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源区城郊都市农业发展的探讨

2022-11-24张新荣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9期
关键词:都市土地农业

张新荣

(太原市晋源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太原 030025)

都市农业是指位于现代都市内部及其延伸区域,紧紧依托现代都市的先进技术与现代化设备,以服务都市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率先在欧美日等国家和地区兴起,我国于20 世纪末在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开始实践探索[1]。近年来,山西省坚持把发展城郊农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2017 年出台了《关于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城郊农业发展的意见》文件,重点在县级市和市辖区发展高端高效农业、精品功能农业、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等内容,推动城郊农业发展,引领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效。2018 年,山西省政府新增亿元资金,支持太原南部城郊农业示范区和城郊农业示范县建设。其中晋源区围绕花卉小镇,建设集花卉种植、技术研发、物流仓储、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业综合体,成为山西省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2]。

1 晋源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现状

晋源区位于山西省会城市太原的南部,属建设太原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区域面积289 km2,山川各半,西高东低。近年来,在政策的支持与扶持下,晋源区都市农业发展迅速,城郊都市现代农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建成太原稻田公园、梅之园艺花卉产业园、振华园艺玫瑰产业园、康培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晋农之窗农业主题博览园等,重塑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如“晋祠大米”)已初见成效。特别是2021 年启动的“晋源稻花城”项目,建设了集文化体验、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农业园区,打造了太原市乡村振兴的样板,然而晋源区与引领山西省都市农业转型的定位与要求依然存在差距。晋源区拥有近郊的地理区位优势,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都市城郊农业效益,使晋源区农业在地理区位、经济产值上与太原市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相匹配。

2 晋源区发展都市农业的优势

党的十九大以来,晋源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城市化一批、生态化一批、产业化一批、城镇化一批”模式开展95 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百村景区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全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大为改善。作为2017 年度全国100 个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在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高质量完成95 个村的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量化和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任务。以上工作的实施对发展都市农业,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提供了基础条件。随着太原城市的进一步南移西进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加快了农村大量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农村地区向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或城市地区转移[3],且晋源区农业发展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但拥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文物历史资源,必须以质量取胜,进一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内生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3 晋源区都市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发展水平较低。规划和发展态势未能将农业三产与全域旅游有机融合,只是传统的“种菜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业科教活动支撑三产能力欠缺,没有形成都市农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业态产业链。近年来,随着晋源区城郊都市农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行业,但部分企业盲目入驻,仅根据短期市场需求和变化自由发展,缺乏相关系统的市场规划,发展定位不清,“跟风式”自由发展,缺乏产业化支撑,形成了粗放式经营、低水平、小规模、没品牌、收益低的发展现状,无法适应对都市农业多层次、多样性的需求。

2)发展标准不优不高。晋源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处于种植业、养殖业和简单农产品加工水平,缺乏对农产品品牌保护、开发与建设的力度,农产品品牌利用、推广重视不够。传统优势农产品品牌没有叫响,甚至有些品牌影响力还下滑(如洞儿沟大久保桃),晋源区园区建设没有紧扣消费年轻化的主旋律,没有在特、优上做文章,只局限于最基本的采摘、吃喝,淡化了旅游、娱乐、休闲都市农业的潜在市场。

3)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由于土地流转制度程序不完善,形式单一,加之部分农民恋土观念强,导致自己粗放式种植甚至撂荒弃耕。部分农民对流转出的土地存在担心,怕变更土地农用性质,对土地租金和收益期望值高,流转步伐慢,还有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后,土地不断增值,存在观望心态,致使流转积极性不高,难以形成集中连片的大型规模化种植模式[4]。

4)农业龙头企业缺乏,科技引领作用不明显。晋源区农业科技企业少,传统优势农业效益低,“优势不优、强项不强”,缺乏农业深加工,科技辐射带动不强,引领作用不显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缺乏活力,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效果不佳,种植效益不高[5]。

5)金融因素制约农业产业纵深发展。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内部管理不规范,经营的主观性较大,金融机构不易收集、获取和追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且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性及企业真实控制人、股东变更、融资等情况没有获取的渠道,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对其贷款的风险分析管理体制。同时,农业企业对金融机构的融资管理也缺乏了解,没有意识到其财务制度不规范不健全、缺乏第三方监督、报表数据不真实的重要性。

4 提升晋源区城郊都市农业发展的思路

提升太原市晋源区都市农业效益,首先是改变过去大投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提升都市农业发展认知,树立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发展观念,引领城郊都市农业效益提升。

1)强化规划引领。做好规划布局是都市农业发展的前提,根据太原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立足晋源区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编制好全区都市农业产业规划,做到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等层面进行统一规划,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在特色路径上明确发展目标,以发展高端精品、高效特色、高产生态和休闲观光农业为主要任务,合理确定农业产业发展路径,统筹农业农村一体建设内容,以城市高端“菜篮子”供应基地和市民休闲后花园为首要定位,建设高端精品和“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注重将农民组织起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实现产业精准化设计和深层次开发。按照“以农促绿,以绿带农”的融合发展,构建绿色发展新业态。

2)树立大农业的经营理念,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晋源区耕地面积有限,仅在土地上想出路,难以大幅提高农业产值,需充分利用晋源区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条件,用更大的视野发展城郊都市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具有品质优势与市场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大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整条产业链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产业纵深发展,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积极探索“农业+旅游”融合发展。随着太原城市发展,传统农产品供给功能在逐渐减弱,农业景观、农村民风民俗、农耕文化教育、农业体验等功能日显突出。抓住晋源区丰富的古晋阳特色乡村风俗底蕴,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游,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传统饮食手工制作、传统民间艺术表演等与传统古村落结合起来,加强联动发展,连点成线,打造各类特色互补的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提供优质的全程服务。同时,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发展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满足人们多层次需求[6]。

4)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满足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机制的建设,积极推动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立完善土地咨询与价值评估机制[7];用市场化方式配置农地流转,综合考虑土地承包方的利益风险与经营方的经营利益和自然灾害的风险,维护土地流转各方利益,提升土地管理效率;对土地流转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登记、备案,使用标准流转合同文本等,降低土地流转交易成本,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确保土地流转效益流入农户手中,提高城郊都市农业的经营效益。

5)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效益提升。资本是现代农业产业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投入因素,晋源区在农业投资方面,应处理好市场和农民利益联结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充分利用城市资金、科技、人才富集的优势,适度有序引进社会资本参与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积极探索建立长效的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猜你喜欢

都市土地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潜行水下 畅游都市
我爱这土地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穿越水上都市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威尼斯:水上都市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