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模式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2022-11-23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性骨折骨质骨折

钱 岩

(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 , 辽宁 铁岭 112000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快,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日渐提高,使众多老年人都面临着骨质疏松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1]。老年患者的骨骼组织和关节功能会随着年龄的提高逐渐退化,如果加之骨质疏松的影响,会提升患者出现骨折的概率。在骨折的治疗期间,老年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如果缺少有效的护理方法会降低患者的治疗体验,并带来多种并发症,例如褥疮、泌尿系统感染、静脉血栓等[2]。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骨折后骨骼组织很难完全恢复正常,因此经常在骨折之后会导致老年人出现残疾或者死亡的状况,加重了家庭以及社会医疗方面的压力。手术治疗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方法,能够帮助老年患者尽快地恢复健康,缓解老年患者因病情而产生的负性情绪。在手术治疗期间,良好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有重要的影响,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概率,尽快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3]。聚焦解决模式是近年来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护理模式之一,可以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利用患者的个体力量提高恢复效果。现选择我院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的研究,现具体研究内容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8年4月-2019年6月接受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一比一分组的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2组。将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聚焦解决模式干预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59-77岁,平均年龄为(65.42±5.78)岁。对照组有20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为57-80岁,平均年龄为(66.23±5.12)岁。通过对以上2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距,可以进行实验比较。入组患者选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2)临床表现以腹胀、胸腰背疼痛为主;(3)经保守治疗无效,以手术方式治疗;(4)知情且同意;(5)病例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智力异常或精神异常;(2)凝血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心肝肾严重不全;(5)研究中途退出。

2 方法: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包括:(1)术前护理。①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对其病情进行全面评估,主要包括皮肤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疼痛程度等;开展健康宣教,结合患者文化程度、年龄等,以通俗易懂言语,将疾病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以此来提高其对于自身疾病的认知及自护能力;②心理疏导:因受病情影响,大多数患者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故而需主动与患者交流,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鼓励患者、安慰患者,向其讲解成功治愈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协助患者展开各项检查,按照医嘱给予患者服用药物,密切观察其用药情况;掌握患者骨折、腰背部的疼痛情况,并做好疼痛评估与护理工作;(2)术中护理。合理调整患者体位,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医师;做好术中保暖工作,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风险;(3)术后护理。①疼痛护理:结合患者疼痛程度,采取讲笑话、播放电视等方式,转移患者注意力,对于疼痛难以耐受者,可按照医嘱为其应用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②并发症预防:调整患者体位为外展中立位,防止其髋关节出现脱位现象,定期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交替采取仰卧位与半卧位,防止其发生压疮症状;积极预防并发症,并指导患者正确开展呼吸运动,做好会阴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密切观察患者骨折处是否出现血液循环异常现象,一旦发现骨折处肿胀或坏死,则应采取冷敷或热敷方式进行缓解,定期更换敷药,确保骨折部位处于干净、清洁状态;③饮食指导:结合患者饮食爱好与病情,为其制定出个性化饮食方案,以富含高蛋白、果胶成分、粗纤维、高钙类食物为主,进一步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帮助其形成科学性、规律性饮食习惯;④康复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之后,协助患者进行轴线翻身;结合患者病情,为其制定功能锻炼方案,展开股四头肌功能与踝泵功能锻炼,膝关节主动屈伸锻炼,每组20次,10-20组/d;(4)出院干预。指导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在出院当天对患者展开健康宣教,包括功能锻炼、活动休息、用药、饮食等内容,并在出院后以电话形式对患者展开随访工作,及时掌握其恢复情况,叮嘱患者定时至院复查。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之上使用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具体干预包括入院评估、构建目标、倾听患者想法、给予反馈以及进步性评价。(1)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分析并判断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将信息评估结果作为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4]。对患者讲述治疗方案的主要步骤,告知患者无需过于焦虑,并讲解有关成功治疗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2)构建目标:聚焦解决模式干预小组对患者病情进行讨论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行性措施。与患者共同讨论在恢复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在手术前向患者告知手术注意事项以及治疗效果。(3)倾听患者想法:与患者深入沟通,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倾听患者内心对待病情治疗的想法,并及时的将患者的想法与其家属进行沟通,共同努力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4)给予反馈:在患者进行术后恢复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患者正面的反馈和肯定,给予患者继续接受康复训练的信心,当患者依靠自身解决问题时,可以结合家属共同给予肯定,调整患者的治疗情绪。(5)进步性评价:实时对患者的进步进行评价,在评价过后为患者设置新的康复目标,让患者激发自身动力逐渐走向康复[5]。医务人员需要让患者将关注点从疾病本身移开,更多的关注术后的恢复进程,避免后续出现其他的并发症。

3 观察指标:(1)统计负性情绪评分,观察指标包括焦虑情绪与抑郁情况,分别以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来评价,采取6级评分法,焦虑/抑郁情绪随得分上升而越为严重,分别在干预前后各统计1次;(2)统计骨折愈合程度;(3)统计护理满意度,以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评价,总分95分,分为不满意(得分≤59分)、基本满意(得分在60分-84分),与满意(得分>84分);(4)统计术后并发症,观察指标包括切口感染、压疮及便秘。

5 结果

5.1 2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和焦虑情绪评分对比:在接受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为(61.2±5.0)分,焦虑情绪为(62.3±4.2)分;对照组抑郁情绪评分为(61.3±4.89)分,焦虑情绪评分为(61.9±4.34)分,经统计学处理,t=1.0654,0.5804;P=0.2900,0.5633,P>0.05。2组护理前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差距并不明显。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评分为(51.38±3.11)分,焦虑情绪为(52.13±3.05)分;对照组抑郁情绪评分为(55.64±3.95)分,焦虑情绪评分为(54.83±3.87)分,经统计学处理,t=5.3592,3.4656;P=0.0000,0.0009,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恢复效果较好,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5.2 2组患者出院后骨折愈合程度对比:观察组40例患者中,25例患者愈合程度为优,13例患者愈合程度为良,2例患者愈合程度为差,总体愈合良好率为95%;对照组40例患者中,13例患者愈合程度为优,18例患者愈合程度为良,9例患者愈合程度为差,总体愈合良好率为77.5%。经统计学处理,x2=12.9117,P=0.0003,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骨折愈合程度更好。

5.3 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中不满意8例,基本满意18例,满意14例,总满意例数为32例,总满意度为80.0%;观察组中总满意例数为38例,其中不满意、基本满意与满意各2例、20例、18例,总满意率达95.0%。经比较2组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x2=4.1143,P=0.0425。

5.4 2组术后并发症对比:术后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切口感染、3例为压疮、1例为便秘,总发生率为17.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压疮,总发生率为2.5%。经比较2组并发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x2=5.0000,P=0.0253。

讨 论

老年人的关节功能逐渐退化,经常会由于步态不稳而跌倒,进而增加了患者出现骨折的概率,影响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6]。根据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数据进行调查,发现多数老年患者在出现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同时还会伴有1种或者1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肺阻塞等。当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会提高患者的护理难度,并且在长期的卧床休养中容易出现泌尿感染、肺部感染、皮肤组织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面对众多疾病的困扰,老年患者在治疗期间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体恢复水平[7]。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因为病情的复杂性,需要接受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增加了医疗资源的压力,也让患者的家庭承担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骨质疏松症属于全身性、进行性的一种骨骼疾病,主要因受到骨微观结构出现退化或者是骨量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机体骨骼的脆性,在患病期间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酸背痛,受疾病因素影响,易导致患者脊椎椎体前部出现压缩情况,进而造成老年群体出现驼背、身长压缩等,病情严重者还会导致其呼吸受阻,产生胸闷、气短等症状,易导致患者椎体发生压缩变形现象,诱发其出现尿潴留、肢体麻木等症状的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故而尽早明确疾病类型,并展开有效治疗干预则显得尤为重要[8]。目前以手术方式对该类患者展开治疗,可得到确切疗效,基于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趋于成熟,通过借助影像学技术的引导,经皮肤将骨穿针穿刺至病变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来加固椎体,避免椎体发生塌陷,属于一种介入疗法,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手术用时短、不易损伤神经血管等优点,但手术毕竟属于侵入性操作,会给患者机体造成一定创伤,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其自理能力显著下降,再加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大多为老年人,机体免疫能力较低,各项生理功能呈衰退状态,导致患者手术风险较高,且对于手术了解较少,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除了予以规范化手术操作以外,还应提供有效、科学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及时消除其不良情绪,以积极态度面对手术,对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及改善患者预后起着积极意义[9]。既往临床以常规护理为主,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结合患者病情,被动向患者展开护理服务,不仅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同时也不符合现代化护理的发展,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9]。近年来,基于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与进步背景下,促使医学模式发生转变,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再侧重于治疗效果,重视提高患者预后质量[10]。本研究中,经比较常规护理与联合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发现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接受护理前抑郁和焦虑情绪评分相差并不明显,P>0.05;在接受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52.13±3.05)分、(51.38±3.11)分,低于对照组的(54.83±3.87)分、(55.64±3.95)分,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达95.0%,高于对照组80.0%。通过在强化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工作,可增强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了解与自护意识,促使其能够掌握疾病治疗措施、治疗效果与预后效果等,进而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开展,形成良好护患体系。在聚焦解决模式的干预下,老年患者的心理负性情绪会有所缓和,明显提升了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加快速的恢复。通过应用聚焦解决干预模式,可以激发患者内心的积极性和潜能,让患者努力克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使老年患者形成良好的治疗心态;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骨折愈合总优良率比对照组高,分别为95.0%、77.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17.5%。通过展开并发症预防、体位护理、疼痛护理、饮食干预等,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缓解其疼痛,增加其舒适度的同时,还能增强患者机体抵抗力,促进其尽快康复。

总而言之,对于因老年骨质疏松而出现骨折的患者而言,使用聚焦解决模式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加快患者髋关节的恢复速度,提高骨折的愈合效果,对患者的术后恢复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值得在今后借鉴。

猜你喜欢

性骨折骨质骨折
膝关节炎伴关节外胫骨应力性骨折个体化手术的分型与治疗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吃钙片就能预防骨质疏松吗?
10 Threats to Ocean Life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什么情况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吗?
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什么区别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吃洋葱防骨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