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性假瘤、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2022-11-22吴春燕何川东陈正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征象胸膜影像学

吴春燕 何川东 陈正国 赵 丹 周 莉 赵 玲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 (四川 绵阳 621000)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死亡人数在肿瘤死亡人数中居首位[1]。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肺癌死亡率已高达12%~15%左右[2]。肺癌在临床上分为中央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以及弥漫型肺癌,以周围型肺癌最为常见[3]。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咳痰,且痰中带血等症状,还可能伴有低热等异常现象[4]。肺炎性假瘤是指肺内的良性肿块,而并非真正的肺部肿瘤,本质为肺部慢性炎症导致肺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继而引起病变而形成的肿块,因此称之为炎性假瘤[5]。肺炎性假瘤一般以影像学检查为主,根据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分为浸润型与肿块型,且以肿块型居多[6]。由于肺炎性假瘤存在癌变的可能,在临床诊断中该病时常与周围型肺癌混淆[7]。因此,为进一步探讨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所收治的98例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98例肺炎性假瘤及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在45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39~67岁,平均年龄为(52.41±2.29)岁;在5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0~68岁,平均年龄为(51.87±2.53)岁。

纳入标准: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为炎性假瘤或周围型肺癌者[8];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完整者;无造影剂过敏史者。排除标准:幽闭恐惧症患者;癫痫患者;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采用Discovery CT750 HD 64排螺旋CT(美国GE公司)为检查机器,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螺距1.108;Rot.Time 0.75s;探测器的组合:0.625×64;扫描层厚5mm;重建间隔5mm;窗宽:肺窗W-1300,纵隔窗W350;窗位:肺窗C700,纵隔窗C40。扫描基线与肺部矢状面垂直,扫描范围为自肋膈角扫至肾上腺。造影剂选择碘比乐300mg/I或欧乃派克300mg/I,注射速度为2~3mL/s,剂量75~100mL。平静呼吸下闭气扫描,平扫完成后注射造影剂进行双期增强扫描,即20~25s扫描动脉期,50~60s扫描实质期,如发现病变时则需进行延时。细微病灶用间隔1mm的薄层进行重建。

1.3 观察指标 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在边界、“分叶”征、“桃尖”征、胸膜“凹陷”征,以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的CT征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通过(±s)描述,计数资料通过率或构成比描述,并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 通过比较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CT征象,结果显示,周围性肺癌患者在“结节”、“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较多于肺炎性假瘤患者,在“桃尖”征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的征象较低于肺炎性假瘤患者(P<0.05);在“空洞”、“边界”、“钙化”等征象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影像学征象

2.2.1 肺炎性假瘤 在45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中,均为单发病灶,其中左肺22例,右肺23例,上叶18例,中叶7例,下叶20例,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部分边缘稍模糊,密度较均匀,“分叶”征及“空洞”征少见,可见局部胸膜增厚;纵隔内肿大淋巴结少见,未见明显胸腔积液,增强扫描延时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

2.2.2 周围型肺癌 在53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24例,右肺29例,上叶23例,中叶5例,下叶25例;腺癌32例,鳞癌15例,腺鳞癌6例,直径约为2~3cm,病灶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细短密集,伴有少许钙化,可见胸膜“凹陷”征,且支气管血管束肿大较为明显,增强扫描中延时期持续强化不明显。

3 讨 论

目前我国的肺炎性假瘤患者以中年人居多,且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9]。在临床上常用CT作为诊断该病的检查方法,因为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与密度分辨率,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清晰图像,从而便于观察细微病变及进行对比,有利于该病的明确诊断[10]。周围型肺癌主要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其次是鳞癌与腺鳞癌。该病患者在早期一般无明显症状,但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胸痛、血痰等症状[11]。在临床上,CT是周围型肺癌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周围型肺癌根据在CT中的表现分为结节型、空洞型以及浸润型,其中,以结节型最为常见[12]。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都具有咳嗽、咳痰、发热、胸痛等表现,临床上常难以鉴别这两种疾病。由于CT扫描有着可显示肺部结节或肿块,且便于观察其形态、内部结构、密度变化以及增强时的强化程度等优势。所以,临床上常用CT检查来鉴别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13]。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报道了关于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在本文回顾性分析中,肺炎性假瘤在影像学表现中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大部分边缘较为光整,少许边缘稍模糊,可见磨玻璃影,局部胸膜增厚,“分叶”征及“空洞”征少见,纵膈内肿大淋巴结少见以及增强扫描延时期病灶呈持续性强化等征象,这与程蓉等[14]所报道的肺炎性假瘤CT征象基本一致。另外,本文回顾性分析中的周围型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细短密集,伴有少许钙化,可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这与徐锋等[15]所报道的周围型肺癌CT征象基本一致。本文比较了98例患者的CT征象,结果显示,周围性肺癌患者在“结节”、“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较多于肺炎性假瘤患者,在“桃尖”征及延时期持续强化的征象较低于肺炎性假瘤患者(P<0.05);在“空洞”、“边界”、“钙化”等征象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可通过CT检查观察并比较其影像学征象后,可有效鉴别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

综上所述,CT可作为鉴别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的检查手段,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征象胸膜影像学
胸膜多发孤立性纤维瘤 2例CT诊断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卵巢甲状腺肿影像学分析1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防治
从草书艺术中的视觉形式看波洛克的抽象画
良、恶性甲状腺肿块的临床研究及超声及CT的征象分析
2015有梅生,不!不仅是梅生 之友与梅生共同开启“世遗影像学”大门
结肠癌致肠梗阻的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