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诗》教理论下的古诗词鉴赏教学

2022-11-23陈雪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2年9期
关键词:赏析意象古诗词

◎陈雪娟

孟子《诗》教理论中的《诗》指的是《诗经》,《诗》教就是说以《诗经》中的审美趣味来陶冶学生的思想品性和言语行为,要将儒家思想贯穿其中。孟子总结出了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言养气等《诗》教理论的内涵,认为在学生参与文学赏析的过程中,可以阅读积累经典词句,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文学修养,端正思想品德,修正行为处事的作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将《诗》教理论融入到古诗词教学指导中,让学生提升整体赏析水平,发展思维能力,不仅如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起到立德树人的德育效果。

一、研精覃思,谈孟子《诗》教理论的内涵

(一)知人论世,了解志趣心向

“知人论世”是孟子《诗》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他认为要在阅读作品的同时了解其生活的时代,了解作者的身世,深入挖掘作品的创作背景,这样才能深入下去,了解作者的志向和情趣,从而提升审美赏析水平。

教授《观沧海》时,适当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时代特点。学生认识到当时正是各国纷战的历史时期,作者曹操在出征凯旋而归的时候,路过碣石山,在登山望海的过程中,激发了豪情壮志,因此创作了该作品。笔者让学生结合作品的背景,找出作品中能体现作者豪情壮志的词句,并结合其行为反思自我:“你是否也有过登临高山,或者面对大海的时候呢,这壮阔的山河,是否也让你生发出了豪情壮志呢?对比一下曹操的感悟,说说如何才能树立理想,并为了实现志向而努力。”这样的解读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思想,能让学生了解作者志趣心向,并激励自我。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赏析作品,能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世和当时的社会现状对创作者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深入赏析,并避免他们过度解读作品。这样学生能更客观地挖掘作品的人文价值,再结合作品反思自我,他们获得的感悟就会更为深刻。

(二)以意逆志,体察心境意境

“以意逆志”指的是不要因为文采而误解了句子的意思,不要因为句子的意思而影响理解中心思想,要从整篇作品的角度来鉴赏作品。这里的“意”可以理解成是读者在阅读时的心理因素,也可以指作者在诗词中营造的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构筑的情境,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首先展现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到“枯藤老树昏鸦”的苍凉场景,进入到作者构筑的特定空间中。其次,再让他们试着展开想象,将作品中的意象融合在自己的头脑中,凝聚成具体的场景,交流互动,说说对这些场景的感受是什么。如有学生提出:“我能感受到苍凉的场景,想到作为旅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十分想要回到家乡,他渴望和家人团聚的和谐生活。”这样的解读基于整体展开,没有偏向个别词句,而是整体把握了作品的中心思想。

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意象丰富的特点,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作者创设的情境中,然后激发自己的感悟,从而起到“以意逆志”的赏析效果。

(三)知言养气,培养健全人格

“知言养气”和德育有很大的关系,指的是要让学生结合词句分析言辞的正义和邪恶,从而得到感悟,健全自己的人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赏析作品的时候,体会其中的正义力量,感受作者的情怀,端正自己的行事作风。

学习《春望》时,让学生结合作品感受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之心,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春天本来是美好的日子,为何作者会有悲哀痛苦的感觉呢?你能体会到作者的内心感受吗?”“花鸟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事物,为何作者会写‘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呢?”结合这些词句,学生感受到作者有着忧国忧民的情感。笔者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反思:“你在生活中,是否也会关心国家大事呢?是否也会为国家的发展而操心呢?”这样就让学生端正思想,逐步树立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

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大丈夫”的气概。在赏析作品的时候,教师也要让学生挖掘作品中的德育因素,并将其内化成自己的文学修养,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人。

二、多元整合,实现整体推进

(一)整合背景资料,理解复杂情感

要更好地展开《诗》教工作,就要强化教材处理,整合多元资料,引导学生整体推进,提升赏析水平和道德修养。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背景资料,将历史文献、作者生平等结合在一起,在此基础上赏析作品,理解效果就会更好,能解读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习《赤壁》时,有学生提出:“三国时候发生了那么多历史事件,为何作者要单单挑选赤壁之战来写呢?”“不少作者也写过赤壁,通常会展现想要建功立业的想法,为何作者会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感慨呢?”要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就要整合各种背景资料,笔者让学生搜索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资料,并了解杜牧的生活年代,了解其人生经历。在这个基础上赏析,学生有所感悟:“杜牧生活在内忧外患的晚唐时期,他本人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希望自己能帮助国家恢复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所以,他创作这样的作品,是为了警世,让统治者要从赤壁之战中吸收教训。所以他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在解析中,学生体会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同时也担心统治者不懂管理之道,其内心十分复杂。最后笔者再让学生结合作者的情怀,反思自己,说说普通人要如何关心国家大事,发表建设国家的良策。

教师要指导学生搜索并分析作品之外作者的生活经历、政治主张、思想个性、理想抱负等内容,此外还要和历史学科结合起来,了解作品创作的年代,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历史变故。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情感,提升感悟水平。

(二)整合意象典故,探究象征意义

在多元整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作品的意象、典故进行收集整理,说说各种不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着探究蕴藏其中的象征意义,最后总结归纳诗人的思想品德,说说对自己端正品行有什么启迪。

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组织学生总结课内外读到的各种古诗词,进行整理归纳,说说“月亮”意象背后蕴藏了怎样的文化内涵。如有学生总结提出:“月亮象征了团圆和思念,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中,作者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就体现了这样的情感。还有象征故土的诗歌,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就是这样的例子。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亮则象征了宇宙永恒,展现了历史沧桑。”笔者又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深入感悟:“那么,如果你是游子,会借助月亮寄托自己的愁思吗?你能感受到诗人身上的家国情怀吗?”“通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月亮意象,你能否说说苏轼身世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呢?这给你什么启迪?”学生认识到诗人常常怀着爱国之心,所以看见明月,就会生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苏轼也有这样的情感,但是他更多的是豁达洒脱之心,所以想到了宇宙无垠、天地永恒。

在整合意象典故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历史文化知识,同时也能更生动形象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最后他们再从古人的身上收获感悟,说说自己要如何端正行为处事的态度,这样就起到了德育的效果。

(三)整合生活体验,升华审美意趣

在《诗》教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而且还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感悟,升华他们的审美情趣,让他们不再被低俗的事物所迷惑,而是自觉追求高雅的情怀。

学习《登飞来峰》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你是否也有过登高的经历呢?在登高的时候,你想到的更多是什么呢?和作者比一下,看看你们之间有什么差距吧。”如有学生提出:“我在登高的时候,想到的是我要比别人跑得更快,要战胜其他人,第一个登上峰顶。”“我想到的是一边登山,一边欣赏美景,这是很愉快的事情。”学生发现自己心中的感怀,都不如作者更深刻,作者体悟了人生哲理,认识到:“如果要想不被世俗蒙蔽自己的眼睛,就要登上最顶峰。”在这样一番对比后,学生立刻感受到作者的审美情趣高于自己,笔者最后让他们也思考一下,如何才能在生活中提炼哲理,在欣赏自然美景的时候创作作品,抒发抱负,体现人生理想。

在运用“以意逆志”赏析古诗词作品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整体体会诗人的情感,更要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悟。这样就能让学生从古人的思想情怀中得到启迪,进而升华自己的审美意趣。

三、调动丰富想象,发展思维能力

(一)研磨言语符号,唤醒表象

学习古诗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的言语符号进行分析,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象,选择了哪些用词,能否替换成其他的词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差异。这样能让学生获得更真切的赏析感受,提升语言感悟和创造能力。

阅读《使至塞上》时,先让学生围绕作品的字词进行深入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里作者为何要用‘直、圆’这几个词语呢?‘烟’是怎样的状态呢,能否用‘飘、散’等词语呢,落日必然是‘圆’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这些问题让学生研磨诗歌的言语符号,并在头脑中构筑起具体的形象。如有学生提出:“这里的烟不是会四散飘散的那种,而是会笔直升起了狼烟,这样就和炊烟等烟火气十足的意象区别开,能更好地展现大漠苍茫悲壮的状态。用‘圆’我觉得能正好和‘直’形成对比,这样的视觉感更强烈。”此后,笔者又让学生结合作品的背景信息,思考作者何时创作此诗,想要表达怎样的情感。这样学生更能体会戍边战士的艰辛,同时也体会雄浑壮大的诗歌意境。

在分析言语符号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作品中的形象更加丰富逼真,它们从平面的文字中立起来,更具有立体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积累这样的文字,那么在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能合理运用,能更好地表达事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情怀。

(二)进行组合加工,艺术再造

在学生赏析古诗词的时候,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运用组合加工的方式,将各种意象融合在一起,形成动态变化的情境,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进入到场景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学生可以在加工中对作品进行艺术再造,从而提升赏析水平。

鉴赏《天净沙·秋思》时,让学生围绕“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深入思考:“如果单看这一句的话,是否还会给人温馨的感觉呢?这一句和‘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给人感觉截然不同。你能否在头脑中重新组合作品中的各种意象,说说作者如何将它们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感?”如有学生提出:“在我重组意象的时候,将‘古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想象成是作者身边的景物,而‘小桥流水人家’则是远处看到的景物,也是作者期待的事物。作者看到了他人的美好家庭生活,想起自己依然流落在外,不能和家人团聚,所以才会更加突出展现内心的孤独,体现‘断肠人’的真实情感。”通过重组加工,学生体会了诗人的情感,更好地还原了整首作品的意境。笔者最后再让他们对照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关心家庭的情感。

教师要结合作品的意境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找到各种意象在画面中的组合关系,并以图像为切入点,深层次解析作品,体会作者的思想境界,并提升自己的品行。

(三)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人格

在诗歌鉴赏中,不仅要让学生赏析物象意象,更要让他们感受人物形象之美。教师要让学生从诗歌中的词句入手,感受主人公的形象,体会其心理状态,然后基于“知人论世”的思想,了解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感受,最后再用“知言养气”的方法,优化塑造自己的人格。

在教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引导学生找到作品中展现作者形象的词句,说说他整体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学生从“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等词句中感受到这是一个贫弱的老者形象,他的生活境遇很不好。

此后,笔者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一个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的老者,最后会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的豪言壮语呢?同学们可以了解一下作者的生活背景和人生经历,感受一下他的人格魅力。”学生发现作者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了不少忧国忧民的诗歌,他用诗史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现了对普通百姓的担忧之情,体现了对国家的爱。

由此,作者的形象自然丰满起来。笔者最后再让学生对照自己进行反思:“如果是你的话,在贫病交加的时候,你更多会想到什么呢?能否想到和自己一样,生活不如意的人,并希望他们能幸福美满呢?”学生反思自我,提升了思想境界。

在初中古诗词赏析中,教师要认识到《诗》教的重要性,将古诗词赏析和德育工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提升审美情趣,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并反思自己的行为。

猜你喜欢

赏析意象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抚远意象等
我爱古诗词
意象、形神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步辇图赏析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