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流媒体视频博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2-11-26关子旭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9期
关键词:后台受众内容

关子旭 陈 爽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视频博客(Video Blog,Vlog)诞生之初便以极具个人倾向性的内容吸引了多数人的目光,其特点在于利用动态视频替代静态文字及图片,不仅主题极为鲜明,而且选题也较其他视频产品更加广泛。2018年后,Vlog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的演员选择借助Vlog记录自己的生活。融媒体时代的来临,加快了Vlog的发展速度,包括媒体在内的诸多行业均选择引入Vlog,对主流媒体而言,要想充分发挥Vlog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关键是要找到现存问题及成因,尽快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

1 主流媒体Vlog分类及特点

1.1 Vlog分类

1.1.1 新闻报道Vlog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制作了一系列以“武汉观察”为主题的Vlog,通过记者张竣的视角记录了疫情期间武汉群众的日常生活,使全国人民对武汉的情况具有了更加全面且清晰的了解[1]。事实证明,利用强调个人体验的Vlog对新闻进行报道,可以拉近受众与媒体的距离,而亲自参与到新闻事件中的记者,其身份发生改变,随着记者身份的转变,受众对其所传递信息的接受程度也会变得更高。

1.1.2 日常记录Vlog

该类Vlog的内容多为媒体人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以央视新闻通过官方移动端、微博所播出的康辉Vlog为例,这一系列Vlog主要是通过康辉的视角,记录后台场景和工作环境,一播出便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人们既可以透过康辉所拍摄的Vlog直击新闻现场,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媒体人幕后的辛苦和付出的努力。由此可见,日常记录Vlog的作用,主要是向受众展示新闻后台,通过主持人或其他媒体人的视角对新闻进行报道,这样做既能够充分激发受众兴趣,又可以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1.1.3 其他类型Vlog

少数主流媒体做出了以下尝试:第一,征集各领域视频博客博主(Vlogger)所拍摄视频,打造系列报道。第二,邀请各行业人员拍摄相应视频[2]。2019年,人民网联合人民视频面向全国征集以“两会”为主题的Vlog,同时通过哔哩哔哩(bilibili,B站)、腾讯视频等平台对该项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最终征集到了大量视频,视频内容覆盖600余家媒体和政府机构。

1.2 Vlog特点

1.2.1 粉丝基础牢固

主流媒体Vlog的粉丝基础十分牢固,这也决定其一经推出便能够吸引社会各界的目光。相较其他媒体,主流媒体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在信息量呈井喷式增长的当下,人们往往更倾向于从主流媒体获取自身所需信息,这为主流媒体打造Vlog新闻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Vlog传播新闻的优势还体现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媒体影响力,而且能够拉近受众和媒体的距离,有关部门可通过评论或弹幕了解受众诉求,确保自身所作决策能够较大程度满足受众需求。

1.2.2 叙事风格轻松

在融媒体时代,现有媒介格局已无法满足受众需求。对主流媒体而言,要想保持自身既有影响力,关键是要对媒介进行变革,通过引入Vlog的方式促使组织化新闻尽快转变成社会化新闻。Vlog独有的社交属性可赋予新闻报道更加轻松的风格,随着后台元素向前台延伸,传播内容也会变得更加丰富。以康辉所拍摄的大国外交Vlog为例,这一系列视频透过康辉的视角,对卫兵穿着、公务护照和行李清单等内容进行介绍,通过边拍边聊的方式,弱化了外交新闻的严肃性,社会各界所给出的反馈也表明,利用Vlog介绍相对严肃的内容,更利于受众接受。

1.2.3 更具有代入感

Vlog强调在现场对新闻当事人进行采访,可通过视频对现场情景加以展示,极大程度上削弱了摆拍、导演等效果,与传统新闻相比,Vlog新闻往往更具有代入感。虽然相关人员会对所拍摄视频进行加工,但并不会改变视频的视角,使第一人称视角在激发受众兴趣、引起思想共鸣等方面的优势得以保留。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大媒体纷纷推出相关Vlog,通过记者的视角如实记录各地抗疫情况,此举在极大程度上增强了受众对媒体的依赖程度和信任度,由主流媒体所推出新闻的传播效果自然能够得到保证。

1.2.4 与科技相辅相成

5G技术的诞生大幅提升了信息传输速度,各地兴起了利用无人机进行拍摄的热潮,传播者可通过移动设备、手持平台完成拍摄,以此为受众带来绝佳的观看体验[3]。另外,剪映等软件的出现,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视频剪辑的门槛,对于拥有全套先进设备的主流媒体而言,科技进步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通常能够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示。例如,《人民日报》记者曾通过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眼镜记录“两会”现场,将自己通过眼镜所观看到的画面上传至融媒体端,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

2 主流媒体Vlog所面临问题

2.1 叙事语境相对主观

Vlog多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记录新闻,在极大程度上拉近了记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但对主流媒体而言,利用Vlog播报新闻的初衷是保证新闻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给受众,要想达到该目的,关键是要保证新闻真实,这也给记者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即在通过自己的视角阐述观点或是新闻时,应严格控制自我表述与新闻的平衡度,坚持新闻的真实性与客观性。“两会”期间,先后有多家媒体制作了以“两会”夜归人为主题的Vlog,通过记者的视角向受众展示“两会”现场情况,部分记者过度强调自己的付出,使用大量篇幅记录夜归人,而没有做到与“两会”充分衔接,导致受众无法透过Vlog获取自身感兴趣的信息。由此可见,无论是Vlog新闻还是其他类型的新闻节目,均要保证内容真实,确保节目价值得到应有发挥。

2.2 过度重视后台呈现

媒体Vlog多选择通过第一人称记录新闻,该做法既能够增强受众的参与感,还能够突出视频沉浸感和交流感,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相关人员往往会将镜头对准后台。戈夫曼曾指出,前台行为主要是指人们以社会规范为导向,根据自身所扮演社会角色做出的一系列行为,后台行为则是指出以放松自己为目的,通过排练对后续表演策略进行制定的行为。对主流媒体而言,前台行为指的是新闻发生现场,后台新闻则是指幕后花絮、记者播报新闻前的准备等。现阶段,多数Vlog均将重心放在后台上,忽略了展示前台的重要性,导致新闻叙事从早期的线性叙述逐渐变为非线性叙事。

2.3 表现形式相对固定

观看主流媒体所发布的Vlog可以发现,多数媒体仍选择根据时间顺序记录新闻事件,这一做法极易使Vlog成为流水账。虽然展示后台是Vlog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其本质仍然是新闻事件,将记录重点放在后台,容易使新闻焦点出现偏移。以某地传媒网制作的以“两会”女主播日常为主题的Vlog为例,该视频按照时间顺序对女主播的一天进行了展示,包括洗漱、化妆和抢新闻等,希望能够凭借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女主播独有的风采,但Vlog播出后所得到的反馈并不理想。导致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视频内容偏向流水账,虽然向受众展示了报道“两会”新闻的全部过程,但并未对融媒体特有的超文本性进行凸显[4]。

2.4 记录内容较为单一

主流媒体Vlog所记录内容以草根、典型人物的正能量事迹为主,存在内容单一、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极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要想解决该问题,关键是要对Vlog风格、主题进行创新。现阶段,各大媒体所推出Vlog普遍将宣传作为主要基调,强调对特定群体或个人进行宣传,而用大量篇幅重复叙述相同的人物和事件,不仅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久而久之,还会使受众产生视觉疲劳。例如,某地媒体制作了一系列以武警为主题的Vlog,其内容与此前制作的留岗过年和驻地过年Vlog高度重合,加之视频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新点,导致传播和宣传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2.5 创新性不够

主流媒体肩负宣传政策、报道新闻的重任,由于Vlog用于新闻传播的时间较短,多数媒体尚未形成完整的Vlog制作流程,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便是Vlog在新闻传播方面所具有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在没有全面掌握Vlog特征的情况下,便利用其对新闻进行传播,极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例如,利用文字新闻制作Vlog、将现有新闻视频打上Vlog的标签,上述方法所制作视频与Vlog相距甚远,如果主流媒体大量发布类似Vlog,可能会损害自身形象和影响力。

3 全面优化主流媒体Vlog的策略

3.1 平衡表达的客观性与个性

在制作Vlog时,相关人员应做到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坚持以新闻原则为导向,保证Vlog内容真诚且真实,严格控制私人化、主观内容的占比,以免Vlog成为独角戏。与此同时,还应保证Vlog所记录内容真实且客观,通过平衡表达客观性与个性的方式,使传播效果达到预期。虽然叙事者的风格能够为Vlog增添色彩,使其更具可看性和趣味性,确保各年龄段受众均能够产生共鸣。但要明确一点,Vlog新闻与常规新闻的区别仅集中在表现形式上,其本质仍然属于新闻,只有遵守新闻所提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才能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实现。

3.2 准确把握前后台间的关系

Vlog与普通新闻视频最直观的区别便是Vlog强调后台前置,要想使前后台处于平衡状态,避免出现叙事不统一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以后带前。简单来说,就是将后台的真实场景作为点缀,突出前台的新闻内容,在保证Vlog包含完整新闻要素的前提下,以新闻主题为导向,根据所掌握线索确定叙事逻辑,确保Vlog具备应有的连贯性和完整度。虽然公开后台能够使新闻更加生动且富有趣味性,但后台篇幅占比过大,将会降低新闻整体的严肃性。对主流媒体而言,播报新闻主要是向受众传递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前台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鉴于此,在对Vlog进行制作时,相关人员应准确把握前后台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镜头比重不合理的情况。

3.3 对新闻表现形式进行创新

Vlog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表达方式灵活多变、通过第一人称记录新闻、将前台与后台充分结合,正是因为上述特点的存在,才使得Vlog具有普通新闻所不具备的沉浸感、互动性。因此,相关人员制作Vlog时,可参考交互视频对表现形式进行创新,例如,新增交互功能,凭借技术赋权的方式,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赋予内容表达更符合预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

交互视频与常规视频的区别主要是前者往往包含大量的互动元素,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受众只需点击屏幕所展示出的选项,便能够决定视频接下来的走向。早期,该类视频多被用于网络游戏或广告宣传,现阶段已经延伸到短视频、影视剧等行业。相关人员在制作Vlog时也可以通过设计不同选项的方式,引导受众主动探索不同线索,充分利用新闻要素所具有组合方式,使新闻得到多角度展示,例如,变更采访对象或是采访场景[5]。事实证明,将交互功能用于Vlog,一方面可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另一方面可凭借互动参与在沉浸感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提升受众黏性。

3.4 酌情丰富视频主题与内容

现阶段,主流媒体所发布Vlog多聚焦于先进人物,希望能够借此达到传播正能量的目的,虽然该做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过于集中的使用容易出现报道内容同质化的情况,不利于提升媒体公信力、传播力及引导力。要想扭转上述局面,关键是要从受众的立场出发,选择与受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通过将想要宣传的精神融入传播内容的方式,帮助受众尽快形成正确的价值观。Vlog的形式决定了其对主题的局限性较小,相关人员应将日常生活作为落脚点,通过剪辑的方式,制作富有接近性、趣味性的Vlog,以激发受众观看兴趣,从而主动搜索并观看Vlog,而Vlog的价值也将在这一过程中得以实现。

3.5 加大Vlogger记者的培养力度

Vlog需要叙事者出镜,通过其视角对事件进行记录与表达,叙事者所具有的专业素养通常会对Vlog整体质量产生巨大影响。在主流媒体所制作的Vlog中,出镜者多为新闻工作者,但仍然存在标签使用不合理、Vlog特征未能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要想尽快解决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出镜者尽快转变个人定位,准确把握记者与Vlogger之间的区别,真正做到依托融媒体背景,快速消除媒介融合所引起的本领恐慌,全面提升自身素养。Vlog新闻与传统新闻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异,要想高效完成制作、播出Vlog的工作,要加大Vlogger记者的培养力度,确保其能够全面掌握Vlog策划和剪辑的方法,为Vlog新闻的发展与完善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后台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后台暗恋
主要内容
后台的风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注意力 约会力 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