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花筒里的巴蜀视界

2022-11-25代先婧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3期
关键词:陈列馆万花筒来宾

代先婧

巴蜀是什么模样?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到底牛在哪里?

巴蜀孕育的师生有怎样的气质?

……

在走进巴蜀之前,相信你或多或少都带着些许期待与好奇。那么,如果有一天,当你真正转动万花筒,细细阅读巴蜀的时候,你的目光会停留在哪里呢?你的心里又涌动着怎样的热流?——作为成果推广访学团“铁打的班主任”,在接待每一群走进巴蜀访学参观的来宾时,我的心里总是有着这样的疑问。

2018年以来,随着巴蜀小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深入,学校先后开展了近百场的校长、中层管理干部、一线教师专项培训,来自全国20余省市的数千所学校教师参与到了线上或线下的成果推广应用活动中。在过去3年多的访学接待中,我找到了心中的答案。

在巴蜀,有句耳熟能详的话:“走进巴蜀门,都是巴蜀人。”我们常常借此表达对访学来宾们的欢迎。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在改造修缮南校区时,把“巴蜀教育文化历史陈列馆”修在了校门的入口处,把巴蜀90年的奋斗历程向来宾娓娓道来。于是,走进校门,你就走进了巴蜀的历史,目光从万花筒的最深处散发开来。

所有的探索,都从追问开始;

所有的追问,都以实践回应;

真心做,做到真,做至美……

我总喜欢从镌刻在陈列馆序言墙上的题记开始我的介绍,引导来宾们在沉浸体验中阅读巴蜀,我认为这是贯穿巴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精神血脉,也是巴蜀教育一路探索的行动哲学。有意思的是,来宾们在参观陈列馆的时候,鲜少会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更多的是认真聆听或者在某个展陈单元驻足观看、浏览,身临其境般品读着巴蜀教育发展的每一个足迹。某种意义上,参观陈列馆更像是翻开了“巴蜀旅游攻略”,访学来宾的巴蜀初印象便从这里开始。

从陈列馆去培训会场的路上,会穿过巴蜀的大操场,访学来宾们通常从这里开始发问。“代老师,巴蜀的校园看上去好有童趣,色彩斑斓,还很富有创意,仿佛每一处都能说话,请问是哪家设计公司设计的呢?”这是来自四川省广安市某小学校长的疑问,彼时他的学校正在筹建中,对于校园设计较为关注。当我告诉他,巴蜀校园的空间环境是巴蜀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创造的作品时,他脸上流露出惊喜的笑容之余,也不由得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事实上,在巴蜀,我们把教室、校园、社区等孩子们完整生活场景都交给师生共创,由此构建起育人环境资源,并系统规划环境课程链。和来宾们一样,孩子们同样对校园里索道造型的心语间、能敲打出悠扬旋律的音乐墙充满了好奇。学习与成长在校园里随处都在发生,这其实就是“学科+生活”在律动教育现场的一个小小缩影。后来,李永强副校长在关于“学科+”成果介绍的主题报告中,也详细分享了巴蜀基于儿童立场的系统规划和实践做法,来宾们眼中的巴蜀开始变得立体起来。

在成果推廣应用活动的过程中,最“权威”的代言人,当属一线的教师和孩子们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就在两个月前的一次跟岗接待中,来自石柱的一位老师在午餐与我闲谈时,感叹道:“这次能走进巴蜀,跟着导师进入到巴蜀的原生态课堂中学习,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啊!我总觉得名校的师资条件、硬件设施是乡村学校没法比的,自然很多课程无法开展,学情就更是不同了。但真正来了巴蜀,我发现并不是这样。杨玲导师在主题实践课程中,带领六年级的‘小当家们通过学习新技能来创业赚得第一桶金,献礼母校,让我很受启发,我在自己的学校也能开展呢。”

在近百次的成果接待中,这样朴实的感慨不止一次在我耳旁响起,总是能让我心里充满对巴蜀的自豪与骄傲,更感动于每一位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向美生长的教育人。

成果推广通过“让老师告诉老师,让现场引领现场”的方式,让访学来宾从历史中认识今天的巴蜀,在现场收获真实的实践经验,在共话共研中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明天。

猜你喜欢

陈列馆万花筒来宾
最大万花筒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女王
布达拉宫
自制缤纷万花筒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来宾,有三个“全国第一”的甜蜜园区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