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 吞咽功能的临床研究

2022-12-07张金莉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诱发电位脑干功能障碍

张金莉,李 刚

(无锡市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江苏 无锡 214043)

脑卒中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致病机制是患者脑部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闭塞或狭窄,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神经细胞坏死和凋亡,其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会造成食物在患者口腔运送至胃的过程中发生呛咳,诱发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等,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与转归。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方式是通过对吞咽活动相关肌肉进行训练,帮助患者调节吞咽能力,进而逐步恢复吞咽功能。但有研究显示,吞咽障碍的发生与神经细胞受损有关,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治疗效果不理想[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的物理治疗也已逐步应用于脑卒中的相关疾病中。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种物理性质的无创脑刺激技术,其是通过脉冲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对患者脑神经电活动和代谢活动进行改善,具有促进神经康复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经rTMS治疗后对其吞咽功能及神经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无锡市康复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0~79岁,平均(63.12±3.67)岁;脑卒中类型:脑出血14例,脑梗死11例。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41~81岁,平均(63.79±3.84)岁;脑卒中类型:脑出血12例,脑梗死13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符合《中国各类主要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19》[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吞咽造影检查证明存在吞咽障碍者;生命体征平稳且意识清晰者;既往无脑部手术史者;无免疫系统疾病和凝血功能正常者等。排除标准:伴有恶性肿瘤者;存在器质性吞咽障碍者;既往有脑炎、脑外伤者;伴有老年痴呆及精神疾病者;其他原因引起的吞咽障碍(如食管癌、颈部肿瘤)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包括:①间接训练,口、颜面、舌部肌群的主动或被动的功能训练、各种感觉刺激、口部运动体操及特殊辅助方法等;②直接摄食训练,进食环境、吞咽体位、不同质地和不同口味的食物、咽部残留物的去除等,均30 min/次, 1次/d,6次/周,间隔1 d。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同样使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同时联合rTMS治疗,使用经颅磁刺激仪(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型号:magneuro 30)治疗,患者取卧位,手握圆形线圈(型号:VCY001,外径125 mm,单侧内径50 mm),使用单脉冲磁刺激检测患者静息状态下的运动阈值(RMT),rTMS参数设置:频率30 Hz,刺激强度调整80% RMT,刺激时间2 s,每隔10 s进行左右交替刺激,每侧治疗时间为10 min,总治疗时长为20 min,共600个脉冲,1次/d, 6次/周,间隔1 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①使用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 (MMASA)[4]对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评价,MMASA评分包括表达性语言障碍5分、构音障碍5分、控制唾液能力5分、咽反射5分,意识10分、听力理解力10分、舌肌运动范围10分、舌肌力量10分、软腭运动情况10分、咳嗽反射10分、合作度10分、呼吸10分,总分100分,得分越低吞咽功能越差。②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分[5]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数为0~100分,得分越低表明日常活动能力越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6]对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56分, ≤ 6分表示无焦虑,7~13分表示有焦虑倾向,14~20分为焦虑,21~28分为明显焦虑, ≥ 29分为严重焦虑。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7]评价两组患者抑郁程度,总分54分,<7分代表无抑郁,7~16分代表轻度抑郁,17~24分代表中度抑郁症,>24分代表重症抑郁,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③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上海寰熙医疗有限公司,型号:NeuroCare-D1)对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Ⅱ、Ⅲ波绝对潜伏期及Ⅰ ~ Ⅲ、Ⅲ ~ Ⅴ、Ⅰ ~ Ⅴ波峰间潜伏期进行检测。④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3 000 r/min,15 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肽Y(NP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检测所用的试剂盒由默沙克生物有限公司提供。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MMASA、BI、HAMA、HAMD评分,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血清NSE、NPY、IGF-1、BDNF水平作为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以(±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MMASA、BI、HAMA、HAMD评分比较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MMASA、BI评分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MMASA、BI、HAMA、HAMD评分比较( ±s , 分)

表1 两组患者MMASA、BI、HAMA、HAMD评分比较( ±s , 分)

注:与治疗前比,*P<0.05。MMASA:改良曼恩吞咽能力评估量表;BI:Barthel指数;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组别 例数 MMASA评分 BI评分 HAMA评分 HAMD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46.75±3.81 68.74±3.72*54.16±7.34 65.14±5.42*22.75±3.41 10.97±3.64*25.37±3.56 10.31±2.47*观察组 25 46.88±3.87 91.35±6.32*54.18±7.33 85.97±6.78*22.77±3.46 8.23±2.01*25.39±3.42 7.65±1.36*t值 0.120 15.415 0.001 11.999 0.021 3.295 0.020 4.71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Ⅰ、Ⅱ、Ⅲ波绝对潜伏期,Ⅲ ~ Ⅴ、 Ⅰ ~ Ⅴ波峰间潜伏期及观察组患者Ⅰ ~ Ⅲ波峰间潜伏期均显著缩短,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 ±s , ms)

表2 两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比较( ±s , ms)

注:与治疗前比,*P<0.05。

组别 例数绝对潜伏期Ⅰ波 Ⅱ波 Ⅲ波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2.03±0.17 1.91±0.17* 4.16±0.25 4.02±0.13* 6.16±0.25 5.92±0.20*观察组 25 2.02±0.16 1.46±0.15* 4.15±0.23 3.41±0.12* 6.17±0.24 5.25±0.14*t值 0.214 9.924 0.147 17.240 0.144 13.72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峰间潜伏期Ⅰ ~ Ⅲ波 Ⅲ ~ Ⅴ波 Ⅰ ~ Ⅴ波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2.42±0.16 2.37±0.18 2.35±0.24 2.11±0.13* 4.57±0.23 4.37±0.24*观察组 25 2.41±0.17 2.01±0.12* 2.34±0.23 1.64±0.15* 4.56±0.22 4.01±0.12*t值 0.214 8.321 0.150 11.839 0.157 6.70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两组患者血清NSE、NPY、IGF-1、BDNF水平比较较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PY、NSE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GF-1、BDNF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SE、NPY、IGF-1、BDN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血清NSE、NPY、IGF-1、BDNF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0.05。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PY:神经肽Y;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组别 例数 NSE(ng/mL) NPY(pg/mL) IGF-1(ng/mL) BDNF(n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5 15.97±2.21 10.75±0.91*240.11±20.34 165.12±19.35*93.24±10.21 127.13±15.61* 4.22±0.57 5.88±0.73*观察组 25 16.01±2.13 7.56±0.88*240.67±20.46 104.31±12.65*93.13±10.33 154.34±17.84* 4.21±0.56 7.96±0.91*t值 0.065 12.600 0.097 13.152 0.038 5.739 0.063 8.91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其中吞咽障碍是由于与吞咽有关的颅神经、锥外体系等受到损伤,导致无法将口中的食物正常送入胃部而引起,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摄取和生存质量。大部分患者通过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后,都可恢复吞咽动作,但由于该疾病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有关,而单一的吞咽康复训练不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满意[8]。

黎继华等[9]研究发现,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反映脑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当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听神经与桥脑部分病变加重时,其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传导时间均会延长,不利于患者脑部功能的恢复。rTMS具有无创、安全、无痛等优势,可直接作用于大脑皮质,对可逆神经细胞复活具有促进作用,可缩短绝对潜伏期和峰间潜伏期,有效恢复脑部功能[10];此外,rTMS通过持续的磁信号刺激能增强外周神经和局部肌肉的功能,并能够增强相应的神经中枢兴奋性,扩大皮层感觉区,对脑皮质进行重建,从而改善中枢神经功能,提高控制唾液能力、舌肌力量等吞咽功能;而在激发神经网络重构的同时,也可对神经干细胞、神经祖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进行刺激,有效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缓解患者吞咽功能,患者治疗信心增加,焦虑、抑郁情绪也随之减轻[11]。本研究中,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MMASA、BI评分均显著升高,HAMA、HAMD评分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左侧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数值均显著缩短,提示rTMS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脑部活动,调节不良情绪,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血清NSE、NPY均属于神经损伤指标,患者脑神经元细胞受损后,会释放大量NSE、NPY于脑脊液中,导致患者脑组织和神经元细胞的损伤程度加重;IGF-1、BDNF属于神经营养细胞因子,IGF-1具有损伤修复神经功能的作用,BDNF具有维持神经元存活、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其水平升高可减轻患者神经损伤,利于病情好转[12]。rTMS可激发神经细胞活性,使激发出来的神经细胞活性到达神经肌肉,并通过感觉神经刺激输入,在此过程中营养神经细胞因子会大量分泌,从而有效减少神经损伤因子的释放;此外,rTMS能够作用于中枢神经,并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进而对突触结构重建和神经元再生具有促进作用,利于恢复患者受损神经功能[13-14]。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NSE、NPY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GF-1、BDNF水平显著升高,表明rTMS能减轻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

综上,rTMS能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与脑部活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不良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诱发电位脑干功能障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C57BL/6J小鼠与豚鼠电诱发听性脑干反应比较研究
115例急性脑干出血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在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四)
基于CNN算法的稳态体感诱发电位的特征识别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