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辩证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以闽东苏区富溪村为例

2022-11-23韦志钢吴雨星

闽江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老区规划特色

韦志钢,吴雨星

(1.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2.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一、闽东苏区富溪村样本简介及选样理由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课题组调研了闽东苏区的50个乡村。这些村庄大多处于山区,常住人口平均不足百人,大多数在50人以下。闽东苏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前中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享有“红旗不倒”的美誉。本文选取富溪村作为样本,基于以下几点理由:一是在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闽东苏区重要组成部分宁德市创建了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富溪村是闽东苏区拓荣县下辖乡,研究其乡村振兴发展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宁德模式”在乡村发展中的特点与运用。二是在课题组调研的50个乡村中,富溪村较具代表性,既是县市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又是省市级乡村振兴样板村。三是富溪村是富溪镇的中心村,位于多个行政区域的交汇处,地理位置处于“边、山、交”地带,具有典型老区的一般特征,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较多阻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020年全面脱贫奔小康之后,国家将继续深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城乡发展差距仍较大,乡村相对贫困问题突出,而其中的山区乡村由于地理区位劣势、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更是滞后。因此,合理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依据乡村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是乡村振兴规划的内在要求。但纵观现有乡村振兴规划仍然存在千篇一律、难以突出特色,或顾此失彼、未能统筹全局,或过分依赖政府及社会扶持、缺乏内生动力等问题,无法推进乡村的可持续振兴。近年来,中央加大财政拨款力度,支持福建老区加快发展。2021年中央对福建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预算高达48.47亿元,占对革命老区总拨款预算的28.82%,高居各预算拨款省份榜首。[2]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强调要巩固拓展老区攻坚脱贫成果,开启老区现代化建设新征程。[3]2022年3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同意建设赣州、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批复》,强调要继续发扬苏区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推进革命老区建设更上新台阶。[4]

革命老区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种种原因,相对贫困程度较深,其相对贫困的缓解不仅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直接要求,更是老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体现饮水思源的政治要求以及解决相对贫困发挥示范作用的间接要求。因此,选择富溪村作为乡村振兴研究的样本不仅对山区乡村振兴富有意义,对于老区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优化老区的发展道路也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富溪村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挖掘乡村振兴发展共性中的个性

矛盾的特殊性即个性,是“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5]309。因此,乡村振兴规划的首要任务便是提炼特色。“一村一品”提倡的就是每个村都要充分挖掘本村的特色,每提到一个名村,就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它的“标签”。例如,古田县端上村——圆瑛文化,蕉城区碗窑村——碗窑房,长汀县红都村——红色文化,南安市良山村——云从古室,等等。富溪村的内在特色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红色”优势。“红色”是老区的特色优势,通常会通过申报爱国教育基地、申请革命文物保护、加强红色文旅开发等途径来彰显这一优势。富溪村所在的富溪镇就曾积极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修复秘密交通站,并向市里申报爱国教育基地。由于获批市爱国教育基地,县教育机关单位甚至省市相关部门、团体等都经常组织到当地参观学习,带动了富溪村的人气,保证了一定的旅客基数。二是“绿色”优势。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老区生态环境良好,原中央苏区所在省份福建、江西的森林覆盖率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二位。富溪村属于典型的山区,平均海拔480米,森林覆盖率较高,环境保护得较好。富溪镇便以富溪村乡村振兴为抓手,助推了“文旅康养”小镇建设;在农业发展上,也积极利用生态环境优势推进生态农作物种植。据调研,富溪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太子参和白茶,还专门设计了“茶馆”一处;另保留茶油土法榨油坊一处,用以宣传与售卖生态茶油;富溪村乡村振兴规划师还筹划将富溪村山泉水送检,并注册商标售卖。三是“古色”优势。由于地理位置欠佳,经济发展滞后,乡村村居样貌与风俗习惯得以保存,特别是老区乡村更是如此,这有助于发挥“古色”优势。富溪村因处于浙闽交界处,属经贸必经之地,曾经商贸繁荣。据镇长描述:“富溪村现在规模不大,但是史料记载,曾经这里非常繁荣,设有多个银行汇兑处。而且,这里经商的人都十分诚信。”因而,富溪村根据史料记载情况重新修建了古商贸街,并处处展现诚信文化。还有剪纸文化也是富溪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故富溪村专门在古街设计剪纸展览馆一处。

(二)把握整体视域下的单个乡村振兴发展

整体与部分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对重要范畴,部分构筑整体,整体是统筹部分的全局。毛泽东在研究战争战略问题时就强调全局思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5]175。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强调开展经济大合唱,“每个部门、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战略的意识”[6]。富溪村乡村振兴规划与建设从属于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县、镇,乃至省、市及国家发展规划指导下展开的。一是融入镇域发展规划。如前所述,富溪镇致力于打造“文旅康养”小镇,这与富溪镇集当地历史文化、民族风气、地形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特色优势是分不开的。富溪村“红绿古”三色的优势凝练与“文旅康养”小镇的规划一脉相承。二是融入县域发展规划。富溪村所属的柘荣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入选2020中国县域全生态百优榜,有“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剪纸)、中国长寿之乡等美誉。生态、长寿、文艺等是柘荣县的主要标签,富溪村规划的文艺展览馆、茶馆、古茶油坊、山泉水注册商标等与县域的标签融为一体。三是融入省、市乃至国家发展规划。柘荣县所在的宁德市总体上拥有较好的生态基础,红色文化、少数民族等文化底蕴深厚。福建省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森林覆盖率居全国省域榜首,是国家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富溪村的整体规划能够较好地融入省、市的“红色”与“生态”定位,且将规划融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及乡村振兴战略行动部署中。在国家双重战略的推动下,集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康养类项目成为政府和投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发展方向和热点话题。

(三)把握作用于乡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的外部条件

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5]302。目前乡村发展都存在不少困难。课题组调研的50个乡村,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空心化问题。据不完全统计,50个乡村户籍总人口为6.2万人,但留守人口仅1.4万人,占比不到1/4;其中,60岁以上及18岁以下的总人口为0.5万人,实际劳动力占比不足15%。空心化导致土地荒废,土地闲置率高达60%左右,多数乡村缺乏特色支柱产业,以自给自足的种养殖为主,农业得不到有效发展。临近县的乡村,青年多以“白+黑”的模式往返于县、村,即白天在县城工作、学习,晚上回到村里生活、休息。富溪村也不例外,虽然人口相较于其他乡村来说不算少,但是能勤于乡村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并不多。在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乡村振兴确需外部条件的支持。柘荣县较早将富溪村纳入乡村振兴示范点,对富溪村的规划也纳入县域的统筹发展规划中,并提供了专项资金;市、县领导时常走访考察,提供整改意见与建议;镇领导与村主要干部经常实地考察其他乡村振兴示范点,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富溪村还与高校紧密合作,高校设计团队全程参与规划及后期建设、监工;积极组织大学生与富溪村共建实践基地,参与宣传视频设计、拍摄,提供电商服务;组织党建、设计、宣传等专业领域的教师参与振兴规划,并申报建设“人才楼”,邀请高校专业人才提供决策建议。得益于政府、高校从人、财、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富溪村振兴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富溪村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不足

(一)共性中的个性凸显不足

乡村振兴要因村制宜、抓住特色,但调研的乡村在自身定位的精准度上差距较大。有的乡村定位较为准确,能把特色、亮点发扬光大,所有开发项目都能紧紧围绕主题;有的只是“浅尝辄止”,特色模糊不清;有的则本末倒置,比如明明应以文化为“主色调”却偏偏以景观取而代之;有的偏爱效仿临近村庄的做法,却忽视了自己的特色,最后走向千村一面的格局。富溪村虽能较好地凝炼出“红绿古”的特色优势,但对每个特色却深挖得不够。一是“红色”优势释放不足。这是诸多老区乡村红色文旅发展的通病,即注重发挥“参观学习”的功能,并没有设计“参与学习”的环节,富溪村秘密交通站遗址的设计亦是如此。而只有通过“实践参与”才能促进理性认知。二是“绿色”优势释放不足。老区乡村生态发展具有优势,但是普遍处于低层次发展水平。富溪村的古法茶油坊本应是富有特色的设计,可集美学参观与市场营销的价值于一体,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古法茶油坊仅是制作茶油工具的展览馆,缺乏制作过程的生动展示,也无较好的营销策略。茶油售卖还是单纯地以面对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既没开展电商营销,也没有快递服务。据对其他乡村的调研发现,在有效运营的合作社(剔除空壳社)中,仅有10%左右的合作社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农业发展的品牌意识也较弱,推广的茶叶之间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异性,只有3个村庄(仅占6%)通过建立自己的茶叶品牌或申报生态茶叶示范园等措施突出特色。三是“古色”优势释放不足,部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恐面临后继无人的风险。据村干部介绍,富溪村仅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掌握剪纸技术,因而目前剪纸展览馆功能也仅限于“展览”,还计划聘请年轻女子来“守馆”,大大削弱了剪纸技术的传统艺术美感。被问及为何出现无人继承的困境时,村干部回答:“我自己的女儿都不愿意回来,她说在外面有灯红酒绿的世界,在乡下枯燥得很,且生活也很不方便。”这番话真实道出了传统手艺后继无人的困境。

(二)统筹部分的系统性有待加强

根据调研结果,较多振兴示范村统筹部分系统性不足,主要表现为没有充分实现联动发展,仅限于单个项目,或单个村落,对于周边村庄甚至对临近镇街、县区的辐射能力不强,无法形成成片的竞争优势。大多数乡村的振兴规划总体上能够融入省、市、县、镇的整体规划布局当中,但仍存在影响系统发展的非协调规划,或是遗漏相关规划影响整体发展的情况。而富溪村现有规划的主要问题表现为:重视景观规划,忽视产业规划。富溪村修复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秘密交通站,修建古商贸街,重在打造文旅景观,却忽视了对产业的联动规划。如古茶油坊,调研时发现从事该项工作的仅1人,无法有效带动就业。这与将古茶油坊仅用作“展览”的定位密切相关,对茶油的宣传及销售包装等均不到位。又如村里特设计茶馆一处,但当被问及乡村白茶供应是否充足时,村干部的回答是“未对种植茶叶进行规划”。不论是古茶油坊还是茶馆,如果仅作为“展览”之用,而不借此进一步推广农产品销售,以带动村、镇农业的发展,那么乡村振兴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三)依赖外部条件,内生动力不足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5]301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7],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就乡村振兴而言,其内因在于发挥乡村特色,激发村民的主体性来促进乡村发展。在调研的乡村中,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振兴发展规划的较少,通常都由政府或村主要干部统筹安排。如上所述,政府、社会资源对富溪村的振兴规划建设给予了支持,但在整个过程中,富溪村并未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能动性,特别是乡土人才的积极性。虽然富溪村振兴规划已经上升到县级整体发展加以统筹考虑,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即以富溪村为圆心辐射富溪镇乃至柘荣县的发展,但富溪村振兴规划毕竟直接涉及富溪村村民的切身利益,且村民对富溪村资源状况更为了解,对资源的利用也更为便捷,理应积极参与到对振兴规划中。村庄空心化抑或白天不在场可能会弱化村民的参与机会,但不能成为完全不参与的理由。调研中的大多数乡村振兴规划明显以政府为主,将村民参与束之高阁,内在臆定了村民无能力参与规划的假设,加剧了村民“等、靠、要”的心理依赖。乡村振兴规划本为实现村民富裕,但村民的不参与、不作为必然会使乡村振兴规划项目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花拳绣腿的政绩工程,最终导致乡村振兴的不可持续。

四、运用辩证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指出:“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8]“因村制宜、分类推进”事实上就是辩证思维的应用,有助于把握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还有助于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综合振兴,点线面相结合,达到部分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同时能促进统筹乡村振兴的外源动力与内在动力,并使外源动力最终内化为内生动力,实现内因与外因的辩证统一。

(一)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

乡村振兴存在共性的要求,但充分挖掘、发挥各个乡村的特色,对于推进乡村区别性发展及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富溪村振兴规划较好地提炼了“红绿古”三方面的特色,有别于其他乡村振兴规划,但由于对特色拓展的不足,使其有浮于表面之感,最终将个性淹没于普遍性之中。因此,要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普遍性”中实现老区乡村振兴的“特殊性”发展。一是要强化已挖掘的特色。不仅注重景观的打造,也要设计一些“参与”性的环节,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虚实互动沉浸式文旅体验模式,如仿真设计秘密交通站传递信息的游戏环节。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线下旅游市场大幅紧缩,乡村旅游因其地理因素的限制受到了更大的影响。因此,不仅要注重线下文旅的打造,更要注重线上虚拟文旅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如虚拟(VR)旅游等。二是进一步挖掘新的特色。“红绿古”虽说是富溪村的发展特色,但同时也是大多数老区乡村的特色,需要进一步挖掘别样的特色。

(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乡村振兴规划中,乡村与周边村庄甚至镇、县能实现联动发展;二是乡村内部各个规划发展部分能与乡村整体发展协调同步。乡村特色发展绝不是单一、孤立的发展,而是在各级政府统一规划下的发展,乡村内部各个部分的规划也要遵从乡村整体振兴规划。从目前来看,部分乡村对景观的规划已基本到位,但对于产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规划还相对滞后,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未充分显现。由此提出统筹整体与部分发展的规划建议:一是推进“点线面”区域性协同规划发展。“点”在这里主要指乡村振兴示范点,同步推进多个开发点联结形成“线”。以“点”为中心向外铺开,形成整体的景观及文化品牌,带动乡村其他项目辐射临近村部及镇级地区、县级地区发展,这是“面”。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乡村单一且单薄地发展,最大限度获得投资的边际产出,联动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目前,富溪村到县城这条“线”上的文旅资源还未被充分开发,且配套设施尚不完备,因此,需科学布局沿线乡村的发展,打造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二是推进文旅及农业协同规划发展。借鉴闽东苏区古田县长岭村“文旅+农产品种植”的发展经验,打造富溪村“红色润心、生态悦目”的文旅形象。长岭村除了以历史文化为中心打造文旅品牌外,还鼓励下辖自然村大力种植桃树,形成规模种植,宣传推广“桃花赏花节”和“桃子亲子采摘节”。文旅及农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提升了直接从事文旅工作的农民的收入,还提升了种植及其他副业的收入,提升了长岭村旅游的整体吸引指数。

(三)外因与内因的辩证统一

外力支持是乡村振兴规划实施的基础条件,激发内生能力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内外因要相互联动。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乡村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空心化现象,劳动力不足使得土地荒废,乡村振兴的内生能力有限,确需通过外力加以推进。乡村振兴规划通常在政府的统筹之下开展,高校等社会团体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目前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缺乏村民的参与,村民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致富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升。由此提出统筹外力支持与村民自主性发挥的建议:一是继续强化社会帮扶规划。积极推动乡村振兴规划“智囊团”建设,听取包括政府、高校、企业、能人等多方建议。在规划农业发展时,尤其要注重吸收科技特派员、营销人才等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地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推广多种服务模式。在规划农产品电商营销时,尤其要注意邀请法律专家、市场监管部门对网店售卖敏感性产品(如中草药)开展培训,探索农产品网络营销法律触界问题,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二是积极推动村民自主参与乡村规划。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民主协商的作用。村民代表大会是主要方式,还有理事会、老年人会、妇女会等形式也能够促进民主协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村庄能人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村民间的联络。如发挥村主要干部、能人的带头作用,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加强村民的线上联络。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地掀起了乡村振兴规划与建设的浪潮。因地制宜、辩证施策是开展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总依据。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首要的是突显“红色”资源优势,除此之外,要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全局安排;处理好外因与内因的关系,根本落脚点在于生成内生动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政治意义更强,又因特殊的地理、历史等原因,发展局限性更大,更需要外力支持,但绝不能忽视其内生能力的激发与培养。为此,建议乡村振兴规划与建设进一步统筹好共性与特性、整体与部分、外因与内因的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老区规划特色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2019年度广东省老区宣传工作 先进集体名单
延安,老区的希望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革命老区展新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