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融入艺术高校服装设计课程的现状与路径

2022-11-24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美育服装

张 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美育有助于人们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不同时期,美育的内涵不同。社会主义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

服装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包含中外服装史、立体裁剪、服装效果图、服饰图案、服饰手工艺等课程,其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设计被大众认可的服装,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将美育融入艺术院校的服装设计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对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品味与技艺技能有重要意义。

1 美育融入服装设计课程的意义

服装设计是艺术学的一个分支。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和制作的基本理论依据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各个时期人们对服饰之美的理解,重视美的展示功能。艺术高校的服装课程设计融入美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应有的崇敬感与自豪感。因此,将美育课程引入服装设计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美育融入服装设计课程的现状

德国诗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提出:“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他认为美育是促进健康的教育,是促进认识的教育,是促进道德的教育,也是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他主张通过美育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他对美育的认识理解,突破了古希腊时期人们只是将美育作为道德要求的特殊手段和补充方式的局限,真正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认识美育,对后人研究美育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美育概念在我国春秋时期便已被提出,主要用于对“诗教”和“乐教”的解读。在1903年8月第56号《教育世界》上,王国维发表了 《论教育之宗旨》一文,正式提出“美育”的概念,并将美育与德、智、体三育并称”四育”[1]。虽然沿用西方的“美育”称谓,将美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加以论述,但此时已经注意到美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殊性。王国维提出实施美育,以提升国民的高尚趣味和健康情调,发展国民的新精神。他特别强调繁荣文学艺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他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情感发达,以緯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知育之手段,此又为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近年来国内高校尤其是艺术高校逐渐重视美育教学,并将美育融入服装设计课程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但提出的新理论往往基础薄弱,可追溯性不强,系统性不完善,有关研究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在设计课程时,借鉴国外现有经验并结合自身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使其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

3 美育融入服装设计课程的路径

3.1 建立信息化平台

服装行业的分工极为细化,从绘画设计到制作成衣、搭配陈列、生产销售、售后修护等,需要各部门的通力配合。每一个环节都对审美有着极高的要求:成衣制作时,设计师拥有良好、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捕捉到美并将其放大,设计出扬长避短且大众能接受的服装款式;搭配陈列时,搭配师也正是因为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在众多服装中挑选出合适的款式并将其进行合理的组合搭配,达到“1+1>2”的效果;生产销售时,销售人员也正是因为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念,才能发现顾客自身的优势,准确快速地为其量身打造整体形象。服装设计课程的内容涵盖服装行业的方方面面,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耐心刻苦钻研。在艺术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多采用图片和视频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直接而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但目前国内时尚产业发展仍不及国外形势良好,服装设计所需要的专业性网站较少,且收费标准较高。为此,学生获取资源的路径更为有限,只能向教师或者学校寻求帮助。

基于此类情况,艺术高校可以建设为学生提供服装设计素材的信息化平台,将国际品牌走秀视频、街拍穿搭图片以及流行的色彩、面料、款式等信息上传该平台,作合理的规划和分类,并对校内教师和学生免费开放,做好定期更新与维护,使学生可以随时利用移动终端获取资料信息,实现更方便、快捷的自主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调整学习进程。目前,教学使用的线上平台多为蓝墨云班课和腾讯会议,如果能将服装资源网站和云班课互通连接,课上直接在云班课中将资源链接共享给学生,既方便学生学习,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氛围、学习状态都是极大的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有关信息化平台要做好信息审核和监督、监管工作,以确保校内专业服装资源网站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坚决禁止不健康的网络资源侵入。教师在采集、编录资料信息是也要对所提供的信息内容负责。

3.2 建设VR体验技术

VR技术就是虚拟现实技术,它其实就是利用电脑模拟构建一个三维虚拟世界,同时能够提供模拟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得到较快发展,并在很多行业得到推广、普及,对感官体验、交互功能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育是以艺术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引导人们进入“如曾点之狂狷、逝者如斯之自在、乐之文与乐之情之浑成那样的状态”[2]。作为艺术实践主要课程的服装设计教学,要帮助学生打开眼界,接受新思想、新理念,逐步形成发散思维。很多艺术氛围浓厚的国家或地区每年会举办知名艺术作品的大型展览,吸引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但是,很多艺术高校的师生不能到展览现场,VR体验便成为较好的授课方式之一。通过数据传输,世界各地的时装秀场、服装服饰品牌的制作生产和工艺技法等便可以展现在学生面前。在VR体验技术中融入美育,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服装与人的关系,教导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懂得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作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万物,用美的心灵感受世界。

青岛黄海学院打造了基于“VR模拟+3D影院”的新时代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打造集思政、党政、教学、培训、参观及研学于一体的交互式体验中心,开创了新的教学体系。艺术高校在教育实践环节也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创设高度开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体验环境,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和美学的理解。考虑到经费问题,艺术高校可以联合打造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实践基地,更好地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增加学校间的交流与学习。

3.3 定期开展知名服装设计师和专家的线上讲座

服装设计涉及色彩、面料、款式、设计思维等诸多元素,学生学习服装设计时不仅需要在校教师的知识传授,也需要业内权威人士的指导。利用网络技术,远程连线国内外高级服装设计师、版师、搭配师以及优秀的

服装销售人员等业内人士,讲授服装行业的流行趋势和工艺技法,向学生展示绣花机、3D打印机、雕刻机等先进的机器设备,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和困惑。通过线上讲座和会谈,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反复研磨书本知识和行业前辈的设计理念、风格、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并感受行业品行和道德操守。同时,教师可以将课堂动态和所教授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如学生的知识结构、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性格爱好、面对的就业方向等资料与业内人士进行探讨,因材施教制定出合理的教学计划,不仅在课堂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更要为其日后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这样的教学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受学生欢迎。讲座完毕后,教师要对线上讲座和会谈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其中的精髓内容融入课程讲授中,做到课堂理论与生产实际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服装与人的关系问题,并将“立德树人、工匠精神、技能报国”等美育思想渗透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精神感化与品格塑造,激发学生对美的渴望与追求。“请进来,走出去”,这是一条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良好方法和途径。“请进来”是请业内专家、权威人士到学校中为学生集中授课、分组讨论、个别指导,达到预期效果;“走出去”是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商场中、社会中了解服装发展趋势,了解百姓需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合理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反复检验所教授知识的合理性和实时性,并及时纠正书本知识的滞后性,做到理论从实践中来,同时理论又指导实践。

4 结语

服装设计课程与美育结合的教学模式需要高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参与。我们要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服装整体艺术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懂审美、懂艺术、懂设计、懂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设计出得到大众认可的艺术作品。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美育服装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道具服装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美育教师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