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教材人文主题 落实名著阅读训练

2022-11-24李永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9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阅读教学

李永海

[摘 要]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其丰富多彩的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古典名著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主人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典名著,做到学文与做人的统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人文主题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5-0079-03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语文课堂教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的重要途徑。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语言丰富多彩,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能说会道、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能力。这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衡量指标。下面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探究如何利用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紧扣教材人文主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草船借箭》一课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故事情节改写的。课文讲述了周瑜因为妒忌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后挫败了周瑜的陷害计划,使周瑜心服口服。这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阅读训练要素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由于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集中安排古典名著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学习积极性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尝试利用多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利用现代技术,唤起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被调动。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曲《历史的天空》:“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借助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提问:“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曲?你看过这部电视剧吗?你能说出这部电视剧中你熟悉的人物的名字吗?”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由此引入教学内容:“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改写的。让我们一起看看是什么故事吧!”在欣赏歌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等一连串师生互动中,学生对《草船借箭》一课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

(二)“穿越”历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即阅读者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沿着文辞找到文章的源头,借以理解文章。因此,在教学中国古典名著时,教师可以借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可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把学生带入三国时期:“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崛起,孙权和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入侵。孙权的部下周瑜非常妒忌刘备的部下诸葛亮的才能,总想找个理由陷害他,可他担心故意陷害诸葛亮会激起众怒。周瑜最终想出了一个什么计策去陷害诸葛亮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这个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教师以讲解员的身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文中的人物共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紧扣题目设疑,鼓励学生探究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要抓住契机,紧扣题目设计问题,通过问题鼓励和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层探究。在教学《草船借箭》时,学生齐读标题后,教师随即提问:“看到《草船借箭》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了不少问题,如“谁用草船借箭?”“怎样借箭?”“借箭的结果如何?”等。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文本一边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记叙,故事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能,想让他在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故事的经过是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在有大雾的四更天向曹军“借箭”;故事的结果是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周瑜自叹不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互动交流,消除了阅读古典名著的畏难情绪,使阅读变得水到渠成,为下一步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

二、合作探究阅读方法,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有价值的启发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进行探究:“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诸葛亮的确神机妙算。那么诸葛亮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阅读方法去读懂课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与同桌讨论、交流,与教师共同梳理、归纳出几种阅读本篇课文的方法。

(1)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文中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批:将文中能够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语句,用单横线、波浪线画出,对重点词标上着重号、三角形符号,独立思考,反复揣摩,在句子旁边作简单的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3)说: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加上自己的想象,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说给同学听。

(4)演:紧扣文中人物语言和自己的理解感受,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5)评:结合课文内容,评一评文中的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是什么样的人,你最喜欢哪个人。评论时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6)写:参考看过的电视剧、电影等作品,结合文本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的场景;还可以练习缩写草船借箭的故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探索者、实践者,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让学生习得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使其终身受益。

三、把好课堂训练关卡,为学生成长搭桥铺路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课堂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及课文内容,为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搭建支架。

(一)创设情境,因材施教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教师可因地制宜,为学生创设朗读情境,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这是学习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例如,在《草船借箭》课文结尾有一句话“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教师可选择这句话进行朗读训练,提示学生在朗读时可加上戏曲表演的手势,读出周瑜感叹中的无奈、佩服、恼怒、心有不甘等心情。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模仿教师反复练读,然后通过分组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想象并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最后,教师可补充《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中“既生瑜,何生亮”的故事情节,以加深学生对周瑜心胸狭窄的性格特点的理解。

(二)仔细品读,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品读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中人物的语言、神态、个性进行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例如,课文第七自然段中“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一个“笑”字,传神地表现出诸葛亮胸有成竹的神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揣摩,感悟词句,反复朗读品味,读出诸葛亮“笑”的不同层次:有对曹操谨慎多疑、不敢出兵、中计了的嘲笑;有对鲁肃忠厚老实、不知底细的安慰的笑;有对周瑜自不量力的无奈的笑;有对自己成功在望、势在必得的自信的笑。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中国古典语言文字的魅力,既深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又发散了思维。

(三)尝试表演,体会情感

陶行知先生说:“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分角色朗读和进行角色表演是学习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的情感。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进行合作表演。教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表演练习,随后推选小组代表登台表演。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提示他们要紧扣人物语气和情感,模仿戏曲动作,把诸葛亮顾全大局、胸有成竹的特点表现出来。在学生表演后,教师通过欣赏性评价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树立顾全大局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对人物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会到不同人物的情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通过改写,训练写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获得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在不断的练习中提高写作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课文第六自然段展开讨论:“原文中‘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句话能不能改为:‘第一天和第二天都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時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为什么?把你的观点和理由写出来。”这样的改写训练,既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准确运用词语的能力,还能使学生习得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五)寻根究底,拓展延伸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运用图文结合、读思结合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学习古典名著。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围绕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周瑜说的话展开讨论:“周瑜向诸葛亮提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作为军中的都督,周瑜真的不知道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吗?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假如你是周瑜,还可以采用哪些办法和曹军交战呢?用火攻行吗?”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追根究底的探究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整本名著,从故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由学校语文中心教研组定期举办的古典名著阅读沙龙、读书社团等活动,将阅读活动拓展延伸至课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享受阅读审美愉悦,实现学文做人统一

中国古典名著流传千年,有其语言之美、意蕴之美,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享受审美的愉悦,从文本中习得学文做人之法。

(一)在精读中体味经典语言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发挥师生的集体智慧,把《草船借箭》的文本内容创编成诗,让学生在创编过程中体味古典名著语言的韵律,在自悟自得中滋润心灵。创编成果如:“草船借箭不寻常,都督周瑜想暗算。孔明借箭鲁肃帮,妙算四更雾漫天。通晓地利蒙曹操,骤雨飞蝗来战舰。神机妙算诸葛亮,世世代代美名传。”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再一次回顾文本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词语将故事情节进行概括和复述,创编出的诗歌朗朗上口,利于背诵。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草船借箭》文本内容的理解。

(二)在略读中了解三国人物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的方法了解并概括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教师可启发学生讨论:“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呢?”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汇总并整理讨论成果后由小组代表发言,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再进行总结概括:“周瑜不及诸葛亮之处有三。一是智商,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二是胸襟,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顾全大局;三是能力,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熟识人心的能力也胜过周瑜。”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腹有诗书气自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勤奋努力、勤学苦练的结果!《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虚心地向别人学习,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读思结合的教学方法既拓宽了学生学习古典名著的思维空间,又实现了学文和做人的统一。

(三)在模仿中积累写作方法

在阅读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模仿《草船借箭》前后照应的写法,以《我忘不了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以有效地将古典名著的学习与习作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赢。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典名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并利用教材中的人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抓住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关键训练点,有所侧重、一课一得、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想象的能力。在课堂外,要落实好古典名著阅读沙龙、读书社团等校本阅读活动,以实现学文与做人的统一、价值观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步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韦於坊 韦 雄)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古典名著教学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