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策略探究

2022-11-26关琳

成才之路 2022年33期
关键词:感受创造综合素养

关琳

摘要: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审美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等多种方式,能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思考,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增强艺术表现力,全面提升音乐综合素养。文章结合教学实践,从感受、体验、创造三个方面,对如何设计行之有效的音乐课堂实践活动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体验;创造;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3-0101-04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审美艺术,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以及综合艺术等多种方式获得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思考,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提升审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时,增强艺术表现能力,全面提高音乐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对音乐实践的要求做了调整,由“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转变为“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和创造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强调实践性,通过多种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动耳听、动眼看、动嘴唱、动手演,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打下良好基礎。

一、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陈旧

在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的说教式教学进行授课,导致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效率低下。

2.未达

(1)未达到多层次教学。在课前,教师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缺乏层次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音乐能力需要在持续的体验、感受中形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进行多层次教学,使班里每一位学生的音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2)未达到教学目标。音乐实践活动设计没有紧扣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未能获取有效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在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这才是音乐教学的本质。

3.缺乏

(1)缺乏学习积极性,参与度不高。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储备,思维逻辑发展很快,喜欢有难度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启发他们的音乐思维。然而,部分音乐教师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常常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课堂单调枯燥,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

(2)缺乏大众性和普及性。新课标指出,高中音乐课程具有素质教育鲜明的大众性和普及性特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然而,部分音乐教师只注重培养少数特长生,没有顾及到其他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愿望,普及教育意识缺乏。

(3)缺乏生成性。高中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在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上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然而,部分音乐教师在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时,仅停留在欣赏层面,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生成新的信息、新的思维。

二、开展高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意义

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对实践活动提出新的要求:强调音乐实践,开发创造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聆听、歌唱、演奏、创编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展现学生个性与创造才能,为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升音乐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在国外,多年以前就有人开始了对实践活动的研究。美国著名学者埃德加·戴尔提出一种现代学习理论,这就是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其揭示了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学习方式是听讲、阅读、示范等,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个人学习和被动学习;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学习方式是合作学习、实作演练、立即运用等,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进一步说明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三、高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1.面向全体,构建共同基础

由“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教育价值观的转变。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普及教育、国民教育,因此大众性和普及性是高中音乐教育的鲜明特点,这也表明每个学生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成长与发展,构建共同基础,让他们在学习中收获幸福,这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2.分层教学,紧扣教学目标

一节有效的音乐课应当是学生从不会到会再到创造的一个学习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不断重复的感受、体验中逐步形成。因此,教师应紧扣教学目标,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分层教学,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稳步提升。

四、高中音乐课堂实践活动三步曲———感受、体验、创造

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就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感受”,二是“体验”,三是“创造”。

1.多层面感受

音乐审美是一个综合体验的过程,是在感受、感知音乐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因此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音乐有许多方式,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聆听。教育家科普兰曾说过: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为重要了。音乐作为一门听觉艺术,需要通过听觉获取信息,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与联想,所以音乐鉴赏教学的第一步在于“听”。学生在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精听、细听,增强对主题音乐和重要旋律片段的感知,加强对音乐的记忆。

(1)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音乐要素是音乐构成的基本元素和表达音乐内涵的语言。音乐教学要关注学生音乐要素的培养,通过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音乐旋律高低走向、节奏快慢缓急、音响强弱和情绪态势,体验音乐的声态美感和领悟作品的表现意图。例如,在赏析《滚核桃》的“头”部主题时,教师可让学生聆听主题片段。聆听第一遍,思考乐曲中哪两个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聆听第二遍,思考这样的变化表现的是怎样一种情景画面。第三遍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观看视频片段时,思考演奏者运用什么演奏方式。音乐以慢起渐快的速度、强弱不断反复的力度,以及滚奏的演奏方式表现此起彼伏的声响,描绘了农民将核桃从袋子中倒出来,核桃滚动、碰撞的场景。采用视听结合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中,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2)对音乐情感的感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情感渗透于音乐展示的全过程。感受音乐艺术很大程度体现在对音乐情感的体验上,因此,教师在音乐课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背后情感因素的感受与体会。以《阳关三叠》为例,歌曲表现了古代文人对从军朋友即将别离的不舍之情,歌词选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歌曲分上阙和下阙,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聆听第一遍,教师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叫“三叠”,根据曲调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明确“此曲用一个曲调做变化反复,共叠唱三次”。聆听第二遍,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曲调和歌词,感受“三叠”音乐情绪的变化,分析乐句“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大跳、“历苦辛”等处的反复陈述。聆听第三遍,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对即将远行友人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3)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的鉴赏能力,是音乐课教学艺术的一种彰显。因此,教师应当让学生接触多样化的音乐风格。随着接触的音乐风格越来越丰富,学生能够欣赏的音乐会更加多元化,对于不同风格作品的感受力也会更强。以“少数民族民歌”教学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重点赏析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和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两首歌曲在音乐风格上有什么不同。聆听第一遍,引导學生分析两首歌曲在节奏、旋律上的区别;聆听第二遍,引导学生结合方言,思考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和情感;聆听第三遍,引导学生结合地域环境和生活风俗,思考民歌创作的背景,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辽阔的草原》是蒙古族的“长调”民歌,其节奏自由、旋律舒展悠长,歌曲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维吾尔族民歌吸收了中亚、印度、波斯—阿拉伯的音乐,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教师引导学生对民歌进行聆听和对比,能使学生认识到音乐风格的形成与民族方言、地域、生活风俗、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对音乐风格的鉴赏能力,还积累了文化知识。

2.多维度体验

体验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能获得对音乐的直接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基础。体验式实践活动非常丰富,如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等。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体验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多维度地体验音乐作品。在设计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深度和广度,引导学生多方面、多维度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提升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1)体验的深度。体验式实践活动过程是一个随着教学进度而不断深入的过程,其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循序渐进。为此,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使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音乐要素的深度体验与感悟,提升音乐技能,发展音乐思维,丰富情感体验,提升人文情怀和音乐素养。

(2)体验的广度。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关怀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得到发展与成长,这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因此,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体验式实践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音乐,体验成功,享受快乐。例如,在赏析中国鼓乐《滚核桃》的“身”部主题时,教师可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采用“听、写、念、看、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方面、多层次体验“身”部主题,体会作品是如何用鼓乐来描绘生活场景的。第一步,“听”。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身”部片段,感受音乐情绪,对整个“身”部主题有初步体验,并分析音乐要素和想象音乐形象。“身”部片段,属于整首乐曲的“华彩乐段”。乐曲力度由弱到强的不断反复,乐曲速度由慢到快的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热情高涨的音乐情绪,表现了农民内心充满喜悦,干劲十足的精神风貌。第二步,“写”。教师要演奏“身”部的典型节奏片段,让学生将节奏写在纸上,并演奏出来。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根据谱例共同演奏。第三步:“念”———教师念出“身”部节奏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谱例中的“字”有什么含义,它在模仿什么,从而引出锣鼓谱的概念。最后,师生共同念一遍“身”部节奏,感受锣鼓谱乐曲所展现的不同音色。第四步,“看”。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学习鼓的演奏技法,了解鼓的演奏形式,并上台进行演奏。“身”部片段采用了山西绛州鼓乐中“花敲干打”的演奏技法,它的特点是用丰富的肢体动作,变换不同的敲击方式来击打鼓的不同部位。演奏时由于力度、敲击位置、敲击方式等的不同,可以使乐器产生不同的音色和效果,大大丰富了音响效果,将乐曲推向高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视听方式,能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演奏特点,领悟鼓乐影响音响效果的三大要素。第五步,“演”。教师可让学生用筷子当鼓槌,根据谱例,结合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尝试演奏热情高涨的“身”部主题片段。模仿演奏,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力度、速度的感知力,能让学生体验鼓的演奏技法,能激发学生演奏兴趣。

3.多元化创造

音乐新课标强调开展实践活动,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性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音乐创造活动,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音乐创造的方式很多,如节奏创编、歌词创编、简单作曲、即兴表演等,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适的音乐创造活动。

(1)节奏创编。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节奏创编实践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2)旋律创编。旋律创编活动,是更高层次的创造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曲调和风格创编旋律,并尝试演唱。这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歌曲旋律,提升学生的音准,促进学生音乐实践能力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学科融合创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教师可以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开展学科融合创编活动。例如,音乐与语文、美术等学科的融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理解学科多元化的意义,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以“魅力电音”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古诗词为题材,将音乐、绘画、朗诵相结合,以小组为单位,创编一首具有中国音乐元素的电子乐曲。首先,教师出示几段不完整的旋律(缺少节奏或音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创编出旋律中缺少的节奏和音高,形成一段完整的乐曲。学生运用电子平板中的软件先将旋律用电子音乐的方式呈现出来,再加入中国民族乐器的音效伴奏,形成具有中国音乐元素的电子音乐旋律。之后,再根据音乐旋律找寻灵感,进行绘画创作和融入相应的古诗词。在学生完成创编任务后,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一名学生播放音乐,两名学生朗诵古诗词,一名学生展示绘画作品。学生运用音乐、美术、语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编,能在感受诗词情感内涵的同时,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学科综合的艺术魅力。

4.評价方式

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创编过程中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即时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积极评价为主,多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良好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可采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评价方式。

五、结语

音乐课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在音乐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当以新课标的理念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到音乐活动上,突出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创造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审美愉悦,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使学生以创新思维参与课堂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再丰富的实践活动也总有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进行改进与完善,才能提高实践活动质量。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反思,力争设计出更完善、更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王晓蓉.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2]吴倩.打开音乐鉴赏的链接[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6(15).

[3]徐景倩.开展创编练习培养学生音乐实践能力摭探[J].成才之路, 2018(32).

[4]袁田.小学音乐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 2017.

[5]张婷婷.普通高中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途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8(33).

[6]胡冾洁.刍议高中音乐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北方音乐,2018(09).

Exploration of the Strategies of Music Classroom Practice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Guan Lin

(Pinggang Middle School,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Music is an auditory art, an aesthetic art, and an art with strong practicality. Through listening, singing, playing, editing and other ways, students can get the feeling,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of music, learn and master relevant knowledge and skills, improve aesthetic perception, cultural understanding, enhance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music.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design effective music classroom practice activ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feeling, experience and creation.

Key words: senior middleschoolmusic; practicalactivities;feeling;experience;creation;comprehensivequality

猜你喜欢

感受创造综合素养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童诗”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