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实践路径

2022-12-04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幼儿园杨毅华

家长 2022年31期
关键词:作息时间幼小双减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第三实验幼儿园 杨毅华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具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大班幼儿不能直接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通过科学的培养,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两个不同阶段教育的平稳过渡,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双减”政策是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和课外培训压力而提出的,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对各个阶段的教学工作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幼小衔接这个特殊阶段也不例外。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小学既要减轻课业负担,又让学生学到该学的知识、养成该具备的好习惯,要把该项工作做好,幼小衔接作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非常重要。本文以幼小衔接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了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不足和存在不足的原因;并采用了文献法、观察法等方法,结合实际和相关政策,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希望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从教师、家庭、社会等多个角度出发,全方位地探索方法路线,更好地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

一、“双减”政策背景下,当前幼小衔接存在的不足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要求要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并要求各地区认真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之前,学前班过度、超前教授幼儿知识,也导致小学“零起点”教学落实艰难,形成恶性循环。学前教育能不能和小学教育有效衔接,是教育界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双减”政策落地后,问题虽然得到了一些改善,但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单方面向小学靠拢

作为跨越孩子身心发展两个阶段的重要过渡期,幼小衔接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小学,都是一次双重考验。采访中,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幼儿园教师都不约而同地提到,部分家长将“幼小衔接”片面地误解为学拼音、学计算。很多幼儿园将幼小衔接片面地理解成,在大班的时候提前让幼儿体验小学生活,为此就在幼儿大班的时候一味地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这种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一方面幼儿园突然在幼儿大班的时候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息时间向小学靠拢,会让幼儿很难接受;另一方面,这种小学化的衔接工作并没有考虑是否能帮助幼儿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他们今后健康发展。另外,在明确“幼儿园小学化”所指的基础上,推动小学低年级教学方式的幼儿园化,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业压力明显降低,如果仍然采用过去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显然与这一要求是“背道而驰”的。

(二)不注重培养幼儿综合能力

“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的一些不足之处就开始显现。“双减”减少的是课业压力,但并不代表忽视学生的其他能力。尤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主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是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重要能力。但是我们发现,部分幼儿园只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忽视了幼儿交往能力、自理能力、学习能力、倾听能力、挫折承受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衔接过于形式化

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是一项长期、科学的工作,而有部分教师对这一工作理解不到位,幼小衔接工作的近期、远期目标没有很好地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部分幼儿园只是把衔接工作当成一种应付工作,并没有意识到衔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导致衔接工作过于形式化。如在作息时间上,为了让幼儿适应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就只是简单地调整幼儿园的作息时间、让幼儿早晨上学时间提前、缩短中午午休时间,而没有进行一些过渡性引导。还有一些幼儿园只是在幼儿上大班的时候才将课桌按小学的要求摆放,或者是延长上课时间,这样的衔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深入衔接工作,根本无法从源头上解决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难题。

(四)不符合幼儿心理年龄特点

衔接工作虽然倾向于入学准备,但也不能忽略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对准备入学的幼儿来说,他们仍旧处在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他们还没有接触过外面的社会,接受能力、适应能力不强,如果突然改变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作息时间,幼儿不能接受,甚至会产生厌倦、畏难的心理。而且幼儿园过于刻板化、小学化的衔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从外在过度地引导他们认字、背书、写作业,会过早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给他们留下阴影,在进入小学后他们更会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儿童认知发展有一个过程和规律,教育家皮亚杰把它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是上一阶段的延伸,下一阶段的准备,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让幼儿直接学习小学内容,相当于让幼儿跨过本阶段跳到下一阶段,这就打乱了认知发展的顺序,破坏了认知过程,因此会阻碍幼儿独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当前幼小衔接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幼小衔接小学化

很多人把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教育,幼小衔接工作完全按照小学模式进行。比如,教学内容上,完全是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幼小衔接就是学习拼音、写字和数学,还布置家庭作业,误把这些知识性学习当衔接。再如,纪律上,要求儿童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等。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还有作息时间上,为了适应小学阶段的作息时间,幼儿园阶段的作息时间做了相应的调整,早晨幼儿上学时间提前、中午的午休时间相对减少、放学时间推迟等,缩短了留给儿童休息玩乐的时间。幼小衔接阶段,从教育环境看,也模拟小学课题,校园内墙壁张贴拼音、汉字、数字等“知识内容”,缺少儿童玩具和户外活动场地,使幼儿园的活泼、生动、灵性被埋没。

(二)家长的观念还未改变

虽然“双减”政策要求给学生减负,但依然有很多家长观念停留在以前,认为孩子在学前应接受拼音、数学、汉字等方面的教育。还有些家长认为会读、会写、会算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于是要求幼儿园教会孩子汉语拼音、20以内的加减法等,家长当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于是随波逐流,从而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甚至不惜牺牲休息时间在家亲自授课。另外,“幼小衔接”阶段,不少家长感到焦虑,积极寻找各类“幼小衔接”培训机构,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这对幼儿来说其实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负担。有些家长秉持传统的教育观念,坚持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学知识,不上课学习,天天玩就是荒废了孩子。在升学的激烈竞争中,家长都是唯恐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社会大形势的脚步。

(三)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足

幼儿园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有做游戏、唱歌、跳舞、画画、动手制作等多种形式,内容丰富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一般不会严格要求课堂纪律,幼儿都是在互动的氛围中学习。而小学的教学方式主要以课堂为主,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讲课,学生坐在下面认真听,方式单一又严肃,上课的内容主要以书本为主。在管理方式上,幼儿园考虑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管理方式都不是很严格,一切都以幼儿的身心需求为出发点;而小学的管理方式比较严格,管理的目的是规范幼儿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和校园和谐,管理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其目的在于规范幼儿行为,约束幼儿不当做法。幼儿园的教学目的是开发幼儿潜力,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而不是以讲解科学文化知识为主,所以幼儿学习的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学习内容一般跟生活相关。如教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做游戏活动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小学的学习任务比较重,学习的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与幼儿园相比,学习的内容难度要大很多。“幼小衔接”是为了帮助幼儿向小学阶段转变,以便幼儿在将来更好地适应角色的变化。因此,处在这个特殊时间段的教师,要既引导幼儿完成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任务,又要帮助幼儿做好升入小学的准备。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仅仅熟悉幼儿园板块是不够的,还要对小学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幼小衔接的认识不足,忽视儿童的发展规律,同时也为了迎合家长,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小学教学。

三、“双减”政策下促进幼小衔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一)改变家长的思想误区

幼小衔接除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奔赴”,还需要家长转变理念。随着“双减”政策实施,幼小衔接阶段不教孩子拼音、写字和数学了,家长又开始担心什么知识都不学,能算幼小衔接吗?在“双减”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参与学习“双减”的内容和要求,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双减”精神的前提下,积极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切实认识到幼小衔接并不是简单的学计算、学拼音,而是融入一日游戏化课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入学准备、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融入游戏活动和一日生活中,在游戏和活动中提升幼儿能力,包含习惯、情感、能力、认知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到了大班下学期,幼儿园会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的准备,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幼儿园重视自由和创造,小学课堂重视知识和能力的锻炼。因此,幼儿要顺利实现过渡,幼儿园、家长及小学都要做出改变,彼此靠拢,让幼儿可以有一个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教师应通过与家长的积极沟通,对政策的积极解读,改变家长的思想误区,让“双减”在幼儿阶段也落地。

(二)将幼小衔接教学当成一项长期过程

有学者认为,幼小衔接工作不应该只在大班末期的时候仓促准备,而应该贯穿于整个幼儿园的教育过程,应该从小班开始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因为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让幼儿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如果到了大班末期才开始抓幼儿的综合能力,根本就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他们迅速提升,所以幼儿园应该从小班就开始重视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改变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

改变幼小衔接就是学习小学知识的教学模式,改变幼小衔接的教学内容:

1.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比如,让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方式,在看书写字的时候端正坐姿并集中注意力,有了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在进入小学后才能尽快适应小学的严格要求。

2.培养规则意识

幼儿园一般注重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幼儿一般规则意识较弱。但小学的管理方式、教学方式不同,有很多规则都需要学生遵守,如课堂纪律、校规、小学生行为规范等。这些略带强制性的要求从更高层面上约束小学生的行为,让小学生不能像在幼儿园一样随心所欲。所以,在衔接工作中教师应该重视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如让幼儿在课堂上要听教师的话,不乱碰乱跳、不乱插嘴,不跟同学开小差等。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期间会遇到很多他们之前没有遇到的事情,这些事情都需要他们独立面对,这样容易让他们产生受挫的心理,甚至对自己很不自信,不敢主动跟同学交往,不跟教师交流。针对幼儿的这种现象,幼儿园在衔接工作上应该结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在入学准备工作中,让幼儿到小班、中班给学弟学妹讲故事、进行诗歌朗诵和唱歌等,并给他们设置一些困难,让他们独自去找其他教师或者园长帮忙解决。这样既能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避免他们进入小学后遇到问题对自己不自信。

4.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点,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原则。但到了入学准备工作的时候,很多幼儿园却忽略了这个重点,一味地给幼儿灌输小学模式,单方向地向小学靠拢,生硬、片面的方式会过早地扼杀幼儿对小学的向往,甚至让他们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在衔接工作中,幼儿园应该从培养幼儿的兴趣出发,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小学,让他们对小学产生强烈的向往,然后再让他们逐渐接受小学的学习内容。这样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步步地引导,幼儿才容易逐步对小学生活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幼小衔接工作是学前教育更为突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幼儿园、小学两个不同教育阶段存在的巨大差异,不但让幼儿表现出短暂的不良适应,还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小衔接工作关系到幼儿健康发展,如果这方面的工作做不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所以,幼儿园应该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工作,并针对目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和提升,这样才能确保幼儿顺利过渡到人生中的第二个教育阶段。

猜你喜欢

作息时间幼小双减
浅谈家园校协同促进幼小科学衔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幼小衔接的意义及有效策略研究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让作息时间成为自我养成习惯之钙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世界上最健康的作息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