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2022-12-06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27期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物流

辛 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一、引言

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式下,各国的全球供应链战略正在加速重构,制造业回归再次被提上日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家提出将大力扶持制造业发展,积极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深度融合,从“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迈进。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4部门在2020年9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我国物流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实现路径。制造业作为物流业的重要需求来源,在很多方面决定着物流业的发展规模,而要想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至关重要,因此推动“两业融合”发展十分必要。根据现有数据,制造业所带来的物流业务量在物流业总业务量比重达到70%,制造业所产生的物流总值更是占全国物流总值的88%,可见制造业的提升在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开展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制造业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而物流业能够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本文将对近20年来的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进行系统归纳分析,形成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献综述,以期为读者对两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带来一定的启示。

二、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定量分析

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这些研究者也在不断总结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经验,产生了一大批理论成果。在中国知网(CNKI)上对2001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两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的期刊进行查询,以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主题,剔除会议、年鉴、报纸,显示结果如下:全部期刊共有47篇,共有15篇核心期刊(按CNKI查询显示的核心期刊统计),另外研究生学位论文显示有22篇。以物流业与制造业作为主题,剔除会议、年鉴、报纸,显示结果如下:全部期刊共有1320篇,共有503篇核心期刊(按CNKI查询显示的核心期刊统计),另外研究生学位论文显示有348篇,可见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相对较少。在CNKI上时间选择不限,对主题、篇名分别进行检索,发现2007年之前没有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对检索的2001年~2021年的所有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献进行数据整理,由图1可见,2001年~2021年文献数量按照时间先手进行统计,2020年文献数量达到了高峰。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8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联动融合,产业要协同发展起来,进一步研究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支持第三方物流发展。随后,国家发改委在2019年3月发布了《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意见》,在意见中第一次提出了“在当前以及今后的一段时间内要把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作为改善产业发展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抓手,以物流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加快推动提升区域经济和国民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国家政策层面把物流行业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另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又在2020年9月联合印发了《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要加强协调统筹,积极推进物流业的降本增效提质以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业制造业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政策的陆续出台及物流业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凸显,众多学者意识到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展开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对已有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在两业融合发展的理论研究层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提出了相当多的改革经验,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的定性分析

1.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现状的研究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现状研究大部分从制造行业、物流企业和市场环境这几个方面分析。其中,制造行业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机制的不完善、物流服务外包占比较小等问题,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服务层次低、服务创新能力不强、一体化服务水平不高等。整体上看,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缺乏宏观规划以及存在融合程度低的现象。高晓红、俞海宏认为,政府对两业的市场规范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上缺乏一定的有效支持,两业融合市场环境有待优化[1]。黄有方、严伟指出,政府相关部门对两业融合的思想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深入、全面,缺乏统一的指导何协调,无法有效地实现资源的整合[2]。张彩霞、肖望喜认为,物流业和制造业融合的内在动力不足,两业产业关联性较弱,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联动机制,两业间的互动融合关系尚未成熟[3]。邹方园指出,物流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需要加强、物流资源缺乏合理配置,这些问题导致无法为制造企业提供最优化的物流运输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两业融合的有效对接[4]。葛家怡、吴婷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布局不合理、自动化、技术化程度低的现象,缺乏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协调机制,导致物流业与制造业无法有效融合,效率低下[5]。高祎晗、乔占军指出,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机制,两业融合面临着变革和更新的障碍,影响企业的快速对接,导致两业融合过程中出现不匹配、不衔接的情况,两业互赢合作关系难以长期维持[6]。赵英姝等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差异较大,双方的相互不信任导致物流企业与制造企业无法实现融合发展,同时二者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尚未成熟,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与制造业对物流企业的需求极不匹配,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这也成为制约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7]。

2.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实证研究,众多学者以全国各地为例,分析两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以及实施路径。王晓艳、李道芳以安徽省为研究对象,运用交易费用理论、博弈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等分析安徽省两业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观念、政府参与、产业引导、供需衔接等促进两业融合发展[8]。朱莉等通过对江苏省2002年~2012年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物流业与制造业具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从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以节能、降耗、减排为目标的两业融合发展策略,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9]。陈畴镛、杨文霞对浙江省2011年~2016年11个设区市数据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程度进行测算,通过构建产业协同集聚E-G 指数分析两业协同集聚状况,提出以发挥电子商务业态创新和功能聚集为基础,通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动制造业与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与升级[10]。张光明对广西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构建VAR模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融合关系进行剖析,认为广西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深化物流业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11]。田振中以河南为例,通过构建协调性评价模型对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认为河南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现代物流技术在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加快一体化服务、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信息化建设等加快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12]。王珍珍以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制造业与物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共生度模型对上述地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度、共生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制造业和物流业如果要加强融合发展,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互利共赢,创新服务模式、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优化共生环境等以实现两者融合发展[13]。赵英霞、田秀杰通过构建灰色关联模型对东北地区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展开分析,他们认为,东北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我们要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两业融合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联系与整合,推动东北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14]。顾占波、李松庆以珠三角地区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两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珠三角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水平,回归拟合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告诉我们,珠三角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两业融合稳步发展[15]。

3.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型与方法研究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评价模型与方法的研究,褚衍昌等运用DEA模型对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效率进行了测度,认为目前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效率并不高,我们应积极主动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探索横向一体化发展模式,以期提高两者融合效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有序发展[16]。张中强从管理维度提出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即战略、组织、市场营销三个层面的融合创新,通过战略融合、机制融合、市场营销融合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融合发展[17]。张丽萍、杨江龙过运用结构洞理论分析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所属的企业位置、关系、功能等开展深入研究,进而分析得出判断处于结构洞位置的各个节点,得出在产业融合发张中各企业要时刻寻找竞争优势、抓住机遇,加强产业间的互动融合,促进经济增长[18]。李煌等结合DEA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判断出两业融合度表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发挥地域优势有效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以地方发展服务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带动地方发展,实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19]。鲁丽丽、郑红玲从非对称信息的角度研究了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相关内容,她们认为,如过要加强两业融合,政府的职能作用至关重要,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政策支持,通过构筑融合发展平台、制定惩罚机制与收益共享机制、构建防范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措施、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信任度、完善信息化、技术化标准等方面构建两业融合机制[20]。范荣华基于利益相关方理论,构建联动服务模式的两业融合模型,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与技术革新,打造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体系,推动市场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21]。张彤从价值链嵌入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运用嵌入性理论阐述物流服务嵌入制造业价值链的机理,探讨基于价值链嵌入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关系,她认为,物流服务要高度融入到制造业产业链中,提升规模经济效应,增强制造业的战略竞争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提升物流业的服务规模,重构物流服务模式,加快物流业升级[22]。张林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产业供需的角度对两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构建两业融合发展供需耦合系统模型,通过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物流业服务水平,优化、协调两业融合的供需链,促进两业融和快速发展[23]。

4.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

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路径的研究,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要从政府层面、行业协会、产业结构、资源整合等方面开展研究。刘志贻、陈烦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应加强物流业标准和制造业标准的对接,整合相关资源,实现要素配置的要效率与低成本,给予更多的扶持政策[24]。田刚等指出,要促进两业融合发展,地方政府的职能作用要凸显,首先应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制造业配套的物流市场的建设,提升物流服务的透明度,构建诚信体系和法律体系机制,加强制造业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为两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25]。赵英姝、吴占坤、赵淑雯认为,政府应明确制造业与物流业两业的重要关系,利用产业集群的优势,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两业的深度融合[26]。周鲁柱指出,要加强两业融合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联合行业企业科学制定融合发展战略规划,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其次,构建完善的融合发展运营机制,建立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优化、完善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结构,打破行业市场壁垒,真正做到物流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27]。梁红艳在2004年~2018年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水平数据的基础上,对两业融合的演化、提升路径进行了分析,她指出,物流业与制造业要想融合发展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因地制宜、分步推进”的原则,完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发挥市场配置以及政府引导的作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推进两业的信息资源融合共享、共建、互利、共赢[28]。黄福华、谷汉文指出,我们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服务能力,强化物流增值服务,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构建市场体制机制,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配置,从根本上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29]。

四、两业融合发展研究评价与未来聚焦

通过对目前有关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文献资料梳理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不管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理论方面,学者们从两业融合的内涵、机理、模式、意义、作用等进行了阐述,并从企业层面对两业之间的关系、影响进行分析,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应相互协调,制造企业应当在供应链管理中整合物流、创新融合发展模型,物流企业应加强一体化服务水平和自身实力的提升,充分将两业的资源进行战略整合,同时在政府层面、地理环境、行业企业、市场结构等方面提出两业融合实施路径。在实证方面,通过构建各类实证分析模型,如DEA-GRA双层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共生度模型、耦合协调模型等对两业融合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多以对两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梳理,鲜有涉及两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整体来看,大多学者对两业融合的研究多以全国或部分区域为研究对象,如对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城市群、上海市、江西省、河南省等区域展开研究,不过由于不同区域存在着经济水平、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区域内的两业融合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国内外学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两业融合的发展内涵、关系、现状、实施路径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挖掘的地方。一是研究方法表现出局限性,大多文献资料采用的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多数是针对现状,提出研究策略。研究结果对两业融合发展研究的成果科学性总结性不强,归纳出来的结论在适用性、推广性、普遍性等方面有待优化。二是侧重个案研究的实证研究,普遍针对某个区域进行了个案研究,对两业融合的演化模型研究较为鲜见,并且个案研究比较集中,不够深入。三是研究范围稍显狭窄,学者们对两业融合发展关注更多地停留在内涵、理论基础等理论层面及个案研究层面,较少关注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学者们通常的研究集中在已有的成果,缺乏对研究内容的创新开拓,需要对两业融合发展深入探讨具体可执行的策略。四是关于推动两业融合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相关研究较少。五是关于两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中的政府机关、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层面的实施策略鲜有看到。

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未来聚焦和今后研究方向,主要着力点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重视两业融合发展政策改革。政策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政府出台更多的倾斜政策,这是推进两业融合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高效实现两业融合快速发展,不仅要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而且也要充分利用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立足确立规划先行的发展思路,加强政府宏观调整力度,健全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使两业融合发展有章可循。二是优化两业资源整合。强化两业资源整合战略,实现资源的优质配置,这是推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两业融合发展的实质就是实现规模效益,在两业独立运营的基础上,建立各方利益平衡机制,根据各自的优势,明确分工,形成整体,实现两业融合发展,发挥着“1+1>2”的规模效益。三是充分运用计量模型和价值理论,深入探讨两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影响因素,对其融合效应展开评价分析。四是强化两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两业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互通互利,这是实现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是硬件的投入,更多地体现在软实力方面,为了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的共享带来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的优势地位,提出了两业融合之间要建立资源互通、共享的信息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在两业之间的流动,实现两业融合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业制造业物流
泉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韩国智慧物流,为了物流产业的革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与物流业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物流业与交通运输经济联动发展的机制探讨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