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某高校大一新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及咨询检测意愿调查*

2022-11-30贾晓瑜陈宗良

重庆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性病艾滋病咨询

贾晓瑜,张 欣,薛 媛,陈宗良,游 莉

(1.西南大学医院,重庆400715;2.重庆市北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 400700;3.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科 400042)

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UNAIDS)最新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有3 8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19年全球有170万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艾滋病仍然是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截至2019年10月底,我国报告艾滋病存活感染者95.8万例,在2019年1-10月全国新报告发现的13.1万例感染者中,性传播已成为主要传播途径[2]。青年学生的感染风险逐年增大,已成为艾滋病防控重点人群,而性教育不足、艾滋病知识的匮乏及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是青年学生感染及传播艾滋病的主要原因[3]。因此,对大学生开展宣传教育,是我国艾滋病防治重要策略之一,也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传播的必要手段。本次通过了解重庆某高校大一新生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了解其知识来源及易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等,从而为高校有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体系及综合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重庆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共825名参加了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825份,年龄16~23岁,平均(18.41±0.75)岁。其中男311名(37.7%)、女514名(62.3%);汉族700名(84.8%),少数民族125名(15.2%);本市生源242名(29.3%),外市生源583名(70.7%);理工类学生509名(61.7%)、文史类学生316名(38.3%)。

1.2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以匿名自填式,由统一经过培训的调查员现场利用问卷星开展调查,同时开展问题讲解和答疑。内容主要涉及大一新生目前获得性病、艾滋病知识情况及知识来源,大学期间希望接受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内容等健康教育需求。

1.3 统计学处理

导出问卷网的调查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一般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2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性病及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

2.1.1健康教育现状

825名大一新生中仅有144人(17.5%)认为自己充分掌握了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其中,男22.8%、女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9,P=0.002);汉族学生18.7%、少数民族学生10.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9,P=0.029)。825名大一新生中有420名(50.9%)是从初中开始接受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有404名(49.0%)表示其所在高中开设有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其中,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47.0%(329/700)和60.0%(75/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3,P=0.009)。

2.1.2知识来源

825名大一新生目前主要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大众传媒、学校教育和互联网获得相关知识,其次来源于医务人员、书籍、同学或朋友,来源于电话咨询的最少,且不同人口学特征下不同获取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大一新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来源情况[n(%)]

续表1 大一新生性病、艾滋病知识来源情况[n(%)]

2.2 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

2.2.1寻求健康知识意愿及途径

811名(98.3%)大一新生认为学校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并希望在大学期间通过学校教育(84.2%)、大众传媒(71.9%) 和医疗机构(70.7%)来获得相应知识。见表2。

表2 大一新生希望获得性病、艾滋病知识途径情况

2.2.2健康教育形式及内容

在大学期间他们主要希望通过参加专题讲座,志愿者宣传,课堂教育(必修课、选修课),网络、微信等健康教育形式来了解性病、艾滋病预防措施和治疗途径、传播途径、基础知识、危害等相关知识。见表3。

不同社会学特征人群中,男生(91.97%,286/311)在希望了解性病、艾滋病基础知识的比例高于女生(84.63%,435/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09,P=0.002),理工类学生(89.59%,456/509)高于文史类学生(83.86%,26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04,P=0.018);男生(78.78%,245/311)在希望了解性道德和艾滋病伦理学知识的比例高于女生(69.26%,356/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3,P=0.003),理工类(75.83%,386/509)学生高于文史类学生(68.04%,215/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P=0.016)。

表3 大学期间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

2.3 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意愿

有602名(73.0%)大一新生表示当遇到性病、艾滋病困扰时会寻求专业机构进行咨询检测。大一新生对寻求专业机构咨询检测的意愿与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呈正相关(r=0.111,P=0.001),与知识来源于医疗机构呈正相关(r=0.139,P<0.001)。针对可提供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专业机构,54.5%的大一新生知晓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但仅有10.4%新生知晓校医院可提供相应服务。

3 讨 论

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50.9%的大一新生是从初中才开始接受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且仅有49.0%的新生表示在高中时期学校开展了性健康教育课程,而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需加强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4-7]。专家也指出性健康教育应真正纳入中小学的日常课程中,从小培养青少年健康的性观念和负责任的性行为[8],推进全面的性健康教育,降低年轻人潜在感染风险[9]。有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主要通过大众传媒、学校课堂和互联网获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其中学校课堂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7],国家在颁布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及《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中都明确指出,落实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和持续加强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青年学生性健康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是防治性病、艾滋病的主要策略和措施[10-11]。本次调查结果还发现,仅有17.5%的大一新生认为自己充分掌握了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而对于正处在性活跃期的青年学生,步入高校需面对不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加之互联网等新社交媒体的使用,更易造成群体性艾滋病传播[12]。同时,有98.3%的大一新生表示应从大一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这一比例均高于西安[13](91.0%)和珠海[14](95.1%)地区对大一新生的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健康知识有迫切需求。因此,入校后即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治教育至关重要。

我国高中生与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结果表明,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提高高中生与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积极的作用[1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大学期间希望获取性病、艾滋病健康知识途径居于首位的是学校教育,这与青岛市某高校新生[16]调查结果一致。其中,主要希望通过专题讲座和课堂教育来获取知识,与多项调查结果一致[14,17-19],说明他们希望在校期间接受可持续性的更系统、更专业的知识,提示学校应固定专业教师团队开设相应必修或选修课程。还希望通过志愿者宣传来获取知识,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社团成员都是在校学生,作为同龄人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也便于开展校内宣传,是高校开展性病、艾滋病防控的重要力量[20]。同时,学生社团成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得到医疗机构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其次是大众传媒,大学生更希望通过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平台获取知识,因其获取知识的快速、便利和互动性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和隐蔽性,更受青年学生青睐[21]。大学生也希望通过医疗机构获取知识,提示校医院应增设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门诊,同时参与学校教学,指导新媒体平台及学生社团建设和运行等健康教育活动。

总之,重庆市某高校大一新生对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咨询检测的需求和意愿较高。高校作为性病、艾滋病防控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国艾滋病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健康教育常态化,同时不断完善和更新健康教育内容和形式;加大高校师资力量和学生社团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群体中的同伴作用;提高校医院性病、艾滋病咨询检测能力,不断提升高校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和咨询检测等综合防控水平和效果。

猜你喜欢

性病艾滋病咨询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 世界艾滋病日》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性病并不是只能通过性传播
服务与咨询
性病传播谈论多 专家探讨正其说
关于艾滋病
话说性病恐怖症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