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 及MRI 表现及诊断

2022-11-23蒋月明

医药前沿 2022年25期
关键词:门脉低密度包膜

蒋月明

(长沙市第一医院放射科 湖南 长沙 410000)

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是一种少见的肝脏良性非肿瘤性病变,是肝细胞对血液循环异常的一种局部增生性反应,在1958 年由Edmondson 首次报道,并于1975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1],FNH 发生率仅次于肝血管瘤。文献报道FNH 高发年龄为30 ~40 岁,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较多。病因未明,肝脏对血管畸形的反应性表现,非真性肿瘤,部分学者认为病变区动脉管径较大且无门静脉分支,这提示由于肝窦血供的动脉化或血流量增大,而导致肝细胞结节性增生[2]。无恶变倾向及并发症,一般不需要治疗。尽管其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但由于部分FNH 表现不典型,不易与其他肝脏占位性病变鉴别,如肝细胞腺瘤、肝细胞癌、海绵状血管瘤等[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4 例FNH 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加深对FNH 的认识及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6 月—2021 年12 月长沙市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4 例FNH 的CT 和MRI 资料。其中男性19 例,女性25 例,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年龄2 岁2 月~62 岁,中位年龄约30 岁;临床症状包括:患者腹痛9 例,余35 例均为体检偶然发现;术前33 例行CT 检查,4 例行MRI 检查,7 例同时CT 及MRI 检查。44 例中,有肝硬化背景者共4 例。所有患者AFP 均呈阴性。

1.2 方法

采用Simens 16 排螺旋CT,GE Light Speed 64 排CT,扫描参数为120 Kv,电源280 ~350 mAs,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至肝下缘水平。患者进行平扫后行三期增强检查,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 mgI/mL),经前臂静脉团注80 ~100 mL,流率3.0 ~3.5 mL/s,注入造影剂后25 ~30 s 行动脉期扫描,50 ~60 s 后行门静脉期扫描,120 ~180 s 后行平衡期扫描。

采用SIMENS 1.5T 扫描仪及体线圈,层厚6 ~8 mm,层间距2 mm,据矩阵320×240。平扫包括T1WI、T2WI、DWI 成像及同反相位成像。增强扫描用磁共振专用压力注射器将Gd-DTPA 静脉推注,剂量:0.1 ~0.2 mmol/kg,注入对比剂后分别于20、65、240 s 行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平衡期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 名从事CT 及MRI 诊断的医师共同阅片,如有分歧经共同协商得出一致的诊断结论。观察并分析病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密度/信号特征和增强后的强化方式等影像资料。

2.结果

40 例为单发病灶,4 例为两个病灶;病灶大小不一,最大径0.8 ~10.8 cm 不等。37 个病灶位于肝包膜下,11 个病灶位于肝叶深部。其中一例合并肝右叶高分化肝癌;39 个病灶表现为圆形/类圆形,9 个病灶表现为不规则结节状、团块状或片状。44 例中26 个病灶为典型FNH 表现,CT 平扫呈略低密度(25 例)或等密度(1 例),中央瘢痕低密度;MRI 病灶主要呈T1 等信号、T2 稍高信号,中心纤维瘢痕呈T1 低信号、T2 高信号;增强扫描呈病灶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强化程度较前减退,最终呈等密度改变,中心纤维瘢痕呈延迟强化,以上26 个病灶均作出正确诊断。另22 个病灶呈不典型FNH 表现,CT 平扫呈低密度(18 个)、等密度(3 个)、稍高密度(1 个),动脉期及门脉期均见不均匀强化,中央低密度瘢痕灶不明显,延迟期为低=密度结节灶。MRI 病灶呈长T1 长T2 信号,未见明显瘢痕。22 个病灶中有7 个误诊为肝癌,8 个误诊为肝细胞腺瘤,3 个误诊为血管瘤,3 个误诊为肝母细胞瘤,1 个误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

图1 误诊为肝母细胞瘤,大小约4.3×5.6×6.5 cm,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稍高密度,门脉右支受压,平衡期呈等密度改变,内未见中央瘢痕。

图2 误诊为肝癌,病灶位于S2,平扫病灶呈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明显强化,大小约2.6×2.4 cm,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呈低密度改变。

图3 误诊为肝硬化结节,平扫S8 见类圆形稍低密度灶,边界欠清,直径约1.4 cm,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前明显,延迟期呈稍低密度。

图4 误诊为肝腺瘤,平扫肝S2/3 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大小约3.1×2.7 cm,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改变,周围可见延迟强化假包膜。

3.讨论

FNH 病灶主要组成成分为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及枯否氏细胞,中央瘢痕为其较具特征性的成分[4]。纤维组织构成分隔及瘢痕,瘢痕和间隔内常见畸形扩张血。FNH 一般无临床症状,患者大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5]。

FNH 影像学表现。CT 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中央瘢痕低密度为FNH 的典型表现;MR 病灶主要呈等T1、稍长T2 信号,中心纤维瘢痕呈长T1、长T2 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病灶周边或内部瘢痕区可见畸形扩张血管等[6]。当肝硬化及脂肪肝时,病灶可呈等、稍高密度。据文献统计报道约50%的FNH 病灶呈不典型影像表现,尤其对于<3 cm 结节,其缺乏中心瘢痕的特征性表现[7]。

FNH 误诊分析。①7 个病灶误诊为肝细胞癌。病灶最大径约1.2 ~9.0 cm。CT 平扫病灶均等/稍低密度,边界清楚;MRI 表现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其中2 个病灶见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增强扫描:5 个病灶动脉期呈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减退,呈等密度,延迟期呈稍低密度改变;2 例呈“快进快退”表现。2 个病灶有中央瘢痕病灶,其中1 个病灶中央瘢痕呈延迟强化,1 个病灶未见强化。其中3 例有肝硬化背景。上述病灶影像表现与肝癌部分重叠,但大多数患者没有肝硬化,AFP 不高,2 个病灶中央瘢痕均较细小,且未见钙化。FNH 易与纤维板层肝细胞癌混淆,FNH 中心瘢痕宽度常<2 cm,而>2 cm 者则多考虑纤维板层肝细胞癌[8]。当FNH 与肝细胞癌诊断不明确时,使用MRI 肝脏特殊对比剂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肝胆期肝癌扫描一般为低信号,与FNH 的等/稍高信号完全不一样。②8个病灶误诊为肝细胞腺瘤。CT 平扫均为等/稍低密度,边界清楚,MRI 表现为T1WI 等/稍低信号,T2WI 稍高信号。增强扫描:6 例动脉期呈快速显著均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退呈等/稍低密度;2 例动脉期呈显著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前稍减退,仍呈稍高密度。其中4 例可见包膜强化。1 例见门脉右后支受压移位。FNH 病灶是实质部分在门脉期及延迟期仍呈持续性强化,而肝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 HCA)则快速廓清。有研究表明,肝局灶性结节增生动脉期强化程度明显高于肝腺瘤,其CT 值明显高于同层正常肝而接近同层腹主动脉[9]。上述病例中4 例有包膜强化征象,符合文献所说8%的患者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假包膜,部分学者这种征象在较大直径病变中更为常见,因为病变周围压缩的肝实质有轻微的纤维反应,并与病变周围扩张的血管和扩张的血管窦有关[10]。上述病例中出现假包膜的病灶最大径约8.2 cm。③3 个病灶误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CT 平扫上述病灶呈等/稍低密度,MRI 表现为T1WI 等/稍低信号,T2WI 稍高信号。增强扫描:2 例(3 个病灶)呈类血管瘤样强化。1 例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较前减退,呈稍高密度改变。T2WI 序列FNH 呈略高或等信号,而肝海绵状血管瘤呈明显高信号,可较好鉴别[11]。该组病灶T2WI 均呈稍高信号,未见血管瘤典型的“灯泡征”。④3 个病灶误诊为肝母细胞瘤。年龄为2 岁2 月~11 岁2 月,最大径6.3 ~10.6 cm。CT平扫均为低密度,边界清楚,1 例见中央瘢痕。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脉期均明显强化,延迟期强化减退呈等密度改变,其中1 例见环形包膜强化,中央瘢痕未见强化。2 例见门脉右支受压移位。研究表明,儿童FHN 并不见常见,无其他疾病的儿童的肝脏肿块最常见为肝母细胞瘤(46%),其次为FNH(23%)。80%~90%肝母细胞瘤患者AFP 呈阳性[12]。肝母细胞瘤具有“十多、一低、一少”的特点,而上述病例均未见钙化,动脉期均明显强化,且AFP 均为阴性,故与文献所说不符[13]。该组病灶均较大,通常儿童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体积多≤5 cm。⑤1 个病灶误诊为肝硬化再生结节,直径约1.2 cm。CT平扫病灶呈稍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强化较前明显,延迟期强化减退呈等密度改变。该患者既往有乙肝病史,病灶表现不典型,极易误诊。

综上所述,FNH 是一种肝内良性富血供占位病变,来源于肝细胞,无潜在恶变,按照WHO 的病理学诊断标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肿瘤,属于肝脏瘤样增生病变,故可密切随访,暂不行手术治疗,这就意味着明确诊断对临床具有重大意义。病灶位于肝包膜下且合并中心瘢痕者,则往往提示病变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当病灶较小并缺乏典型表现时,应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必要时采用Gd-EOB-DTPA 扫描有助于明确诊断。

猜你喜欢

门脉低密度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门脉高压性胆病临床诊疗进展
基于ROC方法对门脉高压脾切后PVT早期预测的诊断研究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先进控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