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其感染临床分布的研究进展

2022-11-24王亚南

大医生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耐药检出率耐药性

王亚南,李 娜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山东滨州 256600)

肺炎克雷伯菌(KPN)是一种机会性致病菌,可寄居于人类呼吸道,也可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内,在环境中也有分布[1]。KPN 诱发感染类型有很多种[2],例如肝脓肿、肠外感染、膀胱炎、尿路感染、内源性眼内炎、手术切口感染,还有对生命造成威胁的败血症等。肺内感染表现为KPN 经呼吸道入肺,引起肺叶或肺段融合性实变,因其破坏性强、致病性高、生长繁殖快、渗出液黏稠厚重,导致KPN 感染较其他细菌感染严重;肺外感染多发生于泌尿系统,多见于排尿不畅的患者,临床症状与大肠杆菌感染相似,常有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等症状。由于近年来,临床上大量使用各种各样的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再加上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量增多,使得KPN 逐渐获得了多重耐药性,出现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菌株(CRKP)[3]。在如此严峻的耐药危机下,有必要对KPN 的耐药性和其感染的临床分布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旨在总结分析目前KPN的耐药性和其感染的临床分布,从而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以便临床通过合理用药既控制感染又减轻损失。

1 KPN 耐药性

1.1 细菌耐药性的定义 细菌对抗菌药物不敏感的现象称为细菌耐药性。耐药性是细菌自身生存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可分为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主要关注的KPN 耐药性是指其获得性耐药性。

1.2 KPN 耐药性的现状 2001 年第一次报道了1 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KPN,该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自此世界各地陆续出现KPN 耐药的相关报道[4]。祝丙华等[5]报道,KPN 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达100%,KPN对氨苄西林存在天然耐药。欧阳娜等[6]的研究结果表明KPN 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第四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增长最为明显,尤其是头孢吡肟。KPN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快速上升,根据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 显示,2005-2017 年KPN 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由2005 年的3%上升到2017 年的20.9%,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由2005 年的3%上升到2017 年的24.0%。侯良等[7]的研究中提到,根据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CHINET 数据显示,当下KPN 在所有临床菌株中的检出率呈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分离率为31.7%,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均>20%。在我国,KPN成为了医院感染的第二大致病菌。基于以上现状,相关人员必须高度重视KPN 的耐药情况,以便及时合理治疗有关疾病。

1.3 KPN 耐药性的原因 ①首先是KPN 引起的医院内感染率上升,这可能与侵入性操作增多有关,例如呼吸机的使用、插尿管等操作,也可能与环境消毒、手卫生做得不彻底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有关。②其次是滥用广谱抗菌药物[8],导致不断出现了多重耐药、广泛耐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甚至出现了KPN 新型变种株,引起了严重的侵袭性感染、增加了致死率。

1.4 KPN 耐药性的机制 KPN 具有:①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9],尤其是产生β-内酰胺酶,这些酶的存在会导致KPN 耐药。产生的β-内酰胺酶包括很多种,其中ESBLs是最重要的一类β-内酰胺酶。葛萃萃等[10]的研究表明ESBLs 是由质粒介导的,可以水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环酰胺类的抗菌药物,它往往由普通的β-内酰胺酶基因突变而来,产生ESBLs 的KPN 菌株可对三代头孢抗生素、四代头孢抗生素、单环酰胺类等抗生素耐药[11],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由于ESBLs 的存在[12],本来敏感的菌株变成了耐药菌株,进而导致严重的医院内交叉感染和医院外耐药性的播散。②阻挡抗菌药物的渗透,系通过形成生物被膜来达到这一目的。王玎等[13]的研究提出,ESBLs 的产生与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因此生物被膜的存在可导致菌株耐药。其他研究表明多聚糖基质也可以协助菌株耐药,因为多聚糖基质可以与抗菌药物结合从而限制抗菌药物的弥散,并能有效阻止其他外来大分子的渗透,导致KPN 内部抗菌药物浓度过低而产生耐药。生物被膜的组成成分正是多聚糖基质,因此生物被膜的存在可导致菌株耐药。③外膜孔蛋白缺失[14],引起KPN 对抗生素耐药。据李俐等[15]的相关报道显示,KPN 与外界交流的主要途径借助的是KPN 的膜孔蛋白及其形成的孔道,KPN膜孔蛋白缺失或合成降低可阻碍抗生素进入KPN,从而导致KPN 耐药。④主动外排系统,该系统的存在可导致KPN 产生耐药性,主动外排系统可以主动地将进入KPN 体内抗菌药物泵出体外,但这个功能并不是专一性的,KPN 可以通过该系统将各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抗菌药物泵出体外,从而使得KPN 获得了多重耐药性。⑤改变抗菌药物的作用靶位,KPN可以通过染色体突变和产生耐药质粒等方式改变抗生素的作用靶位,导致KPN 出现耐药[16]。

1.5 药物耐药性研究 黎青梅等[17]的研究表明,通过检测807 份KPN,得出耐药性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是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是阿米卡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杜伟勤等[18]的研究表明,KPN 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很低;李跃宇等[19]的研究表明KPN 对哌拉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

由上述研究可知,临床用药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可以使用耐药率相对较低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但是随着CRKP 的出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等药物也无济于事。新的研究表明,CRKP 对替加环素有很高的敏感率,替加环素具有很高的活性、抗菌谱广,因此,临床上将其视为治疗CRKP 的最后防线。虽然目前替加环素治疗CRKP 效果显著,我们仍要警惕KPN对该药物的耐药性,不能过度依赖。

2 KPN 感染的临床分布

2.1 科室分布 贾建民等[20]的研究表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自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分离检出的386 株KPN,分别来自ICU 病区30.8%,呼吸内科28.0%,循环内科8.0%等;据符小芳等[21]的研究表明,其所在医院收集的KPN 标本从多到少依次来源于ICU、颅脑外科、泌尿外科、呼吸内科、儿科等,重症患者较多的科室构成比较高;据殷红莲等[22]的研究表明,医院分离的581 株KPN 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其次从高到低依次是肺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和肛肠科、普外科、脑外科等;何正平[23]的研究表明,300 份KPN 阳性标本中,ICU送检标本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呼吸内科等,其余科室送检标本阳性检出率较低;卢峰等[24]的研究表明,分离检出的208 株KPN 分布广泛,主要来源于内科ICU、外科ICU 和呼吸内科。

上述研究数据表明,临床分离的KPN 主要来自住院患者,其中ICU 等重症监护室是重点科室。ICU患者往往病种繁多、病情复杂且危重,加之多数为老年患者,免疫力低下、住院时间长,因治疗需要又涉及许多侵入性操作,例如呼吸机、插尿管等[25],这些均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并常常是多重耐药KPN的感染。其次为呼吸内科,其他科室的检出率较低,这说明了KPN 所导致的感染主要发生于肺内,这也是由于KPN 的传播方式以呼吸道传播为主。

2.2 来源分布 孙铭艳等[26]的研究显示,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15 年-2017 年临床送检的 痰液标本共分离出KPN 315 株,占51.4%。尿液标本共分离出69 株,占11.3%,而咽拭子标本共分离出56 株,占9.1%;肖启国等[27]的研究显示,湖南省衡阳市中心医院检出的286 株KPN 主要来自痰液,其次为尿液及伤口分泌物;郭庆喜等[28]的研究显示,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所检测的733 株KPN 中,下呼吸道标本分离菌有505 株(68.89%),尿液分离菌有86 株(11.73%),伤口分泌物有80 株(10.91%),血液有32 株(4.37%),腹腔积液16 株(2.18%),胆汁9 株(1.23%),其他5 株(0.68%);谭福燕等[29]的研究显示,其所在医院检出的1084 株KPN主要分离自痰液(50.0%)、全血(13.0%)、脓汁(12.0%),即痰液标本构成比最高,而来自血液、分泌物、引流物等无菌部位的标本较少;农金轻等[30]的研究显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分离的KPN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分别占60.59%和19.62%,其中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检出率未见明显上升,来源于全血及胆汁、导管尖端中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以上数据表明,KPN 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和尿液标本,其中痰液标本的检出率最高。分析原因可能与该细菌在口腔、喉咽部定植有关,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正常菌群遭到破坏,KPN 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2020 年CHINET 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国90 955 株呼吸道标本分离出最多的是KPN,跃居第一位,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尿液中检测到的KPN多为肠道菌群移行感染所致,KPN 属于肠杆菌科,定植于肠道,属于机会性致病菌,可引发泌尿系统感染[31]。

KPN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正常人群的带菌率为5%,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感染,甚至威胁生命。目前临床上分离检测出的KPN多来源于重症医学科,多存在于痰液之中。近年来,随着大量抗菌药物应用于临床,KPN 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耐药机制的复杂多变,还需要时间去探索研究。当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重视手卫生,规范无菌操作,加强重点科室的防御与监测,控制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猜你喜欢

耐药检出率耐药性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抗生素耐药后还能再用吗
沙门氏菌耐药谱分析
关于“耐药性”,你知道多少
临床用药不得不说的抗生素耐药性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鲤城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当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