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毒品政策评析与借鉴

2022-12-08刘美铭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毒品管控英国

刘美铭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毒品问题是英国诸多社会问题中表现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多年来,英国的毒品滥用名列欧洲前茅(1)Royal Society for Public Health UK.TAKING A NEW LINE ON DRUGS[R].2016,是欧洲毒品滥用最为泛滥的国家之一。从英国近几年的毒情报告来看,毒品滥用态势稳定居于高位。毒品滥用致死率一直困扰着英国政府:一方面,因毒致死率是英国禁毒政策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影响了公众和社会禁毒组织对政府毒品政策的信任。2005年,英国有1644例与毒品有关的死亡,因毒致死率位居欧洲第二。毒品政策实施十多年来,因毒致死率没有明显好转反而愈演愈烈。2018年,英国有2670人直接死于毒品滥用,比2017年增加了16%(2)United Kingdom Country Drug Report 2019[R].。2019年英国因毒致死人数上升至历史最高水平,直接跃升至欧洲国家的首位,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三倍之多(3)Burki T. Inquiry says that “UK drugs policy is failing”[C].World Report, November , 2019.。在管治毒品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英国探讨了大量治理政策,除了不断完善立法,还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希望获取足够的证据来指导毒品政策的制定,通过证据论证方法来提高毒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这种利用循证主义理论制定毒品政策的方法,或许能为我国完善禁毒政策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本文中的毒品政策主要是指毒品领域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

一、英国毒品政策的发展路径

(一)立法简述

1.基于毒品社会治理的四个行政管理阶段

(1)第一阶段:“合法药物”阶段

1916年之前,英国对毒品使用几乎没有法律控制,公众可任意使用或销售从鸦片或古柯中提取的各种制剂(4)Reuter, Peter and Stevens, Alex. An Analysis of UK Drug Policy[R]. Discussion paper. United Kingdom Drug Policy Commission, London,2007.。

(2)第二阶段:毒品“医疗化”阶段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范围内毒品问题凸显,美国和英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来应对毒品问题。美国在《1917年哈里森法案》中规定由执法部门管控毒品及毒品使用(5)[美]戴维·马斯托,美国禁毒史 麻醉品控制的由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而英国则开始建立毒品法制体系,法律治理主要侧重毒品流通管制,对毒品使用者的态度是宽容的,把毒品使用者当做病人、毒品依赖症被当做需要治疗的疾病,允许医生提供少剂量的海洛因、吗啡、可卡因和其他药物帮助依赖毒品的人戒除毒瘾。直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毒品政策都遵循着这样的“毒品治疗体系”,学界将这一毒品政策称为“英国制度”(6)Peter Burkinshaw, Jonathan Knight, Paul Anders,Brian Eastwood, Virginia Musto, Martin White, Professor John Marsden.An evidence review of the outcomes that can be expected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in England[J].January 2017.。

(3)第三阶段:“全面立法管制”阶段

1960年前后,两种现象的出现促使英国转变其应对毒品的态度:一是少数医生利用职务之便开出大量海洛因处方单,导致大量海洛因流入非法市场;二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以前基本不被社会大众所熟知的大麻、安非他命和LSD等物质(7)Reuter, Peter and Stevens, Alex.An Analysis of UK Drug Policy[R]. Discussion paper. United Kingdom Drug Policy Commission, London,2007.。随着毒品管理形势愈加严峻,英国政府开始全面法制管控,第一部毒品单行法《1971年滥用药物法》(MDA)应势而生。直至现在,该法及其修正案仍然是英国管制毒品的最主要法律。该法以毒品管制的各种措施为基础,根据毒品对其使用者和社会造成的危险程度分为A、B、C三级,危险程度施以刑罚越重。1980年前后,海洛因滥用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英国本土罂粟种植量很小,其海洛因主要来源于海外的毒源地(8)Peter Burkinshaw, Jonathan Knight, Paul Anders,Brian Eastwood, Virginia Musto, Martin White, Professor John Marsden.An evidence review of the outcomes that can be expected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in England[J].January 2017.,因此修正案重点调整了毒品贩运和供应的刑罚幅度。

(4)第四阶段:“公共卫生”与“刑事司法”结合管理阶段

1991年,英国发布的缓刑令打破了过去毒品管理领域医疗制度和惩罚性措施之间严格的界限,开始探索公共卫生和刑事司法措施相结合管控毒品问题。

2.基于毒品危害认识的三个立法阶段

英国禁毒立法史就是一部毒品危害认识史。英国形成了一套针对毒品问题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来应对不断变化的毒情形势。

(1)第一阶段:侧重于毒品流通管制

二十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法律更侧重毒品流通管制。1920年《危险药品法案》将生产、进口、出口、持有、出售或分销鸦片、可卡因、吗啡或海洛的行为因定义为违法行为;1928年《危险药品法案》修正案将持有大麻定为犯罪行为,但是医生被授予最自由的处方权,法律允许医生开具任何药物作为治疗普通疾病或吸毒成瘾的处方。

(2)第二阶段:实施全面法制管控

二十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英国毒品形势愈发严峻,国际组织不断向其施压,英国进入全面法制管控阶段。《1964年危险药品法》承认联合国《1961年单一公约》并将种植大麻规定为犯罪;《1967年危险药品法》限制医生处方权,要求医生将成瘾治疗处方(可卡因和海洛因)通报给内政部,要求减少处方量;《1971年毒品滥用法》是英国毒品立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部毒品单行法,该法创新性的建立了根据毒品危害性分级的三级分类制度,设立故意贩卖毒品罪、对毒品贩卖和贩运规定了较严苛的刑罚;《1986年毒品贩卖罪法》增加了搜查和没收贩毒非法收益的刑事强制措施;《1994年毒品贩运法》扩大了毒品贩运罪的外延,将毒品贩运罪定义为运输或储存、进口或出口、制造或贩卖《1971年滥用毒品法》所涵盖毒品的违法行为。

(3)第三阶段:倾向于毒品犯罪控制

进入二十一世纪,英国的禁毒法律向毒品犯罪控制倾斜。《2000年刑事司法和法院服务法案》规定所有进入审判程序的犯罪嫌疑人必须进行吸毒检测;《2003年刑事司法法案》规定在A类毒品检测中呈阳性的犯罪嫌疑人不得保释,并用社区戒毒模式取代了以往药物治疗;《2005年毒品法》规定所有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都要进行吸毒检测。随着新精神活性物质和受控化合物新变体不断被引入娱乐性毒品市场,《1971年毒品滥用法》的中毒品的定义无法涵盖此类物质,致使新型毒品管控难度加大。因此,2016年英国制定并实施了《精神活性物质法》(PSA),这是英国毒品立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上的法案,该法案将所有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能导致情绪或精神功能发生变化的不是食物的物质,全部归为新精神活性物质,并全面禁止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生产、分配、销售和供应,还规定生产和拥有合成大麻素是非法的。

(二)毒品管理机构

由于英国政府执政党不断更替,对毒品危害认识程度不断加深,毒品管理机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医学和科研机构主导的毒品管理机构

最初,在英国提议并制定毒品政策的是医学和科研机构。1924年,成立了一个由罗伦斯顿爵士领导的吗啡和海洛因上瘾问题委员会(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on Morphine andHeroin Addiction),也称罗伦斯顿委员会(The Rolleston Committee),负责制定禁毒政策(9)王磊, 当代英国禁毒政策探析[J].欧洲研究,2004.。由于这个委员会主要由医学专家组成,所以在政策的制定上融入了医学界治理毒品的观念;1958年,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毒品问题的咨询机构——毒瘾问题委员会(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 on Drug Addiction),这个研究机构在毒情急剧变化时产生,目的是研究更有效的解决毒品滥用(10)Reuter, Peter and Stevens, Alex. An Analysis of UK Drug Policy[R]. Discussion paper. United Kingdom Drug Policy Commission, London,2007.;1971年英国政府要求成立毒品滥用问题顾问委员会(The Advisory Council on the Misuse of Drugs,简称ACMD),负责调查英国的毒品使用状况以及因毒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接受政府或公众咨询(11)Peter Burkinshaw, Jonathan Knight, Paul Anders,Brian Eastwood, Virginia Musto, Martin White, Professor John Marsden.An evidence review of the outcomes that can be expected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in England[J].January 2017.。

2.中央主导的毒品管控机构

为应对毒品问题的蔓延,英国逐步向“中央集权制”的毒品管控体系靠近。1997年工党上台,英国在中央一级设立了毒品滥用问题内阁委员会(The Cabinet Sub-Committee on Drug Misuse),它是负责协调全国禁毒政策的部级机构。又专门任命了禁毒协调员(Anti-Drugs Coordinator),又称禁毒沙皇(Drug Czar),负责监督指导日常的禁毒工作,贯彻落实禁毒政策。中央层面将各个部门的政策整合成国家政策,成立禁毒战略指导小组负责政策协调落实;在地方一级则设立了禁毒行动小组,发挥其在地方上整合各种禁毒力量的职能,方便上传下达,落实国家政策。

3.地方主导的毒品管控机构

进入21世纪后,“地方分权制”的毒品管控体系在英国开始显露并逐渐强化。2010年英国政党更迭,新一届政府认为中央指导地方禁毒的机制效果甚微,因此在毒品战略报告中提出将毒品治理机的权责体系从“自上而下”的国家干预变为“自下而上”地方主导(12)Natalie Thomas, Melissa Bull, Rachel Dioso-Villa, Kate Smith.The movement and translation of drug policy ideas: The case of’new recove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 73 (2019)72-80.。建立健全了警察和犯罪专员协同制度(PCC)、改革国民健康保险制度、英格兰公共卫生制度(PHE),逐步将禁毒权力转移到地方一级;在国家层面,由国家犯罪局(NCA)与边境局(UKBA)两机构负责协同配合来减少毒品供应。中央充分给予地方政府管控毒品的权力和资金支持,这个模式沿用至今。

(三)毒品战略制定及发展情况

目前英国政府面向社会公开发布的毒品战略共有四版,分别是1998年发布的英国政府十年毒品战略《打击毒品 建设更美好的英国》、2008年毒品战略《毒品:保护家庭和社区》、2010年毒品战略《减少需求、限制供应、建立康复:帮助人们过上远离毒品的生活》和2017年毒品战略。

1.1998年毒品战略

1998年毒品战略是短命的英国沙皇在前保守党的早期文件《共同打击毒品》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的战略目标:一是解决青少年吸毒成瘾的社会问题,鼓励公众帮助青少年摆脱毒品;二是为毒品使用者、毒品依赖者提供戒断治疗服务;三是重点打击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毒品犯罪;四是建立专门的毒品法庭。战略主要执行者是英格兰的多机构合作组织——毒品行动小组(Multi-agency Drug Action Teams)以及苏格兰和威尔士的类似机构。该战略重点强调了要充分利用伙伴关系,依靠大量证据制定毒品政策,政府对所有参与执行机构考核问责。战略还提到要大幅增加管控毒品的开支,财政支持方面由打击毒品向毒品预防倾斜(13)HM Goverment. The Government's Ten-Year Strategy for Tackling Drugs Misuse:Tackling Drugs to Build a Better Britain[R].Presented to Parliament by the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by Command of Her Majesty, April 1998.。2002年英国内政部对《1998年禁毒战略》进行效果审查。审查过程中接受各参与执行部门的意见建议,积极促成签订了《关于打击非法毒品行动的公共服务协议》,该协议旨在协调各种毒品管控事项的资金配比。

2.2008年毒品战略

2008年毒品战略是对1998年战略的升级和完善。该战略通过评估1998年十年禁毒战略实践效果,总结政策短板,提了出新的管控办法。一是在青少年毒品预防方面,不再单单依靠学校宣传教育,更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在毒品预防及毒品戒断治疗上的主体作用;二是重视公共卫生医疗对减少毒品危害的作用并投入更多的资金帮助吸毒者戒断毒瘾、重返社会;三是努力解决跨机构合作边界的问题:例如,让儿童社会服务机构及时掌握吸毒者的信息,依托这类专门机构对吸毒者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因父母吸毒处于危险之中(14)HM Goverment.The 2008 drug strategy:Drugs:protecting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R]. 2008.。

3.2010年毒品战略

英国2010年毒品战略将管控重点放在“安全社区”建设上。为此提供了三个管控思路:一是营造安全环境来控制吸毒人员新增量;二是通过减少消费来降低贩毒利润、增加贩毒成本最终达到限制供应的目的;三是建立社区戒毒康复和酒精依赖治疗,最终目标是减少毒品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使用,增加毒品依赖者参与治疗的人数(15)HM Goverment.DRUG STRATEGY 2010 Reducing Demand,Restricting Supply,Building Recovery:Supporting People to Live a Drug Free Life[R].2010.。

4.2017年毒品战略

2017年3月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对毒品管控有了很大的冲击,本应在2016年发布的毒品战略停滞了。因此,可以看到2017年的毒品战略更注重地方、国家、国际之间的合作以及全球行动的作用(16)Andres Roman-Urrestarazua,, Justin Yanga, Roy Robertsonb, Alison McCallumb, Christina Gray, Martin McKeef , John Middleton. Brexit threatens the UK’s ability to tackle illicit drugs and organised crime: What needs to happen now?[J].Health Policy 123 (2019) 521-525。它的战略目标:一是预防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使用毒品;二是打击毒品贩卖,限制毒品供应;三是对吸毒戒断的各个阶段进行卫生医疗,为毒品依赖者提供最好的康复机会;四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毒品管控(17)HM Goverment.2017 Drug Strategy[R]. ,July 2017.。

二、基于循证主义的毒品政策评析

从英国整个毒品政策体系来看,证据论证贯穿政策制定和评估的全流程。最早可以从20世纪50年代成立专门研究毒品问题的咨询机构来辅助毒品政策制定的做法上看到证据主导政策制定的影子。1997年,布莱尔政府在其宣言中提到了基于证据制定政策的理念,明确说明政策应该是前瞻性且需证据论证的,而非迫于短期压力提出的解决的方案。自此,英国毒品政策逐步向循证主义理念靠拢。

(一)艾滋病防控

英国基于循证主义制定毒品政策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艾滋病防控。英国是第一批对注射吸毒者中艾滋病泛滥问题作出了有效反应的国家之一。1985年,在全球艾滋病大流行的相对早期,爱丁堡发有50%的注射吸毒者检测出艾滋病阳性,随后英国毒品滥用检测委员会(1988)出具了《艾滋病和毒品滥用检测报告》,大量数据和实验证实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18)Emma Wincup. Gender, recovery and contemporary UK drug policy[J].DRUGS AND ALCOHOL TODAY.VOL.16 NO.1 2016, pp. 39-48, Emerald Group Publishing Limited, ISSN 1745-9265。英国政府采纳该研究意见并批准资助了一系列干预措施,例如针头交换、美沙酮替代治疗、向吸毒者提供安全套预防服务等。后来的检测数据也给政策实施提供了证据支持,到2005年底,在英国只有5.6%的艾滋病毒病例是源于注射吸毒。政策制定相对滞后的西班牙到现在还在忍受着艾滋病流行率不断扩大的危险(19)Reuter, Peter and Stevens, Alex. An Analysis of UK Drug Policy[R]. Discussion paper. United Kingdom Drug Policy Commission, London,2007.。

(二)阿片类药物替代治疗(OTS)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英国的毒品政策更侧重于刑事司法方面,在毒品执法和涉毒犯罪嫌疑人监禁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效果却为本国公民和媒体所诟病。其国内大量的研究数据显示这种政策倾向下的禁毒政策对减少毒品危害和控制毒品犯罪几乎没有发挥作用(20)Peter Reuter, Alex Stevens.Assessing UK drug policy from a crime control perspective[J].Criminology & Criminal Justice 2008 SAGE Publications (Los Angeles, London, New Delhi and Singapore) and the British Society of Criminology. www.sagepublications.com ISSN 1748-8958; Vol: 8(4): 461-482.。近几年,英国的各个研究机构开始建议政府将毒品问题的侧重点放在公共卫生方面。尽管政府没有放弃毒品非法性这一根本性立场且执行着较严格的刑事司法政策,但是英国政府态度逐渐缓和,承认公共医疗在解决毒品问题上能够起到关键作用(21)UK DRUG POLICY COMMISSION. How to make drug policy better: key findings from UKDPC research into drug policy governance[R]. , December 2012.。2017年毒品战略发布前,英国公共卫生部门(PHE)开展了英格兰药物滥用治疗预期结果证据审查项目,为战略制定提供了证据基础。其中就包括所有毒品滥用治疗方法中较有争议的阿片类药物替代疗法(OST)。研究表明OST对获得血源性感染具有很强的预防作用,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的吸毒者可服用不同的药品(美沙酮、丁丙诺啡、纳曲酮)以进行替代治疗,英国卫生部研究表明在监狱环境下服用纳曲酮效果更佳(22)Reuter, Peter and Stevens, Alex. An Analysis of UK Drug Policy[R]. Discussion paper. United Kingdom Drug Policy Commission, London,2007.。从效果来看,2016年较往年有非法注射毒品史的患者感染艾滋病的风险降低了54%,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降低了64%(23)Peter Burkinshaw, Jonathan Knight, Paul Anders,Brian Eastwood, Virginia Musto, Martin White, Professor John Marsden.An evidence review of the outcomes that can be expected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in England[J].January 2017.。另外,过量使用毒品致死的风险也大大降低了。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方面减少了英国国内因吸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播,另一方面完善了海洛因戒断治疗体系。

(三)社会心理干预方法评估

毒品依赖的一个明确症状是成瘾者难以控制自己使用毒品,从而表现出成瘾性。非法阿片类药物、兴奋剂和大麻的使用者可能会经历侵入性冲动(可以理解为对某物的渴望),从而刺激他们不断寻求毒品。

社会心理干预的目标是帮助吸毒者建立和维持正常社会行为的心理状态、改变吸毒动机、认识并能够应对毒品造成的情绪冲动、鼓励吸毒者参与家庭和社区康复。尽管新精神活性物质发展趋势迅猛,但是对于英国来说,非法阿片类药物(海洛因、可卡因)、兴奋剂和大麻仍然是毒品管控的重中之重。由于现在可卡因、安非他明和大麻仍没有国家法定批准的药物干预治疗措施,这就需要依赖社会心理干预来应对以上几种毒品滥用者的吸毒即时应激反应。因此,英国政府对参加OST的患者进行了基本的社会心理干预,利用“关键工作者”方法提供大量样本数据。另外,英国公共卫生部门还对国际上比较盛行的心理干预措施进行了适应性评估:一是简短的干预措施,即通过一到两小时的会议与毒品使用者进行共情讨论,目的是创造持续的自我改变动机。实验显示那些没有接受过正式治疗的人可以从短暂的干预中受益,但是对大麻滥用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二是一种行为干预措施——应急管理(CM),它是使用正向强化的方法来塑造行为(如禁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虽在治疗期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效果甚微,而且治疗期结束后又出现反复;三是认知行为疗法(CBT),该方法旨在帮助人们控制毒品使用的冲动,教授吸毒者自救技能来应对高风险毒品致死。但是这些心理干预疗法远没有那些在英国已大面积推行的“滥用和依赖可卡因标准护理”治疗方法有效(24)Peter Burkinshaw, Jonathan Knight, Paul Anders,Brian Eastwood, Virginia Musto, Martin White, Professor John Marsden.An evidence review of the outcomes that can be expected of drug misuse treatment in England[J].January 2017.。英国卫生部研究的这几种国际上流行的社会心理干预方法最初是美国开发和评估的,并在美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这些方法在英国治疗系统中表现一般,所以英国毒品战略没有将社会心理干预方法在毒品治理体系中赋予其主导地位,只是将其作为整体治疗方案中的一小部分。英国没有将国际上盛行的方法草草套用在自己的政策上,体现了政策制定时的清醒和谨慎,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更多的社会心理干预是否有效的适应性数据。

三、英国毒品政策对我国禁毒工作的借鉴与思考

笔者梳理英国毒品政策脉络,寻找英国制定毒品政策背后的理论,是期待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我国可以学习借鉴之处。基于此,在评价英国的政策时笔者重点考虑了政策的边际影响,而不是根据公共价值的某些绝对标准来评判政策是否成功。笔者主要从发展长期性上去评价英国毒品政策各组成部分的有效性,从整体性上评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互相影响,以此来推断该做法在我国的适应性,为我国禁毒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一)立法借鉴

在2008年《禁毒法》出台以前,我国的禁毒立法长期缺乏一部统一的单行法,但并不是说我国没有关于禁毒的法律法规。另外,禁毒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我国立法主体较为分散,立法对象繁多。因此我国的第一部有关禁毒的单行法,大量采用了抽象立法和授权立法的立法技术。通过抽象立法为禁毒相关工作的下位法提供了法律正当性;通过授权立法大量引用禁毒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聚拢”整个立法体系。这样的禁毒法律的出台适应了我国当时的社会情况,立法逻辑也适应中国国情。但是从现阶段我国毒情发展情况和整个禁毒工作体系的运行情况来看,我国禁毒立法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要借鉴英国对毒品分级管理制度和新精神活性物质管控的立法实践和效果。通过研究英国的立法路径,分析其背后的立法逻辑,或许可以为完善我国的禁毒立法提供新的思路。

(二)基于伙伴关系的合作模式的借鉴

禁毒工作是一项较复杂的社会工作,建立大禁毒体系时应当更加注重多种参与主体在禁毒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我国一直不断更新禁毒人民战争战略,但在实际禁毒工作中,公安机关等少数部门仍旧是禁毒工作较为固定的责任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并未得到全面落实。因此,做好我国的禁毒工作还应当探讨更多的广泛参与机制。英国1998年的毒品战略就开始强调伙伴关系,有较长的实践基础,在二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更新合作模式,调整建立更加协调的合作体系,有成功案例也有失败经验。社区戒断治疗、社区康复、社区犯罪打击等做法已经较为成熟。研究英国毒品政策中的依托社区、发挥禁毒行动小组协同作用来治理毒品的做法,可以为我国社区禁毒和禁毒社会工作的完善提供更多更广泛的可供选择的路径。

(三)危害最小化政策理念借鉴

纵观我国禁毒政策脉络,以“重刑治毒”刑事政策为中心,辐射其他治理方式有其历史必然性,也符合我国社会矛盾凸显状态下的社会治理效果与治理成本的选择,但大量经验数据表明了这类政策的实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25)王晓晓.“危害最小化”的治毒政策及其借鉴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7(2).。近年来,我国参与多边禁毒国际合作,积极配合国际上“危害最小化”的毒品治理理念,在禁毒立法和措施上也向该方向倾斜。因此探讨“危害最小化”毒品治理理念对我国毒品政策调整的借鉴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禁毒思路,完善我国禁毒体系。如本文上文所分析的英国的毒品治理政策那样,基于“危害最小化”的治理理念,运用循证主义论证的方法采取了阿片类药物替代治疗、艾滋病防控等减少毒品成瘾性危害的治理模式,在英国国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以英国实践为例,对“危害最小化”的效果进行适应性评估,对我国破解“重刑治毒”罪多刑重,案件数不降反升的困境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危害最小化”的毒品治理政策的内在逻辑是,通过不断减少的毒品需求以及不断治愈的毒品依赖使毒品市场逐渐萎靡,毒品价格随之下降,致使制毒、贩毒原动力不足。这种理念与我国禁毒工作施行的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禁种、禁制、禁贩、禁吸并举”方针在逻辑上是相通的,很大程度上可以使我国禁毒工作思路向新的更开阔的方向拓展。

猜你喜欢

毒品管控英国
销毁毒品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英国的环保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抵制毒品侵害珍惜美好年华
火烧毒品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