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2022-12-08杨国伟冶尕西

光明中医 2022年24期
关键词:经筋面瘫面神经

杨国伟 冶尕西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即周围性面瘫,是由于面神经运动纤维出现病变导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可发病在任何年龄,临床多表现出患侧额纹消失、不能抬眉蹙眉、闭眼露白甚至闭眼不能、鼻唇沟变浅甚至消失、示齿不能、鼓腮漏气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听觉、味觉等功能障碍[1]。该疾病不仅影响患者面部器官功能及外观,也容易对其日常生活工作及心理健康造成严重负担。目前,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和措施,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抗炎消水肿、抗病毒及营养神经等为主,效果相对局限,且存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中医认为该疾病是由于机体正气匮乏,脉络空虚,风寒热邪入侵,经脉气血不畅、筋肉失于约束而致,多以中药、针刺、手法按摩等[3]措施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安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 1~7 d为发展期,多个研究表明该阶段是治疗最佳时期[4],故本研究以发展期患者为试验对象,旨在观察了解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82例发展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9~47岁,平均(32.53±6.75)岁;病程1~7 d,平均(3.27±1.48)d。试验组中男20例,女21例;年龄18~49岁,平均(33.16±7.08)岁;病程1~7 d,平均(3.32±1.65)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研究经平罗县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神经病学》[5]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针灸治疗学》[6]中面瘫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及中医面瘫的诊断标准;②单侧发病,病程≤7 d,未接受相关治疗者;③无精神及认知异常,神志清楚,可配合治疗及相关检查;④自愿参与试验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属于中枢性面瘫或其他原因(如小脑桥脑角、脑干病变、手术损伤等)所导致之周围性面瘫者;②面部重大外伤及手术史者;③糖尿病神经损害者;④伴有严重慢性疾病或恶性疾病者;⑤处于妊娠状态或哺乳期者;⑥试验期间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治疗方法2组均予升阳散火汤治疗,组方为葛根、党参、赤芍、甘草各15 g,升麻、柴胡、羌活、独活、防风各10 g,甘草5 g。水煎服(平罗县中医医院中药室代煎),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在中药基础上予常规针刺,选患侧阳白、攒竹、丝竹空、颧髎、太阳、翳风、颊车、地仓和双侧合谷为穴。患者取端坐位,选穴局部酒精消毒,取规格0.3 mm×25 mm无菌不锈钢针灸针。上述诸穴行快针浅刺不留针。1次/d。试验组在中药基础上予经筋排刺治疗,主穴选患侧阳白、地仓、颊车、颧髎、太阳,配穴选患侧四白、睛明、下关、风池、翳风、健侧合谷。患者取端坐位,选穴局部酒精消毒,取规格0.3 mm×40 mm无菌不锈钢针灸针。阳白穴4针,4针平刺分别透向攒竹、上星、头维、丝竹空4穴。地仓穴与颊车穴之间行阳明经筋排刺,施以多针浅刺、排刺,每隔0.5寸1针。颧髎穴直刺。太阳穴平刺透向地仓。对面瘫初起者,加风池穴斜刺,翳风穴、健侧合谷穴直刺;对闭目露睛者,加四白穴一穴2针,平刺透向内、外眦,睛明穴直刺;对口角歪斜严重者,加下关直刺。除睛明穴外,下关穴行平补平泻,余穴行捻转泻法。1次/d,留针30 min/次。2组患者治疗均以 5 d 为一个疗程,疗程间歇2 d,治疗4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①比较2组临床疗效:根据《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草案)》[7]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痊愈:面部肌肉功能正常,面部行为双侧对称,无遗留症状及并发症;显效:面部肌肉功能基本正常,面部行为双侧基本对称,但可见少许差异,可伴有轻微的联代运动;有效:面部肌肉功能和行为有所改善,但面部行为双侧可见明显差异,可伴有并发症;无效:未达有效标准或病情进行性加重。②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8]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内容为大体观、静止和运动状态下面部形态和行为。③采用面神经肌电图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检测部位为额部、面中部及口角区域皮肤。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显效率分别为63.41%和85.37%,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比较 (例,%)

2.3 2组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比较治疗前,2组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与对照组相比,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和波幅变化比较 (例,

3 讨论

面神经主要包含运动神经纤维、感觉神经纤维及副交感神经纤维,与面部行为、表情、味觉、泪腺等功能密切相关,其非特异性炎症是导致周围性面瘫的主要原因[9]。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正气不足,外邪乘虚而入所致,其病根于经脉,标于经筋,最常见于外邪侵袭阳明经。阳明经走行于面部,且为多气多血之经,外邪入侵则易致气血痹阻、经筋失养。目前西医治疗该疾病效果有限且安全性不高,而中医药、针灸等中医疗法在该病治疗中的疗效已被广泛证实和推荐[10-12],针药联合更是疗效优越[13,14],而且早期积极的中医治疗也可有效缩短患者治疗周期[15]。

经筋排刺理论最早形成于《黄帝内经》,后世诸多著作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筋排刺理论进行了诠释,为经筋排刺法应用于临床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经筋排刺法主要以浅刺、透刺为主,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筋循行于面部之要穴为主,结合密集而排列成行的循经多针刺法,实现经络局部乃至整体机能的调整,使诸经经气得以恢复,邪气得以驱散,气血得以运行,肌肉经筋得以营养通畅。面瘫为诸身之上部疾患,多因正气亏损,外邪侵袭阻滞气血经络所致。升阳散火汤为李杲用于治疗内伤发热之方,但因其药多为质轻味薄上行之品,配合方中调养气血之品,诸药相互配合,可达袪外邪、调气血、通经络之效,前人用此方治疗面瘫亦取得良好临床疗效[16]。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筋排刺法联合中药的试验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的对照组,且治疗后试验组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及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可表明经筋排刺法联合中药能够有效提高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面神经的受损功能具有明显促进恢复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经筋面瘫面神经
膝骨关节炎经筋辨证的研究进展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