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脑-心-肾-精室”轴探讨归黄方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

2022-11-28王浩郭军张继伟赵丰赵明郭俊任凯高庆和

中医药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用药教授患者

王浩,郭军,张继伟,赵丰,赵明,郭俊,任凯,高庆和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又称精浊,是泌尿男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国内报道的发病率为6.0%~32.9%,而多以下尿路症状或盆腔区域疼痛不适为主要表现[1],可引起勃起功能障碍[2]。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环境可致本病病因病机逐渐复杂化,湿浊内生,久积生热进而下注精室,痹阻气血运行以致湿、热、瘀相兼为病。基于此,郭军教授结合30余年的临床经验,以与男科病发病关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肾”作为脏腑辨证体系的核心,“精室失用”为男科发病的最终环节,“整体与局部同治”作为治疗原则,提出“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指导男科疾病的辨治[3-4]。在该理论的指导下,以归黄方为代表的具有“整体观”辨治特色的经验方为治疗湿热瘀滞型CP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5]。

1 CP湿热瘀滞证的形成是一个由湿化热进而痹阻气血运行的过程

1.1 湿邪久积可生热

《素问》有云:“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饮食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湿邪是精浊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6]。湿邪为病,有外湿、内湿之分。内湿者常以饮食不节,脾胃运化不及,湿浊内生;或内伤七情,久郁气滞,中焦气机不畅,水液难运。外湿者以感受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淫肌表,渐趋入里而致。湿性黏滞,缠绵迁延,久而生热。细究其因,一则患者自身禀阳亢之躯,湿浊与内热相合,发为湿热;二则郁怒伤肝,疏泄失职,内寄之相火郁滞于局部,与滞留之湿相搏结;三则中医皆谓辛辣、酒浆为温热之品,过食或久食常可致人体阴阳失衡,阳热亢盛,阴津受损,与湿浊相合终成湿热。此外,地域环境、季节、戾气等也可成为人体内环境由湿生热的重要驱使因素。

1.2 湿热下趋困阻精室气机可影响血行而终成瘀滞

中医认为,精浊乃精室失用之常见病,多因湿热胶结于下焦,“淋病之因……大纲有二:曰湿,曰热”(《证治准绳·杂病》)。湿性重浊,性善下趋,精室居体腔下部,湿裹结热下注精室,困阻精室气血,致血行不畅,影响其生理功能。结合当代人久坐少动,或欲念不遂,手淫频频可使局部充血,加重精室瘀滞状态[7]。加之本病病程绵长,经脉长期受湿热困阻,久病入络,聚而生瘀。而对于素体虚弱者,因内生湿化热,血失于气之推动,更受在下之湿热阻滞,致运行维艰,瘀血乃成。此虽为本虚标实,然必以标实为主。此外,从湿热孰轻孰重角度进行分析,湿重于热者,瘀血的形成多以湿邪困阻气机,影响血行,而热重于湿者,又常因热蕴营血,煎熬熏蒸,致血液稠浊,涩滞难行。

1.3 前列腺属精室范畴,易受湿、热、瘀等病理因素之扰

精室是具有解剖学基础的内生殖器官,狭义指代前列腺,与肾共司溺窍开阖。周青教授基于1 083例CP患者,探讨本病的证型分布和病机特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湿热瘀阻是CP的基本病机,湿热挟瘀证是其临床最常见中医证型[8]。临床中湿、热、瘀常相兼为病,构成机体复杂的病理状态,不仅下趋精室,发为精浊,对于人体整个内部环境同样可受三者之扰,表现为唇舌紫暗、瘀斑、呕恶纳呆、肢体困重、口苦粘腻、睡眠不佳等全身症状,影响生活质量。加之本病可引起性功能障碍,患者精神心理压力随之而来,进一步加重病理状态。治疗上虽着眼于本病湿、热、瘀的病因病机,但用药多顾及前列腺局部,简单选用《中药学》教材几味作用于下焦且具清热、利湿、化瘀的中药构成处方,往往因缺乏对整体的考量而疗效不佳;过用寒凉易因寒性收引凝滞而痹阻气机,且苦寒之品易败伤脾胃;活血之力偏峻又可动血,甚则暗伤营阴;燥湿之品久服也可消耗津液,发展为湿热未去、阴津已伤的病理状态。此外,根据个体差异,湿、热、瘀程度亦存在区别,本病乃湿邪化热,下趋精室,郁遏气血,瘀血因湿热而来,理应清热利湿为重而治其本。但临床中偶见瘀血症状较重,患者局部刺痛难忍,影响睡眠。此时,短时间的增破血逐瘀之品以解病人之苦亦为临床所需。因此,治疗过程中一方面避免药物苦寒伤中,同时减轻动血耗血之弊,另一方面用药重视整体,在坚持“整体与局部同治”的大原则下,灵活加减用药,个体化施治,寒温并用,以平为期,多有良效。

1.4 以“脑-心-肾-精室”轴为指导的用药观可整体与局部同治

“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是郭军教授结合30余年的临床经验,以男科疾病关系最密切的肾作为脏腑辨证的核心,精室失用为最终环节,归纳出的一套系统化理论。既包含上文所提倡的“整体与局部同治”特色,用药重视整体观念,即脑、心、肾等脏腑同治,以整体促进和改善精室的局部症状,更因近些年男子所面临的工作、经济、感情压力等错综复杂,主怒之肝已不能完全解释当前情志相关的病因病机变化,因此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与元神之府(脑)的相关中医阐述逐渐被用于分析包括CP在内的与情志因素相联系的男科疾病,进而“脑心共主神明”的辨治特色也成为“脑-心-肾-精室”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以脑、心、肾等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用药特色也被提出,对于湿热瘀滞型CP的治疗不仅包括用药的整体性,也涵盖了上文所强调的注重配伍,即寒温并用、祛邪有度、以平为期等。

2 归黄方是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拟定的经验方

归黄方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男科的经验方,并经过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的验证,对于本病的诊治有显著疗效[5,9]。本方既涵盖了对上文湿热瘀滞型CP发病机制的考量,包括清热除湿、化瘀止痛等相关治法,又是“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整体观”的重要体现,通过脑、心、肾等整体辨证,以作用于精室,畅达精室气血。本方组成:当归12 g,黄柏12 g,金银花15 g,姜黄10 g,乳香5 g,没药5 g,白芷10 g,陈皮10 g,车前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现将其用药特色作如下解析。

2.1 活血祛瘀而主一身之血行

在“脑-心-肾-精室”轴的指导下,“姜黄-当归-乳香-没药”组合可有效发挥疏通全身血脉的功效,与祛湿药和清热药的配合,以使处方具有流通之性。姜黄味辛香而入上焦,《本草经疏》言:“味苦胜辛劣,辛香燥烈,性不应寒”,可破上焦结积之属血分者,高兆旺教授善用之通窍逐瘀,以使精窍开而瘀腐祛,精浊清而相火宁,并以之为主药拟定前列清合剂,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0];崔云教授则认为活血化瘀有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消除血栓及纤维组织增生,达到软化变硬的腺体的目的,并有利于炎症的消退,选用片姜黄、土鳖虫等,上下同调,气血运行无碍[11]。当归质润而善流通,主归心经,《本草纲目》谓:“心腹痛,润肠胃筋骨皮肤”,其通利中焦可知。曾庆琪教授常将当归与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之品同用治疗CP而兼见情志疾病者[12];秦国政教授基于“疮疡理论”亦常将当归与众多活血药同用组成经验方通精活血汤,以通精活血,通络止痛,对于血瘀型CP尤宜[13]。乳香、没药味辛香而性苦降,张锡纯谓之善入下焦,治以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当代医家应用于男科诸疾,也取得了良好效果[14]。如陈其华教授辨治湿热夹瘀型CP,常两药联用,通下焦瘀浊,而以其辛香调气之性,更可助下焦血行[15]。此与周青教授“通则不痛”理论不谋而合,即芳香透窍药既是化湿的先导,又有疏通经络、流行气血、止痛之功[16]。

归黄方以“姜黄-当归-乳香-没药”组合疏通上中下三焦血脉,调节机体血行,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更以其辛香之气,携祛湿药、清热药通达诸窍,减少药物的堆砌壅滞,味苦之性,善降浊以逐利精室,通腑止痛。同时又以四者皆性温,可防黄柏、白花蛇舌草等寒凉之品凝滞精室气血,痹阻气机。

2.2 燥湿祛浊而除三焦之湿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白芷-陈皮-黄柏”组合发挥协同作用,共达燥湿去浊之效,以使整体湿邪既去,精室通利。白芷辛温,《本草纲目》中云:“主鼻渊、鼻衄、齿痛、眉棱骨痛”,其上达脑窍可知。曾庆琪教授之自拟前列腺炎I号中以白芷为佐助之品,行上达下行之效,又以其芳香醒脾之性,与方中它药共奏益肾化湿、泄浊通络止痛之功,使湿热可清,瘀滞可通[17];李曰庆教授认为前列腺炎为湿浊阻滞精室,化热成毒,精窍不通,不通则痛,又遵《得配本草》“排脓生肌”之旨,常以白芷10 g配合黄芪30 g以通调周身气机,使湿去窍通,通则不痛[18]。陈皮者,历代医家皆言其主入肺脾经,而言及入心者较少,《本草经解》中言其主归手少阴,《中药学》教材亦言之主“胸痹”,然以其燥湿行气之行,在湿邪偏盛的CP中亦有应用。如陈志强教授宗“化浊以分清”治法,以陈皮、黄柏等燥湿之品,用于“胃湿下流”导致的CP[19];孙自学教授在自拟前列腺2号方中以陈皮合川芎达行气活血之功[20]。黄柏苦寒主归肾经,乃泻肾中伏火,以其燥湿之性又可泻肾中浊气,国医大师王世民恒以之为君,独创三核汤,配合山楂核、荔枝核、橘核等,以“苦能燥湿,苦能清泄”之性,直中前列腺“以通为用”的生理特性[21]。

由此观之,“白芷-陈皮-黄柏”组合除三焦之湿,而又可入脑、心、肾等脏腑,达到整体兼顾的作用。白芷、陈皮性皆温,且偏于燥烈,与黄柏为伍者,一则黄柏之凉可调和二者之温,二则黄柏虽苦寒除下焦湿热,然其入肾可“坚阴”,《主治秘诀》中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其清湿热之中又兼通小便之效,与“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的巧妙配伍可给邪以出路。

2.3 清热利湿而导周身之邪

“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组合是“脑-心-肾-精室”轴指导下具有清热利湿的代表组合。其中,金银花清扬上浮,气味馨香,可清透疏表,又善解血分热毒,仝小林院士言其治疗抱头火丹,其上清脑窍之力可知[22];高惠然教授善用其治疗下焦湿热型CP,言轻灵之品可缓解质重的苦寒之品导致的气机进一步壅遏,并以之为佐助,增旋覆花、栀子花等清透结合[23];周安方教授治疗湿热瘀滞型CP者,以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其中金银花恒用至30 g,以借其宣透之性,通调上下,宣通内外[24]。白花蛇舌草苦甘,性寒,《广西中药志》言其入心、肝、脾三经,乃知其主上中二焦之湿热。对于辨证为湿热瘀滞型CP者,金明亮教授常以之配合车前草、马鞭草、鱼腥草等清热利湿的草类药,通利周身气机[25];张耀圣教授亦以之为佐助之品,与清泻瘀浊之土茯苓联用治疗湿热型CP,而每用至30 g,并配合外用药物,内外结合,使药效直达病所[26]。车前草主归肾与膀胱经,为清利下焦湿热之佳品,《神农本草经》谓之:“主气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湿痹”,当代医家广泛应用于CP的诊治中,如施汉章教授认为,前列腺位置近于膀胱,其功用主要化气生精,以通达为用,治疗上强调清利湿热,宣窍达邪,对于湿热蕴阻为主证的早期患者,偏于热重者应用自拟六草汤,以车前草为主药清泻精室邪热之中又兼利湿导邪通窍之效[27]。

临证中,“金银花-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组合既有清热泻火之效,又兼利湿导邪之功,且深合湿热瘀滞型CP的病因病机,即湿热为本,瘀血因湿热阻滞气机而生。因此,湿热一去,血行易复,故本组合用量宜重,分别应用15 g,而多于其它组合。然本方用较平和之车前草而非滑利之车前子,此皆遵郭军教授“以平为期”之意,纵观金银花、白花蛇舌草等甘寒之品不及黄连、大黄等苦寒峻猛,且与少量陈皮、白芷、乳没等温药的寒温并用,可缓解CP患者久服败胃之弊。

3 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用药思路灵活应用归黄方

归黄方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为主要功效,治疗湿热瘀滞型CP,多表现为会阴胀痛,或下腹、耻骨部、腰骶、腹股沟等部位的不适或疼痛,而多以刺痛为主,伴小便频急,浑浊刺痛,排尿余沥不尽,阴囊潮湿,口苦咽干,周身酸楚,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滑[28]。在“脑-心-肾-精室”轴用药特色的指导下,其作用于整体、心身同调的特色可进一步发挥。临证中CP患者常因病久不愈,或生活、工作压力等而兼情志不畅,尽管西医用药如α受体阻滞剂、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是较常用且有效的指南用药,但对于存在失眠、焦虑、乏力、畏寒、自汗等全身症状的患者多存在局限。此时,以归黄方为基础方,妙用它药进行多靶点治疗具有一定优势。若此型患者伴睡眠障碍,多因湿热内蕴,脾胃不和,可遵“脑-心-肾-精室”轴的用药特色,选用“石菖蒲-郁金-泽泻”以主归脑、心、肾,而作用于全身,并导湿热之邪由小便而出。若小腹部、会阴区疼痛较甚,多为湿热搏结,郁遏气血,单纯的活血行气恐难奏效,而逐瘀通痹之“蜈蚣-红花-酒大黄”组合可通利一身血脉,畅达精室血行。此外,此型患者亦可伴勃起不佳,亦属湿热瘀滞为患,郭军教授通过借鉴叶天士“通痹治痿”之法,在“脑-心-肾-精室”轴的指导下创“全蝎-栀子-川牛膝”组合,以入脑窍而搜风剔络之全蝎,合入心清解郁热的栀子,佐以益肾导邪之川牛膝,而达通络兴阳的目的。

4 验案举隅

赵某,男,30岁。2021年5月10日以小便频数伴会阴部疼痛3年余,加重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平素喜饮酒,嗜油腻。刻下症见:小便频,伴尿道灼热疼痛,会阴及小腹区域疼痛、坠胀不适,性生活后疼痛加重,多以刺痛为主,尿道口滴白,小便色黄有异味,睾丸偶有胀痛,阴囊潮湿瘙痒,有异味,大便黏重,晨起口干口苦。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自述服用抗生素后疼痛症状略有改善,但疗效不佳。辅助检查:NIH-CPSI总分28分(其中疼痛评分14分)。前列腺液常规:白细胞计数15个/HP,卵磷脂小体(++)。细菌培养(-)。

中医诊断:精浊,湿热瘀滞证。处方:归黄方加减,当归6 g,黄柏12 g,金银花15 g,姜黄10 g,醋乳香5 g,醋没药5 g,白芷10 g,车前草15 g,白花蛇舌草30 g,蜈蚣2条,红花10 g,酒大黄30 g。7剂,水煎服,日1剂。嘱患者忌酒、辛辣油腻之品,暂时禁房事,适度锻炼,调畅情志。

二诊(2021年5月17日):服药后尿道、小腹、会阴区疼痛明显缓解,自述晨起仍有口苦,刷牙时舌苔厚腻,阴囊潮湿,大便黏腻不爽,睡眠质量不佳,入睡困难,舌脉如前。原方减乳香、没药,增石菖蒲15 g,郁金10 g,泽泻10 g,藿香和佩兰各15 g。14剂。

三诊(2021年6月2日):患者服药后,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口干口苦症状减轻,阴囊偶有瘙痒,睡眠尚可,仍偶有入睡困难,二便调,期间性生活1次,后未出现疼痛,舌暗红苔黄腻(已较前改善),脉滑。复查NIH-CPSI评分5分。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5个/HP,卵磷脂小体(++)。二诊方去藿香、佩兰,加芦根30 g,葛根20 g,继服14剂巩固。

按语:患者初诊以尿道、小腹、会阴区疼痛为主要症状,且多为刺痛,结合相关症状及舌脉诊断为湿热瘀滞证无疑。而瘀滞者,根源在于湿热搏结,采用清热利湿之法虽宜,然湿乃阴邪,久羁黏滞,不易即去。而患者疼痛甚,此时宜破血逐瘀,通痹止痛,顾其主症。故在归黄方的基础上加“蜈蚣-红花-酒军”组合。诸多医家闻“大黄”乃知其为泻下之品,且以苦寒峻猛,而不常用之。郭军教授认为大黄酒制后,已衰其大寒,反增逐瘀流通之效,在辨为以瘀血蓄于下焦为甚的男科疾病中,用至30 g时亦鲜见腹泻症状。二诊时,患者诸痛减,伴失眠、大便黏腻不爽、阴囊潮湿等兼症,此皆湿热为患。可去活血止痛之乳香、没药、红花,因其辛温,瘀血症状已不甚,况方中酒大黄、蜈蚣等可代替之。加“石菖蒲-郁金-泽泻”组合侧重一身湿邪,以使湿去热孤。加藿香、佩兰者以顾其舌苔厚腻,芳化湿浊。三诊时,患者疼痛症状消失,其它兼症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继以二诊方的思路,去藿香、佩兰,增甘寒生津之芦根、葛根。郭军教授认为,湿浊乃“邪水”,由“正水”之津液所化,对于久用利湿、燥湿药的患者,禀“湿去津亏”之意,可根据患者津伤的程度,酌予生津之品,而喜用“通十二经脉”之葛根和“清热利湿”之芦根,以二者生津之中兼通利之意,而无石斛、生地黄等壅遏之弊。

5 小结

基于此,归黄方以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贯彻脑、心、肾诸脏,兼顾湿、热、瘀、郁等病理因素,以使精室通利,气血运行无碍及溺窍开阖有度。本方用药轻灵平和,即与前文“脑-心-肾-精室”轴所强调的“整体观”相一致,同时也是其用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临证中对于湿热瘀滞型CP患者,以归黄方为基础方,结合相应症状归纳相关病因病机,进行巧妙配伍,有利于患者的向愈。与此同时,以“脑-心-肾-精室”轴为纲[29-30],对于男性不育症[31]、性功能障碍[2]等其他男科疾病的诊治亦值得深入挖掘。

猜你喜欢

用药教授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恐高患者
第五届百姓安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