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西餐桌座序看中西礼仪的跨文化交际

2022-12-03梁家萃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西方人餐桌礼仪

梁家萃

(澳门科技大学,中国澳门 999078)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万事万物以规矩行先以达到万物融洽和谐的目的, 中西方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导致了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的不同, 而这种不同造就了历史和文化的差异, 其中也造就了中西饮食文化的异与同。文化差异的不同有时候很难被理解,甚至使用和理解上的误差也很容易引起本土人民的反感,如在2018年,意大利奢侈品牌D&G 为了宣传即将在上海举办的时装秀, 为此特地做了迎合中国人的宣传视频,其标题为“起筷吃饭”,中心宣传含义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意大利经典饮食相结合”,但里面对筷子的描述及使用方式的拍摄表达, 被大量中国网民质疑是在侮辱并歧视中国传统文化, 还因此发起了抵制D&G 的活动,可以看出,D&G 最开始做宣传片的立意可能是好的,但最终造成这个结果,究其原因,就是因为D&G 在涉及筷子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时,并没有去认真地了解中国传统餐具,最终酿成了这个后果,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失败[1]。

现在全球文化的多元交流, 使得我们很容易接触到外国文化,也很容易因为一知半解而造成误会,在跨文化交流时很容易犯错,因此,了解他国的文化和礼仪,尊重他国饮食文化,不仅能让我们学习到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 使新时代的餐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也可以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促进世界文化的和谐。

1 中西餐桌的差异

桌子是吃饭的基础, 而桌子的形状也是人们座位安排的基础。在中国,现代最常见的餐桌是圆桌和八仙桌,由于中国人讲求圆满和和谐,故此桌子都在方圆之间, 由此每个人从桌边到桌子中间的距离都是相同的, 同时中国人也追求在饭桌上的亲切及热闹,而圆桌或者八仙桌,都极容易让所有人能够面对面交谈,抬头可见,彼此紧挨,尽显亲近之意,老话说,八仙桌一摆,八方宾客来,因此中国餐桌在方圆之间便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2];而西方所用餐桌多为长桌,一方面是因为西方人用餐多为分餐制,用长桌方便为每位用餐者布置菜品, 另一方面便是西方人用餐很讲究身为主人的身份,为了凸显主人,使主人坐于餐桌首位, 使用长桌便能很清楚地通过座位而辨认身份, 这也体现了西方人注重个人需求与个人利益的观念。 单是由餐桌便可看出中西方的不同,是一种亲近与距离的差异,也是圆融与尖锐的差异[3]。

2 中西座序原则的异同

中西方在餐桌礼仪上都有很多规矩, 有些是文化独有的,有些则是共识,以下以餐桌座序为例[4]。

中国人在座位上有很多种排序方式, 但有几个基本原则是不变的,中国人受儒道思想影响颇深,故此中国人遵循长幼秩序及尊老观念, 还有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谦逊礼仪[5],中国在用餐座序上有六点讲究。 一是对门为上,意思是正对门口的那个位置,视为上座,由用餐人中地位最高的人来坐,或在一般家庭宴请中,由宾客对门而坐,主人背门而坐,这种座序方式一方面是对上位者或者客人的尊重, 也显示出中国人作为主人家的谦逊, 另一方面则是面对面比较好交谈,故形成此座序[6]。二是长者为上,这一条遵循中国人尊老的传统美德,故此,当家中用餐时,一般由长辈坐在上座以示尊重, 小辈按照家庭为单位,或以年岁为排序方式,分别坐在长者两边,以示与长辈的亲近,让长辈享受天伦之乐[7]。 三是以中为尊,当上宾坐在上座后,用餐人员依照地位均匀分布在其左右两侧顺下来,视中间的位置最为尊贵[8]。 四是以左为尊,当中间位置确定后,以左位为第二优先尊贵位,因为古人在古代就座时,通常是选择坐北朝南,按照地理位置便是视左为东,视右为西,太阳在东方升起,古人崇拜太阳,因为太阳对于农耕国家意味着生命,因此在座次上便有以左为尊的习惯,在古代也有左丞相地位高于右丞相, 左司马地位高于右司马的说法[9]。同时《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记载,信陵君为迎接夷门侯生,大办酒宴会宾客。并“从车骑,虚左”, 亲自前去迎接, 证明了以左为尊的说法,而《道德经》中所说“君子居则贵左”,也证实了这一点。若以现代举例, 至今常说的男左女右的说法也是对应着古时的男尊女卑, 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左为尊的思想并沿袭至今。 五是以上为尊,地位高的人上座,其他人偏座,古代影视剧中常见的皇帝宴请大臣,也是皇帝坐于上首,大臣偏坐下首。 在现代便是,家族聚会或公司大型聚餐中,多桌有序分布,由于这种聚会一般会有舞台,因此特别靠近舞台的桌子,便是上桌,越往后的便是下桌。在座位上,长辈上座后,后辈子孙以对家对门的顺序依次排列下座,而在晚宴中,则是领导上座, 其他人按地位携家属或伴侣对家入座,往后排序。最后一点是女子座位,由于古代女性地位低下,不得出现在宴会上,故此古代没有这一点讲究,而现代开放后,女性地位提升,与男性平等,但一般聚会,如若有男伴,一般女性都会坐在男伴身边[10]。

西方人在座序方面也很有讲究, 而且与中国尊重宾客和长者的礼仪不同, 西方人更讲究突出主人的地位和尊重女性的原则[11],以下有五点关于西方人在座序上的安排。 一是宴请的男女主人会分别坐在长桌的两端, 以彰显主人的位置与地位, 遥相呼应,也是照顾宾客们落座。 二是面门为上,这点与中国对门为上的原则是一样的, 但是与中国主要客人坐在面对门口的位置不同, 在西方通常是女主人坐在面对门同时也是离门最远的位置, 一方面是彰显主人家的尊贵, 另一方面也是遵循了尊重女士的西方传统。 三是以右为尊,在国际上,西方国家大多数都是以右为尊的,按照地理位置来说,这与中国人视左为东、 以左为尊的道理一样, 西方人由于在南半球,太阳从右边升起,因此东在右,所以视东为尊就是以右为尊,由此也可以说,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有向阳为尊的习惯。西方人以右为尊还有两个说法,其一是说古代的西方君主为了防止暗杀不仅不允许近臣佩戴刀剑并且自身会在腰间佩戴佩剑, 而佩剑通常会佩戴在君主的右边,所以为了安全,西方君主会将最信任的人安排在自己的右边,上行下效,以此产生了以右为贵的习俗, 位于主人的右边就等同于获得了主人的信任。 其二便是源于基督教教义中有关耶稣的预言,据说耶稣在临死前,对着在罗马犹太总督和希律王面前审讯他的法官说道:“从现在开始,人之子(也就是指耶稣本人)将会被安排坐在伟大的上帝右手边。 ”因为这个传说,也就形成了以右为尊的习俗。西方以右为尊的说法众多,但该文认为以地理位置、向阳为尊的说法最为靠谱。 四是交叉座序,按照客人与主人的亲密度排列, 由主宾到副宾从长桌两头一直交叉排列到中间, 而由于男女主人一左一右坐在上座,与男主人亲密者多为男宾,而与女主人亲密的多为女宾, 由此排列下来便是男女交叉混坐,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影视剧中西方宴会上总是男女交叉而坐, 同时男女邻座据说也是为了方便女宾能够获得男宾的帮助。 最后一点原则便是尊重女士,西方尊重女性的传统自古有之,在西方,“女士优先”便是他们的传统文化观念,也是他们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礼仪规范。其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因为西方国家普遍信奉基督教,而基督教又尊崇圣母玛利亚,因此西方人便以仰慕女性为高尚的情操, 也因此以尊重女性为一种高尚的行为品德; 另外一点便是在12、13 世纪时,由于十字军的东征,形成了“骑士团”这一独特的阶层,因“骑士团”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还拥有着显赫的地位, 他们逐渐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礼仪规范,后又流传到了民间,其中一项最具有特色的礼仪便是尊重女士、后来被称为优礼女士的“骑士风度”,现代则称为“绅士风度”,这种“骑士风度”一时间便成了贵族乃至平民阶层的文明礼仪准则,并流传至今。因此,与中国古代宴席中女性不得出现不一样,在西方的宴席中,女性很早就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尊重女士的绅士风度也是西方人为之自豪的礼节之一[12]。

由此可见, 中西餐桌在座序上便体现出在思想观念上的不同, 中国人在餐桌上更讲究以他人为重心,而西方人更讲究以主人自我为重心,但在面门为上、以东为尊的思想原则上,大家都是一致的,因此当与西方人一起用餐时,便要理解对方的行为,互相包容, 不要因为思想观念和礼仪的不同而导致在餐桌上不欢而散。

3 全球餐桌文化的融合

时至今日,其实中国餐桌礼仪也逐渐开放,餐桌上, 也开始更多地尊重女性和开始融合使用合餐制与分餐制,具体表现为:为女性拉椅子的西方绅士行为;虽然菜品还是大家公用,但会使用公筷进行夹用品尝,更为卫生也更为和谐。而西方也学会了尊重长者和尊重客人的中国餐桌美德, 偶尔也会学习中国使用合餐制, 甚至有兴趣者会学着使用筷子进行中餐美食品尝, 中西方餐桌文化的差异实际上还是感性和理性的差异,文化促进了饮食习惯的形成,饮食习惯反映出各国的文化。当不理解时,便是文化的碰撞,而一旦去了解,去学习,如开头所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用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不同的文化,通过融合让多元的世界更为和谐, 而这种差异似乎也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世界的交流而变得模糊。 中西方餐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结合,两者更趋于完善、科学。老话有云:民以食为天。餐桌文化是中西方在人际交往和思想文化中独有的文化缩影, 条条例例的餐桌座序原则,也是由古至今延续下来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造就的不同的文化思想观才致使世界存在异同和多元,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差异,才能更好地保障国际文化交流的成功。

4 中西餐桌礼仪的跨文化交际

中国在与西方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时常会出现令双方都感到迷惑和不解的情景, 不解对方为什么会这么想,而实际上,即使是中国人自己在进行日常交流时,也常会存在这个问题,具体举例:即使在同一文化下, 男女交际或者长幼交际中也时常会因为思想经历的不同而对表达出的意思有所误解, 这是因为人们通常都喜欢以自己的思想和经历去解释对方所表达的意思, 而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 在国际上便是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背景和习俗知识去进行文化交际, 但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是无处不在的, 由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便是不可避免的,但须知,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更何况是隔着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

在国际交流中, 宴请宾客是一种很有效且友好的交际方式, 所有的文化、 礼仪都得以在餐桌上显现,而各国的美食也会缓和人际交往的压力,因此相互了解彼此的餐桌礼仪便成为很重要的一点。 因为中西方的餐桌礼仪在饮食的习惯观念、 就餐话语及所喜欢的餐桌氛围都是很不一样的, 单从上文所述的餐桌座序问题便能看出其差异性来, 而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异必定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故此首先应当提升自己对文化差异性的认知及对文化的认同,其次应当了解他国文化,才能包容,也不会因为唐突而失礼,不会由于误解而产生冲突,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5 结语

古代儒家以礼为中国人立下了一套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以礼作为对自身的约束,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及个人的修养, 人们知礼而知耻, 知耻而后勇,中国便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故此中国传统礼仪繁多,也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思想和文化。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故此,餐桌礼仪便也是中国文化礼仪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理可知,西方礼仪也代表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 文化思想中的礼仪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根基,故此,了解西方礼仪可深度了解西方思想文化, 了解西方的餐饮文化也是了解西方思想文化的根基,两种文化对比下,可发现中西方文化大有不同,这必然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成败,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化日趋明显,各国交流频繁,经济互相交融,故此,目前中西方交际越发密切,中国应当正视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性, 以客观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和了解西方文化,不歧视他国文化,也不盲目认为自身文化最优越,以端正的态度去进行跨文化交际。一方面求同存异, 另一方面学习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减少跨文化的交际障碍,促进中西方文化交融。

猜你喜欢

西方人餐桌礼仪
色彩缤纷的腊月餐桌
困于密室中的西方人
大餐桌,小小船
小餐桌上来点“鲜”
筷子礼仪
浅析中西方英语交际失误
浅谈西方人绘画中的东方人物形象变迁
亭台楼阁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