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研究

2022-11-26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杨 洁

(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讲话中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这是我们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优秀政治品质,是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的精神支撑,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向前的精神支柱。

关于伟大建党精神,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述。比如:李思学论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意蕴和时代薪传[2],贺新元,邱素钇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3],曲青山阐述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深远意义[4],李海清从中国共产党的特质这一视角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提出及内涵[5],刘建军从学理上解读了伟大建党精神[6],刘红凛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过程、科学内涵与赓续发展[7],曲值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渊源、层次特征与重要意义[8],王增福,王敏阐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构成要素与价值意蕴。[9]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建党精神提供了依据。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实践,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完善,与时俱进。伟大建党精神内涵十分丰富,每一句话都寓意深远。

第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我们党的思想优势。坚持真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道路过程中逐步接受并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及国内清政府统治腐败无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仁人志士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改变当时中国所处的困境,都没有改变人们贫困潦倒的生活状况。此时的中国,特别需要新的理论来指引方向,需要科学的政党挽救人民于水火。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艰苦探索,一批先进分子汇聚到马克思主义旗帜之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结合本国国情具体地历史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磨难走向辉煌。

坚守理想,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即坚守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革命理想高于天。在革命年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红军战士走完25000千里长征,是心中的信仰!在和平年代同样有“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样的信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正是凭借着坚定的信仰,中国共产党人一路披荆斩棘,书写了一篇篇壮丽史诗,向着美好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第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和其他政党相比,只有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人民至上,为民情怀。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百年党史的主题。只有经历过磨难的民族,才懂得复兴的意义。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斗争,建立了新中国,经过7年的努力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使中华民族走在时代前列。踏上新征程,我们以饱满的精神向着中国梦迈进。

第三,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难免有牺牲和斗争。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和平年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批为实现国家富强而献身的有志之士。比如,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守岛32年的王继才、寸土不让的戍边英雄、扶贫干部黄文秀及疫情暴发时冲锋在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等等。百年来,正是有无数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共产党员,顽强拼搏,不惧安危,才使得中华民族愈挫愈勇,历经沧桑而不断前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需要继续发扬这种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勇于挑战困难,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第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道德优势。对党忠诚是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人最起码的要求。入党誓词中也有对党忠诚的要求。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有条件的,而是具体的、无条件的,体现在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拥护党的领导。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不负人民包含着人民是阅卷人,是评判者,我们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半条棉被”的故事是党和人民的深厚情谊的见证,诠释了党与人民命运与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的高度统一。百年来,无数先烈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内在统一。

总之,伟大建党精神的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虽然这四个方面各有侧重,但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密不可分的。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正确认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丰功伟绩。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生成不同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伟大的建党精神,它是共产党人精神族谱的总纲和灵魂。尽管在不同时期,我们党形成不同内涵的精神,但他们都是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体现,与建党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建党精神是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是对不同时期的精神的高度凝练。

(一)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历经沧桑而不断奋进,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具备一种优秀特质,伟大建党精神则是这种特质的生动体现。伟大建党精神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共产党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反映了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崇高品质,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最大的优势之一是勇于自我革命。在日趋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影响下,削弱甚至损坏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不利因素时常存在,要使我们党始终成为前进道路上的主心骨,必须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加强政治历练和党性修养,不断提高政治免疫力,全面增强我们党的执政本领,在新的赶考路上展现我们党的新作为和新姿态。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奋力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拼搏。伟大的建党精神助力中国梦的实现。踏上新的征程,面对不确定因素,我们要不断弘扬建党精神,不畏困难挑战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向着中国梦奋勇前行!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伟大的建党精神,引导学生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强国之志,践行报国之行。

(一)用伟大建党精神,筑牢理想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0]共产党人要坚守崇高的理想信念,一百年前,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反复对比和在实践中艰辛探索,最终找到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我们走向光明的正确道路。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广大青年学生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感悟革命先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品质,补足精神之“钙”,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抵制腐朽思想的渗透,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

(二)用伟大建党精神,厚植爱国之情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奇迹,才使中华民族愈挫愈勇。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从百年党史的实践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学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热爱伟大祖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践行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小我融入大我之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光与热。

(三)用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强国之志

伟大建党精神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无私奉献,顽强意志,勇于挑战的特质,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永不退缩的鲜明体现,是我们中华民族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百年党史的实践中生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甘于奉献、善于斗争,勇于斗争的品质,从而塑造青年学生的顽强意志。当下,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广大青年学生要练就过硬本领,提高自身素质,勇于斗争,善于斗争,不怕牺牲,顽强拼搏,增强强国之志,为夺取新时代新的伟大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用伟大建党精神,践行报国之行

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利益而奋斗。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感悟百年来我们党不负人民的历史,用生动的事例阐述中国共产党的为民情怀,引导学生坚持人民立场,锤炼品德修为,践行报国之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行。

四、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

(一)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肩负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责任。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渝跟党走。学识渊博、深厚的理论功底是传授知识的前提,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提升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的能力,必须充分利用知网、学习强国等平台,阅读相关的著作书籍等方式搜集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资料并认真研读,仔细揣摩做到融会贯通。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增加关于建党精神的专题,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结合第三章中国精神,立足百年党史的奋斗历程,运用视频资料深入解读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伟大建党精神与不同时期形成的中国精神之间的关系,梳理在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如一,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历史自信与自觉。其次,在教学方式上,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内涵,高校教师可以探索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例如用启发式、案例式,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对百年党史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及人物故事进行深入分析,启发学生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最后,在教学目标上,使学生在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后,做到在实践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高奉献社会的能力,锤炼品德修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二)发挥实践教学的支撑作用

高校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伟大建党精神外,还可通过实践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书本,到社会生活中去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教师可以带学生参观红色景点例如,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博物馆等,使学生感悟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同时给学生讲好典型故事,只有学生对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等有了深刻的认知,才能在实践中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会大课堂中进行实践教学,设置好实践教学目标、教学的方式手段、教学活动及要到达的预期效果等。在现场教学中可以抛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研讨,增进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感悟身边的红色故事、红色资源,学生通过调查报告的形式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宣传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认知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红色景观为依托,利用身边的革命根据地张贴宣传标语,或结合校史塑造英雄人物雕像等,让学生在校园内接受文化的熏陶。以红色活动为抓手,举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歌唱比赛、主题演讲、征文、知识竞赛,拍摄小视频等相关活动,促使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于学生行动中,使学生在文化熏陶中传承伟大建党精神。以社团活动为突破口,利用大学生社团活动,学习交流伟大建党精神,经过头脑风暴后撰写心得体会,从而增进学生对建党精神的认同,有助于在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和传承。还可以利用团课、党课等形式宣传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总开关。

(四)发挥网络平台的助力作用

随着信息化的到来,多媒体教学丰富了教学形式,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平台搜集关于建党精神的资料,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抖音、快手、B站等阐述伟大建党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对建党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利用慕课、精品资源共享课、金课等优质资源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伟大建党精神。高校还可以利用推送公众号的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建党精神。总体来说,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作为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化水平,弘扬主旋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力量。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建党精神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伟大实践,生动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自我革命的需要,是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障。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伟大建党精神,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通过补充思政课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发扬斗争精神,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猜你喜欢

建党中国共产党思政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建党百年礼赞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伟大建党实践孕育了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