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2022-11-26朱晓燕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9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时代

朱晓燕

(作者单位:禹州市融媒体中心)

电视新闻是以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通过声音和影像将事件的发展呈现在受众面前,实现点对面的传播,具有生动形象、时效性强的传播特点。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再到融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分散割裂的局面,传播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融媒体时代的发展对电视新闻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提高收视率,增强传播效果,促使电视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要充分提高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创新能力,转变思维方式,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为电视新闻编辑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1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1.1 实现交互式传播

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话语权,新闻传播不再是上对下的单向传播,而是既有信息传递,又有信息反馈的双向传播,通过对信息的编码、译码,实现信息的便捷交流,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在传统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报纸等具有明显的单向传播特征,受众只能通过留言、电话等形式进行互动,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不佳,不利于调动广大受众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媒体通过建设新媒体平台,打破原有单一的传播模式,以视频、图片、动图等形式的融合,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受众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被动接受者,还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充分体现了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媒与受众的互动关系[1]。

1.2 实现即时性传播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受到报纸印刷周期和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信息时效性不强。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使得信息的实时传送成为可能,能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传播,尤其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广大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此外,信息传播的即时性还表现在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新闻生产与传播不再是媒体人的专属,新闻发生与传播可以实现同步,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1.3 信息资源海量化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从热点新闻到娱乐八卦,从社会评论到民生新闻,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需求。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平台呈现的信息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受众能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想要了解的信息。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报纸版面、节目时长的限制,大多是优先传播更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但是在融媒体时代,通过超文本链接、移动终端等技术而建成的立体化的网状信息结构,便于受众学习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其深化对外界环境的认知。当然,信息资源海量化为受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大量的信息使受众眼花缭乱,而且网络的开放性容易产生虚假新闻和不实信息,既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受众辨别信息的时间成本,为其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

1.4 信息载体多样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进行传播,与新媒体平台相比,首先在时效性方面缺乏优势,其次,报纸不便于保存,广播稍纵即逝,电视不便携带,而新媒体充分弥补了这些不足,移动终端、应用程序能够实现随时随地接收信息,同时也能适应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而且网络平台的记忆功能,为受众提供了重复观看的机会。融媒体时代,基于信息载体的多样化,受众可以通过多种媒介获取信息,这有利于提升受众的视听体验,充分激发受众的探索欲望,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信息的内容。而且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有利于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增强受众对事件完整性的认识,对新闻传播产生强大的推动力[2]。

2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2.1 信息冗杂,筛选难度大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给电视新闻提供大量素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因为网络平台的匿名性,每个主体都可以输出信息,导致管理难度较大,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查,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量随之增加,需要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真实且有价值的内容。另外,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其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在传播过程中,需要编辑人员提高审核标准,验证信息来源是否真实可信、信息价值是否关系民生,尤其在处理不同形式的信息时,既要进行归类整合,同时更要保证新闻的完整度和时效性,这给电视新闻编辑带来一定的挑战。纷繁复杂的信息筛选难度较大,电视新闻编辑要综合分析不同传播平台的特征,根据事件的性质和受众的价值倾向,挑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而这个过程会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难免会影响新闻的时 效性。

2.2 受众需求多样化,电视新闻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不再满足于单纯的新闻传播或者单一的娱乐形式,电视新闻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实现多样化发展,是需要思考的问题。电视新闻单向传递信息,难以实现与受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实现实时互动和及时反馈,难以收集民意,不能满足受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且电视新闻前期宣传形式单一,采写手法生硬套路化,缺乏创意和亮点,电视新闻编辑程式化的叙述方式,缺乏深入的挖掘与探索,难以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不能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除了体验感上的需求,受众还有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需求,电视新闻的呈现形式较为单一,内容布局与编排缺乏新意,难以调动受众的好奇心和兴趣点,不利于提高电视新闻的收视率。

2.3 编辑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思维方式仍然较为传统,从新闻内容的策划、编辑到最后的传播,都没有突破传统的认知,缺乏融合思维的拓展和对新事物的学习,长此以往,电视新闻会丧失发展活力和动力。另外,部分电视新闻编辑只掌握了传播学、新闻学的相关知识,对社会学、心理学等没有系统的了解,缺乏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利于社会舆论引导工作的开展。此外,部分电视新闻编辑只是简单地把新闻事件套入固定的编辑模板,没有结合新闻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不论是深度报道还是新闻特写,不论是突发事件还是娱乐新闻,都以同样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广大受众产生了视觉疲劳[3]。

3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3.1 良好的综合素质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首先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责任意识,坚持正向的价值导向,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其次,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打牢新闻编辑基础,突破思想束缚,努力采编制作有深度、有思想的优质节目;再次,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能为了追求独家新闻而进行不正当竞争,要坚守职业素养,树立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素养、良好的文化素质、专业的新闻素养等,会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与此同时,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新观念的不断产生,对电视新闻的编辑人员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编辑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寻找新的突破口,更新编辑思维,学习最新的编辑技术,并通过定期培训,学习数据查找与分析,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做出科学的判断与选择。不断的学习,有利于编辑人员提高新闻敏感度,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视新闻编辑 水平。

3.2 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创新能为电视新闻注入强大的生命活力,为了有效避免内容同质化,编辑人员要不断创新编辑方式和编辑内容,在同类型的节目中脱颖而出,进而吸引受众,提高传播效果。同时,要充分挖掘对两微一端和短视频平台的利用,通过公众号进行前期宣传,充分利用网络热词、表情包等符号,激发受众的好奇心,还可以通过预设问卷与受众实现互动交流,并在后期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受众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用户黏度。此外,电视新闻编辑要积极采用移动直播的形式同步进行电视新闻直播,增强新闻的真实性,提高受众的在场感,使其能以“第一视角”观看新闻,调动受众的参与度。

4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策略

4.1 利用数据分析整合新闻资源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大量的素材支撑,在制作之前,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做好对海量信息的筛选、核查等工作,通过对用户画像的分析,挖掘其需求意向,有针对性地搜集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化的分类,促使电视新闻呈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力量。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效排除不相关信息,寻找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找准切入点,对新闻热点和社会焦点进行深度解读。例如,在 “两会”报道中,电视新闻编辑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炼民生关键词、通过构建不同的抓取和分析维度,精准掌握民意,并及时进行相关的分析,使得受众对新闻报道有深度了解[4]。

4.2 利用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范围

融媒体时代,电视编辑要提高自身的网络意识和融合意识,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同步传播电视新闻的内容,如将新闻以视频、音频、H5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通过平台联动,扩大电视新闻的传播范围。例如,“央视新闻”于2014年入驻微信,几乎每篇文章的阅读量都能超过10万;2012年开通微博,截至目前拥有 1.28亿粉丝;2020年入驻抖音,截至目前拥有1.4亿粉丝,视频播放量达到64.3亿;客户端下载量达到5010万次。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媒体融合给电视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应加强对不同平台的利用,以有效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突破传统的线性传播,打造立体的网状传播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4.3 创新编辑形式与内容

受众对新闻的获取不再满足于上传下达的单向式,而是对内容和形式有着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在电视新闻编辑的过程中,要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实现形式创新,要敢于突破传统的编辑形式,转变新闻视角,提高新闻的趣味性和可视性,实现新闻形式的立体化。在电视新闻内容的编辑过程中,要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减少刻板、固化和僵化的语言,可以适当运用网络热词、热梗等拉近与受众的距离。此外,对于新闻中出现的专有名词,可以在最后增加一个内容模块进行解读和科普,这样不仅保证了新闻呈现的完整性,而且还能提高受众的满意度和体验感,有利于增强用户黏性[5]。

4.4 加强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大多是通过系统的、深刻的分析实现深入全面报道的形式,但是在新媒体平台中,由于受到移动终端界面的限制,屏幕显示字数有限,受众需要不断地滑动进行翻阅,容易产生不耐烦的心理,而且受当下碎片化阅读习惯的影响,受众难以沉下心完成对一篇深度报道的完整阅读。鉴于此,电视新闻应通过声画结合,实现生动形象化的深度报道,可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情节设计,满足受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电视新闻要在新闻内容深度方面下功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实现电视新闻报道的理性化、深刻化和科学化。

5 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要在原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融媒体时代的发展特征,创新编辑思维,通过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新闻传播,实现对受众的正面舆论引导。同时,电视新闻编辑要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提高策划能力,统筹兼顾、把握全局,主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传播在深度上和广度上的发展,从而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时代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融媒体下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县区台借助新媒体做好电视新闻刍议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