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镇肝熄风汤在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 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评价

2022-12-07张继跃张一典刘成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阴虚阳内皮证候

张继跃,张一典,刘成全

(淮安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江苏 淮安 223002)

高血压属于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疾病,患者主要以体循环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部分患者可伴有眩晕、心悸等症状。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可促使患者血管内释放内源性一氧化氮,保护血管内皮功能;还可舒张血管平滑肌,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但此药需患者长期服用,无形中增加了经济负担,同时单纯的西医治疗也会引发头痛、水肿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预后[1]。《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该病主要由情志失调、患者体虚、不良饮食起居习惯等因素所致,患者机体因阴阳失调、五脏功能紊乱,进而出现各种中医辨证证型,其中包含阴虚阳亢型,故应以清火平肝、滋阴补肾为主要治疗原则[2-3]。镇肝熄风汤是中医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常用药方,其中含有怀牛膝、代赭石、川楝子等多种药物,具有滋肝养肾、清热解毒、补气益血等功效[4-5]。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镇肝熄风汤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血脂及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醛固酮(ALD)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2月至2022年4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0例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病程6个月~13年,平均(5.16±1.54)年;年龄38~69岁,平均(51.06±5.88)岁;高血压分级中Ⅰ、Ⅱ、Ⅲ级分别为19、15、11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病程7个月~14年,平均(5.21±1.58)年;年龄39~70岁,平均(50.88±5.91)岁;高血压分级中Ⅰ、Ⅱ、Ⅲ级分别为20、15、10例。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6]与《高血压病中西医防治》[7]中的相关诊断标准者;出现心悸、眩晕、五心烦热等临床症状者等。排除标准: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者;伴有多种恶性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342,规格:2.5 mg/片)治疗,2.5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予以镇肝熄风汤治疗,药方组成:怀牛膝、代赭石各30 g,龙骨、牡蛎各20 g,白芍、龟板、玄参、天冬各15 g,川楝子10 g,生麦芽、茵陈各8 g,甘草6 g,将药物倒入砂锅,加水浸泡30 min,然后放置燃气灶上大火至水沸腾,后温火煮30~40 min关火,滤网过滤后保留400 mL药液,早晚温服,200 mL/次, 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参照《高血压病中西医防治》[7]中的标准判定,显效:治疗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消失,舒张压下降幅度≥ 10 mmHg(1 mmHg=0.133 kPa);有效:治疗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有显著改善,舒张压下降幅度<10 mmHg;无效:治疗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眩晕、头痛、心悸等临床症状均未改善,舒张压也未发生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中医证候积分。依据《高血压中医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研究进展》[8]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包括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等,各项积分以无、轻、中、重分别评为0、2、4、6分,分数和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③血管内皮功能。采集治疗前后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血清ALD、Ang Ⅱ、PRA水平通过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④血脂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液采集与血清制备方法同③。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积分及血脂指标、血管内皮指标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表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 五心烦热 眩晕 心悸失眠 头痛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3.21±1.03 2.11±0.65* 3.16±0.68 2.26±0.55* 3.36±0.85 2.19±0.62* 3.52±1.03 2.24±0.71*观察组 45 3.23±1.04 1.03±0.32* 3.14±0.71 1.21±0.38* 3.41±0.87 1.16±0.34* 3.56±1.05 1.14±0.32*t值 0.092 10.000 0.136 10.536 0.276 9.771 0.182 9.47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PRA、Ang Ⅱ、ALD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内皮指标均更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RA、Ang Ⅱ、ALD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PRA、Ang Ⅱ、ALD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PRA:肾素活性;Ang Ⅱ:血管紧张素Ⅱ;ALD:醛固酮。

组别 例数 PRA[μg/(L·h)] Ang Ⅱ (pg/mL) ALD(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7.13±1.25 5.25±0.65* 181.26±19.85 125.62±14.78* 346.06±16.33 193.48±13.22*观察组 45 7.09±1.33 3.63±0.17* 182.03±20.11 81.18±13.03* 348.68±16.25 154.25±10.54*t值 0.147 16.175 0.183 15.130 0.763 15.56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HDL-C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s , mmoL/L)

表4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水平比较( ±s , mmoL/L)

注:与治疗前比,*P<0.05。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组别 例数 TC TG LDL-C H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6.12±1.03 5.66±0.85* 2.65±0.83 2.16±0.59* 3.45±0.89 3.11±0.69* 1.26±0.21 1.41±0.26*观察组 45 5.98±1.01 5.03±0.77* 2.59±0.85 1.88±0.43* 3.51±0.87 2.78±0.66* 1.31±0.19 1.58±0.31*t值 0.651 3.685 0.339 2.573 0.323 2.476 1.184 2.81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是指心脏射血时主动脉不能完全膨胀,动脉内骤增的血容量得不到缓冲,导致收缩期血压增高,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有研究显示,高血压是引起冠心病、心衰等继发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9]。现阶段,临床上有较多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但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均首选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其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药,半衰期长,可持久扩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改善肾脏缺血,降低血压,但有研究表明,血脂代谢异常与高血压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群,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升高,代谢异常现象,而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在调节患者血脂方面,效果不理想,且药物不良反应较多[10-11]。

中医认为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素体阴阳偏盛、偏衰,禀赋不足,脏腑亏损不足,其以精神紧张、情志不遂、饮食失节、劳逸无度、环境恶化等为诱因,病因病机归纳为风、火、痰、瘀、虚;病位以肝、肾为主,涉及心、脾[12]。经查中医古籍,镇肝熄风汤于张锡纯之《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记载,本方原为治疗肝肾阴亏、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所致的肝阳化风型高血压疾病。但根据其药方的组成,同时结合病机,亦可用于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13]。镇肝熄风汤中怀牛膝具有活血止痛、养肝补肾的功效;川楝子具有止痛、疏肝行气的功效;茵陈具有利湿退黄、解毒疗疮的功效;代赭石具有清火平肝的功效;牡蛎具有潜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涩固精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敛阴止汗的功效;龙骨收敛固涩;龟板养心安神;玄参滋阴解毒;生麦芽具有健脾和胃、养心安神的功效;天冬具有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功效;甘草可补气、清热解毒、止咳、止痛;众药协同配伍,共达调和气血、补肝益肾、清热解毒的功效[14-15]。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上升,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头痛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提示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 症状。

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发病的关键机制在于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血压升高,PRA、Ang Ⅱ、ALD作为RASS系统中的重要指标,当患者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失调时,其水平异常升高,表明患者血管内皮受损严重[16-17]。而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受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内皮功能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会使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18]。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镇肝熄风汤中的玄参提取物可以通过抑制患者机体内的Ang Ⅱ水平,调节平滑肌细胞增殖,下调血管的动脉壁厚度,从而促进高血压所致的血管重塑,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甘草中甘草酸可通过抑制胆固醇在细胞内聚集和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调节胆固醇动态平衡,也可抑制前脂肪细胞增殖,从而有效调节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机体内血脂水平[19-20]。本研究中,相比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PRA、Ang Ⅱ、ALD),血脂指标(TC、TG、LDL-C)水平下降,血清HDL-C上升,提示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调节机体血脂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综上,采用镇肝熄风汤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可提升临床效果,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其各种临床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但本研究观察周期相对较短,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有待后期延长治疗、观察时间,以进一步研究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应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阴虚阳内皮证候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医名言拾粹
中药汤剂Ⅰ结合西药治疗阴虚阳亢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
八三感怀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