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教学中提升音准训练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2022-11-25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214001李可

小学教学参考 2022年24期
关键词:音高音准手势

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214001)李可

小学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之一是演唱,这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音准。只有掌握了音准的概念,学生才能进一步在演唱过程中实现对作品的准确表达。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跑调、走音的情况,如在班级合唱时,同一个旋律下几个声部的声音不和谐;受音域的影响,个别学生唱不上高音;部分学生离开伴奏就无法找到音准……受音准问题的困扰,很多学生在演唱环节不愿张口或者不愿出声,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信心,也不利于其综合素质和身心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音准训练在演唱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提高音准训练的有效性。

一、强化发声练习,奠定音准训练基础

发声练习是音准训练的一个重要准备环节。教师应通过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为后续音准训练奠定基础。科学的呼吸是发声练习的基础,可以通过练气息、练口腔、练姿势等方式达成。练气息可采用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联合呼吸等方法进行训练;练口腔可通过念诵绕口令等方法,练习打开口腔;练姿势,即摆出正确的歌唱姿势:身体站直,身心保持轻松状态,眼睛平视,挺胸抬头,收缩小腹,两边臂膀自然垂落,两脚稍微分开,使身体的重心落在两脚之上,嘴巴放松。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更好地完成音准训练,达到训练效果。

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上册《动物说话》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原有的音阶练习形式,让学生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利用不同动物的发声特点,使学生逐渐掌握不同音高的发声方式,从而为后续的音准训练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小动物有关的动画,营造出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做出不同的肢体动作,锻炼学生的换气能力,避免学生因呼吸不匀而影响音准。此外,对于部分气息不够稳定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吹纸片”小游戏开展气息练习,即学生将一张薄薄的面巾纸置于眼前,根据教师的指令吹动纸巾,在教师不断变化的要求下,逐渐强化气息控制能力,从而更加自如地完成发声练习。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有趣、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发声能力进行针对性训练,有效改善了学生无法准确控制发音器官、气息不稳等发声问题,为后续音准训练奠定了基础。

二、结合欣赏教学,提高音准感知能力

音乐是听觉艺术,聆听是音乐活动乃至音乐教育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有效聆听可以帮助学生感知音乐的意境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首次聆听中感知歌曲,初步体会歌曲的情感;在分段聆听中进行赏析,体会歌曲的风格,感悟音乐蕴含的美;在再次聆听中体会作者传达的意境,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音乐欣赏教学对学生音准训练的重要性,通过优化欣赏教学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准感知力,加深学生对音准的记忆,从而达到音准训练效果。

以人音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牧童短笛》的欣赏教学为例。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以山村美景、田园生活为主题的优秀摄影作品,通过直观、秀美的视觉感受,营造出宁静、祥和的音乐欣赏氛围,为《牧童短笛》的欣赏教学奠定基础。在音乐欣赏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反复聆听《牧童短笛》的音乐片段,并用轻柔、舒缓的语气向学生描述各段音乐所营造出的景象。例如,根据第一段乐曲节奏舒展、中速、旋律优美等特点,向学生描述“牧童骑坐于水牛背上,悠闲地吹着牧笛,在田间缓缓前行”的悠然画面;根据第二段乐曲节奏欢快、快速、旋律跳动等特点,向学生描述“牧童怀着欢快的心情,在田间欢乐游戏”的趣味景象;第三段乐曲的特点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牧童玩累了,坐着水牛缓缓向家走去”的安逸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乐曲欣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与乐曲的音高有效对应,从而达到提高音准感知能力的教学效果。欣赏教学环节过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小指挥家”教学活动,让学生用不同的手势代表不同的音高,跟随《牧童短笛》的旋律进行“指挥”,将音准感知与肢体动作有效融合,利用直观感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准感知能力。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将欣赏感悟、音准感知和肢体动作有效结合,从多个层面加深了学生对音高的理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准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三、常做视唱练耳,培养音准训练习惯

视唱练耳是提升学生音准能力的重要手段。将视唱练耳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常规教学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听觉感受力、速度感和音准感知力。由于传统形式的视唱练耳过于专业化,不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因此,教师可以将视唱练耳与趣味游戏相融合,从小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使学生逐渐养成利用视唱练耳进行音准训练的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10分钟,通过“音准闹钟”趣味游戏带领学生进行视唱练耳。具体做法为:教师在课前利用硬纸板、塑料指针等材料,制作出指针能够灵活转动的简易“闹钟”,将1、2、3、4、5、6、7作为刻度画在“闹钟”表盘上,完成“音准闹钟”的制作。课始,教师拿出“音准闹钟”,随意拨动指针,由学生唱出指针悬停方向的音高。当学生逐渐熟悉游戏流程后,教师可以将游戏变形,如加快拨动速度、要求演唱指针反向的音高等。在“音准闹钟”教学活动的带动下,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保持较高的学习专注度和兴奋度,使音准训练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另外,教师可以随机编制一些简单的音准训练暗语,如当教师唱出高音·1·234··时学生要举左手,唱出低音1234····时学生要举右手,唱出高音·1·122··时学生拍左腿,唱出低音1122····时学生拍右腿等。教师任意出题,学生完成相应的肢体动作或音准练习。如教师举起左手,学生则需要唱出高音·1·234··;教师唱出低音1122····,学生则需要快速拍右腿,以此类推。

又如,教师可在视唱练耳过程中,利用道具,增加音准训练的趣味性。以人音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放风筝》一课的教学为例。《放风筝》是一首河北民歌,歌曲旋律优美欢快。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歌曲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视唱练习。教师拿出课前制作的波浪形和三角形两张卡纸,出示波浪形卡纸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学生自由猜测。随后教师告知学生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即看到这个符号就需要一直唱。教师出示三角形卡纸并提问:“这个在唱歌中表示什么呢?”随后明确答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停顿,即看到这个符号出现时,需要停止唱歌。”在学生了解了这两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之后,教师播放歌曲伴奏,让学生在视听中体会歌曲在什么地方要连贯地唱,在什么地方需要短暂地停顿。之后,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演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看到波浪线时就一直跟唱,看到三角形时就停顿。在学生熟悉游戏规则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一个学生作为指挥,带领同学跟唱,教师则在一旁观察并及时指导。

在上述教学中,趣味化的视唱练耳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音准训练兴趣,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升音准训练效率,另一方面能让学生逐渐适应通过视唱练耳进行音准训练的教学形式,使学生逐渐形成自主进行音准训练的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音准控制能力。

四、引入信息技术,激发音准训练活力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对传统音准训练形式进行优化和创新,能够使音准训练更符合小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从而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音准训练活力。

以人音版教材三年级上册《钟声叮叮当》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歌曲学唱环节引入“音符爬高”和“唱吧”两个音乐软件。教师可先利用“音符爬高”音乐软件开展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趣味化、直观化的音准训练。游戏时,学生需要按“音符爬高”音乐软件中给出的音高进行演唱,若出现走音现象,游戏画面中的人物就会下坠并出现扣分的提示;若学生演唱的音准符合标准音,游戏画面中的人物则会不断攀爬楼梯并积累分数。当所有学生都完成“音符爬高”游戏后,教师可以授予分数最高的学生“班级小歌手”荣誉称号。完成上述音准训练游戏后,教师可以利用“唱吧”软件,带领学生进行《钟声叮叮当》配乐演唱。“唱吧”软件有直观的音准提示功能,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画面实时了解自己演唱的音高与标准音的差距,从而明确改进方向。同时,“唱吧”软件具有歌曲评分功能,学生能够根据总体评分了解自己的音准水平。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出发,利用新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娱乐性、竞赛性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胜心,从而激发学生的训练活力,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音准训练,从而提升歌曲演唱能力。

五、借助科学方法,提升音准训练效果

柯尔文手势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音乐教师与学生进行音高、音准交流的重要肢体语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训练,能够更直观、更高效地完成训练内容,快速提升音准训练效果。目前,柯尔文手势在小学音准训练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运用柯尔文手势进行音准训练。部分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差,导致其对音准的理解和掌控能力较弱,而他们大多对具象事物具有敏锐的捕捉力和记忆力,因此,将抽象化的音准转化为具象化的肢体动作,能够显著提升音准训练效果。以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山谷静悄悄》一课的教学为例,该歌曲主要描绘的是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歌曲先用清亮的声音将我们带入宁静的山谷,然后加快节奏,并加入切分音,所表达的情绪由安静转变为欢快,描绘出山谷生机勃勃的景象。前三段歌曲从“烟雾”“花”到“溪流”“野兔”,动感增强,节奏加快。随着地质队的出现,山谷越发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叮咚咚的声音和溪水欢快流淌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在山谷中不停地回荡。教师在教学时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力度,如音乐的音高由低转高,教师展示的柯尔文手势也随之变化。学生将抽象的音准与具象的手势相对应,通过观看教师做出的手势,能够直观地判断音高的变化,从而准确理解音准的变化。

二是利用柯尔文手势进行和声与声程训练。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训练和检验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为学生的音准训练提供对比和调整的参照标准。在合唱教学二声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柯尔文手势的可视性优势,带领学生进行音准训练。以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小小少年》的演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演唱的过程中结合简谱做出相应的柯尔文手势。在学生熟悉音符和柯尔文手势之后,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柯尔文手势及一个音名,同一音名的不同八度也由同一个小组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将不同音名、不同声部的学生结合起来,指导学生进行合唱。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准确找到各自正确的音高,从而完成合唱练习。

在上述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柯尔文手势的可视性,将抽象化的音高、音准转化为具象化的肢体动作,使音准训练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教师利用学生对具象事物感知力和记忆力较强的特点,切实提升了音准训练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应深刻意识到音准训练对学生音乐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并通过强化发声练习、结合欣赏教学、常做视唱练耳、引入信息技术、借助科学方法等策略,提升音准训练的效果,以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音高音准手势
为何有人唱歌总是跑调
音高听觉的培养与视唱练耳教学中因材施教探究
挑战!神秘手势
合唱中的音准问题和训练方法解析
胜利的手势
钢琴调律对钢琴音准稳定性的作用
论影响合唱作品音准的因素
韩国留学生汉语陈述句语调的实验研究
认手势说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