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宁市农业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现状及下一步实施路径

2022-11-26宋文清邬天翔刘晓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济宁市济宁全市

张 欣 宋文清 邬天翔 刘晓艳

(1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济宁 272000;2济宁市兖州区新兖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山东兖州 272100;3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 272000;4金乡县农业农村局,山东金乡 272200)

近年来,济宁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落实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5年的857.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99.5亿元,增长了16.6%。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462.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65.6亿元,是2015年的1.2倍,年均增长4.1%,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的态势。

1 发展现状

1.1 挖掘结构调整新动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面完成36万hm2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2万hm2,实施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22个,实现了产粮大县全覆盖。“十三五”期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产量稳步增长,连续5年粮食总产稳定在450万t以上,2020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71.7万hm2,总产达到482.78万t;棉花总产5万t;油料总产15万t。“十三五”期间,济宁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大蒜、辣椒、设施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草莓、樱桃、葡萄、板栗等特色果品种植和高端蔬菜种植,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逐步形成。济宁市建成了瓜菜26.67万hm2、大蒜 6.67万 hm2、大豆 5.2万 hm2、花生 4万 hm2、辣椒3 万 hm2、甘薯 2.13 万 hm2、水生蔬菜 1.33 万 hm2、良种繁育3.33万hm2、食用菌1亿m2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全市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超过25.33万hm2,产量超过800万t,居全省前列。畜牧业生产平稳向好,2020年主要畜禽肉类总产量39.8万t,禽蛋总产量35.2万t,奶类总产量16.5万t。渔业生产加快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生态、高效渔业。2020年全市淡水产品总产26.66万t,居全省第一,发展稻(藕)渔综合种养面积1.53万hm2。2016—2020年各类蔬菜瓜果和畜禽肉蛋奶产量稳定,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时期,做到了各类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

1.2 培育跨界融合新动能,加快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在确保粮食安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和防止耕地“非粮化”基础上,按照“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大力发展县域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工程化、基地化、品牌化、标准化、园区化、科技化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全市已基本建成农产品现代流通、兖州粮油、曲阜高标准蔬菜、泗水甘薯、邹城食用菌、微山淡水渔业、鱼台稻虾、金乡大蒜、嘉祥种业、汶上芦花鸡、梁山鲁西黄牛等11个产业集群或产业化联合体。其中,金乡大蒜产业入选全省重点培育的13个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形成了由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38家市级龙头企业、286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的产业集群,保温储藏能力约300万t,年出口大蒜头约40万t,年深加工大蒜约80万t,引领带动金乡及周边大蒜种植面积达到13.33万hm2,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全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济宁市共创建了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其中国家级2个),国家级肉牛产业集群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1个,省级农业新六产示范县4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强镇27个,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3个。

1.3 提升主体培育新动能,示范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坚持用“工业思维”抓农业,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联农户为工作方向,推进实施“1352”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推进计划。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省率先实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三年行动计划。全市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28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74家,8家企业纳入省、市级上市后备企业库。以农民日报发布的“2020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榜单”为例,济宁市共有山东太阳控股集团、金乡凯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济宁长江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等18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选。出台了《济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暂行办法》,实施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工程,筛选了100家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00家畜牧养殖中心、1 000家新型经营主体、1 000名乡村好青年,定期举办政金企对接活动,主动对接,靠上服务,精准施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规模以下农产品加工企业分为“准规上”型、“种子”型、潜力型3种类型,分别建库建档、分类精准施策,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00多家,年销售收入突破1 000亿元。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出台《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6个县获批国家和省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项目。全市共培育家庭农场28 289家,其中市级示范场282家、省级51家;农民合作社19 859家,其中市级示范社617家、省级238家、国家级35家。

1.4 强化品牌引领动能,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

“济宁礼飨”是济宁市人民政府整合全市区域资源,助力全域农业产业发展打造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于2017年9月正式发布。“济宁礼飨”通过“1+N”的母子品牌模式,以母品牌“济宁礼飨”为主导,带动多个子品牌共同发展,涵盖金乡大蒜、鱼台大米、汶上芦花鸡、微山湖大闸蟹、邹城蘑菇等多种特色农产品。2018年6月,“济宁礼飨”号高铁品牌专列启动仪式在北京南站举行,2019年1月“济宁礼飨”上线山东卫视,连续4年组织举办了“济宁礼飨”优质农产品展销会。经过多年的市场宣传和营销,“济宁礼飨”市场价值和知名度不断提升。2020年“济宁礼飨”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地市级)第4名。目前,222家企业(合作社)共407个产品入选“济宁礼飨”品牌产品目录,认证“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生产基地100个。44个农产品品牌被纳入省知名品牌名录,总数居全省第3位。获评省级以上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6个,总数居全省首位。全市有效“三品一标”认证数量达到785个。连续举办三届“济宁礼飨”名优农产品展销会、济宁“中国农民丰收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济宁市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创建成功省级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获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推广模式,将合格证制度和“济宁礼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有机融合。2020年12月,济宁市在全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做典型发言,并认定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1.4万hm2。

1.5 强化科技创新,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短板

突出抓好种业创新和农业绿色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创建嘉祥、兖州、泗水、鱼台4个省级以上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建成嘉祥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圣丰高蛋白大豆育种研究嘉祥创新基地。全市规模以上种子企业达到39家,其中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1家。嘉祥县围绕大豆种业先后获批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兖州区、嘉祥县创建国家级制种大县。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14个,组建2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农业领域设置院士工作站11处,建成济宁、邹城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持续提升农机作业能力,截至2020年底,全市建成国家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0个,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52万kW,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全面落实黄河流域及南四湖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农业领域“四减四增”,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截至2020年底,全市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农药使用量分别较2015年减量14.7%和20%,商品有机肥使用量达19.05万t。大力实施稻田退水治理工程,2021年完成治理面积6 266.67 hm2,3年内治理面积达到4.2万hm2。加大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广秸秆“五化”利用技术,狠抓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工作,实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行动,累计实施国家级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项目12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整县推进项目8个,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

2 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结构调整有待优化

2020年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产值之比为55.25∶1.50∶26.57∶8.47,种植业占比过大,林业、渔业占比较小,与先进地市相比设施种养规模较小,对农民的增收拉动作用不明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压力越来越大,环南四湖生态渔业转型还未取得明显成效,淡水渔业产量下滑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蔬菜瓜果生产对标先进地市短板差距明显,设施高效农业规模占比不大,农业经济效益偏低[1]。

2.2 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升

济宁市农业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一直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存在明显的短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企业,规模不大,与潍坊市相比,济宁市农业企业不仅在数量上存在差距,规模档次也相差较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处于初加工阶段,精深加工能力不足,普遍存在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实力较弱等问题。

2.3 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力度不强

全市缺乏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农业成果的转化率较低,优质品种、先进技术、新型农业机械设备等方面的创新研发能力都有待提高。良种企业中只有圣丰种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是全市唯一一家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企业[2]。

3 下一步实施路径

3.1 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

抓好粮食生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及食用菌设施高效种植。抓好生猪稳产保供,统筹推进生猪改扩建项目和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千方百计恢复生猪生产。加快恢复渔业产能,推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稻(藕)渔综合种养和多营养层次养殖等生态渔业模式[3]。

3.2 大力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用“工业思维”抓农业,按照“一县一特”的原则,建立以主导产业集群为核心、向上下游辐射联动的全产业链条,健全县级“链长”责任制,重点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植一批30亿级、50亿级、百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推进农业企业上市。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借鉴工业园区的理念,发挥好农业园区的要素集聚、示范引导作用,形成带动县域产业发展的核心区,打造产业发展高地[4]。

3.3 提升品牌带动能力

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为抓手,以“济宁礼飨”品牌打造为重点,指导各县(市、区)围绕主导产业加大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力度,加强宣传推介,进一步提升“济宁礼飨”品牌影响力。举办2021年济宁市“中国农民丰收节”优质农产品展销活动,组织品牌企业参展省内外大型农产品推介会、展销会,培育一批国内国际知名的品牌农产品。创新线上线下运营模式,加强线上“济宁礼飨食安商城”建设[5]。

3.4 强化金融支农保障作用

加大金融服务“三农”力度,创新乡村振兴资金筹集机制。扎实推进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深入实施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工程,深化政金企合作对接,落实好金融信贷扶持政策,主动对接,精准施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动“按揭农业”,指导农民签订按揭协议,加快试点项目落地运营。全面推进金融挂职干部助推乡村振兴,找准金融服务契合点,化解主体融资难题[6]。

3.5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选一批带农增收能力强的优秀主体,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所有县(市、区)力争建成省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县级分中心,形成市、县、乡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7]。

猜你喜欢

济宁市济宁全市
不同条件下对济宁地区玉米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Analysis of Methods to Improve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riting
济宁有线“屏屏通”便民惠民生
近30年济宁市雾和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济宁市品牌农业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