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四川科技成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2022-11-25欧阳琼莉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0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科技

欧阳琼莉

(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00)

0 引言

科技安全已经成为各国进行博弈的重要内容,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保障科技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四川作为西部经济的领头羊,在全国经济和科技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四川在高科技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也意味着处于西部科技安全风险的第一线,从高新技术研发、设计到制造领域,正受到来自外界的全面威胁。

1 科技成果安全

知识产权侵权和科技泄密是科技成果保护工作中最棘手的难题,且经常发生在科研机构和外界环境进行信息、知识交流的环节。知识产权保护的安全问题需要对专利管理和使用过程进行全程把控,包括专利的保护范围、法律状态、申请与使用情况和知识产权纠纷等。知识产权上的自主权过小会对科技安全带来较大的风险,而科技的泄密可能导致国家的努力付诸东流,甚至为他国做嫁衣。所以,科技安全的实质是科技保密。自身防护不到位会造成泄密;国内的报纸、期刊、图书、网络、电视等也都可能导致科技成果泄密。

在技术上占优的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对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进行了战略布局,反观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安全意识却较弱,在对外科技合作中,弄不清楚自己与合作方的定位,把合作的产品“拱手让人”,导致在国际市场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因此我国应主动采取措施来改变弱势局面。

首先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多部门沟通机制,以及产业、科技、法律的咨询与审议机制;作为创新主体的科研院所应对违反保密纪律、侵犯所在机构知识产权的在职人员或团队进行严厉的处分;其次,要积极履行知识产权诉讼职责,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安全委员会负责涉外科技纠纷、知识产权、专利权等工作,加快组建供国内企业与机构查询的知识产权数据库,创建行业预警系统,向国内企业公布国际知识产权信息;最后,应增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竞争力,加大民间科技安全成果转化力度,搭建融合基础、融合领域、融合平台,利用国家科技与产业优质资源形成推力,最大限度地把创新成果转化成社会生产力。

2 影响科技成果安全的因素

2.1 内外科技环境

内部科技环境包括国家与科技安全相关的宏观和微观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科技环境包括国家科技安全战略、规划与计划;科技安全法规和政策;科技安全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科学适用的市场机制;满足需求的基础设施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科技内外部环境,科技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和进步,进而保障国家的科技安全。

2.2 科技实力

科技实力是指为实现科技发展进步目标,在可行性范围内统筹开发和利用全部科技资源的能力。科技实力是我国科技安全的基础保障,科技安全需要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提供保护。在当前国内外环境下,我国在各个领域有效提升科技实力,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2.3 科技安全能力

科技安全能力是指为科技活动正常开展提供保障的能力。科技活动正常开展受到3个因素的影响:①国外的破坏,某些国外势力运用科技手段损害我国各方面的利益。②抗破坏能力,我国有效抵御国外某些势力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实施破坏的能力。③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保障国家安全主要需要具备预警能力、防御能力、反击能力、保密能力、情报能力、反情报能力等,国家科技安全能力的高低是衡量我国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3 四川科技成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3.1 科技成果安全法制化建设,推动科技安全立法

一要明确科技成果安全各方责任。确定科技成果安全的归口管理部门,明确政府、高校、院所及企业在科技成果安全工作中责、权、利;二要健全科技成果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安全风险等级研判、风险检查、上报及处理机制,及时掌握重要科技成果的安全状况,确保重要科技成果安全不泄密,健全完善科技成果安全管理体系;三要以法律保障科技成果安全,完善保障科技成果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快推进四川相关法律法规出台,提高全社会科技安全的法律意识,并保障施行,使法律法规能覆盖全部重点科技领域。

3.2 继续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根据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科技体制,营造良好的科技环境。一是始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化解系统性科技成果安全风险的能力,必须增强防风险的能力才能为体系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三是推行科技保险,推行科技金融创新产品,科技保险可以降低和转嫁企业在创新中的风险,解决企业在创新中的后顾之忧,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推动科技保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投资者的顾虑,利于融资渠道的畅通,能让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研发人员享受到科技保险保驾护航的服务功能与实惠;四是战略部署科技发展,筹建国家重点发展的、省内具有科技优势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具有战略前瞻性的国家实验室,大力布局各类创新基地,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四川战略科技力量,促进全省产学研协同发展,切实提高全省科技创新能力,为应对科技风险提供科技支撑。

3.3 重塑科技人员的安全隐患意识,培育科技安全文化

一是通过法规建设,完善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明确科研人员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加强科技法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确保各项科研活动在法律约束下开展,同时促进科技合作,维护正常科技竞争,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强科技安全教育培训,规范科技人员研发行为,对科技人员广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注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便于科技人员掌握吸收,强化强化科技人员的科技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促进科技人员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三是加强科技安全文化建设,不仅要有开放的科技安全观,还要兼顾自身与外部的科技安全观,权衡安全与发展、可持续的科技安全观,将科技安全工作融入到四川科技战略中。

3.4 保障科技交流安全,防范和化解国际政治风险

一是统筹国际国内、四川省内外两个大局。在科技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为四川参与国际科技活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协同应对,防范和化解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市场的政治风险,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有效防范科技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联动;二是处理好国际合作交流和保守国家科技秘密两方面的关系,强化科技保密的组织保障,应将科技保密与科技创新活动在“保”、“放”、“用”上结合起来;三是加强科技成果安全保密,处理涉外科技纠纷、知识产权、专利权等科技管理方面的工作,对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主要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数据库与侵权预警系统,加强安全保密与知识产权维护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3.5 建立健全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降低科技安全风险

一是加强对科研重点领域的安全监测,建立重大科技安全事件应急机制,加快推进科研重点领域的安全立法,建立有效的科技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准确分析和预警科研成果可能带来的风险项,尽快建立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对新技术、新产业发展及时形成广泛参与的动态治理结构;二是重视情报工作在保障科技成果安全上的作用,要重视对公开源情报和全源情报活动的防范,重视科技交流过程中的泄密问题,加强科技成果安全自我防护意识并完善各类保护手段,构建科技情报监测框架以及情报预测工作模式;三是准确定位四川科技发展水平,持续追踪科技发达国家、地区的最新科技发展方向及动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举措。

4 结语

加强科技成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它不仅关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更关乎国家安全。因此,既要牢固树立科技成果保护意识,又要从制度、法律、技术上提供保障科技成果安全的能力。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科技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北京市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调查与分析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河南: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治保障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选择的博弈分析
科技助我来看云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