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中药治疗干眼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2-12-01孙静周利华倪娟王维利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干眼方剂枸杞子

孙静,周利华,倪娟,王维利

干眼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眼表疾病,主要病理特征是眼表损害和泪膜不稳定,以眼部不适及视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1]。干眼在中医学属于“白涩症”“神水将枯”范畴,其病因复杂,病程长短不一[2]。干眼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睡眠时间、种族、职业等相关,随着人们的精神压力增加和视频终端的广泛使用,干眼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3-4]。目前,治疗干眼常用的西药有人工泪液、糖皮质激素、环孢素、大环内酯类药物等,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短期疗效明显,但存在一定局限性[5-6]。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通过中药方剂多种成分的合理、有机组合,多途径作用于机体内与疾病相关的多个靶点,在治疗干眼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7]。近年来,中医在干眼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中药治疗干眼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揭示文献分布规律,了解中药治疗干眼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为临床运用中药治疗干眼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0 年1 月1 日—2020 年12 月31 日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干眼的10年间临床研究文献。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文中以中药或中药联合其他方式治疗干眼;(2)研究对象以人为主体;(3)研究类型为临床实验。

排除标准:(1)保健科普类、文献综述、会议论文、名家经验、案例报道等类型的文献;(2)未说明所用方剂包含的具体药物及剂量的文献。

1.3 研究方法

文献语种限制为中文,采用主题词结合自由词的方式进行检索,主题词为“干眼”“角结膜干燥症”;自由词为“中医”“中西医”“汤”“方”“法”“散”“剂”。由2 位医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提取文献的时间、期刊源分布、中药方剂、单味中药、中药方剂应用方式等关键信息。参考《中药学》[8]对于中药名称进行统一,如将“生地”改为“生地黄”,“麦门冬”改为“麦冬”,“枸杞”改为“枸杞子”,“丹皮”改为“牡丹皮”。再使用相应软件对提取的信息进行频数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ndnote X 9.0 去除重复文献,应用Excel 2017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数统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368篇。共涉及中药方剂162 个,给药方式9 种;中药238 味;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录并发表与中药治疗干眼相关文献的期刊共134种。

2.2 时间分布

发文量排在前5 位的年份分别为2020 年(16.03%)、2017 年(13.32%)、2018 年(12.23%)、2015年(10.60%)、2016年(10.05%)(图1)。

2.3 方剂应用频次

使用频次≥4 次的方剂共20 个,排在前5 位的分别为杞菊地黄汤、逍遥散、除风益损汤、清眩润目饮、桑白皮汤(表1)。

表1 中药方剂应用频次表(频次≥4次)

2.4 方剂给药方式频次

给药方式频次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口服、熏蒸法、口服+熏蒸法、离子导入法、口服+热敷法(表2)。

表2 中药治疗干眼的方剂应用方式分析

2.5 中药使用频次

使用频次≥50 次的中药共19 味,排在前5 位的分别为:菊花、枸杞子、麦冬、甘草、生地黄(表3)。

表3 单味中药应用频次分析(频次≥50次)

2.6 期刊源分布

期刊发文量排名前5 位的是《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3 篇,6.25%)、《新中医》(17 篇,4.62%)、《光明中医》(15 篇,4.08%)、《实用中医药杂志》(12 篇,3.26%)、《四川中医》(12篇,3.26%)(图2)。

3 讨论

学术论文数量反映一个领域被关注的程度,是衡量该领域所处阶段与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近10年来,中药治疗干眼的文献呈波动上升趋势,2020年的发文量最多,2015年以后,每年的发文量在35 篇以上,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中药治疗干眼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研究热度。这可能与视频终端的广泛应用,普遍用眼时间增长,干眼的发病率增高有关[3],也可能与国家对中医药技术发展采取政策倾斜,从事中医药的医护人员数量增加和整体素质提升有关。

中医学[9-10]认为,干眼是由于肝、肺、肾阴虚,肺宣降失调,目失津亏润养而致,故治以养阴之法。杞菊地黄丸是治疗眼科疾病的经典方剂,由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联合而成,可清肝明目、调和气血[11]。有研究[12-13]发现,杞菊地黄丸可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增加泪液分泌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机体微环境的效果。中医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与证型辨证用药,并通过对中药方剂药物加减进行重新命名,因此,本研究涉及的中药方剂类型虽多,但是应用较为分散。

通过对中药治疗干眼的文献分析发现,最常见的中药治疗干眼的方式是口服。中药口服给药方便,药物可以经胃肠道粘膜吸收,吸收效率较高,是治疗干眼的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方式。《黄帝内经》[14]云:“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在疾病辨证论治过程中,外治法同样是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重要方式。药物熏蒸法是中医外治法中最常见的,熏蒸法可以将药物成分转化为水蒸气分子作用于眼部,可以扩张毛细血管,促进眼睑、结膜血液及淋巴循环等,起到药物治疗和热力作用的双重作用[15]。但是,由于熏蒸法的疗效受到药物选择、制剂浓度、溶液温度和治疗时间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应用的规范性需要进一步完善[16]。离子导入是局部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利用直流电场作用和电荷的特性,使中药离子经过皮肤进入眼部组织,提高药物的透过率[17]。

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菊花、枸杞子、麦冬和甘草。菊花性寒,归肺、肝经,功效为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刘保松等[18]研究发现,菊花在治疗眼类疾病中使用频次较高。《本草纲目》[19]中对菊花记载:“养目去盲,作枕明目”。菊花中含有黄酮,可以与细胞雄激素受体结合,产生拟雄激素效应,治疗雄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干眼症,因此,不少医家在治疗干眼的方剂中加入菊花[20]。枸杞子归肝、肾经,功效为滋肝补肾、益精明目,为补益肝肾之良药。研究[21]发现,枸杞子的活性成分枸杞多糖可以通过调控凋亡基因表达,减轻机体氧化损伤,抑制炎性反应相关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凋亡。麦冬归心、肺、胃经,有润肺生津、清热养阴的功效,是滋阴之要药[22]。甘草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是中药方剂中重要的使药,有解毒清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在中药方剂中应用广泛[23]。

从期刊分布来看,以《中国中医眼科杂志》《新中医》《光明中医》为首。这些期刊是了解我国中药治疗干眼相关研究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干眼的中医治疗和临床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中医治疗干眼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医务工作者对干眼的治疗日益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中药方剂治疗干眼的方药较多,缺乏基础层面的客观评价,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没有形成统一的应用规范和评价标准;其次,研究多采用中药复方制剂的方式治疗干眼,作用机制复杂,存在多途径、多靶点的综合作用,对药物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不足,难以有效阐明中药治疗干眼的生理机制;第三,中药治疗干眼的相关研究未严格遵循循证医学的要求,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较少。这些不足也是影响中药治疗干眼的相关治疗研究大范围推广的重要因素,提示临床医师今后可在以上3个方面钻研探索。

猜你喜欢

干眼方剂枸杞子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精准化治疗联合功能性湿房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研究
基于信任模型的中医药方剂相似度计算方法
眼睛干痒可能是患了干眼症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泡完水的枸杞子 吃掉
何谓中医“七方”
春季,枸杞茶应该这样喝
2型糖尿病患者干眼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