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功能影响

2022-11-25莫霏霏金玲玲章月桃王国祥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32期
关键词:奥曲胃酸溃疡

莫霏霏 余 光 金玲玲 章月桃 王国祥

1.台州市立医院消化内科,浙江台州 318000;2.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功能诊断中心,浙江台州 318000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是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出血现象,其多发生于气候变化比较大的春秋两季,而且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以前壁居多,其次为后壁、下壁和上壁[1]。部分患者会伴有出血,而且是反复、大量的出血,极易造成休克、晕厥,危害生命[2]。奥曲肽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能够对胰高血糖素、胃蛋白酶的分泌进行抑制,对其血管产生较为显著的收缩作用,从而对出血情况进行控制[3]。内镜下止血治疗是内镜下治疗消化道出血方法的统称,能够有效收缩局部血管,减少出血[4]。本研究中使用内镜下止血治疗联合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探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观察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台州市立医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14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70 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台州市立医院胃镜检查显示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排除标准:①H+–K+酶抑制剂过敏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③有沟通障碍,无法沟通者。对照组中,男36 例,女34 例,年龄20~56 岁,平均(36.10±8.90)岁;联合组中,男41 例,女29例,年龄19~50 岁,平均(32.77±6.3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获得台州市立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伦理学审批号:LWYJ–2022–057)。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采用相关质子泵抑制剂等常规治疗来抑制胃酸分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生产单位: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860,规格:0.3mg)静脉滴注,初始剂量为0.1mg 加生理盐水20ml 缓慢静推,待患者无出血症状或胃镜检查未见出血迹象,可停用奥曲肽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内镜下出血治疗进行治疗,胃镜在直视的状态下明确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的部位,发现出血病灶后注水冲洗,在出血灶周围2~4 点位置注射1∶10000 肾上腺素针,共5~10ml,同时在出血点处1~2 点位置注射1%聚桂醇,每点0.5~1.0ml,注水冲洗确认出血停止后结束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平均输血量以及手术结束后的住院时间。

1.3.2 治疗前后基础胃酸分泌量(basal acid output,BAO)、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水平 在清晨空腹条件下,收集两组患者上臂静脉血5ml,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进行检测。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ml,离心后–50℃保存。对所抽取的血清标本进行稀释,随后取3 支洁净试管,分别标记为对照、标准、检测,将350μl 缓冲液分别加入3 支试管内,再将20μl 蒸馏水、标准液、血清标本分别加入3 支试管中,摇晃均匀,在37℃保温箱保存15min 取出进行比色,分别在340nm、700nm 波长处测定免疫复合物浊度,根据吸光度计算BAO、MAO、PAO 水平。

1.3.3 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超敏C 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NF–α、hs–CRP 水平,以2500 转/min 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0min,进行血清分离,置于–32℃的低温中保存待检。首先,在包被E12 株单克隆抗体的板条内加入多种浓度的肽聚糖识别蛋白抗原。其次,在每个聚苯乙烯板的反应孔内加0.1ml 样本溶液,温度为4℃,时间为12h。后丢弃孔内溶液,使用洗涤缓冲液洗4次,每次4min,并加入一定程度稀释后样品0.1ml,置于上述包被的反应孔中,在温度38℃箱中培养60min。再次,待洗涤后,加稀释酶标抗体0.1ml,在温度38℃下,培养30~60min,进行1 次洗涤。在各反应孔内,加入临时配制的3,3',5,5'–四甲基联苯胺底物液0.2ml,时间为20~35min,并在各反应孔内加2.5mol/L 硫酸0.06ml 搅拌均匀,36℃下显色20min,在反应孔中加终止溶液45µl 终止反应,在350nm 波长测量各孔吸光度,使每列板孔内抗原浓度相同及梯度降低,并显色、记录TNF–α、hs–CRP 读数。

1.3.4 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水平 使用ATP 比色法检测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收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5ml,按照体积比1∶9加入煮沸双蒸水,在沸水搅匀制成10%匀浆液后再置于沸水中煮10min,抽提1min 离心测量。

1.3.5 CD3+、CD4+、CD8+水平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使用磷酸盐缓冲液对所要进行待测的细胞进行洗涤2 次,随后加入10μl 碘化丙啶染液,放置于2~4℃的温度下避光染色30min,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次日进行离心处理,加入100μl胰核糖核酸酶,摇晃均匀后避光染色30min,观察细胞周期变化情况。

1.3.6 止血成功、再出血情况 观察两组手术止血状况和手术结束后和再出血情况。

1.3.7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溃疡及出血症状得到显著改善,胃镜显示溃疡面积基本消失不见,治疗结束后出血已止,且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红蛋白以及生命体征稳定。有效:患者溃疡及出血症状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胃镜显示溃疡面积有显著减小,伴有轻微出血情况,还需进一步留院观察治疗;无效:治疗结束后仍有活动性出血现象,需再进行手术或者介入治疗,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者的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中平均输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平均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

2.2 治疗前后BAO、MAO、PAO 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BAO、MAO、PAO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O、MAO、PAO 值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O、MAO、PAO 水平比较(,mmol/h)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O、MAO、PAO 水平比较(,mmol/h)

2.3 治疗前后炎症因子、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TNF–α、hs–CRP、H+–K+–ATP酶活性、促胃液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NF–α、hs–CRP 均有所下降,联合组TNF–α、hs–CRP、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水平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水平比较( )

2.4 治疗前后CD3+、CD4+、CD8+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CD3+、CD4+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比较(,/ul)

表4 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比较(,/ul)

2.5 止血成功情况和再出血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止血成功情况和再出血情况比较[n(%)]

2.6 治疗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6,P=0.004),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7 不良反应率比较

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0,P=0.551),见表7。

表7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是由胃酸分泌情况出现异常而导致,而胃酸分泌异常在该疾病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时应先抑制胃酸分泌[5]。奥曲肽在临床中属于人工合成8 肽生物,对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对胃酸以及促胃液素的分泌情况进行显著抑制,从而改善机体内血供情况。本研究中,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使用奥曲肽治疗后,两组患者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均有所下降,联合组患者H+–K+–ATP 酶活性、促胃液素低于对照组,说明使用奥曲肽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症能够对患者体内胃酸的分泌情况进行显著抑制,帮助溃疡愈合,与魏广贤[6]的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内镜与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镜下止血治疗对于改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出血的成功率极高,可避免患者实施外科手术,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研究指出,采用内镜下止血治疗的患者,其输血量低于单一用药患者的输血量情况,而进行联合治疗,患者的输血量情况均低于单一治疗的情况水平[7],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联合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输血量情况,从而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病情得到进一步恢复。

BAO 为基础胃酸分泌量,指在无食物、药物刺激的状态下连续互小时的胃酸分泌量[8]。MAO 是指经五肽胃泌素刺激后,1h 内内壁细胞充分发挥分泌功能所能分泌的胃酸量[9]。PAO 是铜绿假单胞菌,又称为绿脓杆菌,好氧、呈长棒形,是一种机会性感染细菌[10]。PAO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正常人的皮肤、肠道和呼吸道,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PAO 天生对大部分抗生素具有抗药性,如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酸等,并能快速的产生抗药性突变[11]。本研究使用该联合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患者BAO、MAO、PAO 均明显下降,说明在常规治疗下奥曲肽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抑制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体内BAO、MAO、PAO 的增殖,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TNF–α 主要由活化的巨噬细胞、NK 细胞及T淋巴细胞产生[12]。hs–CRP 自身形态的形成是由于机体内遭受到微生物入侵,形成炎性刺激而形成,在炎症开始时迅速攀升,48h 达到峰值[13]。本研究中使用该联合方案对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患者体内TNF–α、hs–CRP 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控制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TNF–α、hs–CRP 水平,减轻机体炎症,改善出血情况,有效恢复患者病情。

相关研究显示,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能够使患者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可通过对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细胞免疫检测判定[14,15]。CD3+可参与免疫应答全过程,CD4+可对T 细胞表面进行辅助标记,CD8+在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中发挥重要作用[16]。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CD3+、CD4+水平升高,CD8+水平降低,说明该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奥曲肽联合内镜下止血治疗能够抑制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患者体内的H+–K+–ATP 酶活性和促胃液素的分泌,BAO、MAO、PAO 均明显下降,同时减少患者体内胃酸的生成,降低患者平均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奥曲胃酸溃疡
如何让胃酸“老老实实”?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都是“溃疡”惹的祸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奥曲肽在上消化道大出血救治中的临床应用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4例
乳饮品中耐胃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筛选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