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湖市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2022-11-23

现代农机 2022年4期
关键词:平湖市单产核心区

张 健

(平湖市当湖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314200,浙江嘉兴)

粮食生产安全是人们生活的最基本保障,也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压舱石。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绿色健康大米逐渐成为人们的首选。平湖市当湖街道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5.8 ℃,年平均降水量1 250.4 mm。当湖街道先后建立了国家级“双低”油菜、万亩绿色稻米、蘑菇生产、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等多个现代农业园,形成了种蛋、野鸭、蘑菇三个特色产业。为示范引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当湖街道按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组建了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探索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技术攻关团队,周密制定了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狠抓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不断创新、集成、组配高产栽培技术,成效显著。

1 实施主体基本情况

2021 年度平湖市当湖街道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探索项目具体由当湖街道黄家浜村飞逸家庭农场实施。平湖市当湖街道飞逸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主要种植大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种植规模从原先的13.3 hm2发展到目前的近133.3 hm2,对本地粮食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农场主黄建强为平湖市农业科技示范户,平湖市当湖街道飞逸家庭农场多次参与省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市级粮食高产示范创建、市级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肥药及新品种的试验推广和平湖市良种繁育等工作,得到了上级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飞逸家庭农场于2017 年被评为平湖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20 年在7.3 hm2稻田进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索;2021 年开展优质早稻繁种,面积为15.9 hm2,单产达6 750 kg/hm2。

2021 年平湖市当湖街道飞逸家庭农场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项目面积为73.3 hm2,其中13.3 hm2为核心区,种植品种分别为秀水121、秀水14、秀水6127、浙辐粳83、甬优12、嘉优中科6 号等。核心区常规稻目标单产为5 100 kg/hm2以上,示范片水稻平均单产要求在4 875 kg/hm2以上。

2 技术研究措施

(1)组建领导小组。根据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探索的需要,结合平湖市当湖街道实际情况,成立了由省农科院、嘉兴市农科院和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专家等为主要成员的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强化组织保障,做到技术有指导、措施有落实。

(2)制定实施方案。由于项目建设要求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对测土配方、培肥地力、适期播种、精量播种、水浆管理、病虫草害精防治等环节及人员分工都作了详细规划和周密安排,确保技术研究有保障。同时,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也高度重视,多次组织专家来到田间地头进行指导,特别是在核心区水稻生长的几个关键节点及病虫害的发生前后进行现场指导,保证核心区水稻高产增收。

(3)明确目标责任。实施领导小组从技术指导、技术实施、技术培训等方面入手,做到责任明确,协同合作,充分调动了每位参与人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了每个人的智慧和才干,确保技术研究、探索和实施进展顺利。项目实施服从专业技术专家的系统安排,注重发挥土专家在实用技术应用上的优势,确保技术研究顺利完成。同时,浙江省农科院和嘉兴市农科院的专家多次来到现场进行调研,对核心区的实施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新技术、绿色防控设备的引进、新的高产技术推广及机械化等方面进行立体式指导。

(4)重视演示观摩。组织家庭农场工作人员开展设备运用及技能专项培训,从品种引进、日常管理、技术操作等环节入手,做到培训人员听得懂、会运用。项目实施期间,多次组织规模种植户走出平湖市考察新品种、新技术,有效提高种植技能和水平。每年召开三次水稻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和技术研讨会,推动平湖市水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5)宣传带动影响。结合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会、考察会、观摩会和研讨会,不定期邀请浙江省农科院、嘉兴市农科院和平湖市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对接农场开展技术讨论,不断开展技术分析与总结,并通过报纸、电视台和公众号宣传技术研究进程和成果。

3 实施的关键技术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研究和探索项目示范核心区种植的品种主要为秀水121、秀水14、秀水6127、浙辐粳83、甬优12、嘉优中科6 号等,具体实施的关键技术情况如下。

(1)培肥地力打基础。通过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在6 月5 日前后开展第二次翻耕时采用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技术,构建一基一追施肥新模式,有效减少化肥使用量和用工量,切实降低水稻生产成本。

(2)适期播种抢农时。适时播种不仅确保水稻产量和品质,而且便于前后茬作物排布管理。核心区内安排5 月14—20 日进行机械化育秧,6 月10—15 日进行机械化移栽,秧苗间距保持在22 cm×30 cm,有利于通风、透光,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3)精量控制配技术。结合以往水稻生产经验,核心区内采用精量播种结合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技术,根据本地农技情报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量控制在52.5 kg/hm2左右,为大穗的形成和成穗率的提高奠定扎实基础。

(4)水浆管理要科学。开好排水沟,确保大田排水通畅,有效提高土壤通气性。大田水分管理严格实行“沟水浅栽、薄水护苗、湿润分蘖、及早搁田、干湿养穗和灌浆”的灌溉技术。幼苗期秧苗扎根竖芽,通气才能扎实根,秧板以湿润为主;6 月初2 叶1 心初蘖期,灌薄浅水上秧板,结合施断奶肥、除草抑草;7 月15—20日稻苗拔节期,适度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促壮秆健根,防止烤田过迟或不烤或过度;8 月10 日左右孕穗、抽穗期田间不断水;10 月灌浆期需湿润灌溉,干干湿湿、干湿交替,以气养根促健壮,防早衰。

(5)测土配方巧施肥。①在核心区的13.3 hm2开展水稻缓控释肥应用示范,通过应用缓控释肥,构建一基一追施肥新模式,减少追肥次数2 次,减少化肥用量13%。施用基肥缓控释肥750 kg/hm2,控制总氮肥用量,在第4、5、6 叶时各施氮肥150 kg/hm2,共施450 kg/hm2氮肥。②其他核心片以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为基础,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和施肥等基本内容,为核心片确定施肥数量、选择肥料品种、施肥时期和改进施肥方法等提供技术服务,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氮肥的施用要“前促、中控、后稳”,单季晚稻田在施用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控制总氮肥用量。第一次一般在播种后10 d(6 月25 日左右),施105 kg/hm2,作断奶肥;第二次在播种后20~25 d(7月5—10 日)施分蘖肥尿素150 kg/hm2;第三次在7 月20—25 日,施壮秆肥尿素120 kg/hm2,加钾肥138 kg/hm2;第四次在8 月15 日左右,施穗肥尿素75 kg/hm2。施用复合肥的,可在第二次或第三次施用,一次施用534 kg/hm2,替代尿素与钾肥。穗肥一定要在群体叶色褪淡落黄(顶4 叶叶色淡于顶3 叶)基础上才能使用。群体叶色一直不落黄,则穗肥不施。

(6)病虫草害精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落实植保专管员定期调查,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核心区确保比常规用药减少1 次。根据病虫害发生形势,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积极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粮食生产的病虫害损失。

4 项目完成情况与效益分析

4.1 技术完成情况

项目区内优质高产良种覆盖率达100%,各水稻品种性状、产量表现优秀。综合采用秸秆机械化翻耕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叠盘出苗“1+N”育供秧、水稻机械穴直播、水稻缓控释肥应用、水稻两壮两高栽培、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高产栽培技术,全方位确保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有效推进。

根据核心区自然生态状况,对示范方的5 块田进行理论测产,测产面积0.367 hm2。常规稻有效穗为352.5 万穗/hm2,穗粒数为156.6,穗实粒数为145.6,结实率为92.9%,千粒质量为25 g,理论产量最高单产为12 831.0 kg/hm2,最低为10 567.5 kg/hm2,加权平均单产为11 699.25 kg/hm2;杂交稻有效穗为222.0 万穗/hm2,穗粒数为301,穗实粒数为261 粒,结实率为86.7%,千粒质量为23 g,理论产量最高单产为13 327.5 kg/hm2,最低为12 384.0 kg/hm2,加权平均单产为12 855.75 kg/hm2。

平湖市农业农村局于2020 年11 月18 日组织专家对示范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实收测产6 块田,面积为4 266.9 m2,常规稻平均单产为12 060 kg/hm2,杂交稻平均单产为12 510 kg/hm2。

经农场实测,示范区内核心区常规稻平均单产为10 560 kg/hm2,杂交稻平均单产为12 075 kg/hm2,示范区其他区域常规稻平均单产为9 750 kg/hm2,杂交稻平均单产为11 250 kg/hm2。

4.2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通过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实施,综合水稻品种在性状、产量、效益方面的表现,示范区常规稻平均单产比非示范区的8 415 kg/hm2高1 335 kg/hm2,增产15.8%。杂交稻平均单产比非示范区的10 545 kg/hm2高出705 kg/hm2,增产6.7%。采用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种植水稻,有效实现了稳产增产,增加了农民收入。

(2)社会效益。通过实施项目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有效提高了土地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粮食生产稳步发展,减轻优质耕地减少的压力,促进绿色粮食产业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直接和间接地为当地农民创造接受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机会,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对促进当地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5 项目建设体会

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不仅需要加强农业基础条件建设,高效合理利用和节约水土资源,提升单位农田产出能力,而且也需要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应用,进一步转变粮食生产方式。

(1)品种及时更新。实施粮食作物良种工程推进行动,有效破解种什么粮难题。加快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多抗广适、节水省肥、适宜机械化的新品种,通过有效引领示范,筛选出适合本地生产的优质粮食品种。形成可推广应用的配套种植技术,将一些高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进行示范和推广,为品种的更新换代打下坚实基础,为粮食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2)加强技术培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统一安排、精心实施项目,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带动更多农民学习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素质、专业技能和应用科技的能力,对符合条件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有效破解“谁来种粮、种好粮”难题。

(3)锻炼科技人员。坚持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相统一,通过项目实施,科技人员更多参加到实际项目工作中来,迫使他们学习先进适用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使整个科技队伍的技术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效锻炼科技人员意志品质,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形成一支有事干、能干事、干好事、作风硬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4)建设标准农田。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做到“四个禁止”。完成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整治优化工作,严格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行动,破解基础薄弱难题,特别是设施设备年久失修的田块。标准农田建设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耕地产出率和水资源利用率,能更好地发挥各项配套技术优势,有效促进粮食绿色高效生产。

(5)建设粮食品牌。实施粮食品牌建设行动,依托“金平湖”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品牌效应,有效破解平湖大米市场竞争力不强难题。以扶持做强平湖市稻米产业农合联为重点,充分发挥粮食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建立 “产业农合联+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基地”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入区域公用品牌运营,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生产,让平湖市民吃上放心优质的平湖大米。

猜你喜欢

平湖市单产核心区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总产单产好于常年
谁的蛋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平湖市中小学美术教师绘画作品选登
中国花生新品种应用技术进步率的影响研究
论提高广西农垦国有龙北总场红江橙单产途径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松萝山茶园现状及发展建议
平湖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