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程序公正的学术期刊审稿流程创新
——以F学术期刊为例

2022-12-08李珂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公正学术期刊稿件

李珂

(财会月刊杂志社,湖北武汉 430016)

学术期刊作为一定领域学术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载体,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学术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我国学术人才的选拔机制,较大程度依赖于学术成果的发表。一方面,囿于学术期刊有限的载文量,论文发表尤其在优秀学术期刊上发表的难度逐日增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学术期刊审稿人掌握着对学术人才鉴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于期刊自身而言,稿件的学术价值、学术影响及写作水平,直接关系到期刊的专业程度和竞争实力。因此,如何从大量的投稿中遴选出即有学术价值,又有写作水平的优秀论文,是每一家学术期刊关注的重点。只有通过严格设计的审稿制度,才能使这一遴选过程规避各种干扰因素,确保审稿质量。

国内期刊的三审制和西方学术期刊普遍采用的同行审稿制度,究竟何种制度更符合学术期刊审稿程序公正这一根本要求,一度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三审制是适合我国期刊的基本制度,明确了每一层级的职责范围,是不可替代的。持相反意见者认为,三审制更适用于图书审读,对于学术期刊而言,这种“内部性”的审稿制度不利于审稿的公平性,应积极推行学术期刊“同行审稿”制度[1]。

该文认为,三审制有其科学性,在三审制基础上补充同行审稿环节,更适合我国学术出版实际。试由当前我国学术期刊审稿流程中的问题,剖析妨碍审稿公正的影响因素,并以F 学术期刊在审稿流程上的创新设计为例,为基于程序公正的学术期刊审稿流程创新提出新的思路。

1 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由来

起源于西方的学术期刊,是基于资本主义初期文化界、学术界交流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的迫切需要的产物。从第一种科技期刊问世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不断专业化、多样化发展,学术期刊已成为荟萃科学发展成果和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载体。

西方学术期刊多采用基于“同行评议” 制度的“同行审稿”制度。

“同行评议”制度是西方鉴别技术专利的基本方法。为了保护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避免学术、技术的鱼目混珠,便产生了专利申请的审查制度——“同行评议”。17 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学会刊物(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 的主编开创了请同业人士评定文章发表与否的先河。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同行评议成为科技期刊出版的基石,20 世纪中叶以后成为国际上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通行法则[2]。由期刊特定专业领域里有较高专业造诣、有学术影响力的同行专家,对作者论文中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等进行专业性、技术性审查,从而确定该论文是否有发表价值, 这一制度是学术期刊遴选论文、维护和提高其学术质量的重要途径。

同行审稿有效分离了学术期刊编辑的职能与审稿人的职能,编辑依靠审稿人的专业眼光来甄别知识创新成果,以决策被审论文是否录用。

“同行审稿”后来又衍生出很多方式:盲法审稿、公开审稿、匿名审稿、双向匿名审稿、匿名的外部人审稿制度、实名审稿、公开审稿等,都是对同行审稿制度进一步的延伸和进化。

2 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现状

2.1 我国出版物的三级审稿制度

三级审稿制度(简称三审制)源于20 世纪50年代前苏联的审稿制度,是我国图书和期刊现行的审稿制度。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出版单位在内容编辑环节应履行初审、复审和终审三道程序。初审环节由责任编辑完成,在审读全部稿件的基础上,对选题内容的社会效益、 文化价值和出版价值进行审核,对文章导向性、知识性和文字水平严格把关,对稿件提出取舍意见和修改建议。复审环节由编辑部主任一级完成,就稿件质量及初审意见做出总体评价。终审环节须由主编或副主编完成,根据初审、复审意见,对稿件的内容,包括出版导向、学术质量、社会效果、 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三审”环节层层递进,其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三审制的优势在于将个体审读与集体研判相结合,初审、复审、终审每个审级责任到人,互相联系、递进制约,实现对来稿质量的客观、 公正评价的同时,避免由于个人知识不足和工作疏忽造成的误判。但三审制的“内部人”审稿特点使其在作用于学术期刊时,存在一定弊端,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编辑团队专业学术水平和逻辑能力的局限性。

2.2 我国学术期刊的审稿模式

我国学术期刊的审稿也以三审制为根本制度。学术期刊三审制从定义上来说与图书和其他非学术期刊是一样的,通过层层分级,每个审级的责任明确,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责任人不相同,可以使审稿责任明确到人,形成交叉互补、 递进制约的审稿机制,实现对稿件的严格把关[3]。三审制结合了个体与群体的意见,避免了个体判断的片面性,同时能更好地把控期刊定位、刊物特色和用稿原则,在审稿效率上有明显的优势。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由于专业和学科的细化,编辑人员无法精通全部学科和专业,存在专业学术水平的局限性,影响对文章学术水平的判断。因此,我国的学术期刊多在三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了国际通行的同行审稿制度。但这种同行专家评审并非独立的审稿制度,只是三审制的补充,大致上有两种形式:

一种在一审中加入同行审稿。即在责任编辑一审的同时,送同行专家评审,然后,责任编辑决定是否采纳专家意见。并给出是否建议刊用的一审结论,随后进入二审、三审程序。

另一种在二审、三审程序中加入同行审稿程序。责任编辑给出建议刊用或者建议修改后刊用的一审意见后,在二审、三审审稿环节中,加入同行专家评审的程序。责任编辑的一审意见保持独立性,二审、三审则根据稿件所属的研究领域有针对性地送同行专家评审。

2.3 我国学术期刊审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是同行专家审稿制度缺失。有些学术期刊对于专家审稿不重视,仍以内部人审稿意见决定稿件录用,鲜将稿件交由外审专家审查,势必由于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局限,影响到对稿件判断的准确性。同时,由于三审制度中,责任编辑、编辑部主任、主编的身份级别呈递进式,容易形成下级服从上级的行政审批式审稿[4],最终按终审人员的个人好恶定夺,从而有失公允。

二是过度依赖同行专家审稿。有些学术期刊将初审、复审环节直接交由外审专家、学者完成。由于对期刊本身特点没有准确的把握,或对出版行业规则和媒体运营缺乏了解,外审专家的意见可能不利于期刊的统筹安排。同时,外审专家可能在其研究领域有个人观点,会对与其观点趋同的文章更有好感,对与其观点相左的文章则天然排斥,不利于学术思想传播的兼容并包。

三是审稿制度设计不完善。尽管加入了专家审稿制度,但由于审稿流程有漏洞,编辑部内部受一些因素干扰,编辑人员可以向外审专家泄露作者信息或者表明意图,从而操纵稿件的录用。抑或终审人员直接掌握“生杀大权”,使专家意见形同虚设,专家审稿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审稿公正。

可见,要在学术论文的评判上保证公平公正,程序公正是学术期刊审稿制度设计的重中之重。

3 学术期刊审稿需要程序公正

“程序公正”(procedural justice)一词来自司法诉讼,法治秩序要求司法过程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要想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遵从程序,要实现目的的公正,就必要确保程序的公正。

目前,我国学术研究的从业者众多,学术职业的竞争和压力日益加大,学术论文发表的庞大需求量和有限发表量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对稿件的录用也就显得“重权在握”。学术期刊只有通过设计严格的、固定的审稿和用稿程序,才能限制各个环节主体的恣意,确保论文遴选的公正性。

具体实践中,往往存在诸多妨碍审稿公正性的影响因素。

3.1 期刊编辑或审稿人的主观喜好

编辑或审稿人不是学术研究的全程参与者,保持绝对客观很难,难免有个人喜好和判断。编辑或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也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和每位作者就稿件内容逐一沟通交流,向作者解释对稿件不认可的理由,并听取作者的解说。如何厘定,如何拿捏,不同的编辑有不同的角度和分寸,因此,审稿过程中难免因编辑自身学术主张和个人好恶而产生审稿结论差异。

3.2 期刊编辑的专业局限和水平差异

由于专业和学科的细分,期刊编辑不可能深度掌握所有专业和学科的内容,加上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大量涌现,期刊编辑无法以绝对专业的眼光来评价每篇稿件的选题价值和学术水平,从而有可能造成误判。

3.3 人情稿、关系稿

“人情稿”“关系稿”可以说是每家学术期刊无法回避的痛点,即便有完善的用稿制度,关系稿仍是无孔不入。或来自上级领导的要求,或来自亲朋好友的托付,“人情稿”“关系稿” 会对刊社的运营产生压力或直接影响编辑自身的面子和利益[5],编辑人员迫于压力不得不对稿件质量妥协,从而对审稿公正产生负面影响。

3.4 作者身份和影响力

学术期刊普遍看重作者资历,这是不争的事实。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来稿,相对更受欢迎和重视,学术期刊为增强自身学术影响力,可能会唯作者身份论。但并非所有具备较高资历学者的署名文章,都有较高水平。部分教授、博导可能出于帮助学生提高文章发表概率的目的,为学生挂名。有些只是指导学生写作后,任由学生署名。更有甚者,直接由学生代为执笔,自己甚至对文章内容毫不知晓。这类文章水平往往不尽人意,但期刊编辑有可能会从作者身份能提高期刊学术分量考虑,而降低录用标准。

3.5 期刊评价指标的导向

通行的学术期刊评价指标包括影响因子、 被引频次、他引率等,因此高被引的文章作者或选题自然更受期刊编辑青睐,此类“偏爱”也会导致编辑部在审稿前就已体现了主导权。编辑部还可能倾向于选择录用引用本期刊文献较多的文章,以提高本期刊的影响因子。

4 F 学术期刊审稿程序分析

F 期刊是刊期为半月刊的学术期刊,在财会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享有盛名。其专职编辑均为985 高校毕业研究生以上学历,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出版从业经验。F 期刊与国内财会及相关学科专家学者联系紧密,除聘有70 多名博士生导师的期刊学术顾问外,还建有各细分学科的外审专家库。

F 学术期刊载文量历经了稳步期、提升期、增长期,2013年起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载文质量是决定其影响因子的核心因素[6],为严格把控论文质量,F期刊在原有的审稿制度上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现有的初审(匿名)、复审/同行审稿(双向匿名)、终审流程。

(1)来稿初筛。通过官方邮箱或在线投稿系统投稿的稿件,首先经过系统自动查重,编务人员剔除掉一部分重合率超过规定比率的稿件。通过重合率检测的稿件,由编务人员进行登记编号,隐去作者信息,再按栏目通过在线审稿系统分派到编辑人员。

(2)编辑初审。采用两人“背靠背”匿名审稿,即每篇稿件由两位编辑同时初审,不仅作者信息被屏蔽,编辑人员之间也互不知晓所审稿件,以保证初审结论的独立性。初审主要从来稿选题是否符合刊物要求,论点是否有新意,文字及图表是否有硬伤,格式是否规范等综合评定。初审采用百分制评分,改变了以往仅以等级评定或通过与否的简单结论,将评审指标量化为分数,同时提出相应的初审意见。两名编辑评分中,至少一人初审分数达到规定的初审分数线以上时,该稿件才能进入复审;两人评分均低于初审分数线时,该稿件淘汰。初审淘汰率大致为月来稿量的70%,淘汰稿多为选题不符合刊物要求、论点毫无新意、文字粗糙、结构涣散或者明显逻辑错误等问题。

(3)复审及同行专家审稿。复审由编辑部主任负责,同时根据稿件内容选择相应的专家审稿。这些在其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权威专家,将从论文所提观点、方法的专业性、技术性上进行审查,以甄别论文的学术价值。由于初审已对来稿的优劣进行初筛,过滤掉一部分质量明显不合格或是不符合刊物要求的文章,外审专家能更快速,更有针对性地给出专业性意见。复审及专家审稿均为双向匿名,可以避免因人情关系影响审稿公正性。编辑部主任综合初审意见及专家意见后对稿件提出复审意见,并给出具体评分。根据初复审均分,达到规定分数线的稿件进入终审,终审稿件约占来稿比例的15%。

(4)主编终审。此时作者信息对终审可见。经过初审、复审、外审专家层层意见后,进入终审的稿件已属公平公正遴选出的较优质稿件。在保证稿件水平的基础上,作者身份及学术背景也将作为一定的考量标准,学界知名学者或是有影响力的新秀作者将有助于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同时,对于作者身份的审查有利于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例如,有些作者的学术贡献存疑,从其资历和研究领域可见端倪,可能为代投代写或利益输送。期刊主编在审读全文并结合前审意见后做出是否录用的终审结论。如主编对前两审意见持不同看法,或对文章内容存疑,则发回编辑部重新集体讨论,形成一致意见,有修改余地的文章由编辑人员联系作者进行修改,达到录用要求后,再交由主编审核签发。最终仅有6%左右的优质稿件被F 期刊采用。

5 F 期刊的审稿流程设计分析

通过F 期刊的审稿流程设计剖析,可见F 期刊对于审稿程序公正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探索。该刊在三审制这一根本制度的基础上加以细分和延伸,结合同行审稿制度,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彰显审稿程序公正的创新流程。

5.1 量化评分更具公平性

对稿件从立意、规范性、逻辑性及文字水平等方面采用百分制进行量化,通过具体分数合并审稿意见,初审、复审人员的意思表达更清晰明确。终审在初审、复审分数基础上结合外审意见后做出判定,而不仅仅依托上一审级意见,从制度层面较好地减少了因人为偏好、水平局限等造成的误判。

5.2 对“人情稿”“关系稿”的有效应对

F 期刊的来稿由稿件室分配,且初审、复审及专家审稿,均采用双向匿名,审稿人和作者互不知道对方信息,避免“人情稿”“关系稿”的干扰,在无偏袒状态下给予公正意见。

另外,经不同审稿人员匿名审稿的均分对于质量欠佳的“人情稿”“关系稿”是一种直观和有说服力的解释,能帮助编辑部委婉地回绝“关系稿”,避免不合格的“人情稿”“关系稿”对刊物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5.3 审稿流程各环节分离和制衡

传统三级审稿类似于层层审批的流程,容易造成责权过于集中在终审环节,因而形成初审、复审人员的责任意识薄弱、敷衍塞责的风险。F 期刊的审稿流程设计中,初审、复审、外审每位审稿人都须给予独立意见和评分,强化了审稿人员的责任意识。

同时,每位编辑的评分对稿件是否进入下一审级均有关键性作用,避免了任一环节恣意的可能性,实现相对公平。

5.4 专家审稿环节提速增效

初审由编辑人员筛除部分质量明显不合格的稿件,减轻了复审及外审专家的审稿工作量,复审评分后根据得分淘汰部分稿件,再合并专家意见进入终审。这种根据群体意见逐层淘汰的机制,可以集中精力遴选优质稿件,缩短审稿周期。

5.5 兼顾期刊自身发展要求

同行专家的审稿意见作为对学科领域的专业把关,对稿件录用的考量有着关键但并非绝对的影响,因为一篇适合刊发的稿件,不仅要有专业学术价值,还需要在结构体例和文字水平上技高一筹,在意识形态上具有正确性,同时还要符合期刊自身定位及特色,这些都需要编辑出版人员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加以判断。F 期刊将内部意见和外部意见相结合,保证稿件遴选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兼顾了期刊本身的出版要求。

6 结语

学术期刊审稿有其特殊性,三审制与专家审稿制度相互补充,是学术期刊为保障稿件质量而普遍采用的审稿机制。在具体的审稿流程中,程序公正是保证学术评价客观公正的重要基础。厘清妨碍学术期刊审稿公正的各种因素,能有的放矢地设计程序公正的审稿和用稿制度。F 期刊在三审制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审稿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审稿流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审稿程序公正。以此为例,希望能为学术期刊审稿制度的创新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公正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Chapter 21 A dilemma 第21章 艰难的抉择
征集汽车电子类稿件
整合品牌栏目 征集优秀稿件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整合品牌栏目征集优秀稿件
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