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现状、热点与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CSSCI期刊文献分析

2022-12-0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学术界谱系发文

张 薇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并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1]。”他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也提到过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个话题受到了学术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站在百年党史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有必要对我们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进行全面提炼与总结,使之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本文以2018 年-2022 年(截至2022 年4 月15 日)中国知网中CSSCI 期刊文献为样本,采用文献分析法对年度发文总趋势、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关键词分布等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对该主题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并进一步探索和分析学术界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未来研究的期望。

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现状解读

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利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文献检索,在检索条件中输入检索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关系为“AND”,在期刊来源类别中选择“CSSCI”,最终有187 篇中文文献符合以上检索条件。可以看出,其中最早一篇CSSCI 期刊文献出现于2018 年,因此,本文的研究以2018 年—2022 年(截至2022 年4 月15 日)为文献数据分析年段。在期刊来源列别中选择“CSSCI”是因为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国内高质量和高水平文章的最新研究现状,为进一步解读该研究主题的现状提供便捷。

为了全面而客观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并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样本年度文献的数量、期刊分布、学科分布、作者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和关键词分布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与研究,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结构分布特征、演进态势与热点分布,以描述、评价和预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年度发表总趋势分析

通过对CSSCI 期刊文献发表的年份和产出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反映出学术界对该主题的研究历程。如图1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文献年度变化趋势(以CSSCI 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所示,有关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相关论著发文在2018 年开始零星出现,2018 年至2020 年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萌芽阶段,发文量较少,并未呈正增长态势;2021 年发文量有141 篇,处于猛增阶段;在2022 年1 月1 日至4 月15 日期间一共发文36 篇,预测到2022 年底将达到发文量140 篇左右。看图可知,在2018 年-2021 年这四年中并没有保持发文量呈持续增长态势,到2020 年出现发文量呈增加态势并无减退迹象,到2021 年发文量呈现暴增状态且达到顶峰。可见,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自2020 年起开始呈现上升趋势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图1 年度发表总趋势

由图1 可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活跃年度主要集中在2021 年,说明在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在理论上的关注程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该领域发文总量的激增并达到最高值与这一时间段发生的建党100 周年活动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影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重要因素主要有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主要政策及其活动,其具有强烈导向性。学术界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将会伴随着这些因素不断深化而继续发展和完善。

(二)期刊分布分析

发文载体主要是文章发行的刊物,文章所发表的刊物可以反映出学术界对该主题的关注程度以及该主题在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成果发文刊物的分析,既有利于了解该主题研究文献的发布情况,也为读者查阅该主题的研究成果提供指引。本文针对期刊上发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篇名的CSSCI 期刊研究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如图2 所示列出了发文量较高的前10 种期刊。

图2 期刊分布

通过分类整理发现,刊发论文数量位列前三的分别是《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西社会科学》和《贵州社会科学》,这三本刊物载文总数达12 篇,占期刊论文总数的52.17%,平均载文量达4 篇。可知,大学学报以及社会科学类期刊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方面占主导地位,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较为持久和深入,发文期刊是学术界大多数认可的权威期刊。因此,可以推断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载文期刊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大学学报和社会科学这些期刊在进行研究,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其他学科专业期刊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有待深化和加强。

(三)学科分布分析

对187 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相关文献的学科分布进行统计(图3)。笔者参考中国知网的学科分类标准,按照中国知网对这187 篇文献学科分类的可视化分析,选取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主题排名前十的学科分布,参考这10 个类别的学科,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呈现出学科多元化研究的趋势。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发布最多,有96 篇,占文献总量的43.43%;其次是中国共产党学科,发文量占74 篇,占文献总量的33.48%;高等教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和文化这三门学科发文量分别为17 篇、14 篇和6 篇。除了上述学科,新闻与传媒、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经济体制改革、马克思主义和政党及群众组织等相关学科的文献共计14 篇,占文献总量的6.33%,通过学科分析可以知道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各个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图3 学科分布

如图3 所示,从学科分布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科分布不均衡,占比悬殊,与其研究相关的核心学科例如政党及群众组织、中国近现代史以及马克思主义等学科尚未在CSSCI 期刊文献量中有较多体现。关于该主题的学科交叉研究尚不明显,未形成核心学科研究圈,导致对该主题的研究深度产生一定阻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还存在较大空间。

(四)作者共现图谱分析

对科研成果的作者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确定该领域的高产作者;通过关注高产作者对该主题的研究方向和重点,可以进一步把握该领域当前的研究现状。笔者运行Citespace,v.5.8.R3(64-bit),Years Per Slice=1,Node Types=Author,进行了作者共现分析并绘制出作者共现图谱(图4)。

图4 作者共现图谱

在该图谱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主要学者有代玉启、崔文龙、刘建军、颜晓峰、齐卫平、邹绍清、刘晓哲、刘灿和赵凤欣等,代玉启和崔文龙两位学者发文均为3 篇以上,刘建军、颜晓峰、齐卫平、邹绍清、刘晓哲、刘灿和赵凤欣等学者发文均2 篇以上,超半数作者发文量只有1 篇,这说明大多数作者发文频次相对较低,可见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领域没有产生高产作者和形成核心作者圈。从研究作者共现图谱(图4) 可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作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关系,如王含阳、张园和李明德,宋姬芳和朱小梅等,但图中的大部分作者都是以孤立的节点存在,没有形成较为明显的合作关系和学术群体,这说明学术圈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就目前所见的高产作者也没有对该主题研究形成较强的牵引力,需在党的精神谱系研究领域继续发力,吸引优秀学者对该主题进一步深化研究。

(五)研究机构分布分析

分析主题研究机构的构成和分布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方面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现状,了解哪些单位、部门或者组织在对该主题进行研究。分析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187 篇CSSCI 期刊发文的研究机构,就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机构分布来说,中国人民大学发文最多,为10 篇;其次是武汉大学和西南大学发文量为9 篇,中共中央党校发文量为6 篇,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发文量为5 篇。由图5 可以看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而且大多数是师范院校或者综合性高校,这说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产出单位还比较单一,没有广泛引起中央和地方党委的研究机构、宣传部门和政府机构等广泛关注。

图5 研究机构分布

(六)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之魂,笔者运行Citespace,v.5.8.R3(64-bit),Node Types=Keyword,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该分析主要是针对关键词在论文中出现的频次以及所形成的网络,可以更清晰地展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热点。如图6 所示,节点的数目表现关键词的数目,每个关键词对应有一个节点圆圈,圆圈越大表现该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

图6 关键词共现分布

如图6 所示,基于Citespace 软件分析,得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领域有130 个关键词,可以看出当前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热点和所关注的主题。因此,分析关键词可窥探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现状。在关键词共现分布中,“精神谱系”出现的频次最高,包含这一关键词的文献为66 篇。其次,建党精神、共产党人、时代价值和理想信念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较多,分别为24 篇、15 篇、11 篇和9 篇。通过对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分析,可以发现五年时间里,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此,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与这些关键词之间的紧密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热点解析

自党成立以来,党中央始终注重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提炼,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大致始于2018 年,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主题进行了研究,从动态视角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热点主题概括为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源、特性、核心要义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的研究。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根源

根源的探寻是对该主题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此,探寻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源成为学术界研究较早的热门话题之一。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源,学术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根源,在中国知网检索栏目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马克思主义”的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关系为“AND”,检索条件为“CSSCI”,共计133 篇文献,发现超过了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总数量的一半,可以看出在学术界中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来源。广大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形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本,例如李梦云等学者认为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精神导向,是其实践原则,保证我们党走向成熟并不断发展壮大[2]。王仕民将马克思主义概括为党的思想旗帜和精神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红底[3]。陈伟宏主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并且指出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4]。总的来说,关于该主题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学者们纷纷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旗帜,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根源,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形成和发展中国道路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鲜明特性

了解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特性才能全方位把握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风貌,因此,针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到底有何鲜明特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索。大部分学者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实践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特性。其一,认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实践性。刘佳、顾保国等学者在文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四重属性,其主张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在一次次实践过程中,是在服务和奉献过程中逐渐凝练而成的,蕴含着厚重的实践属性[5]。其二,认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民族性。颜晓峰等学者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在面对外来侵略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爱国主义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起而克服困难[6]。其三,谈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科学性。张有武、陈智等学者归纳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生成逻辑性,认为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涌现出了不同形态的精神形态,汇聚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7]。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有实践性、民族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的特性,中国共产党人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优良基因的传承,更是优秀共产党人时代风貌的彰显。

(三)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

为了进一步开展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需要界定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然而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并未达成统一共识。鉴于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梳理、界定和提炼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其一,认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李海容等人挖掘了百年精神谱系发展的核心要义,其中首要讲解了理想信念是化身于革命实践的强大动力,理想信念指引中国共产党克服万难,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8]。其二,认为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郝永平等学者提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完成历史使命,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按照既定战略坚定前行,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彰显共产党人保持战略定力、历尽千难万险、践行历史使命的精神[9]。其三,认为开拓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核心要义。李太淼学者分别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指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具有开拓创新性,在宏观上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进创新驱动国家战略,在微观上是指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思维、思路和方法中不断通过创新来开展工作,良好地营造了开拓创新精神氛围[10]。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在遇到传统或非传统威胁、内部环境或外部环境挑战时能够从容应对,主要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初心使命的坚守和开拓创新的坚持等,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赓续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四)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践路径

一种新的政党谱系精神的诞生则会向全世界展现着党的精神风貌,在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本情况和具体内容进行客观梳理后,学者们更多是对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进行研究。首先,大部分学者认为要深挖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蔡志强、袁美秀等人在论述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指出要用好党史资源,使各类资源能够形成完整系统的历史脉络[11]。其次,学者们纷纷论述要把精神谱系纳入党的政治建设的范围。张悦等人总结要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培养高度的政治自觉性,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性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努力做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带头者和实践者[12]。最后,学者们提出要创新精神谱系的宣传路径。佘双好等人在文中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和弘扬途径,指出要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特点、地域特色、时代特色、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等方面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深入挖掘其中的鲜活、独特的材料,学会讲好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故事[13]。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体系,学术界在研究传承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机制和路径较为广泛,主要以构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宣传机制为主要路径。笔者认为可以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全过程,使每个人都受到精神谱系的全面滋养,在此过程中不断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自十九大以来,关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理论较为详实,可参考意义很强。但是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研究者们在今后继续深挖。

(一)研究不足

1.研究内容较浅,不够深化

基于本文所收集到的187 篇有关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CSSCI 文献成果,可以发现,其一,绝大部分文献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内容研究比较宏大,研究内容不够深化。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源、特性和核心要义研究的较多,学者们尝试从不同视角切入,但是最终提出路径和结论时都是从单一切入点去看待,未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形成完整的体系,建构逻辑不够体系化。其二,大多数都是解析党和国家的文本、政策居多,即解析党和国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理论深度欠佳,研究的深度还需要继续加强。

2.研究学科单一,不够广泛

通过对187 篇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核心论文的期刊分布、学科分布、研究机构分布及其关键词分布等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高度集中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共产党这两大类学科,分别占比为43.43%和33.48%,发文数量均在70 篇以上,出现学科分布均呈现比重较高的集中度。可知,综合性学科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并不多,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不够密切,这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学科的创新发展,研究学科较单一、分布不够广泛。

3.研究视角局限,不够全面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根源、特性和内涵等方面的理论较为详实,可参考意义很强,但主要还是局限于理论层面分析,缺少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置于历史的脉络中,以及少有切入整体性的研究视角。例如,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不同的任务,因而每个历史阶段的精神内涵不同,在现有研究中可发现,大部分学者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不同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和没有系统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产生基础、建构体系、价值功能和实践功能等,从而导致对我们党精神谱系理解的碎片化。

4.高产作者与核心机构圈尚未形成

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主题研究发文量目前的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的分析,有利于衡量学术界对于该主题的学术生产力和整体研究水平,探究其研究深度和逻辑结构等。通过作者发文量的分析,超半数作者发文量只有1 篇,这说明高产作者度非常低,此研究领域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高产作者也尚未形成巨大的牵引力。通过对核心机构分布分析来看,其核心机构圈比较分散,大多数是以高校发文为主,产出单位比较单一,没有广泛引起中央和地方党委的研究机构、宣传部门和政府机构等广泛关注。总的来说,在学术界尚未形成作者和机构的通力合作,这限制了该主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所以仍需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领域继续发力,吸引优秀学者对该主题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展望

1.注重研究选题内容的创新性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选题要避免“趋冷避热”的现象,不仅要对该主题的理论内涵进行研究,而且要更加注重对该主题发展逻辑等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特别是围绕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推进、建构与实施方案研究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另外,在对研究主题进行选题研究时候,需要具有研究的问题意识,在准确解读国家政策上,打破传统思维、打开新的思路,善于发现时代发展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所提出的新问题,并及时将这些问题纳入选题内容中去。

2.加强各学科的协同推进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需要各个学科的协同推进和研究合作。要在继续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这些学科的深入研究,在发挥学科优势的同时,加强对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哲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技术,加强对各个方向的专题研究,不断扩展对该主题的研究范围与深度。另外,由于问题广泛,涉及多个学科,除了在本学科研究内需要认真考量,并且开展跨学科、多维度、多方面和多层次地进行研究和审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所存在问题的整合性研究。

3.拓宽切入视角的选择面

在研究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时要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尝试从多个视角、多维度、多层次地研究和审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置于百年党史之中,从历史变迁中考察精神谱系形成的历史根脉,并从整体性视野来阐释精神谱系的一脉相承性和体系性;可以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重大事件架构、以典型人物叙事、以时代愿景激励和以真情实感共情的方式,来共同开创教育教学新方向。坚持从问题意识出发,强调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结合,通过调查研究的方式去聚焦该主题的关键点,拓宽其研究范围,采取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史论总结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分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形成发展的历程和生成逻辑,深层次地挖掘其要义与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4.发挥高层次学者和权威期刊的引领作用

深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必须高度重视高层次学者、学术机构和权威刊物的引领功能和作用。由于高层次学者和人才的学术经验比较丰富,解决问题的思路较清晰,因此,他们具有引领作用。而权威刊物是研究主题高质量论文的产出地,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载体,因此高层次学者和权威期刊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有很大程度的指向性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搭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学术平台,为学者构建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桥梁,实现高水平学者、高端机构以及权威期刊之间的通力合作,吸引不同学科和领域的优秀研究人才加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队伍中去,搭建核心作者群以及学术合作团队,实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横向发展与纵深发展。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汇聚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智慧,表明了我党的价值追求,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完成初心使命的精神力量。若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不彻底或不深入,将极不利于后代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继承和弘扬。因此,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CSSCI 文献的分析,可以让人们快速了解到当前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的重点;与此同时,透过以上数据我们能明晰学术界对该主题在研究内容、学科、视角和高产作者学术圈等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形成针对性的意见并加以改进和完善,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学术界谱系发文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神族谱系
百年大党精神谱系的赓续与文化自信
王锡良陶瓷世家谱系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再论东周时期铜簠的谱系和源流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研究述评
湖北省学术界人士提出应重评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