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多层螺旋CT与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

2022-11-30张宜亮刘培东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21期
关键词:灵敏度宫颈宫颈癌

张宜亮,刘培东

(1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核磁共振室 山东 枣庄 277400)

(2枣庄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山东 枣庄 277000)

宫颈癌属于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恶性的妇科肿瘤病症,疾病在最近这几年的发病率表现为逐年升高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宫颈癌的每年新发病例均在50万人次以上,而我国的先发宫颈癌患者的人数就超过13.15万,占全世界总发病人数的26.3%[1]。对宫颈癌患者开展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是经过手术治疗应注意,患者的术前分期对患者采取治疗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开展手术之前根据有效的措施对患者开展分析对促进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2]。临床通过影像学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前分析是这几年常用的诊断手段,通过多层螺旋CT和MRI均可以实现对宫颈癌的术前分期,但因为多种原因的限制等使得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100%地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期。为进一步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差异,以便获取最佳的分期诊断方案,本文进行此次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其中已婚138例,未婚48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3.02±2.34) 岁;病程4~21个月,平均(13.42±3.21)个月。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者具备开展手术治疗的条件和指征;②所有患者住院后经过影像学诊断均有宫颈癌的征象[3];③患者均存在经期紊乱和阴道不规则出血等情况,可伴随宫颈疼痛和不适;④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 合并机体其他肿瘤疾病,或者乳腺癌远处转移;②存在手术禁忌者;③存在开展影像学诊断禁忌者;④年龄不满18周岁的患者;⑤在入院治疗之前存在过放化疗史;⑥同期或开展本研究之前参与其他研究工作的患者。

1.2 方法

CT检查:所有患者均通过64排螺旋CT(Picker Ultra)开展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充盈膀胱,同时落实有关的准备工作。首先对患者通过平扫开展检查,再对患者开展增强扫描。在对患者开展增强扫描时对比剂主要以碘佛醇(300 mgI/mL)为主,通过肘静脉对患者进行团注,并维持注射速率为3~4 mL/s,将注射总量控制在80~100 mL。为患者重建层厚,设重建层厚为7~8 mm,并且将螺距设置为1.0~1.2 mm,层厚为1.0~1.5 mm,层间距为0.8~1.5 mm,矩阵为256×256。当腹主动脉的CD值维持在170~180 HU时,可以对患者开展动脉期扫描,在延迟65 s以后以对患者完成实质期的扫描工作,并确保子宫体和宫颈密度的最大强化,适当地延迟3.0~4.0 min后,充分使患者膀胱和输尿管完成成像[2]。

MRI检查:所有患者通过3.0T磁共振扫描仪(Picker Proview)开展扫描工作,在开展诊断以前,引导患者做好有关的准备工作,并且选择体部相控阵线圈作为主要的诊断线圈。在对患者开展磁共振诊断时,分别按照矢状位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斜横断位的顺序开展扫描工作。矢状位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的TR=364 ms,TE=15 ms;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的TR=2 890 ms,TE=106 ms;矢状位脂肪抑制T2WI的TR=3 840 ms,TE=102 ms;斜横断位的TR=4 890 ms,TE=85 ms。层厚均设置为4 mm,经过肘静脉对患者注射Gd-DTPA,剂量为20 mL,之后对患者开展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的T1WI的增强扫描。

图像分析方法:所有图像都需要通过我科室两名具有较高年资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分开阅片,在遭遇意见不统一时,协商确定统一意见。

1.3 分期标准

①CT分期:0期:CT显示具有光滑的宫颈轮廓和清晰的边界,宫颈的直径在3 cm以内,为软组织影,而且宫颈周围有清晰的脂肪间隙;Ⅰ期:CT显示宫颈直径大于3 cm,具备光滑的边缘,存在工棚组织肿块和条索影,输尿管周边的脂肪间隙清晰明确;Ⅱ期:CT显示宫颈周边存在模糊的征象,而且不规则,可明确观察到宫颈旁的软组织有肿块和条索状的阴影,输尿管旁边也存在模糊和密度增高的表现;Ⅲ期:骨盆壁受到侵犯,CT可观察到不规则的条索,且肿块蔓延到闭孔内肌和梨状肌,同侧输尿管和肾盂存在积水合并盆腔的淋巴结肿大;Ⅳ期:经CT检查显示膀胱与直肠壁都有增厚,且周围的层间隙消失,宫颈肿块已经突入到膀胱和直肠腔内,在盆腔和腹股沟、腹膜后淋巴结均有肿大的表现,同时脏器有转移[4]。

②MRI分期:0期:在T1WI、T2WI、STIR等上边均未发现有宫颈异常的信号;Ⅰ期:T1WI的信号偏低、T2WI信号表现不均匀,宫颈机制还完整,且信号较低、STIR属于高信号;Ⅱ期:检查显示信号的机制出现中断性的破坏,异常信号已经突破宫颈并朝着患者的阴道上端、穹窿部位发展,甚至在宫颈周围也出现有异常的信号;Ⅲ期:显示患者的阴道壁出现不规则的增厚,而且其边缘模糊,患者的肿瘤和盆底存在粘连;Ⅳ期:患者的膀胱、直肠壁都存在增厚现象,同时和出现异常的肿瘤信号相融,其界限并不清晰,盆腔壁肌肉间的脂肪层有消失,其肌肉形态出现异常,而且盆壁骨信号出现异常[5]。

③病理诊断分期:0期:原位癌;Ⅰ期:肿瘤局限在子宫颈部位;Ⅱ期:肿瘤超越患者子宫,但并未扩散到患者的骨盆壁,或仅达到阴道下1/3部位;Ⅲ期:肿瘤已扩散到患者的骨盆壁,经过直肠指诊,肿瘤与骨盆之间没有间隙,但肿瘤会累及阴道下1/3部位。而且有肿瘤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肾盂积水;Ⅳ期:肿瘤超出了骨盆范围,同时侵犯患者的膀胱和直肠黏膜。

1.4 观察指标

①经过手术获取病理组织开展病理诊断工作,并将病理诊断的分期作为最终的金标准。②统计CT、MRI在宫颈癌术前分期诊断当中的检出情况。统计分析CT、MRI在宫颈癌术前不同分期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出情况

MRI、CT和病理诊断各分期的阳性、阴性情况见表1。

表1 MRI、CT和病理诊断各分期的阳性、阴性情况单位:例

2.2 诊断价值

2.2.1 CT诊断

在CT诊断的各个分期上,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CT诊断不同分期宫颈癌的价值差异[%(n/m)]

2.2.2 MRI诊断

MRI诊断不同分期上,灵敏度差异显著(P<0.05),特异度、准确率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诊断不同分期宫颈癌的价值差异[%(n/m)]

2.2.3 CT和MRI诊断效能比较

CT诊断宫颈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低于MRI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不同诊断方法的各分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的统计值比较( ± s,%)

表4 不同诊断方法的各分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的统计值比较( ± s,%)

诊断方法 例数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率CT 186 70.34±5.19 92.56±3.52 88.39±4.79 MRI 186 91.75±11.27 97.91±2.02 96.99±1.68 t-23.5334 -17.9785 -23.1061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论

近几年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工作压力也在逐渐地增加,因为多种原因的影响,使得当代女性出现宫颈癌的概率越来越高。宫颈癌是临床妇科中比较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占据癌症发病率的前三位[6]。有学者认为[7]宫颈癌的多发群体是20~50岁之间的女性,发病以后会导致整体生活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所以在针对宫颈癌这种疾病进行干预的时候必须坚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的原则。本文主要研究通过螺旋CT和MRI诊断方法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相比临床CT,采用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更为接近。MRI在诊断宫颈癌时图像更加清晰,这种诊断仪器能直观地了解患者宫颈旁的这种情况,对淋巴结为阴性的患者,更有助于通过手术方法实施治疗。通过MRI对宫颈癌进行诊断,能够在宫颈的内部显示较低信号,可以观察到纤维质的基本情况,这样就能为肿瘤的诊断提供科学性的依据。MRI诊断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临床,还可以通过MRI的组织间、弥散系数的不同成像来确定最终的情况,凸显出患者的病灶状况和淋巴结的具体表现,相比CT诊断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整体的诊断情况[8]。

本文结果显示:MRI在宫颈癌的不同分期诊断上相比CT诊断,和病理诊断结果最为接近。进一步对CT和MRI诊断各个分期所得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进行分析发现,CT诊断各个分期的灵敏度所得统计结果显示各分期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MRI的灵敏度却显示差异显著(P<0.001)。而在特异度、准确率上,虽然两组都无显著差异,但CT的准确率差异上相对更大一些。为了进一步进行验证,本文又对两组各个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做了均数对比,表4结果显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整体上相比CT诊断更高,这说明虽然在灵敏度上MRI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但只是相互之间差异较大,而CT各组相互之间虽差异不大,但总体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低于和MRI。说明MRI的诊断价值相对更高,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9-10]。

综上所述,通过多层螺旋CT和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进行诊断的均能实现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但相比CT诊断而言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更接近,价值更为突出,所以建议通过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实施诊断。

猜你喜欢

灵敏度宫颈宫颈癌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硫利达嗪抗宫颈癌的潜在作用机制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腹腔镜下改良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短期随访研究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说说宫颈环形电切除术
基于相对灵敏度分析的中型客车车架轻量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