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聚焦“三园”智汇人才研究

2022-11-25喻明达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人才农业

喻明达

(信阳农林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汇聚人才优先建好“三园”,是乡村振兴的首选之策

1.1 农业“三园”是农业现代化的示范“窗口”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快“三区、三园和一体”建设,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平台[1]。其中“三园”是指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建设将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为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平台。随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落实文件,目的就是积极推动全国各省、市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并有效集聚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良好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前行步伐。

1.2 农业“三园”是乡村引才聚才的首选“平台”

农业“三园”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平台。长期以来,农业管理部门多头设置、职责交叉,部分领域政府管理缺位、越位、错位,农业投资“散、小、乱”,资金整合难、融资难、保险难、人才引进难、技术推广难等困难还十分突出。中央提出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三园”,就是要通过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放管服”改革举措落地,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为激发有效投资拓展空间,为公平营商创优条件,为群众办事生活增加便利,创新优化服务,积极打通土地、资本、科技、人才、信息等各类现代要素入园的通道,形成资源集聚优势,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1.3 农业“三园”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和“加速器”

农业“三园”既要要承上为“三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和人才技术支撑,确保国家农业“三区”战略目标的稳定有序和健康发展,确保国家农业稳产增收和粮食安全;优先集聚人才建设好“三园”,重点引领并带动形成现代农业的产业集群,更好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新高地;重点为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各类人才提供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又要启下带动为“一体”建设提供规划引领、技术示范和智力支持,尤其是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助力乡村加快振兴步伐。

当下农民远走他乡和抛家别亲进城务工,成本高、牺牲大。如能在本地区域内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布设各级各类现代农业“三园”,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环境和职位,就能够有效地留住乡村人才和劳动力,确保乡村存续和现代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农业乡村科技人才队伍现状与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四个转型”特殊时期。一是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二是大国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三是人口大国乡村农民向城镇市民转型;四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城乡分割制度体系的二元结构向现代化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型。在这“四大”特殊转型时期,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问题与矛盾突出表现在城市资源和乡村资源配置的严重非均衡性发展上。非均衡性发展的突出表现之一是集中在人才和人力资源配置上的巨大反差,一方面是城市人才数量众多、高度集中、严重过剩,另一方面是农业农村人才数量不足、流失加剧、严重短缺。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新要求相比,还明显存在着三个不足。一是创新成果应用供给不足,突出表现在一些低水平重复研究、跟踪式研究、模仿式技术研究和简单性技术研究还明显较多。二是成熟科技成果及时推广转化能力不足,其明显不能满足当前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迫切要求。三是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总量严重不足,尤其是缺乏“高新尖优”前沿技术领军人才团队和“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能胜任”的后备梯队技术人才大军[2]。集聚人才,加快现代农业“三园”建设,先行发展,示范引领,不仅是关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快速发展,确保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支撑,也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参与世界农产品贸易竞争的决定性力量。加快农业“三园”科技创新人才资本积累,有效培养和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人才,是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对维护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智汇“三园”,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的思路与建议

3.1 聚焦“三园”智汇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

要将农业“三园”建设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先进科技转化的中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现代农业技术的示范区,尤其是乡村振兴的先行区,就必须要优先集聚人才资源,打造乡村人才高地,确保人才集聚和智力支撑。

3.1.1 优先聚焦农业“三园”建设,抓牢乡村振兴的牵引动力和基地平台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人才工作思路为总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3];优先以农业“三园”建设为基地平台,重点吸引各类人才汇聚农业“三园”建设,突出政策优扶、资金优助,实施先行发展、示范引领,切实引导涉农科技人才为农业“三园”建设和乡村振兴激发活力、释放潜能、贡献聪明才智,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三园”,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本储备和智力支撑。

3.1.2 聚焦“三园”智汇人才,加快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的四点思路 一是坚持党管人才,加快积聚人才。各级党委都要将现代农业“三园”建设和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性重要任务纳入重大工作计划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将汇聚农业“三园”人才与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纳入各级党委人才工作日程和总体部署,积极引导各类人才汇聚“三园”,积极向乡村基层一线流动,加快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示范先行使命的人才队伍。二是坚持全面培养、乡村优先、分类施策。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优先培养农业“三园”建设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扩大总量、注重提高质量、科学优化结构。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农业“三园”示范建设为首选平台,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培养和引才借智的汇聚措施。三是坚持广招英才、优酬聚才、高效用才。坚持“五湖四海”开门招才引智。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农业“三园”人才来源,以优酬聚才,以厚爱留才,汇集天下英才而为我所用。高度重视用好用活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好的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潜能,充分发崛人才的内在活力。四是坚持完善机制、引导激励、强化保障。深化农业“三园”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政策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三园”振兴乡村的激励机制。充分发崛科技人才的创造活力,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创造多、绩效优。让农业“三园”的发展机会吸引人才,让农业“三园”的创业环境留住人才,让农业“三园”的事业前途成就人才。在加快农业“三园”建设示范先行的基础上,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和人才智力支撑。

3.2 创新机制,激励人才智汇“三园”,助力乡村加快振兴

3.2.1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三园”急需人才 一要突出高端人才培育,切实抓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国家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后,目前已经建立了200多个科研团队,聚集了3000多名优秀科研人才,并将进一步强化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的科学管理、梯队培养和优化布局工作等,这不仅为农业大国铸牢高端技术人才的支撑基础,也为农业“三园”提供了人才储备。二要以农业“三园”建设为平台,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高地。建议国家和省级职能部门加快实行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高等教育和培训方针政策,把培养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当作一种产业投资来优先开发。按照国家教育部“新农科”建设方案要求,构建以学术带头人为重点,以技术创新、能力训练为主线的大农业各类专业人才的高效培训体系,加快培养和造就现代农业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实现“培养一人,得到一群”。三要实行免费培养制度,由政府为农业“三园”建设购买公益服务。鉴于当前部分农业院校存在招生难、就业难、农科专业生源质量快速下降的现实问题,建议政府对农业院校实行保护政策,在涉农专业推行免费就读制度。政府为农业“三园”急需人才购买公益服务,有利于农业“三园”建设,有利于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四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农业“三园”人才培育新机制。着力构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新型协同培育模式。根据农业“三园”需要,实行定向培养、专项提升、协作培训等。大力推进农业高端人才分批境外培训、骨干人才院校集中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半农半读轮训提升、职业农民市县乡联合协议培训的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3.2.2 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加快集聚“三园”紧缺人才 一是完善农业“三园”高端人才的引进政策。建议通过组织实施“杰出人才工程”、农业领域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项计划等,积极引进海内外专家人才汇聚农业“三园”。同时,加强海内外高层次农业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入园建设。对农业“三园”引进的科技创新团队给予优先人才经费资助和项目经费资助,对列入省市“企业博士集聚计划”,到农业“三园”企业创新创业的人才,给予政策照顾和优先资助。二是制定农业“三园”特殊人才政策,搭建农业“三园”引才聚才平台。支持入园企业、科研院所等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贡献奖补等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通过激励政策措施搭建产业平台、基地平台、项目平台,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汇聚农业“三园”的力度。重点提高农业“三园”各类人才队伍的“含金量”,着力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拓宽农业“三园”引才渠道,营造事业留人环境。积极借鉴各省市高薪优酬引才聚才的成功经验,制定农业“三园”引才优惠政策,形成暖心吸引、拴心留人环境。通过公开选拔、定向招录、产业引进等方法,结合实施“一园多品”等各具特色的项目,加快为农业“三园”汇集人才,打造人才高地助力乡村振兴。四是完善农业“三园”科技特派员、驻村专家队伍建设。出台农业“三园”科技特派员优先选派政策机制,力争实现“聘一位科技专家,建一处示范园(场),办一所培训学校,孵化一批科技企业,带动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目标[4],拓展农业“三园”科技特派员、驻村包户、专家服务乡村的功能。五是激励返乡创业,促进人才回流。大力创新返乡创业投资政策与激励措施,一方面,鼓励进城务工人员、本地生源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等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鼓励社会贤达返乡,为建设美丽乡村出谋划策、聚集资源、传播文明。促进人才回流乡村创业投资,能够挖崛资源为农村发展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等,促进乡村振兴。

3.2.3 创新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三园”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一是改革创新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管理政策。注重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社会地位,从制度上提升农业“三园”集聚专业人才的政策优扶和资金优助待遇优势;注重营建农业“三园”吸引人才能够拴心留人、安居乐业、成就事业的大环境,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创造多、绩效优。二是创新农业科技人才评价机制。重点完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申报高级职称条件和评审标准,认真落实国家“破五唯”的政策要求,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在推荐名额分配上向农业“三园”和县乡基层倾斜;积极引导科技人才汇集农业“三园”,紧贴乡村农业生产实际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主动服务“三农”。三是改进农业科研立项制度,健全农业项目监管办法。注重建立农业“三园”急需解决的问题征集选题、产业部门招标命题、专家智库匿名遴选、科研经费优先资助、科技成果物化转化、市场用户综合评价的农业科技项目设立评定和绩效评价新机制。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应用性奖励向农业“三园”和基层一线倾斜,充分激发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

3.2.4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激励“三园”崇贤尚能 一是创新农业“三园”科技人才使用新机制。通过创建科技创新团队、设立首席专家制度等,为发展潜质好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提供项目优扶和资金优助支持,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和完善农业“三园”高级专家人才库,为地方农业部门制定重大发展规划、开展宏观决策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二是完善农业“三园”人才流动新机制。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制度壁垒”和“学科壁垒”,为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提供保障,用政策机制引导科技人才加快向农业“三园”集聚转移。三是大胆创新农业“三园”人才留用机制。做好农业“三园”人才稳定工作,提高对下乡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补贴标准,在提干重用、评定职称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尤其要适当向在基层工作的中青年骨干科技人员倾斜。并重点从农业“三园”人员中优先考录乡村干部、优先提升晋职。

3.2.5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励“三园”优绩重奖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三园”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形成一流人才、一流成就、一流报酬的政策导向,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关键项目和重要岗位倾斜的分配制度,建立健全奖励措施和产权激励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5]。实行政策上优扶,项目上优资,成就上优先、贡献上优酬,经济上重奖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农业“三园”科技人才的智力资源,激励科技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二是加大对农业“三园”人才激励力度,实施绩优重奖。建议在农业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方面,由省级政府设立农业“三园”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奖励基金,对具有重大公益性、突破性、贡献性和效益高、受农民欢迎的农业科技成果实行重奖。对农业“三园”业绩显著的科技人才,如“启动一个项目、兴办一个实体、推广一项技术、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群众”者,予以重奖等[6]。三是增加农业“三园”激励对象,突出奖励基层一线人员。加大保障和提高农业“三园”一线技术人才的待遇力度,及时开展创先争优表彰活动,鼓励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积极协作农业“三园”建设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发放补贴、设立奖项等,激励农业“三园”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提高智慧产出效益,助力乡村加快振兴。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人才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