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科学防控

2022-11-26王国信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2年9期
关键词:活疫苗细小猪群

王国信

(昌乐县畜牧业发展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感染引起的母猪表现为繁殖障碍的传染病,该病毒会导致处于妊娠前期的胎儿正常发育受到不利的影响。健康的母猪可以通过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以及饮水等感染,通常细小病毒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猪细小病毒是首次从死胎中被分离出来,并证明有较强致病性,该病在全球许多国家都呈现广泛的流行,主要临床表现是母猪有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以及相应的分娩周期延长等患病表现。猪细小病毒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以及母猪的繁殖,会对我国的养猪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当前,实际生产中猪细小病毒与猪乙肝病毒混合感染非常多见,在一定程度上给疾病的诊治增加难度。

1 病原特点

猪细小病毒属于是一种DNA病毒,其属于细小病毒科的细小病毒属成员。此病毒粒子不具有囊膜以及磷脂,直径大概在18~20 nm,成熟的病毒通常是具有20面体的等轴立体对称。猪细小病毒一般对热、酸、碱都不具有敏感性。将其置于80℃5min内灭活,将其置于4℃则表现极为稳定。将其置于pH为3~9的环境条件下比较稳定,但对乙醚以及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抵抗力较强。另外,细小病毒对甲烷以及紫外线表现的不敏感,如果将其长时间的置于紫外线的照射下才能够将其杀灭,但该病毒对漂白粉或氢氧化钠具有极度的敏感性,可将其作为消毒剂用于日常生产。猪细小病毒通常可以凝集豚鼠、猴、小白鼠、鸡等动物的红细胞,其中对豚鼠红细胞发挥的凝集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利用该特点进行病毒检测工作。猪细小病毒主要影响母猪的受精卵细胞、影响母猪腹中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养猪生产中需要重视对猪细小病毒病的有效防治,以确保饲养场的经济收益。

2 流行特点

猪细小病毒可感染所有日龄的家猪以及野猪,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母猪。母猪感染后会分娩出的死胎、弱胎,仔猪和子宫排泄物中都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另外种公猪感染会表现出极高的传染性,其精液以及精细胞等在配种时可传染后备母猪发病。通常发病猪舍是猪细小病毒存在以及活动的主要场所,此病毒在饲养生产环境中能够存活长达数月之久,如果杀菌消毒措施不彻底,就将健康猪群置于其中则会有极大的可能性造成疾病的感染暴发。仔猪感染细小病毒病主要是通过母猪胎盘垂直传播的,公猪和母猪等主要是通过接触病毒的污染物而造成其呼吸道以及消化道发生临床感染。猪细小病毒病大多都是集中在每年的春、夏季节发病,同时都会表现出地方流行性。细小病毒主要就是造成仔猪以及胚胎的感染,其中胚胎感染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除此之外,猪细小病毒病的感染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常会随着仔猪年龄的增加而表现出感染率逐渐上升的发展规律。

3 患病表现

感染母猪并不会发病,初产母猪感染后主要表现出繁殖障碍。妊娠母猪感染后表现产出死胎、畸形胎或者弱胎,还会有流产等情况。通常新生的仔猪体质都比较弱,具有比较高的死亡率。感染母猪再次受孕成功之后也无法正常进行分娩。不同妊娠期母猪感染细小病毒会有不同的患病表现。妊娠期45d的母猪感染,一般会有流产现象;而妊娠60d的母猪则多会有产死胎现象;但妊娠60d后的母猪感染则能够正常产仔,只是产出的仔猪大多都会携带病毒,成为传染源而造成正常仔猪的感染。另外,生产中携带病毒的仔猪生长迟缓。健康仔猪感染后会出现腹泻、体温升高以及酸中毒和心力衰竭等症状,感染严重的仔猪甚至会死亡。

4 诊断治疗

4.1 诊 断 在实际的养猪生产中,可以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以及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其次能够根据细小病毒病的病理变化而进一步的诊断。感染母猪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胎盘钙化以及子宫内膜的炎症,产出的胎儿畸形。剖检病死胎发现其皮下有出血变化,胸腹腔中有红色渗出液,而且肝脏以及肾脏都肿大。还可以通过采取常规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确诊。一般是采集患病仔猪的肾脏等器官进行病毒分离。实验室采用PCR技术、分子杂交技术以及荧光免疫试验,而对病毒开展相应的鉴定。通常实验室的血清学检测主要是采用血凝试验和中和试验以及免疫荧光试验等。

4.2 治 疗 当前,我国对猪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采取肌肉注射头孢类药物,2次/d,连用3d即可防止继发感染。针对临床中表现出延时分娩的母猪可以注射前列腺烯醇,能有效避免感染母猪出现子宫内膜炎。

5 综合防控

5.1 接种疫苗 当前,对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采取免疫预防,疫苗接种属于预防猪细小病毒病并提高妊娠母猪实际繁殖率的主要有效措施。猪细小病毒的血清型比较单一,且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因此给猪群接种疫苗是比较有效的控制手段。目前,我国市面上可见的猪细小病毒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以及活疫苗。活疫苗比灭活疫苗具有更长的免疫保护期。妊娠前的母猪可以通过采取接种免疫的方式而增强其机体在妊娠期所具有的抵抗力。疫苗注射一段时间之后能够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机体内具有的抗体浓度过低,则需要再进行第二次的接种操作。

(1)弱毒活疫苗是指通过采取人工处理的方式而使其失去对宿主的致病力,但是仍然能够保持比较好的免疫原性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该疫苗具有较强的免疫效果、可快速产生抗体、用量少、成本低等优势。另外,猪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也同样可以给妊娠期母猪接种使用,而且不会造成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当前,我国生产的细小病毒弱毒疫苗主要就是通过采用的毒株为细胞培养适应株、低温细胞传代育成株、低温细胞传代育成株,经过紫外线的照射之后再传代育成株以及自然弱毒株4种。其中,最先在临床中进行应用的是细胞培养适应株。其次就是低温细胞经过传代育成株在给猪接种之后不会产生病毒血症,但是却能够诱导猪体产生较高浓度的抗体,从而提高机体对猪细小病毒的抵抗能力。传代育成株制作的弱毒疫苗目前在我国已经成为商品化的弱毒疫苗,但是弱毒疫苗会不断的在猪体内进行传代,有致病的潜在风险。

(2)灭活疫苗 目前,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式,该疫苗常的安全性比较高、抗体浓度也较高且便于保存。我国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包括单价灭活苗、二联疫苗、多联疫苗和亚单位疫苗4种。临床常用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灭活剂包括甲醛、福尔马林、氢氧化铝和油水乳剂等,不同灭活剂制作的疫苗表现出的效果有一定差异。如果选择甲醛作为灭活剂而制作灭活疫苗,产生的抗体浓度较高,但抗体保护性较差;而使用福尔马林作为灭活剂制作灭活疫苗具有比较好的免疫原性并且比较安全。现阶段,我国单价灭活苗主要包括氢氧化铝、油水乳剂等为灭活剂的疫苗。

(3)亚单位疫苗 目前我国使用的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能够有效解决多联疫苗免疫期不长、保护率偏低等问题。亚单位疫苗是将猪细小病毒的VP2基因在载体内插入,表达的VP2多肽可以组装成为具有完整的血凝活性以及免疫原性的类病毒样颗粒。母猪接种疫苗之后机体就可以产生比较高浓度的抗体。当前我国主要是将乳酸杆菌作为载体,构建2种重组干酪乳杆菌系统,不仅能够诱导局部免疫,还能够诱导体液免疫,并且能够达到食品级别的水平,通过口服进行免疫会更安全并且更方便。

(4)新型疫苗 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是生产中最常用的2种疫苗,随着国内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猪细小病毒疫苗正在研发工作中。核酸疫苗以及活病毒载体疫苗是在研究型疫苗的工作重点。核酸疫苗较传统疫苗的生产成本更低、稳定性更强、免疫效果也更理想,可使开展规模化生产的难度低,被称为第3代疫苗。母猪在接种核酸疫苗之后能够诱导其体内的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从而提高免疫时长。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可以在猪体长时间不间断表达蛋白抗原,所以可不断刺激母猪机体产生持久的免疫应答效果。

5.2 防控措施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饲养场应始终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控制或减少引种的频率。如果必须引种,应通过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并对新引进的猪群实施严格的隔离管理措施,确定无疫后才能混群饲养。平时还应加强饲养管理措施,用平时2%的氢氧化钠溶液、福尔马林溶液等,定期对饲养舍以及运动场等开展严格的杀菌消毒处理。此外,对进出饲养场的人员和车辆等应采取及时的杀菌消毒措施,非饲养生产人员应该严格禁止随意的进入饲养舍。对猪群生长的不同时期要及时的调整日粮,主要是调整营养配比,适量补充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保证供应给猪群均衡的营养,从而有效提高猪的抵抗力,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应采取多种方式提高饲养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发现疫情,要及时上报给相关的管理部门并且配合做好隔离以及治疗工作,病死猪及其排泄物要采取无害化处理。日常要密切观察猪群,并且做好病情记录。最后还应该定期针对猪群开展相关疾病的检验检疫工作,有效避免饲养场大规模的暴发猪细小病毒病。

6 结语

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传染病,母猪感染后会出现妊娠困难,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猪细小病毒病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其他病毒感染的症状比较相似,所以增加诊断难度。因此,饲养人员应该不断的提高业务水平,将日常的防范工作落实到位,提高防范意识,有效减少猪细小病毒病的发病率,提高我国养猪业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活疫苗细小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新冠病毒灭活疫苗诞生记
小小的小里
什么是减毒活疫苗
饲养密度对猪群生产性能及健康的影响
大风吹
你熄灭了我,像夜晚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
Pattern of acute poisoning in Jimma University Specialized Hospital, South West Ethi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