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与涂片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对比

2022-11-23李晓霞

医药前沿 2022年25期
关键词:涂片结核结核病

李晓霞

(滨州市中心医院结核科 山东 滨州 251700)

结核病是目前重点控制的传染疾病之一,是全球需要面对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 teriumtu berculosis, MTB)是引起肺结核主要致病菌,MTB 细胞壁结构较为特殊,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能抵抗多种药物,疾病治疗时间长,易增加患者的治疗负担;且该病若未能得到有效诊治,会侵犯机体全身器官,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2]。因此需要加强对结核病的积极防治,一旦发现该疾病,尽早隔离并接受针对性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远离疾病痛苦。当前,痰培养、涂片法、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方法原理各不相同,其检查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性[3-4]。细菌学检查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其中涂片法与痰培养是既往常用的检测方式,能够发现病原菌活动特点,且操作简单、易行,但培养耗时较长,且影响因素较多,再加上部分患者症状并不具有典型性特点,影像学表现特征不足,因此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早期确诊,甚至还会有误诊、漏诊情况发生,影响患者后续治疗[5-6]。聚合酶联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的应用为MTB 细菌学检查提供了特异、敏感、简单的检查方法,能够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有利于疾病进一步确诊[7]。本文旨在对比涂片检测方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GeneXpert MTB/RIF)检测MTB 和对结核的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12 月滨州市中心医院结核科三病区住院肺结核患者144 例,非结核患者41 例。结核患者中,男性106 例,女性38 例;年龄14 ~82 岁,平均年龄(53.26±10.32)岁。非结核患者中,男性31 例,女性10 例;年龄16 ~78 岁,平均年龄(51.67±9.06)岁;疾病类型:肺炎26 例,肺癌2 例,结节病4 例,哮喘3 例,肺泡蛋白沉积症1 例,间质性肺病1 例,非结核分枝杆菌病1 例,支气管扩张并感染3 例。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

纳入标准:①肺结核患者应符合《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且存在咳嗽、咯血、盗汗等一系列表现症状;非结核患者不符结核诊断校准且不存在上述症状。②入院后完善个人信息电子档案建立,病史资料完整;③患者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排除标准:①病史资料不全者;②不配合检测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早中晚漱口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深咳,并将痰液装入一次性痰液杯中,加盖送检。(1)涂片检测法:用竹签蘸取少量脓样痰液标本,将其涂抹于载玻片右侧中央位置,于自然环境中晾干,并进行加热固定,行抗酸染色镜检。将石碳酸复红染色液滴于载玻片上,盖满玻片后用微火固定,观察到有蒸汽出现后停止,保持5 min,用蒸馏水进行水洗;用酸性酒精脱色1 min,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如脱色不彻底,可重复一次;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 s,沥去复染液,冲洗玻片,沥水,将染色后的玻片置于玻片架上,自然晾干;滴加镜油镜检观察。(2)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取2 ~4 mL 标本,加入2 ~3 倍样本体积的消化液溶液液化振荡20 次左右,静置液化30 min 后,取2 mL样本置入PCR 反应管,放入实时荧光定量PCR 仪器(美国Cepheid 公司生产)进入检测,约2 h 后查看结果。

1.3 阳性结果判定及观察指标

(1)检验阳性结果判定:涂片检验阳性结果判定:以显微镜下100 个视野中发现≥3 条抗酸杆菌为阳性,未观察到或<3 条抗酸杆菌为阴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阳性结果判定:以检测值≥500 copies/mL 为阳性。(2)观察指标: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MTB 阳性率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痰涂片检查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查MTB 阳性率比较

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MTB 阳性率高于涂片检测法,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MTB 阳性率比较

2.2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例)

2.3 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诊断效果比较

两种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相比,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实施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方法诊断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的效果比较(%)

3.讨论

结核病是由MTB 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其随着生活环境改变、不合理用药、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给大众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安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为此加强对该疾病的有效防治是控制疾病进一步传播的关键[8]。病原学检测方式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其中涂片法与培养法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培养法具有较高的诊断确诊率,通过专用培养器皿来观察致病菌,但其培养周期较长,易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涂片法是结核分枝杆菌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其简单易行,对检测人员检验操作水平要求不高,但痰液标本中不仅包含MTB,还包括其他非结核杆菌,其也会使抗酸染色,形成假阳性,且部分患者也有结核杆菌染色不明显而漏诊,检测准确性未能得到有效保障,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检测方法[9]。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结核病实验室检测技术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结核病的诊断效率,如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

本文结果显示,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阳性率(60.00%)高于涂片检测法(4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方式诊断效果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肯定该检测方法的诊断效果。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通过检测结核杆菌DNA 来判断患者是否有MTB 感染情况,进而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结核病,其能提升MTB 早期检出率的可能。实时荧光PCR 法是将荧光反应物加入PCR 反应体系中,通过监测荧光信号的累积,实现监测PCR 的进程,且还有助于扩张反应体系中荧光强度为依据定量分析特定DNA,能避免检出过程中受污染、环境等因素影响,能提升检测速度及敏感性,能减少假阳性结果出现[10]。该检测方法能够早期诊断MTB 菌血症,防止继发性MTB 病灶形成,且该检测方法仅需2 ~4 h 便能够有效检测某些培养法难以实施病例,提高检测敏感性。此外,该检查方法可以扩张着色活菌,以此来判断病灶良恶性。与普通PCR 方法相比,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敏感度更高,由自动化仪器收集荧光信号,避免了检验人员肉眼判断的主观性,能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且全封闭反应,无需PCR 后处理,保证了检验结果的可靠与可重复性;另外在线实时检测荧光,检验结果客观且直观,无需接触有毒试剂,操作安全,省时高效;因此该检测方式适应范围更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往研究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对MTB 耐药性有一定的检测价值,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11]。另有研究表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能够有效分析和观察MTB 感染发生通路,能够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疾病发病机制,从而为后续诊治提供更多可能性[12]。提示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见该检查方法在结核疾病诊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因个体免疫差异较大,取材标本中Taq 酶抑制剂因子含量高影响PCR 扩增进程,进而导致假阴性结果出现,且还会受患者用药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对病情的判断,可综合其他检查结果来进行评估,以提高准确率,帮助患者尽快接受诊治。

综上所述,结核病对人体安全和社会安全影响大,需要加强防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检验方式,能够提高MTB 诊断准确率,能够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有利的诊断依据,临床可应用。

猜你喜欢

涂片结核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痰涂片与痰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比较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一度浪漫的结核
低温高速离心沉淀集菌涂片法查分枝杆菌与直接涂片法查分枝杆菌的比较研究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
IL-17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