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地方戏曲的发展路径探索
——基于安徽农村黄梅戏调查

2022-11-23王凤娟

中州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黄梅戏带头人剧团

王凤娟

(河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长期在农村演出的地方戏曲,注重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对乡村文化的持续性发展与振兴有重要促进作用。2017年,中宣部等联合印发《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主要举措包括观看作品、促进戏曲艺术普及、培育农村戏曲团队等。[1]不少学者依据调查经验,对戏曲进乡村献言献策。有学者指出戏曲艺术对乡村文化建设具有提升乡民文化素质、加快文化扶贫步伐、传承乡土文化等重要作用。[2]认为村社戏曲演出组织的展演活动,具有促进家庭邻里和谐,形成友好诚信、公平清明、安定有序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作用。[3]有学者提出促进戏曲进乡村的具体措施,比如,分享了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具体经验,[4]分析了婺剧文化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困难,[5]提出了促进厦门集美区灌口镇布袋戏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等。[6]综上可见,目前学界对地方戏曲助推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积极作用有明确的认知,但对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地方戏曲发展的具体路径还缺乏深入的探索。在安徽农村深入调研黄梅戏生态的过程中,发现黄梅戏发展既积累了借力送戏下乡、奖励戏曲带头人、建设戏曲表演场所等成功经验,但也存在文化消费意识弱、产业化程度低等发展瓶颈。而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地方戏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可以从以下四种路径推进地方戏曲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一、采用“水戏”剧本,聘请“土编剧”润色

相比较其他娱乐方式中的低俗表演,无论是演员穿戴、舞台形貌、思想主题,还是展演过程,农村民营剧团演出的黄梅戏都较为质朴。尤其是剧目,往往是唱戏人根据数年的演出经验,在对观众的喜好、口味把握的基础上,根据故事情节的“架子”创编的乡村本色剧目,也称为“水戏”。这些水戏,大部分都是贴近农民现实生活的喜剧,故事情节简单,但演员即兴表演的水平很高,如临场创编演唱观众兴奋度高的唱词、滑稽夸张的舞台动作、有意无意的“犯错”都引得观众开怀大笑。池州市群艺黄梅戏剧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每年演出近200场,至今,为广大农村观众演出近2000场。结合寿、喜等民俗活动,该剧团演出已成为当地民俗生活中有声有色的风景。该剧团经常演出的乡村本色剧目主要有《婆与媳》《奇巧姻缘》《状元争母》《三娘教子》《逼母讨饭》《傻大姐吵嫁》《雷打张继保》《王月英卖子》《伤心婆婆》《逼子休妻》等。这些剧目往往表现孝敬父母、善待儿媳、救命报恩、孩子教育、因果报应等具有正能量的思想主题。虽然没有宏大的历史内容,也较少深刻的哲学内涵,但因与农村人的日常生活相关度高,农民听得懂,看得明白这些“草台班子”黄梅戏,因此很受当地群众欢迎。而这些思想主题对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除了基层民营剧团的演出有很多观众观看,戏迷在老年活动中心、文艺活动广场等场所的演唱活动,也有相当数量的观众。总之,各种形式的黄梅戏演唱已然成为安徽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但农村观众的文化消费意识比较淡薄。基层民营剧团的演出往往是出资人独自赞助,绝大部分观众基本上是免费观看,老年活动中心的戏迷演唱活动也属于自娱自乐性质的“玩耍”。

在调研中也发现,尽管乡村本色剧目主题较为纯正,但质量却参差不齐。部分剧目剧情过于突兀,唱词重复,甚至含糊其词,龙套演员上下场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短暂冷场甚至场面失控。建议主管部门聘请有经验的民营剧团“土编剧”①对这些剧本进行艺术性修改润色。这里特别指出两点:第一点,民营剧团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而且本色剧目的唱词是本团演员共同的创造,一般不轻易外传。无偿收集乡村本色剧本,很有难度。但如果是有偿收购,并承诺给予一定的润色修改后,反馈给民营剧团更好地使用,那么收集的难度将大幅度降低。第二点,邀请农村民营剧团的“土编剧”来修改剧本。一方面,由于他们长期演出,更了解农村观众的喜好,农村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关注点与城市观众有很多区别。另一方面,因为长期合作,更了解农村演员演唱的特点。农村演员自身条件有限,极有可能没有能力完成专业编剧要求的高难度演唱和表演。润色修正之后的本色剧本,邀请“土编剧”所在的剧团预演,然后请其他的编剧一起修改润色。定稿后,将最终的乐谱文字版剧本以及舞台演出影像分发给民营剧团,供其长期使用。

送戏下乡已成为农村戏曲演出的主要形式,功绩不言而喻,但在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首先,尽管教育部等部委联合督办了“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安徽省出台了“送戏进万村”政策,安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一定的制度,但对农村民营剧团的资助,还停留“调研补贴”“以奖代补”等不定期、不定量的补贴层面,还缺乏制度化,定期、定量的资助措施。尤其是针对中底层民营剧团的资助,更缺乏长效机制。政府资助进一步深化、制度化可以更大程度上激发农村民营剧团的积极性,给予他们明确的争取途径和奋斗目标。其次,送戏下乡应该扩大资助规模,增加展演场次。目前送戏下乡和“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整体上看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但平均到每一村、每一所学校的具体场次还很少。在调查中不少村民都反映每年每个村一场戏太少了。而“高雅艺术进校园”平均到每一所学校的展演场次也非常有限,很难形成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政府以公开招标形式开展“送戏下乡”活动等措施促进了戏曲演出市场的良性竞争,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串标或转包等恶性竞争现象,这与缺乏有效监管有直接关系。新的资助模式应该进一步加大资助过程的有效监管,以保证送戏下乡的质和量。

二、培养戏曲活动带头人,组建戏迷协会

调研中发现,安徽农村黄梅戏展演活动主要依靠基层民营剧团的业务团长、村干部、戏迷协会的会长、老年协会会长等戏曲活动带头人组织,展演活动产业化程度非常低。戏曲活动带头人对于展演活动的顺利展开具有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具有建立、维持、开拓演出市场的职能,也具有培养、塑造、宣传戏曲演员的作用。戏曲活动带头人是连接演出市场各方的主要环节,是演出市场形成的黏合剂。但随着整个戏曲演出市场的萎缩,农村戏曲活动带头人不断减少,而且年轻人越来越少,已经出现了断层的现象。因此,发现并培养一批乡村戏曲活动带头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乡村戏曲活动带头人一般都“懂戏”,有的还有参与演出的经历。性格上,往往具有开朗、乐于与人交往、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等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能积极地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往往因为长时间坚持不懈的经营,在圈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通过调研发现一批有潜力的带头人,难度不大。

培养乡村戏曲活动带头人,建议主管部门从三个方面展开。一、设置戏曲活动带头人相关奖项,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激励有潜力者成为乡村戏曲活动带头人。目前黄梅戏相关的奖项主要包括针对演职人员、剧团、剧目等的奖项,很少有针对戏曲活动带头人的奖项,这与戏曲发展中带头人的重要作用是不匹配的。二、在戏曲演出的淡季进行定期培训。培训期间,给予一定的培训和交通补贴,以减少参与培训活动的阻力,提高戏曲活动带头人参与的积极性。三、为戏曲活动带头人建立各种交往和邀演信息推送平台。带头人特殊的工作性质要求与社会各界保持广泛的联系,建立一些交往平台,尤其是网络交往平台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独木不成林,仅靠戏曲活动带头人一个人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主管部门积极鼓励在各村、各乡镇建立戏迷协会。在安徽农村,戏迷协会往往依托于老年协会,如长期跟踪调查的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夕阳红剧团②就依托于该镇夕阳红老年协会。2005年,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部分离退休干部职工发起成立了夕阳红老年协会,随后,成立夕阳红剧团。14年来,夕阳红剧团“积极开展文艺活动,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剧团克服经费不足、场地狭小等困难,坚持送戏下乡。每逢周日和节假日义务演出,为广大群众带来了欢乐和温暖,传递正能量”。③以2014年为例,该剧团义演65场次,送戏下乡25场次,组织专题演出12场次,共计102场次。具体包括:一、自筹资金,开展义务演出。每周坚持在夕阳红亭为广大群众义务演出。二、紧跟形势,开展普法宣传。应县国土局、司法局的邀请,剧团自编自演了《保护土地人人有责》《民事调解化纠纷》等剧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国家法律法规。三、精心编排,宣传英雄事迹。邀请专业人士编写了《平民英雄罗腊英》剧本,全体演职人员克服困难,精心排练,深入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本地平民英雄罗腊英的先进事迹,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四、送戏下乡,慰问孤寡老人。夕阳红剧团经常到各乡镇敬老院开展送戏慰问,为孤寡老人送去了欢乐和温暖,丰富了敬老院老人的晚年生活。2019年9月6日,池州市基层老年协会现场观摩会召开,并逐渐成为当地基层老年协会的典范。可见,乡村戏迷协会之于提高展演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修建戏曲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场,拓展乡村文化空间

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戏曲爱好者积极参与戏曲活动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学习演唱戏曲,而是借戏交友,充实生活。一定频次的社会交往,既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社会氛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在日益空心化的农村,老人的交往需求非常强烈,老年戏迷群体在不断壮大。“在一起唱戏”就需要相对固定的公共活动场所。而目前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建设还很不完善。另外,隔代抚育已经成为当代农村育儿的重要形式。在调研中经常见到中老年人带婴幼儿参与戏曲活动的情况。孩子在这样有“戏”的文化场域中,很容易耳濡目染,从而达到戏曲传承的目的。这样既丰富了儿童文化生活,传承了戏曲文化,也培育了未来的戏曲观众。况且广场容纳人员较多,便于大型文化活动的开展。在农村修建一批戏曲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对振兴乡村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比城市寸土寸金的状况,在农村修建活动广场基本上不需要太多的土地成本,毕竟农村的土地相对充裕。而且修建戏曲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可以根据村庄的具体状况,分阶段、分类型来建设。依据调研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三种类型来修建戏曲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广场。第一,修建简配型戏曲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广场。以安徽省青阳县高源村文化活动广场为例,说明简配型乡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大致规模和形制。高源村位于佛教名山九华山脚下,九华河、华阳河、长垅河绕村或穿村而过,风景秀美,是安徽省旅游示范村。该村争取项目和资金投资160万元建成了高源村村务中心。④其中文化活动使用最多的是中心前的广场。该广场主要设施是“美丽乡村大舞台”,舞台后端是具有徽派建筑特色的景观墙,墙体后是供演员换衣、放置道具的通道。舞台左右两边是栏杆。舞台前壁绘有三幅具有徽州特色的田园风景图和两幅花草图。观众座凳是村部常备的塑料高凳。整个广场除了舞台,几乎没有其他设施,但为戏曲等文化艺术演出提供了最为必要的舞台条件。简配型戏曲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广场只需要修建一个简易舞台即可,观众席可以根据村民实际情况给予配置。

第二,修建标配型戏曲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广场。以池州市贵池区渚湖姜村的农民文化乐园为例,说明标配型戏曲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广场的大致规模。从2014年起,“安徽将中央财政有关经费与省、市、县配套经费合并起来,每个行政村每年安排1万元农村文化活动和设施运转专项补助。”⑤不少村民利用这批经费建设了农民文化乐园。2013年,罗成渚湖姜村的农民文化乐园建成,该乐园设施相对比较成熟,主要包括相对考究的仿古戏台、戏房、景观墙、石凳、牌坊等。仿古戏台是在古戏台原址基础上重建的。戏台由两根仿古大理石柱支撑,戏台上部是木制雕花飞檐房顶,房顶内部绘有圆形龙凤呈祥图案,并下垂仿古六角灯笼一盏。戏台左右两侧均为马头墙。戏台后方是徽派建筑风格的戏房。戏房平时作为罗成民歌传习所、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指挥部的办公地点,也是农民文化乐园的图书室。戏台两侧的墙体上绘制了花鸟图案。而最具戏曲特色的是,戏房墙体上端绘制了8幅戏曲壁画,即《梁红玉》《甘露寺》《赵子龙》《黛玉葬花》《西厢记》《宝黛读西厢》《刘海砍樵》《岳母刺字》。这些戏曲壁画颇具徽派版画的风格,人物气质清丽、行为动作流畅、故事描绘细腻。至今,图像清晰,保存完好。与仿古戏台隔空相对的是徽派建筑特色的景观墙,高大的灰瓦白墙,肃穆雅致。除此之外,广场中,还有石凳、牌坊、垃圾桶等其他设施。罗成渚湖姜村的农民文化乐园基本可以满足戏曲表演的需要。

第三,修建高配型戏曲特色乡村文化活动广场。青阳县庙前镇夕阳红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280平方米,主要包括规模较大的戏楼、戏房、憩亭以及固定的观众座席等设施。戏楼的面积约为罗成渚湖姜村戏台的一倍,有四重帷幕。戏台两侧装有电子显示屏,便于观众及时了解戏曲唱词。戏台外侧是对联“淡妆浓抹演绎精彩人生,曼舞欢歌颂扬和谐盛世”。戏房正面外墙两侧分别绘制了《天仙配》《仙人下棋》。戏台后的戏房分为两层,包括协会办公室、换衣室、接待室、会议室、厨房、卫生间、图书室等。憩亭共三间,憩亭内有石凳、石桌等。戏台与憩亭中间的位置是五排固定的观者座席。戏台、戏房、凉亭式观众席,可以保证炎热、阴雨等天气时戏曲活动的正常开展。除此之外,凉亭平时还可以用作村民休憩和聚会的场所。除此之外,在戏曲特色的文化活动广场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修建经费。建议采用政府主导,村民自愿捐资的联合集资模式。政府主导,既可以减轻农民的资金压力,又为各项政府审批提供便利,减少广场建设的阻力。而村民捐资,既可以减轻政府的资金压力,也有利于后期的日常维护,毕竟村民个人捐资的设施,村民更爱惜,而且还可以解释各村修建不同类型广场的不均衡现象。由此可见,政府与村民联合集资可以扬长避短,利用各自的优势。二、乡村文化广场选址,尽量选择村民们平时经常集聚的地方。在调研中发现,在每个村基本上都有村民经常集聚的活动中心,一般位于村庄的地理中心或道路交叉口,有的是村庙、村部或者祠堂所在处。

四、建设固态戏曲文化景观,形成戏曲文化场

戏曲氛围随着舞台戏曲展演的结束而消失,不能产生常态化、持久性的影响。而固态的戏曲文化景观则可以与动态的戏曲展演形成良性的互动,弥补遗憾,共同形成可持续性的戏曲文化场。调研中发现,黄梅戏剧照、戏曲人物画、黄梅戏人物雕塑等固态戏曲文化景观,不仅可以美化人文艺术环境、提升地域自豪感,而且还可以传播戏曲知识、戏曲文化、戏曲故事等。固态的戏曲文化景观可以为村民口口相传戏曲故事提供“教材”和线索。农村儿童接触壁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机会不多,整体上艺术教育非常欠缺,而建设固态戏曲景观可以开阔村民的艺术视野,尤其是对儿童的艺术熏陶,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价值。而且建设固态戏曲文化景观还是对图像时代的积极回应。图像时代,也叫读图时代,是指当今的人们更愿意接受视觉形式的信息,也就是说人们更喜欢以看图的形式来了解信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图有真相”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一趋势对乡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建设戏曲文化景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要措施。但目前安徽农村,只有少许的戏台和戏曲壁画,雕塑等其他形态的戏曲文化景观很少见到。如果能在文化艺术短缺的农村建设一批固态的戏曲文化景观,势必对乡村文化振兴起到重要提升作用。

依据调研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村建设固态戏曲文化景观,目前还不现实,可以在乡镇先建设试点,如果效果好,可以逐渐推行,因此,可以分阶段、分层次建设乡村固态戏曲文化景观。一、在乡镇和规模比较大的村落建设一批戏曲摄影作品、绘画作品、书法作品的展览墙,画面以富含正能量的戏曲故事、戏曲人物、经典唱词、剧情介绍等为主要内容。雇请当地戏画家或民间艺人,进行整体设计,分批建设,并请专家记录设计、建设过程,保存档案。二、选择富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戏曲故事,尤其是地方戏曲中出现过的当地名人、著名故事,作为主要依据设计戏曲人物雕塑、景观柱等。取材于安徽故事⑥的黄梅戏固态文化景观很受当地群众和外地旅客的欢迎。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戏曲景观,不仅可以提升村民的戏曲文化素养,也可以提升村民的地域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同和共鸣。三、结合当地实际,建设一批戏曲名人故居、纪念馆等。严凤英故居、程长庚故居等已经成为当地民众了解戏曲文化、学习戏曲知识的重要途径。

五、余论

乡村文化振兴背景下推动地方戏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集资。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理应从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主导戏曲文化进驻乡村的各个项目。还可以借助富裕村民及戏迷个人捐资、乡镇企业的自愿挂名赞助捐资等方式进行集资,共同推进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戏曲项目建成后的维护与监管等需要制度化。可以依据村民实际制定《乡民公约》,指定乡村能人为后期维护和监管的负责人,政府部门定期抽查项目后期使用和维护状况,形成报告,定期向主管部门汇报。以上推动地方戏曲持续性发展的各项举措,不仅有利于地方戏曲的传播与传承,更有利于乡村文化的振兴与繁荣。

注释:

①在安徽农村民营剧团中,一般都有一位主要负责修改、润色、连接唱词的“土编剧”。如池州市群艺黄梅戏剧团演出的剧目绝大部分都是“土编剧”袁正荣“改编”的。除此之外,“土编剧”一般还可能负责剧团的其他事务,如袁正荣既是业务团长,也是琴师,有时也上台演出。

②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夕阳红剧团,实际上是一个老年戏迷协会,孙成友团长解释说,戏迷协会说成剧团,更显正式,便于承接黄梅戏演出。

③依据池州市青阳县庙前镇夕阳红剧团简介。

④该村务中心以“高源村文化活动中心”挂牌,事实上,该活动中心主要是村民委员会、村支部委员会、村民兵营、村级村务监督委员会等村设行政机构办公之处。当然也建设了“一场两堂三室”文化活动场所。

⑤汪家驷:《力推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十堰党史网,2014-04-14.http://www.sydsw.net/Archive/view.aspx?kind=00010025&id=44213.

⑥当代黄梅戏剧目中,有很多取材于安徽故事,如《徽州女人》《徽州往事》《大清贤相》等。徽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人才辈出,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典型形态之一,包括新安理学、新安志学、新安建筑、新安教育、新安画派、文房四宝等,是朱熹、戴震、胡适、陶行知等名人的家乡。

猜你喜欢

黄梅戏带头人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肖贤梅 孤岛脱贫带头人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继往开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带头人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