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猪养殖模式及饲养管理要点

2022-11-26朱云安李春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圈舍猪群猪舍

朱云安,李春明,王 晨

(1.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右所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玉溪 652599;2.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畜牧渔业服务管理中心,云南 玉溪 652599)

在提倡生态环保的背景下,养猪业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过去滥用添加剂、兽药等现象也对猪肉产品质量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加快推动生态猪养殖管理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1 生态猪养殖模式

1.1 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养猪模式 近年来,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这一生态环保养猪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该模式适用于中大型的养猪场,应用该养殖模式时,需要在猪栏内铺设一层水泥漏粪地面,并设置相应的沟渠管道,猪群排便排尿后,由猪脚踩踏经漏粪地面掉入漏粪板地下沟渠,漏粪板地下沟渠积蓄大量粪尿时将活塞打开,猪粪尿即可流入有顶棚的大容量储粪池,对猪粪尿的集中化发酵,或者亦可将固体和液体相互分离后进入沼气发酵系统,猪粪尿经过发酵处理后,可应用于农业生产当中。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养猪模式下,并不需要使用清水冲刷猪舍,极大的节约了水资源,并且污水排放量明显减少,缓解了养猪污染问题。

1.2 猪-沼-果生态养猪模式 猪-沼-果生态养猪模式是种养结合的新型养猪模式,该模式适用于山区的中小型养猪场。应用该模式时,生猪粪便尿液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便经过堆积发酵杀菌后,制作成有机肥并将其转运到果园内、树林内、草地上,满足其施肥需求。粪便等污水经过厌氧发酵后,将其运输到果园、竹林内,亦是重要的肥料来源。猪-沼-果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减少了资源浪费,并且不会造成土壤、水源、空气污染。

1.3 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 达标排放环保型养猪模式,是在传统养殖模式的基础之上创新而来的,适用于农林面积较小地区的养猪场。应用该养猪模式时,将粪便和尿液经干捡粪和固液分离后,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制作成有机肥,尿液进入沼气池厌氧发酵,沼液经过沉淀、吸附、降解等多道工序处理后并且符合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即可将其排出。

1.4 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模式 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模式,亦是近年来新兴的生态养猪模式,应用该技术时,要做好猪舍垫料的配置工作,将木屑、木糠以及谷壳三者按照相应的比例混合后,再添加适量的微生物菌群,然后铺入猪舍,猪群排出粪尿后,微生物菌群加以吸收利用,养殖人员只需要定期清理、更换垫料即可,并不需要冲刷。经过微生物发酵的粪尿,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应用该模式时会面临夏季热应激、猪舍污染物浓度超标等问题,需要加以注意。

2 生态猪养殖管理要点

2.1 科学选址 生态猪养殖前,要高度重视选址工作,选址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养殖工作的开展。养殖人员应提前了解当地发展规划,选择在适养区内选址建场,避免后期不符合发展规划面临迁移。要选址在地势平坦、通风良好的位置,要尽可能的远离污染源,如:屠宰场、居民生活区、化工厂、菜市场等,更要远离风景区和水源保护地,避免造成污染。要远离主干道路500m左右,保持环境安静。选址处应确保水电资源充足,尤其是水源,应保证无污染,进而满足后期养殖需求。

2.2 科学建场,合理分区 为避免疫病传播,防止污染,应实行封闭式管理。建场时要结合生态养猪模式、特点,科学规划设计养猪场内各个区域。要结合养殖规模,对各个区域面积予以合理化的确定,严格控制建场面积,避免盲目求大,满足养殖需求即可。猪场、猪舍朝向以坐北朝南为宜,确保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风。建场时,应对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隔离区、妊娠区等各个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保证生活区、生产区、饲料区处于上风口,隔离区、粪污区处理下风口,防止交叉污染。要设置完善的养殖设施设备,包括:水槽料槽、通风设备、消毒设备等,满足养殖需求。建设猪舍时,应控制好圈舍面积,育肥猪每头占地0.8m2,能繁母猪占地5.5m2/头,种公猪占地1m2/头。地面采用漏粪地板,减少细菌滋生,同时也减少污水量。应控制好猪舍门窗面积,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风。应用高架网床技术,底层堆积粪便,上层供猪群活动,避免生猪接触粪尿,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2.3 放养舍养结合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在舍饲养猪的基础上,辅以放养模式,让猪群自由采食、活动,提高生猪环境适应性和抗病力,防止猪病的发生。舍养放养结合模式下,要重视对运动场的规划,为猪群提供相应的运动场地,每日检查运动场,及时将尖锐异物等清理掉,保持运动场的干净性和整洁性。白天,以放养为主,需注意极端恶劣天气禁止放养。夜间,以舍养为主,保护猪群安全。养殖人员可在猪场及运动场内周边种植一些农作物,满足猪群采食需求,保证饲料多样性,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效益。

2.4 改良生猪品种 在生态养猪模式下,应重视对生猪品种的改良工作,这有助于缩短出栏周期,提升养殖效益,同时亦可降低疫病发生几率。生猪品种改良时,往往需要引种,此时要做好引种管理工作,从非疫区引种,并认真检查引种猪的健康状况,避免引入患病猪。引种后应隔离饲养1个月,隔离期满且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正常饲养,后期通过杂交的方式达到改良品种地目的。与此同时,应推广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可有效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人工授精操作时,应重点做好精液采集、质量评估、稀释、分装、保存、查情、输精、测孕等各项工作,保证授精成功率,提高受孕率,提高养殖效益。

2.5 应用现代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现代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猪养殖养殖过程中,要重视对监控技术的应用,将监控设备安装在圈舍内,实现360°无死角及全天化、实时化监控,及时发现猪群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反馈给管理人员,进而展开针对性的解决处理。与此同时,还可将传感器安装于猪舍内,动态化监测猪舍温度、湿度,如发现数据存在异常,及时通知养殖人员调控,避免对猪群健康造成影响。此外,生态养猪模式下,要重视对大数据户技术的应用,及时掌握猪群免疫信息、健康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所出现的问题,为后期生猪养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6 保持环境卫生 为达到生态养猪地目的,养殖人员要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营造健康卫生的圈舍环境,有助于保障猪群健康生长,降低疫病发生几率。养殖人员应控制好养殖密度,及时结合生猪日龄、品种等因素进行分群饲养,避免过度拥挤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同时,要做好圈舍通风工作,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应及时通风降温,避免猪群中暑,必要时可设置排气扇,加快猪圈气体流动,避免圈舍内污染气体积聚威胁猪群健康生长。寒冷冬季则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将圈舍温度控制在20℃为宜,避免猪群着凉患病。规模化养猪场,应重视对通风设备、温控设备的安装应用,为养殖管理工作提供便利。此外,养殖人员每日应及时清理圈舍内的粪便和污水,清水冲刷地面,粪便堆积发酵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减少资源浪费。如采用漏缝地面-免冲洗-减排放养猪模式、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猪模式,则能够极大的缓解圈舍污染问题,实现生态化、环保化养猪。

2.7 重视消毒管理 生态猪养殖要高度重视消毒工作,制定健全完善的消毒计划与方案,将消毒工作落实到位,有效降低疫病的传播与发生几率。养殖场户要配置完善的消毒设施设备,如:消毒池、消毒沟、消毒柜、喷药设施等,满足消毒工作需求。同时要做好消毒药剂的采购工作,目前常用消毒剂有生石灰、新洁尔灭、过氧乙酸、高锰酸钾、氢氧化钠、75%酒精等,要轮换使用消毒药剂,防止产生耐药性,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在消毒时,应结合不同的位置,合理灵活的选用消毒剂,如带猪消毒时,优选硫酸氢钾、苯扎溴铵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环境消毒时,优选1%火碱、0.05%过氧乙酸、5%石灰水等消毒剂;饮水消毒时,优选高锰酸钾、柠檬酸等消毒剂;器具消毒时,优选1%新洁尔灭、0.1%过硫酸氢等消毒剂;空舍消毒时,优选甲醛、戊二醛、二氯异氰尿酸钠等消毒剂。消毒时应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做到不留死角,有效杀灭病毒、细菌,防止疫病的发生。

2.8 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是生态猪养殖的重中之重。养殖人员要制定科学可行的饲养管理制度,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的养殖管理,提升养殖效率和养殖效益。养殖期间,应结合生猪日龄、品种等差异,合理搭配日粮,保证日粮营养均衡,适口性好,粗饲料和精饲料配比合理,提高饲料转化率,达到理想的养殖效益。要定期补充营养元素,如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矿物质等,满足猪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升猪群抗病力。要做好饲料储存管理工作,防止出现霉变,如发现饲料变质则禁止喂猪。要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人、定时、定量喂食,禁止突然、频繁更换饲料,如需更换饲料应遵循循序渐进、少量多次的原则,防止产生应激。要定期监测水质,如发现饮水有污染则要进行净化消毒处理。冬季应对饮水加温后再饮用,防止刺激胃肠道引发疾病。

2.9 落实疫病防治 疫病防治是生态猪养殖的一项关键工作,养殖场户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和思想,提高疫病防治效果。养殖人员要充分发挥监控系统的作用,密切监测猪群健康状况,如发现有不进食、不合群等现象及时隔离诊断治疗。要认真分析当地、本场生猪疫病发生特点、流行规律、趋势,制定针对性的疫病防控方案,提前落实疫病防控工作。目前,生猪疫病防控时,接种疫苗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养殖人员要在适当日龄、时期及时为猪群接种疫苗,重点做好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流行性腹泻、细小病毒病、喘气病、圆环病毒病等常见病的接种工作,实现对疫病的有效防控。要重视药物预防工作,将青霉素、土霉素及金银花、连翘等中草药加入饲料中喂食猪群,可降低疫病发生几率。要做好灭蝇赶鼠工作,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重视驱虫工作,常用驱虫药有:敌百虫、双甲脒、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等,轮换使用驱虫药,规避寄生虫病的发生。此外,对病死猪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应严格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进行处理,防止疫病的传播扩散。

3 结语

生态猪养殖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期,新环境下,要充分意识到生态猪养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生态猪养殖模式,掌握生态猪养殖管理要点,减轻环境、水源、土壤污染,保障猪肉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养猪业生态化、环保化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环保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猜你喜欢

圈舍猪群猪舍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羔羊安全过冬留意五方面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阳光猪舍的夏季管理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阳光猪舍健康养殖技术助力冬季养猪量价齐飞
冬季养猪高效管理要点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浅谈影响小型猪场猪舍环境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