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综述(1993—2021)

2022-11-26赵晨皓赵思斌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社区研究教育

赵晨皓,马 玲,赵思斌

(1.韩国世明大学,韩国 忠清北道 390-711;2.淄博市临淄区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淄博 255400;3.淄博市临淄区教育中心,山东 淄博 255400)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发〔1993〕3号),倡导开展社区教育。从早期孕育于社会教育中的萌芽期,到补充学校教育的滥觞期,再到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的探索期,到全面开展实验工作的发展期,社区教育打开发展新格局。[1]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各地在社区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因地制宜探索出不同的社区教育模式,社区教育逐步走上蓬勃发展之路。

随着学界对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日益广泛深入,全面总结分析国内社区教育模式内涵、类型及建构策略等研究成果,对社区教育的探索发展与改革创新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本文根据国内学者1993年至2021年对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的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分析,提出几点启示与思考。

一、社区教育模式的内涵研究

《现代汉语词典》中把“模式”解释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笔者将几种主要的观点进行了简单梳理。

(一)社区教育模式是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黄利群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反映社区教育功能的有组织的结构及其活动方式,是社区教育实践中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2]汪大海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反映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结构、功能、层次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标准样本。[3]朱关龙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反映社区教育体制、机制、结构、功能、层次及活动方式等方面的标准样本。[4]

(二)社区教育模式是工作系统和运行机制

苏民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为巩固城市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居民综合素质,加强社区整合力、向心力、自治力的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统合、运作机制和工作方略。[5]刘尧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有关技能以及文化娱乐能力等的社区内各级各类教育的综合、运行机制和工作方略。[6]孙侠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社区教育的运行机制,社区教育的主要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功能,为保障社区居民终身学习,实现社区教育目标而形成的协调运作方式。[7]桑宁霞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社区教育的领导体制、机构设置、管理权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及范围。[8]

(三)社区教育模式是教育方式方法

叶忠海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在社区教育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总结中,建立起来的针对社区教育未来发展趋势的稳定而简明的结构理论模型及其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方法、途径和手段的总和。[9]王良娟认为社区教育模式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教育方式,具体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服务社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从而对社区成员施以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或过程,这种教育活动或过程具有明显的社区性质或社区状态。[10]

二、社区教育模式的类型研究

根据不同的研究侧重点,笔者从以下三个角度对社区教育模式的类型研究进行了梳理。

(一)从管理研究的角度来看

从发展载体来看,苏民提出以街道为中心的联动型、以中小学为主体的活动型、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型、以地域为边界的自治型的社区教育模式。[11]周光琦提出以街道(镇、乡)办事处为中心的联动型、以中小学为主体的活动型、以社区学院为载体的综合性、以地域为边界的自治型、以社区传媒为平台的媒介型的社区教育模式。[12]张志松提出“以学校为主体”“以街道为中心”“以地域为边界”“以社区大学(学院)为龙头”的社区教育模式。[13]

从管理体制来看,黄云龙提出以区或镇(街道)为主体地域型、以学校为主体辐射型、政府机构与社区合作办学型、社区学校(院)实体型四种社区教育模式。[14]尹小敏提出建立政府主导模式、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模式、学校—社区互动模式、以成人培训机构为载体的综合模式、网络模式以适应农村城镇化进程的社区教育模式。[15]

从资源整合来看,胡忠英归纳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模式—扩散型、景点式社区教育模式—资源型、社区学院模式—综合型、社区学习中心—村落型等社区教育模式。[16]张海深描绘出“省级统筹、公共平台、专业指导、城乡互动”等四个模块互动的现代社区教育发展式样。[17]

(二)从个案研究的角度来看

从区域模式个案研究来看,默明钊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个案,对社区教育的功能、责任主体、与城市街道的比较、运行机制、困难与对策进行理性思考。[18]胡忠英立足温州发展,归纳出“政府主导型”推进机制,“初级温饱型”保障机制,“金字塔型”阵地布局,“规范集约型”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型”特色活动,“自发自觉型”科学研究的“六型”城乡社区教育模式。[16]赵凤坤以加格达奇区个案,提出“一线双轨”(“一线”是指区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社区教育工作共抓社区教育;“双轨”是指区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行政管理和认识安排;社区教育学院负责社区教育活动和各社区学校业务管理)社区教育管理模式。[19]杨雪飞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个案,提出基于“学习地图”的社区教育模式,即通过政府支持、创建移动版“学习地图”、推动“学习地图”的互动与体系眼及多维质量保障机制,为区域内有学习需求的人群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参与继续教育创造条件。[20]孙桂英以苏州为个案,提出“四维教育目标引领、贯穿性纵向项目化、多主体横向协作、‘三圈融合’进社区、‘环绕式’学习方式”的区域社区教育“精准滴灌”模式。[21]

从开大主体个案研究来看,参与社区教育是基层开大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李伟林提出构建和完善以开大为中心的辐射型社区教育体系、构建依托开大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的资源自助型社区教育模式、转变观念,推进社区教育向社会公共服务模式转变。[22]韩磊提出基于开放大学的“五四式”社区教育新模式,“五”是构建省、市、县(区)、乡镇(街道)、社区五级社区教育体系,“四”是构建“社区教育规划+社区教育研究+学习资源开发+社区教育服务指导”四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模式。[23]鲁士发立足天津开大实际,提出进行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应用实验,制定社区教育动态资源新标准,建设优质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智慧学习体验中心,研究O2O智慧学习社区模式,创建“移动学习+直播”的社区教育新模式。[24]

(三)从农村研究角度来看

刘洋根据现有的社区教育模式及特点,针对农村不同的经济发展地区,提出发达地区—以全面教育型为主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较发达地区—以乡镇成人学校中心型为主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欠发达地区—以政府统筹型为主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落后地区—以学校中心型为主的农村社区教育模式,为社区教育在农村地区推广提供参考。[25]俞志新提出农村社区教育的本土化模式,包括以核心课程拓展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区域组织共建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民间社团组织为载体的运行模式,以学校社区化为载体的运行模式等子模式。[26]田书芹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了学分制、自助式、信息化、整合化等四种典型社区教育模式。[27]

三、社区教育模式的建构策略研究

社区教育模式建构策略研究是社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和关键路径,学者们也多有研究。

(一)基于国内外模式对比的策略研究

国内学者对北欧、美国、日本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和关注比较多。杨平通过对中美社区学院的比较,提出我国的社区教育学院应定位于公益教育,立足制度创新,实现三教融通。[28]丘杰勇通过对发达国家成功的社区教育模式的分析,提出实现对教育模式的融合和探索,适应现代社区功能转变,实现社区教育组织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29]赵爽从内涵、现状、组织形式等方面比较了北欧、美国、日本的社区教育模式,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并提出社区教育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明确发展方向和定位、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等策略。[30]欧斯玛尼·张从社区方法论含义的阐释以及各国社区教育模式的分析为社区教育模式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托和方法依据。[31]

(二)基于现状分析的策略研究

大部分学者基于城市化、老龄化、信息化等现状,从多方面为构建定位准确、适宜发展、科学合理的社区教育模式提出策略建议。

苏民提出构建社区教育模式是定位、组织、运作、资源四个构成要素之间的系统而有机的统一,缺一不可。[32]龚晓林在对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分类认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社区教育模式在定位、资源、组织、运行等四个维度上的构建。[33]杨梅立足于城镇化视域,提出健全法律政策体系、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重视资源开发等策略。[34]周明提出基于社会治理的角度构建社区教育发展模式。[35]王中提出通过组建社区教育集团,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共建共享资源,实现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认为尊重参与主体的利益关切,并落实相应的推进措施,真正形成社会资源的共享机制,构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区会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36]张少刚提出i-实验教育模式是政府公益活动,在社区和办学单位的组织下,在多功能网络平台上,经过专家的指导,保证各项教学活动健康、持续的开展。[37]姜士宁基于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技术的现状,探索构建多维、分层、全覆盖的学习结构,建设跨界、融合、大连接的社区学习平台,培养专业用心、有情怀的人才队伍,探索信息化时代下的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新路。[38]

四、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不足

(一)碎片化、零散化,学术性不强

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归根结底来自于社区教育工作实践,具体的、鲜活的社会现象发展为一个学术研究性的议题,需要经过周密系统、深入详细的理性思考与理论凝练。目前,国内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主要以实践经验提炼与阶段性工作总结为主,呈现丰富性、多样性、区域性,也不乏碎片化、零散化,作为研究本质属性的学术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彰显,研究议题的性质、所使用话语的学术化程度、明确的理论视角等方面明显不足。

(二)理论与实践未能融合共进

实践是理论的本源,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实践和理论同时处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在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中要不断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现有的研究,一是成了理论“粘贴匠”,直接套用、粘贴其他学科理论,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原理、术语范畴和研究方法等体系构建的基本构件和核心要素是否适合社区教育研究缺乏深入的思考。二是成了理论“推演师”。现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两张皮,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主要以推演为主,仅有的实践研究也没有很好地进行理论提升,致使构建的模式与实践存在脱节。这两方面都导致社区教育理论创新性不足。

(三)对农村社区教育模式研究较少

社区教育发展状况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社区教育主要在城市的街道、社区中开展。经济发展较好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的农村中社区教育开展得较为丰富,呈现广泛发展态势,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设施比较匮乏的农村中社区教育尚未开展起来,因此国内社区教育的研究对象基本是以城市为主,对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等研究成果明显不足。

五、社区教育模式研究的展望

立足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人口老龄化发展以及社区教育发展实际,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区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一)立足建设综合理论体系的角度,加强社区教育模式学术研究

社区教育研究涉及面广,囊括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是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的比较完整和独立的学科。要依托现有社区教育模式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其学科定位、主体内容、研究方法、理论工作等,建设学理深厚、逻辑自冾、系统完备的社区教育理论体系。

(二)立足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社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社区教育是开放的、多媒体的、个性化的,面向全民开放,不论资历、年龄、职业、地域等皆可入学。人们的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书本上,“校园”拓展到时时处处,根据个人能力、爱好、性格、目标,提供适合个人需求的课程教育制度。要主动研究和探索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实现路径。

(三)立足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一方面要牢牢扎根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一方面要充分吸收相应理论的指导与滋养。在相关研究实践中,杜绝照搬照抄其他模式,要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实际,彰显地域文化、凸显区域元素,广泛探索适合当地城乡社会发展的鲜活的运行模式和式样。

(四)立足于多元化视角,加强社区教育模式研究

社区教育具有教育主体多种类型、教育对象年龄跨度大、教育方式方法综合多样、教育评价复杂等特点,是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的教育活动。要从管理、心理、社会、生态、信息等多种研究视角出发,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沟通、融合,对社区教育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多维度、立体式研究,提高社区教育的丰富性和创新性。要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鉴于社区教育灵活性、综合性、复杂性非常强,要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式,在社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提出新理论、新观点,不断推进社区教育模式研究走向完善成熟。

猜你喜欢

社区研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题解教育『三问』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