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角色

2022-11-23杨生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家校双减作业

杨生军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华藏寺镇岔口驿小学 甘肃武威 733299)

“减负”一词成为摆在当前教育界的一个最热门的话题。当前,由于受升学率影响,学校之间为了名次之争,进行加班加点的补课;学生之间为了分数比拼,进行忙里忙外的校外补课。这样一来,减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透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形成越减越重的不良影响,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多年来的减负令变成了一纸空文,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严重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给家长带来了焦虑和繁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有的学生,不堪忍受学习上的重压,走向极端,造成悲剧。因此,“双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比如,明确要求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能力,以及更好地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等。这就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也从原来单一的教书匠走向全面育人,需要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职能。那么,一线教师如何在“双减”政策下交出满意的答卷?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1]。

一、教师是家校携手的桥梁

真正的教育不是靠刷题刷出来的,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结合,包括家庭和睦、自我驱动等。“双减”下,家校关系如何变得更加紧密?

1.打造平台,为家长“开班”解焦虑

随着“双减”落地,学生压力得到减轻,但有些家长却焦虑了。作为老师,可以专门为家长“开班”授课。在网络上开设政策解读、家教指导、学生成长等“双减”专题课程,向全体家长定期进行推送。或者开设“家长热线网络平台”,家长可以咨询问题,也可以反映问题;设立“家长服务中心”,利用校级、班级的家长委员会,畅通家校沟通渠道。

2.把家长请到课后,共同参与“服务”

与学校沟通,可以把家长请到课后,参与“服务”,分享经验。家长们来自不同的行业,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广泛的兴趣爱好,把家长请进课堂,参与课后服务,利用好这些资源,也能收获家长们的支持。例如,让家长给孩子们讲述防震减灾等安全知识、设立家长理事会机构,调动家庭乃至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2]。

3.将心比心,换角度思考问题

最近,班级里有个孩子在课间玩耍的时候摔伤了。这时候,我们就要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这个孩子当成我们自己的孩子,希望他早日康复。同时,作为班主任,要特别地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每天至少要有一个微信或通过电话来了解孩子的恢复情况,同时要查清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家长一个明确的答复,让家长觉得不委屈。

4.家校关系的核心:“做最好的自己”

除了教学实力,沟通质量是我们做好自己的重要方面。在家校沟通上,老师们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遇事先找自己的原因,然后找出改进的方法。用这样的心态工作,老师的脸上总有笑容,心里总有阳光,心态积极了,沟通就有一个好的开始。例如,某班孩子在校出现了同学之间的矛盾,家长可能会单方面只相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强硬责怪对方同学和老师。这时候老师们需要保持“空杯”心态,微笑倾听,让家长宣泄,然后才是不带任何偏见,耐心解释,还原事实。

建立、维护家校关系,需要日常做很多细致的工作,例如成立各级家委会,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走进校园、体验课堂,举办“家长讲堂”等,鼓励老师们多与家长沟通等等。学校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实力是关键,做到在家长说问题之前就把自身调理好了,这才是家校关系的核心[3]。

5.老师的语言措辞要注意精准性

“双减”会引发一系列变化,老师和家长的关系也需要在慢慢磨合中适应。作为教师,不能因为个人情绪或者言语的不注意而让自己很多努力付诸东流。都说老师和家长是孩子前进道路上的双桨,如果双桨步调不一致,受伤害的一定是孩子。“双减”政策下,老师和家长如果把所有问题的出发点都放在孩子身上,也许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6.有边界才会有成长

事实上,任何工作都应该有边界。家长和老师都要明白,家校之间需要合作,更需要界限。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矛盾,家长怎么说孩子也不听。作为老师需要替家长想一些办法,但如果家长已经从老师这里获取了方法却不应用,老师就应该让家长自己多去领悟。作为老师,可以帮助孩子去解决知识上的困难;鼓励孩子克服一些心理上的障碍;告诉家长一些帮助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方法。家长有家长的责任,老师有老师的角色,这里的边界需要分清。

7.学校为教师提供更多支持

“双减”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作为连接学校和家庭的“桥梁”,老师不仅要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沉下心、俯下身做好学生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还需要得到更好的保障和帮助。学校管理者要把约束性的“红绿灯”换成引导教师主动作为的“导航仪”,指导教师改变课堂教学、优化作业布置、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学校管理者从整体进行推进。

二、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曾说到一个故事:区教研员去听一位历史老师的课,因为这位历史老师的课上得实在太精彩了,以至于教研员们一个字都没有记录。课后,教研员们问这位历史老师:“你的课上得这么精彩,你用了多长时间来备课?”这位历史老师回答:“这节课我用了一生的时间来备课,事实上所有的课我都是用一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只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是15分钟。”可见,教师读书是备课,研学旅行是备课,教师心智成熟、人生阅历积淀与丰富更是备课。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从我们教师角度来看,备课是无止境的过程,涉及教师的生活、学习、教学等活动。从课堂内涵变化来看,课堂教学应由过去的“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向“师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建构知识”,这种转型要求备课必须由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共同参与。备课过程是师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不能狭隘地认为备课是教师的工作,上课才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结构化准备,需要我们超越自己,大胆创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情感发展等需求出发,研究教材,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搭建有效教学平台。

三、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教师要想将课堂上的学习延伸到课后,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的知识,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要在作业设计中体现实践性和探究性[4],以此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1.实践性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自己进行实践,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设计本学科的实践性作业。例如,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作业实践性操作不容置疑。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计算一下教室的周长;待学生放学回家后可以任意寻找长方形物体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它的周长。再如,二年级学习了“千克和克”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拎一拎一斤菜的分量、一袋米的重量,感受物体的重量后,估计一下不同物体的重量,看你猜对了吗?”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学习了“毫米和千米”后,让学生绕着学校的操场走一千米,加深对“千米”的认识,感知它的长度。通过这些亲身实践,学生自然而然对知识加深了体验和理解。

2.探究性作业

简单重复抄写作业只会让学生觉得疲惫,不能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探究性作业注重实践性,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等可以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逐步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利用书本上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例如,我们在四年级数学中学习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项目进行调查;有的学生选择对“班级里同学们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进行调查;有的学生对“本班喜欢参加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人数”进行调查;有的选择“课余时间最喜欢读什么类型的书”进行调查。利用以前学过的数据收集、整理进行初步数据的收集,再用新的“条型统计图”进行绘制,不仅使学生产生了积极完成作业的兴趣,而且使前后知识得以贯通,培养了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解放孩子的手,让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口,让他能说;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让他能看;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接触大自然。”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课堂需解放学生,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一起合作探究。为此,师生要共同创设共同探究的教学环境。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

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教师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五、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将课后服务课程进行分类:一是学生自主课程,即完全由学生自主实施的课程,包括自主学习、自主作业、自主阅读;二是学校统一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包括:科技制作、少儿编程等“求真”课程;三是挖掘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特色课程。经典诵读、名著导读等“人文”课程;舞蹈团、口风琴、鼓韵飞扬、竖笛、葫芦丝、电子琴、版画艺术、水粉画艺术、国画艺术、花样跳绳、足球、排球、乒乓球、墨香书法、劳动课(植物种植经营课)等“臻美”课程。学生全员参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在各类课后服务活动中释放天性、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增强体质,将课后服务打造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双减”政策出台,身为教师的我看到了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决心和力度,“双减”将减轻家长的负担,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有了希望。“双减”并不是让我们去盲目减负,这样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业质量。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积极更新教育理念。这样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让教育向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靠拢。

猜你喜欢

家校双减作业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共育合力托起明天的太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