将喂奶的注射器紧贴在母象乳头位置,幼象含住注射器同时含住乳头,在幼象开始吮吸时快速移走注射器,并人工辅助母象和幼象保持适合的哺乳姿势。

1.4 统计分析 对小八1~5日龄人工育幼食乳次数、小八7~9日龄自然育幼食乳次数、对照幼象1~7日龄食乳次数;以及小八7~9日龄食乳时长、对照幼象1~7日龄食乳时长在SPSS 22软件中进行Mann-Whitney U双尾检验,通过比较合笼后小八的食乳情况和对照幼象有无显著差异,判断曾出现伤婴行为的母象是否能自然哺乳。

2 结果

2.1 母象伤婴行为观察记录 小八出生后,鲁腊情绪十分暴躁,表现出多种可能对小八造成伤害的行为,视为伤婴行为,包括:(1)用足踢、踩、揉搓幼象,力度较大,有时两只前足同时踩在幼象身上(图1A);(2)前肢跪下,用嘴咬幼象,同时门齿刺到幼象,幼象被挤压在地面上(图1B);(3)前肢跪下,用头推幼象,有时会压住幼象,或把幼象推到栏杆或墙壁上造成挤压(图1C);(4)用象鼻握住幼象的四肢,或揪住幼象的皮肤,将幼象拎起,又丢在地上(图1D)。

图1 亚洲象母象分娩后可能对幼象造成伤害的行为

鲁腊在上述行为期间有短暂停歇,用鼻子轻触和嗅闻小八,前肢跪下低头,像是观察小八,但很快再次出现上述伤婴行为。

鲁腊分娩后干预幼象的行为频次,以及从分娩到最后1次干预行为发生的时长远高于5头对照母象,且存在较多双足踩、咬和象鼻卷起等对照母象不出现或很少出现的行为(表1)。鲁腊行为的力度和幅度也较5头对照母象大。在单足接触行为中,5头对照母象多是用足轻轻拨动幼象,而鲁腊则多次用力踩踏或揉搓幼象。在鲁腊分娩后10 min,饲养员已经在现场开始用工具制止伤婴行为,但鲁腊不顾阻拦,双脚同时踩在小八身上5次,咬幼象4次,象鼻卷起幼象12次,直到分娩后47 min饲养员将小八和鲁腊分隔。

表1 亚洲象母象分娩后对幼象的干预行为

伤婴行为发生时,鲁腊对饲养员口令不予理会,甚至表现出少量试图攻击饲养员的行为,均被饲养员躲开,随后鲁腊注意力立即转移回小八身上。饲养员带离小八时,鲁腊将象鼻伸向小八,试图将小八拉回身边。小八被分隔至相邻围栏后,鲁腊目光几乎不离开小八,经常将鼻子伸过栏杆触摸和嗅闻小八。鲁腊大部分时间情绪稳定,但当小八卧倒休息时,鲁腊立即变得十分紧张,试图冲过栏杆,并做出抬起前足、跪下低头等动作,试图进行干预。经过小八几次卧息并自行苏醒站起,鲁腊渐渐适应小八的卧息行为,不再有特殊反应。

2.2 幼象食乳情况 小八出生后4 h首次喂食鲁腊乳汁。1~4日龄时小八食乳量逐渐增加,4~6日龄虽然小八索乳欲望强,但从鲁腊处采集到的乳汁量减少,导致小八食乳量减少,故补充少量山羊乳(表2)。

表2 人工饲喂幼象量

小八1~5日龄时每天人工挤奶饲喂(18.40±2.44)次;对照幼象出生1~7日龄时每日自然哺乳(45.57±5.04)次,每日哺乳时长(193.57±13.77)min;小八转为自然育幼后,7~9日龄时每日自然哺乳(55.33±4.67)次,每日哺乳时长(132.00±19.97)min。

小八人工育幼期间食乳次数显著少于对照幼象(Z=-2.873,P=0.004),转为自然育幼后食乳次数显著高于人工育幼期间(Z=-2.277,P=0.023),和对照幼象差异不再显著(Z=-1.042,P=0.298)。小八自然育幼后的食乳时长和对照幼象差异也不显著(Z=-1.943,P=0.052)。

2.3 幼象受伤和治疗情况 伤婴行为发生当日,小八背部大面积挫伤。肘关节、膝关节、阴部有擦伤。口腔流血,双眼充血。四肢僵硬、弯曲困难,出生后18 h才能缓慢行走,3日龄才能和对照幼象一样活动。对照幼象每日睡眠时长为6~8 h,但小八躺卧时似有疼痛,在地上挣扎,需服布洛芬止疼后方可入睡,1~5日龄每日只能卧息1 h左右,出生2周后卧息时长才与对照幼象一致。

小八1日龄首次排尿,尿液呈不透明深褐色,尿检结果显示:白细胞、红细胞、蛋白质、酮体、胆红素、葡萄糖、隐血阳性(对照幼象尿液呈透明淡黄色,尿检均为阴性)。口服云南白药、小儿阿莫西林、头孢克肟治疗后,小八的尿液颜色逐渐变浅,各项指标逐步转阴,至28日龄完全恢复健康。

2.4 幼象与母象合笼情况 小八与鲁腊分隔后13 h初次合笼,小八平稳站立,但鲁腊较为激动,用头部将小八推倒。后续的合笼中鲁腊的异常行为逐渐减少。

小八6日龄合笼时,鲁腊情绪稳定,无异常行为。当晚22:51在人工辅助下从鲁腊乳头吮吸母乳3 min,23:16再次人工辅助吸乳3 min(图2)。23:42幼象和母象在无人工辅助的情况下实现自然哺乳3 min,此后完全由母象自然哺乳,不再补充山羊乳和葡萄糖。从此母象和幼象合笼饲养,饲养员每日24 h看护,直至幼象40日龄。

图2 亚洲象人工辅助哺乳

3~6日龄幼象与母象合笼适应期间及6日龄后长期合笼饲养后,鲁腊未再伤婴,对小八照顾良好,表现出较强的母性。合笼后,小八喜欢枕靠在鲁腊脚上睡眠,鲁腊即原地站立不走动,直到小八自然醒来。有时鲁腊也会卧姿睡眠,小八即卧在鲁腊怀里,同时睡眠。28日龄后小八健康状况良好,2岁5个月时体重615 kg,继续由鲁腊自然哺乳和育幼中。

3 讨论

亚洲象分娩后用足拨动、用头推动幼象的行为本质上属于母性行为,幼象刚出生时,体表包裹胎衣,母象把胎衣扒下,使幼象顺利呼吸,也可能起到刺激幼象,使刚出生的幼象清醒,辅助幼象站立的作用。在以往的亚洲象母象伤婴案例中均有此类行为。案例1:某动物园一雌性亚洲象于2001年1月2日,13岁初产,2006年4月4日再次分娩。2次分娩后均踩踏幼象,饲养员采用工具驱赶、食物吸引、其他大象干预等方式均没能阻止母象,幼象当场死亡。后该伤婴雌象被转移至另一动物园,于2009年4月10日第3次分娩,幼象再次被踩踏致死。案例2:2003年1月12日,某动物园15岁亚洲象初产后情绪激动,在象舍内乱跑,随后用象鼻卷起幼象并用前肢踩踏,饲养员试图抢救幼象但未成功,幼象被踩踏致死。案例3:2004年7月16日,某动物园25岁亚洲象初产后用象鼻和前肢推打幼象,饲养员保定雌象后将小象带离,带离幼象时母象情绪更加激动,饲养员关闭隔离门时母象多次用象鼻将门推开。幼象人工育幼,于41日龄夭折。案例4:2013年8月30日,某动物园16岁亚洲象初产后踢和踩踏幼象,饲养员将幼象救出。2 h后幼象自主站立,将幼象与母象合笼,母象将幼象推倒并又开始踩踏,饲养员再次将幼象救出。母象不断试图寻找幼象,尤其是听到幼象叫声更加激动。人工育幼,不久后幼象夭折。

案例3、4和本案例中幼象被带离时,母象均试图寻回幼象,说明伤婴母象存有母性,有育幼的意愿。但伤婴母象因为没有经验,过于焦急的辅助幼象站立,干预过多、力度过大、方式不当,对幼象造成了伤害。幼象卧息时,母象亦可能误认为幼象倒地是生病或受伤,因此急切地想要辅助幼象站立,待看到幼象睡醒自行起身后,才适应幼象卧息是正常现象,不需要帮扶。

影响母象伤婴行为的因素可能是多样的。对家猪的研究发现其伤婴行为受遗传影响[6-7]。在初次产仔时出现过伤婴行为的母猪,在下次产仔时伤婴的概率比未出现过伤婴行为的母猪更高[7]。案例1中的雌象也是连续3次分娩均出现伤婴行为。激素水平会影响母猪的伤婴行为,分娩后,雌二醇对维持动物的母性行为有重要作用,但雌二醇水平高的母猪也会表现出更多的伤婴行为[8]。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鲁腊伤婴行为矫正后母性很强,甚至可以哺育非亲生的幼象。母象可能也需要后天学习来掌握分娩后干预幼象的方式和力度。因此建议将母象和幼年亚洲象在社群中饲养,有经验的母象分娩和育幼时,其他母象有机会熟悉适应。

在伤婴行为中,母兽行为异常,却并未意识到自己会伤害幼兽,此时应立即采取人为干预措施,以避免幼兽受伤或减轻受伤程度,保障幼兽成活。在家猪饲养场中,当母猪和饲养员彼此熟悉后,伤婴行为会减少[9]。饲养员和亚洲象在平时也应该充分熟悉,减少伤婴行为出现概率,并对亚洲象进行适当的训练,以便必要时进行干预。亚洲象妊娠期在510~761 d不等[3]。对于可能出现伤婴行为的母象,在预产期范围内,必须有工作人员24 h观察,并在现场准备好母象的保定工具和驱赶工具。即使是训练良好的母象,在出现伤婴行为时也不能像平时一样执行饲养员的指令,且会变得具有攻击性。本案例处置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在短时间内将幼象和母象分离,导致幼象受伤较重,如果能在分娩前母象情绪稳定时就保定母象,并用网兜、套索等远距离套住幼象拖离,以减少幼象受到的伤害。

实现自然育幼才是伤婴行为处置的最终成功,需要多次的评估和尝试。幼象与母象临时分离后,应保证母象和幼象能进行视觉、嗅觉、听觉和有保护的触觉接触,避免母象和幼象生疏导致弃仔。合笼成功需要的时长并不固定,据文献报道,有机构用了12 d实现母象自然育幼[3]。人工育幼只能作为母象行为矫正期间的过渡方案,不能替代自然育幼。其他常见乳源的营养成分均与象乳差别较大,且母乳不仅提供营养还提供幼象免疫疾病所需的抗体,缺乏母乳是造成圈养亚洲象幼仔死亡的重要原因[10]。缺乏母乳对幼象健康的不良影响还具有延迟效应,母乳不足的幼象即使到青春期仍面临更高的死亡风险[11]。母象母乳不足时,山羊奶可供应急使用或作为补充,但本机构在以往的实践中发现,低龄幼象长期只食用山羊乳而不食用象乳仍会导致肠道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且牛乳的不良反应更严重。野外母象拒绝幼象吸乳的高峰期在幼象31~36月龄,而彻底断乳发生在32~114(平均55)月龄[12]。因此我们建议幼象应母乳喂养至3岁以上。

猜你喜欢

育幼母象亚洲象
合趾猿的人工育幼
育幼经历对圈养成年雌性大熊猫尿液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茶叶科技助推亚洲象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上)
一路向北的亚洲象家族(下)
圈养小熊猫育幼期行为对幼仔成活率的影响
北极熊人工育幼
复仇的母象
复仇的母象
亚洲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