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枞阳白茶栽培管理技术

2022-11-26钱自力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茶苗白茶耕作

钱自力

(枞阳县种植业服务中心/枞阳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安徽枞阳 246700)

白茶属多年生木本植物,种植白茶一次性投资较多,但收益期长且效益较好,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能力较强。枞阳县种植茶叶历史悠久,山场资源丰富,生态优良,气候适宜。自“十三五”以来,县委、县政府根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将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白茶种植发展迅猛,面积已达1 500 hm2。枞阳县在10余年的白茶种植过程中形成了适合当地的栽培管理技术,现将其总结如下。

1 茶园建设

枞阳白茶茶园建设坚持生态化、良种化、机械化原则,以期实现茶园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在白茶种植前应先做好茶园规划与开垦工作,包括园地选择、园区规划、园地开垦、茶行布局等。

1.1 园地选择

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避风向阳、坡度在30°以下的缓坡地段作园地,土层深度一般要求60~80cm,土壤要求pH值在4.5~5.5之间的微酸性壤土,不能过黏和过沙,保证其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否则易板结、易受旱害。白茶种植以朝东北向为宜,一般有映山红、马尾松等植物生长的山地都适合。

1.2 园区规划

园地选好后最好全面规划,根据其地形地貌规划种茶区、办公生活生产用房区、绿化区、排灌设施、道路设施等[1]。

1.2.1 道路设施。园区要规划好主、支干道和操作道路网,要求道网互通,坡地茶园主干道不能直上直下,以“S”形为宜。道路设置时要结合茶园面积和生产需要,在方便和满足生产管理运输的同时,尽量缩短路程并少占用园地面积。

1.2.2 排灌设施。为防止雨水径流冲刷,同时便于蓄水抗旱解决施肥、喷药用水问题,应规划设置好排水沟和蓄水池,蓄水池一般1~3 hm2设置1个。

1.2.3 生态系统配置。山区茶园要依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原则,种植或保留一些与茶树无共生病虫害的阔叶树木,既防风御寒,又可防止水土流失。选择高低搭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且生长快的树种作为行道树,在园内主道路两旁、次道路一边或沿沟渠水池边种植。可进行茶园间作,在边角或空隙较大的地方栽一些根系深、植株高大的果树或绿化树等,密度控制在45~75株/hm2之间。

1.3 园地开垦

1.3.1 初垦。初垦前在园地范围内清理场地,清除石块、树根等各种障碍物,在清理过程中如遇蚂蚁巢要进行捕杀。初垦深度为60 cm左右,适当调整地形,尽可能划出地块和主道、支道雏形,尽量保留路沟、渠道的原有树木。

1.3.2 复垦。复垦深度为30 cm左右,复垦时做种植行,坡较缓时(15°以下)水平种植,坡较陡时(坡度15°~30°)筑等高梯田,为防止水土流失,筑梯田要内低外高。也可直接开种植沟,沟宽40~60 cm,沟深40~60 cm,并及时施入基肥再覆土[2-3]。

1.3.3 开垦时间。开垦时间宜选夏、冬2季,夏季垦翻经过一次“烤伏”,冬季垦翻经过一次“冻垄”,提高垦翻效果。

2 茶苗种植

2.1 品种及茶园选择

品种选择白叶一号等。选购的茶苗最好是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一年生苗,要求苗高30 cm以上、茎粗0.3 cm以上,起苗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

2.2 定植

枞阳县属长江流域,定植时期有春、秋2季,最适定植期是晚秋(10月中旬至12月初)或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此适期范围内可偏早一些,以雨后晴天移栽最佳。

白茶茶苗为无性系茶苗,枞阳县种植白茶主要在低山丘陵地带,水源不足,灌溉不便。为保证种植成活率,起苗后要及时定植,定植时“泥浆蘸根、深埋坚土、及时定剪”。一般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单行种植时,行距 1.2~1.5 m、丛距 25~33 cm,每丛 2~3 株,用苗量 45 000~60 000株/hm2;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5 m、小行距30 cm、丛距30~40 cm,每丛 2株,用苗量 52 500~67 500 株/hm2。

2.3 定植后管护

新植茶苗管理尤为重要,茶苗定植后易遇旱灾和低温等灾害天气,要采取保障幼苗安全过冬、覆盖防旱护苗、清除杂草、适当遮阴、及时补苗等管护措施。

3 茶园管理

茶园管理大体上可分为树冠管理、土壤管理和灾害防护等。树冠管理主要是茶树修剪,目的是通过培养和改造树冠,使茶树的养分、水分输送分配得到调节,新梢生长得到促进,达到高产树形。土壤管理主要是茶树施肥、土壤耕作,目的是通过补充养分、疏松土壤,使土壤肥力累积,创造良好的茶树根系生长条件。灾害防护主要是旱冻害防范、病虫害防治,目的是通过防旱防冻、防病治虫,减轻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实现茶树优质高产。

3.1 树冠管理

茶树修剪是树冠管理最重要的技术,主要有定形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边缘修剪和台刈等,以幼龄茶树的定形修剪和成龄茶树的重修剪最为重要。此外,茶树修剪要与加强肥水管理、留养和采摘相结合,与及时防治病虫害相配套。

3.1.1 定形修剪。新植茶园的幼龄茶树要经过3次定形修剪来培养树冠,通过控制高度、促进分枝、横向扩张来培育丰产树冠,定形后的茶树主枝粗壮、分枝结构合理、树呈扇形。若定形修剪不当,易形成产量低、不易采摘的伞状树冠。①第1次定形修剪。修剪的茶树高度宜离地面15~20 cm,只剪主枝,不剪侧枝,有1~2个分枝为佳。株高超过30 cm、离地表茎粗超过0.3 cm的茶苗在移栽当天开剪;达不到苗高要求或生长较差的茶苗,经1年生长后于次年春茶前开剪。开剪时,剪口要光滑并倾斜于内侧,尽可能保留外侧腋芽,促进剪口愈合、新枝长出后向外侧倾斜。②第2次定形修剪。修剪的茶树高度宜离地面25~30 cm,即在首次剪口上提高10~15 cm修剪,剪平即可。一般在第1次修剪1年后进行,如果茶苗旺盛生长,苗高已达55~60 cm,可提前修剪。修剪时间最好在春茶前,如果土壤肥力较高、茶树长势旺盛,为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可先进行春茶打顶采摘,然后再修剪。但要注意春茶打顶采摘时离地30 cm以下的新梢必须保留[4],只能采摘30 cm以上的梢。③第3次定形修剪。修剪的茶树高度宜离地面40 cm左右,即在二次剪口上提高10~15 cm修剪,用篱剪剪平蓬面即可。修剪时间是第2次定形修剪1年后,如果茶苗生长旺盛,也可提前进行。

总体来看,定形修剪要注意要点:一是前2次定形修剪决定能否形成合理的一、二级骨干枝,故要细致操作,用整枝剪逐株逐枝修剪;下剪时选择剪口下侧芽向外的部位,这样生长的茶树侧枝外张、树冠披张;修剪后不能保留过长的树桩,以免消耗和提高分枝部位。二是剪后不能有长期干旱,要有较长的生长时间。因此,在春季茶芽未萌动前修剪较好,时间在2—3月;其次是早春或霜降之前,具体修剪时间视茶园肥力、气候等因素而定。

经过3次定形修剪的幼龄茶树已具有合理的骨架,一般高度可达50~60 cm,树幅可达70~80 cm,树冠扩展迅速,可适当留叶采摘。第4~5年可开采,采摘结束后要整形修剪,在上次剪口上提高5~10 cm进行,修剪后的树冠略呈弧形后即可正式投产,待树高达70 cm左右时,按轻修剪要求修剪[5]。

3.1.2 轻修剪。为保持树冠平整和适当控制树高,成龄采摘茶树常采取轻修剪措施,用篱剪或弧形修剪机剪成弧形的树冠,通常1年修剪1次。轻修剪方式有修面和修平2种,修面即剪去树冠表层3~5 cm的茶树枝;修平即剪去树冠面上的突出枝条。轻修剪一般宜在春末夏初进行,但对于冬季受冻害的茶树,轻修剪宜在春茶前30 d左右进行,时间约在2月底。

3.1.3 深修剪。成龄茶树经过多年采摘和轻修剪,不但树高会增加,树冠面上也会出现许多细、密、弱的“鸡爪枝”,此时就要采取深修剪(也称回剪)措施。由于“鸡爪枝”枝条细小,水分、养分运输能力弱,育芽能力不强且易枯死,长出的新梢瘦小、对夹叶多,会造成茶树衰弱、品质降低、茶叶减量。深修剪的目的是将“鸡爪枝”剪去,改造树冠。通常在春茶结束后剪去树冠表面10~15 cm的枝叶(绿叶层的1/2左右),剪后茶树新长的生产枝将略有增粗,育芽能力将有所提高。

深修剪应与轻修剪交替配合进行,建议深修剪后1年或2年轻修剪1次,轻修剪2~3年后深修剪1次,如此反复,使树冠高度降低、树势复壮、育芽能力增强、采摘面上的生长枝保持旺盛时间较长、茶树的优质高产年限延长。

3.1.4 重修剪。成龄茶树经过多年采摘和多次轻修剪、深修剪,上部枝条活力会逐渐降低,发芽力弱、芽叶瘦小、对夹叶比例增大,茶叶萌发各轮次的间隔期延长,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为控制树高、复壮树势,这类树冠应采取重修剪措施,一般4~5年重修剪1次[6]。

重修剪要特别注意修剪时间和修剪高度。修剪时间不宜太迟,春茶结束后及时进行,越早越好,不得迟于6月10日,因故没有在6月10日前修剪的,重修剪就推迟到第2年进行,也可改为深修剪。修剪高度不能太低,要在茶树离地面高度40~50 cm处剪去上部树冠,以免影响产量。

3.2 土壤管理

3.2.1 茶树施肥。要根据茶树营养的连续性、阶段性、集中性、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等特点,对茶树进行针对性施肥,保证茶树生长的养分需求。①施肥原则。茶叶是忌氯作物,为保证白茶品质(白化现象、氨基酸含量等),白茶施肥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结合;以根部施肥为主,根部施肥与叶面喷肥相结合;氮、磷、钾配合施用;重视基肥,分期追肥。②施肥时间和用量。白茶幼龄茶园施肥应做到少量多次。种植第2年开春后2—3月以施复合肥为主,建议用量105 kg/hm2,氮素比例可适当提高。4月底至5月初、7月上旬再各施1次。10月下旬施越冬肥(菜籽饼+复合肥),施菜籽饼 1 500 kg/hm2、复合肥 225 kg/hm2。

已开采白茶茶园建议“一基一追”施肥。基肥(菜籽饼+复合肥)在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初施用,施菜籽饼 1 500~2 250 kg/hm2、复合肥(3∶1∶2 式相近配方)330~375 kg/hm2,拌匀后开沟施入,也可加入一些中量元素肥料拌在一起施用。追肥在白茶采摘结束后的4月底至5月初施用,施复合肥150 kg/hm2。③施肥方法。幼龄茶树施肥穴与根颈处的距离为一至二年生茶树10~15 cm、三至四年生茶树15~20 cm。基肥可沿树冠垂直下位置开沟深施,沟深20~30 cm。已封行茶园可在中间开沟,施肥后即覆土,隔行开沟的,每年更换施肥位置。梯级茶园,应施于梯级内侧。追肥多为速效肥,一般是开沟式打穴,穴深10~15cm,随施随覆土。

3.2.2 土壤耕作。枞阳白茶茶园土壤耕作主要包括中耕和深耕,通过耕作可疏松土壤,改良茶园的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状况,促进土壤熟化和茶树根系的更新生长,一方面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达到除草的目的。①耕作时期。目前,枞阳白茶茶园一般每年进行3次土壤耕作。一是5月中旬的中耕。耕作深度通常在8 cm左右。前期采茶时土壤被采茶工反复踩压,造成土壤板结,雨水难以渗透,同时该时期气温较高,降水较多,开花植被萌发和生长旺盛。因此,白茶采摘后的5月中旬要及时中耕,一方面切断土壤毛细管,起到蓄水保墑的作用;另一方面锄除杂草根系。同时,耕作深度不宜过深,否则下层土壤水分会被蒸发。二是7月下旬的中耕。耕作深度通常在8 cm左右。该时期天气炎热,土壤中水分大量蒸发,且空气湿度低,降水量较少,极易发生旱情,同时夏季旺盛生长的杂草也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及时中耕可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同时也可消灭杂草。三是10—11月的深耕。耕作深度通常在20 cm左右。通过深耕上下翻动土壤,可促进底土熟化,且深耕会把杂草埋入土中并腐烂分解,相当于施用一次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对茶树的生育也有积极作用。②耕作要点。茶园耕作时根颈处不能过多壅土而使行间低洼,也不能让茶丛附近低洼而行间隆起,耕作后的茶园要地面平整。坡地茶园耕作时不要由上向下顺坡进行,要横坡等高耕作,否则易导致茶树土壤面上坡高于下坡,使根系裸露,茶树对水肥的吸收会受到严重影响,进而影响茶树生长。茶园耕作时不要过干或过湿,土壤过干时,耕作阻力大且易伤根;土壤过湿时,耕作易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暴雨季节耕作更易造成水土流失。一般选择晴天或雨后土壤稍干燥时进行耕作。

3.3 灾害防护

3.3.1 防旱与防冻。一是防旱措施。幼龄茶园防旱措施主要有浅锄保水、铺草覆盖、培土护蔸、追施基肥(干旱前)。成年茶园防旱措施主要是灌水抗旱,要在茶园旱情露头时立即灌溉浇水,要求灌足浇透,旱情严重时必须不中断地连续浇灌。二是防冻措施。幼龄茶园防冻措施主要有重施基肥、培土壅蔸、铺草防霜、熏烟防冻等。

成年茶园防冻措施主要是补救措施:首先,要清理积雪,下雪过程中不要清理,气温回升开始化雪时及时人工清理。其次,修剪补苗,及时将受冻害的枝条剪去,挖出严重冻害的苗,实施补苗。再次,浅耕追肥,气温回升10℃以上时进行,增加追肥数量和次数,一至二年生茶树氮、磷、钾配比为 1∶1∶1,三至四年生茶树氮、磷、钾配比为 2∶1∶1,或追施茶树专用肥。

3.3.2 病虫害防治。严格执行生态茶园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包括优化生态环境、合理修剪、适时中耕除草、合理施肥、秋末消园。二是物理防治,采取灯光、色板、性信息素等诱杀茶园害虫。三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实施真菌治虫、病毒治虫。四是化学防治,选用对症且绿色产品许可的农药,掌握适期喷药,农药合理混用,遵守安全间隔期,农药轮换使用。

3.3.3 茶园除草。茶园除草方法主要有人工除草(结合中耕施肥)、行间铺防草布、行间种鼠茅草。茶丛间的杂草必须用手拔除。除结合茶园耕作进行除草外,一般每年的8—9月要浅锄除草1次。该时期气温逐渐转凉,杂草开始结籽,需抢在开花期结籽前浅锄,消除开花植被,以减少次年杂草发生。幼龄茶园浅锄除草次数要适当增加,这是由于幼龄茶树覆盖面小,行间空隙大,容易滋生杂草,且幼龄茶苗边更易受到杂草的侵害,从而形成草荒,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茶苗白茶耕作
绘本
基于数字孪生的农业耕作监控系统
绘本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新建无性系茶园“三改”快速成园技术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小麦种植不同耕作措施的对比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