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生成策略

2022-11-24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盘安镇湾李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4期
关键词:量感计量单位度量

孙 涛(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盘安镇湾李小学)

一、小学生缺乏“量感”原因及表现

当前小学教育工作者已经有培养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想法,也在为此努力。但是,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方式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无法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的有效性较低。例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大量的训练促进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生成。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

量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传统知识点的教学大不相同。前者需要以提升学生能力为目标,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后者可以通过单纯的训练完成目标,只要一方付出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在当前小学生量感核心素养培养中,部分学生的学习意识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严重影响了自身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应试思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重视基础知识点的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考,他们会选择更基础、更能在测试中展现自身实力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而量感在课程中的占比较少,其很少出现在测试之中,学生很容易轻视这一知识点。

二、促进小学生“量感”核心素养生成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生活需求,强化度量必要

在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大小、形状、长短、轻重是较为常见的度量单位,因为这些度量单位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有效。教师将生活中的案例运用到课程教学中,通过具有典型性的事物进行比较,促进学生量感的提升。如通过叠合法进行比较,设置两个长度相近、较长并且无法移动的物体,如黑板和窗户。这两种物体比较长,依靠学生手中的短尺很难进行有效的度量。但在教师提出度量要求,学生会自发地借助手边的工具进行度量,比如长绳、木棍等。以肉眼进行观测,学生很难分辨谁更长一点,但在借助工具的情况下,学生可以得到精确的度量和对比。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采用的方法和对比的结论进行判定即可。

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会显著提高,且因为各种工具只有一件,没找到有力工具的学生只能另寻出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敏捷度也会得到提升,这对学生量感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帮助。

此外,与物体体积、容积相关的度量较为抽象,教师需要通过更贴切的生活案例提高教学效率。如用不同形状的容器盛水,让学生分辨那边的水的体积更大。在无法将水倒出来亲自观察的情况下,学生只能借助自己的直觉进行思考。

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延展性会得到一定的锻炼,学生也可以从“多少”的比较中感受到“量”的存在。生活中还有许多与“量”密切相关的事物,如速度、时间等。这些事物都可以直接引入课堂中,通过更为真实的案例增加学生的理解,促进学生量感的生成。

(二)善用实物具象,丰富课堂感知

度量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抽象的,如学生在初次认识“一厘米”“一毫米”的时候,对这些量词并没有明确的认知,也很难理解这些词代表的长度。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举例,让学生对长度、宽度、高度有一个既定的认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手边的物体进行实际参考。如教师让学生理解“一厘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铅笔或者本子上的田字格,让学生从这些事物中确定一厘米的大概长度,深化学生的感知。

教师还可以对其他的度量单位进行延伸教学,如学生明白了一厘米的概念之后,引导学生理解分米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十个一厘米就是一分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会不断加深。

同理,引导学生理解速度、体积、质量相关的度量单位也是非常简单的。以质量单位为例,千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质量单位,学生体重需要以千克为单位进行度量,如小明体重50千克。在这种直观的体验之下,学生可以更快速地理解千克的定义,但千克只是质量单位的基础,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包括千克、克在内的诸多单位。

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小明的体重有50千克,那我们该怎么使其更精确地展现出来呢?问题使学生产生思考,思考可以推进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

(三)注重任务引领,重视实践操作

促进小学生掌握量感的最好方法是类比转化,最好的途径是将知识点生活化,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促进学生理解。如认识“1吨”就可以学生的体重为例,每个学生50千克,20个体重相同的学生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这种最直观的类比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一个既定的概念,学生能够知道某个单位代表的数值。据此,教师可以继续进行类比转化,如一辆汽车的重量在2吨到3吨之间,而一头大象的重量在6吨到8吨之间,在体重秤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得到汽车和大象的具体重量呢?这个问题会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度地思考,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根据情况不同进行内容延伸。如曹冲称象的故事,便是最典型的类比转化的例子,曹冲通过大象和石头的转化得到大象的重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类比转化,通过更具体的方式得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教师在辅助学生理解“厘米”这一单位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类比转化让学生确定一厘米的概念。如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一厘米,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一厘米。在学生对一厘米有了“量”的认知之后,教师就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延伸。厘米相关的计量单位有毫米、分米、米、千米。这些计量单位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类比转化的方式开展。如一枚硬币大概一毫米的厚度、一支新的粉笔大约长一分米、讲台的高度大约一米。将计量单位转化为实际的物体,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任务,让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物体,并对其进行测量。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量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善用数学历史,深化度量认知

早在数千年前,人类便意识到了计量的重要性,并在人类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统一的计量单位。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人类的智慧。教师可以进行数学文化的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计量单位的演化史,深化学生对计量的认知。如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做出的第一件事便是统一度量行,为后续中华民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些文化背景可以向学生传输计量单位的标准、计量单位的设定,可以让学生产生共情,让学生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计量单位的学习,为自身“量感”核心素养的生成奠定思想基础。此外,数学文化应当与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深度融合。因为古人并没有现代化的设备,他们的日常生活都是依靠自身量感和一些小的习惯、道具完善的。在学生掌握了古时候流出下来的道具或者风俗习惯之后,学生的量感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猜你喜欢

量感计量单位度量
医学论文中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鲍文慧《度量空间之一》
《疯狂的计量单位》
兼收并蓄
宇宙的尺度
不欣赏自己的人,难以快乐
突出知识本质 关注知识结构提升思维能力
三参数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构造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