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路径探索

2022-11-26盛忠光王慧

成才之路 2022年33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课外活动大学生

盛忠光 王慧

摘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带领人民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活动是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在高校实践育人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文章先对红色文化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进行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最后对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的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文化;课外活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33-0017-04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國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时期,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内在驱动力。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需要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英才。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而且对二者的内涵概述也大同小异。大多数学者认为要从高校育人的角度进行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的内涵总结,进一步梳理二者的关系,为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打好基础。

1.红色文化资源

有学者从历史性和政治性的角度概括红色文化资源。政治性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尤其体现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引领方面,旨在通过红色文化资源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传播红色,擦亮底色。历史性主要表现在内容方面,红色文化资源大多数与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事迹相关,“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通过红色文艺作品、红色景观、博物馆等形式展现出来”。因此,从高校育人角度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总结,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先辈们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实践的方式形成的红色资源,主要体现在历史遗址等物质方面和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等精神方面,具备历史性和政治性的双重属性。红色文化资源对高校学生具有较强的价值引领作用,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促进学生了解真实的历史;二是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谱系,使学生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的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借助这股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树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的关系

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红色文化通过红色文化资源展示出来,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表现形式。红色文化资源依托于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精神体现。而从育人角度来看,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相辅相成的关系,还可以延伸出红色血脉、红色基因的概念。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发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1.第二课堂

从广义上讲,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那么第二课堂则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须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空间范围非常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开展;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开展。从狭义上讲,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指导下,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的,所开展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高校课外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组织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的课堂之外的活动,课外活动的对象是学生,组织者为学校,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外活动的定义可以看出,课外活动就是第二课堂的组成部分,所有由学校或学生组织的课外实践活动都可以称为第二课堂。

综上所述,高校课外活动比第二课堂的范围更广,包括课外活动、创新创业、社会活动与社会实践、学科竞赛、文艺作品创作等内容。高校课外活动旨在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学生情感认同。

对于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可行性分析,最主要的是把握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结合点,这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基础条件。同样,从逻辑角度考虑,这样的结合点也是实现红色文化育人目标的逻辑起点。红色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正确的价值取向,与高校实践活动育人的价值导向和政治导向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就使得高校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大学生课外活动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1.目标的一致性:高校通过宣传红色文化和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形式培养政治坚定的人才

高校要大力推进各类红色文化创作,加强红色文化素材的收集和规划,加强红色文化宣传渠道的建设,积极开展各类红色主题宣传活动,“让更多的学生看得见、记得住,推动红色文化走进学生、深入人心”。课外活动作为高校课堂之外的重要活动内容,应当牢牢把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方向,始终以培养政治坚定的人才作为目标,在课外活动中大力宣传红色文化,弘扬主旋律。

以井冈山大学为例,“井冈山精神”是井冈山大学的红色文化资源,井岡山大学应始终立足于“井冈山精神”办学。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井冈山大学要将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和培养“最爱党、最爱国、最爱民”的学生相结合,使课外活动和弘扬红色文化的目标达成一致。因此,从目标角度来看,高校在宣传红色文化与开展大学生课外活动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那就是培养政治坚定、又红又专的人才。

2.内容的同质性:红色文化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天然资源

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借助这股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树立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现有的课外活动内容中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的素材,如红色之声讲述团、红色走读等课外活动,二者有着天然的联系。红色文化能够为大学生课外活动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将课外活动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使课外活动更加丰富,增强课外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各类红色课外活动。如“红色挑粮体验”“红色家书”“理论宣讲”等课外活动,这些活动都是以红色文化为基础,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因此,从内容角度看,红色文化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天然资源,在课外活动中融入红色文化是具有可行性的。

3.意义的价值性: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课外活动有共同的价值引领作用

高校要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举办“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青春别样红”等红色主题的课外实践活动,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从而达到价值引领的作用。从意义的角度看,红色文化与大学生课外活动有共同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实际的课外活动中,高校可以红色为主旋律,设定各类红色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红色资源,寻找当地的红色故事,加深其对当地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从而达到价值引领的作用。

1.一场红色走读

高校要鼓励大学生在寒暑假、节假日组建红色走读团队,通过他们提交的作品评选出一批“红色走读”创新成果、推广一批红色文化育人案例,从而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常态化、长效化。

(1)“云游”作品的创作和展播。各个学生团队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云游”,游览学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红色文化馆藏资源和展陈内容,深刻把握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围绕“云游”中印象最深的一个红色景点或一件藏品、一张照片、一个历史事件,学习《跨越时空的回信》,与革命先烈开展“跨越时空的对话”,并以团队的形式,结合各自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等提交“云游”作品,作品体裁不限,标题自拟,综合考虑新媒体传播因素,利用校园新媒体对优秀“云游”作品进行展播,扩大影响力。

(2)开展红色实地走读。学生团队利用暑寒假、节假日,设计红色走读方案,开展实地走读,完成各自方案中设定的目标,形成走读成果。成果要求与实地走访的内容关联,重点突出对红色景观、红色故事、党史学习等内容的走读,以达到红色走读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效、有意义的目的。

2.一场红色经典读书会

高校可通过举办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品读红色经典,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自己的感悟进行交流分享,进而提升自身的表达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还要营造在校园范围内形成“我爱读、我想读”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实现从“阅读”到“悦读”到“分享”的目标。

(1)构建红色书籍阅读环境。专门设置红色经典阅读角,集中精选红色经典图书(纸质图书、电子图书)供大学生课外阅读。运用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平台设置第二课堂学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红色经典阅读,进行阅读打卡。为大学生课后参与红色书籍阅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丰富大学生的课后生活。

(2)组建阅读分享会。参与阅读的学生可向活动主办方提交红色经典读书心得与书评。经过评审,评选出优秀的读书心得,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表彰。在此次红色阅读活动中获得优秀书评、读书心得的学生,活动主办方将邀请其参加读书分享会,进行读书交流,进而进一步扩大红色经典的影响力,使其在课后的阅读中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

3.一场红色故事会

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高校要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作用,激发广大学生对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引导他们学习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及共产党员不屈不挠的优秀精神品质。

(1)发掘红色感人故事。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涌现出无数个感人的事迹,每一个事迹都值得广大学生去了解。在这些事迹中,无数先辈向学生传递着“用生命书写忠诚,用鲜血捍卫信仰”的理念。这些红色感人故事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助于引导广大学生树立爱党、爱国、爱民的理念,从而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2)举办红色故事会。红色故事会的活动主要以讲故事比赛的形式进行,学生可自行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红色故事,故事选材必须尊重原创和历史,不能进行主观上的改编。红色故事的讲述要有饱满的情感,力争讲出故事的内涵和动人之处。高校可从主题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现场感染、整体效果五个部分进行评比,力争让学生把红色故事讲好讲透。

4.一场红歌齐唱

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引领学生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坚定四个自信,紧跟党走,从而在新时代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

(1)红色歌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红色歌曲的产生背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进行革命和社会实践的时期,反映了革命年代和生产建设年代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体现了广大人民不屈不挠、勇往直前、艰苦奋斗等精神品质,是正能量的代表。红色歌曲的创作源泉是民歌,这就决定了它为普通老百姓所喜闻乐见。整个红歌都是依托党的发展而形成的,《我宣誓》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井冈山时期有《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瑞金苏维埃时期有《十送红军》,长征时期有《过雪山草地》,抗日战争时期有《黄河大合唱》,后来还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走向复兴》《不忘初心》等代表歌曲。由此可见,从井冈山时期的江西民歌到延安时期的“信天游”,到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满怀豪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民歌构成了红歌多样化的风格,使得红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都能在红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音调。

(2)发挥红色歌曲“春风化雨”的育人作用。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发挥红色文化引领校园文化的实践导向功能,是高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引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是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重要内容。举办一场红色歌曲齐唱活动,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5.一场红色经典翻译

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培养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校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举办红色经典翻译大赛。要通过翻译红色文化和经典,鼓励学生主动积累词汇,提升翻译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真正做到“以开放的胸怀学习,向世界传播红色文化”。

(1)设定好红色翻译主题。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时刻,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以时代担当和雄伟气魄代表中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是中华民族的责任,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而翻译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工具,当代大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要注重对中国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翻译大赛中设定好红色主题,肩负向世界传播红色文化的使命,具有一定的意义。

(2)加强红色翻译大赛的宣传力度。以题为端,使命如磐。红色翻译大赛主题要聚焦中国智慧,展示中国精神,助力大学生拓展全球视野,理解中国红色,传递智慧。以赛为径,初心如炬。大学生要勇担时代责任,承载人类使命,沟通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应通过校园新媒体、有影响力的社会媒体等方式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让世界读懂红色经典,让世界了解红色文化,让世界认同中国红。

总之,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带领人民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借助这股力量引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大学生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学勤,倪梦琪.红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整合与运用[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5).

[2]王炳林,张泰城.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发展报告(201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 2009(01).

[4]高翔.充分认识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J].红旗文稿,2019(11).

[5]王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视域下第二课堂的学生行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

[6]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Exploration on the Way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heng Zhongguang, Wang Hui

(JinggangshanUniversity,JiangxiProvince,Ji’an343009,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 kind of spiritual wealth formed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during the period of democratic revolution, socialist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the process of leading the people to practic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dher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excellent Chinese culture, an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s a part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prac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article first defines the relevant concepts such as red culture, then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finally explores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Key words: collegestudents;red culture;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route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课外活动大学生
课外活动类作文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两会“课外活动”四川山西搞得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非体育教师在组织体育课外活动中的一些小技巧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