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的莱辛短篇小说集《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

2022-11-22龚选艳

长春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莱辛雪人婚姻

龚选艳

(河池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对杰克·奥尼克的考验》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合集之一,2019年在国内首次译介。虽然小说集里19个故事各自独立,但是它们都从某个侧面反映了莱辛对人类文明进行的审视,包括对人性、婚姻制度、福利制度、政治和环境制度等人类文明各要素的审视。因此,本文依据20世纪英国的社会历史现实对小说集中的各篇小说进行主题分类解读,领悟莱辛对人类社会提出的警示。

一、对人性的审视

正如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所称,莱辛“以怀疑、激情和远见审视了一个分裂的文明”。在这部小说集中,莱辛用了两篇小说来完成对人类群体的共性即人性的审视,一篇是《有关一个受威胁的城市的报告》,一篇是《雪人的思考》。两篇小说都以科幻的形式来呈现,以非人类的视角观察和思考人的行为和反应。第一篇小说以一项外星人的科考任务为主线,描绘了这项任务的背景、目的、执行过程、遇到的障碍及最终失败的过程。这项任务的考查对象就是人类某个受到威胁的城市,据外星人观察发现,该城市在五年内将会遭到毁灭或严重损害。于是,外星人打算向居住在该城的人们发出警告并“把居民迁移到其他地方,缓解对那地区的冲击”[1]221。然而,当他们按计划登陆这个星球——地球之后,发现这些人类的行为和反应超出了他们的预想,难以理解——无论是年长的年轻的,收到再三警告之后,都表现出“不会害怕”的心态。当然,这个“不会害怕”不是勇敢的表现,而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在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尝试后,外星人最终宣告任务失败,离开了地球。自始至终,“我们什么也没做到。我们也不能理解造成他们缺陷的原因。在我们熟悉的其他星球上也没有与此类似的物种”[1]254。通过外星人的目光,莱辛将20世纪人们冷漠、矛盾的心态和自私自利丑恶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无情的揭露。

《雪人的思考》同样以非人类生物为切入点,只不过主人公换成了长得更像人的雪人(野人)。小说开头介绍了雪人的背景:这是一种有书面记载的生物,第一次出现在二战时关于苏联的回忆录或游记里,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篇新闻报道里,“那是一只很大的灵长目动物,完全用两只脚走路的二足动物。5英尺8英寸至6英尺6英寸高,身上长着6英寸长的红毛。它的脸是猿和尼安德特人的混合……”[1]391。出乎意料的是,小说并没有像传统小说那样从人类的角度去观察雪人的行为,而是通过雪人的视角来观察人类的行为。这也是该篇小说的成功之处。通过雪人的改变,莱辛让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的优势。人类能够制造火种并用火来取暖、烹饪食物,能够种植粮食自给自足,能够盖房子遮风挡雨,知道贮存食物过冬,知道洗澡,知道在一个专门的地方排便,等等。所有这些文明行为都被雪人看在眼里,并影响和改变着他。然而,正当雪人越来越相信人类并越来越像人类的时候,人类却追捕了他并在他脚上放置了追踪环。小说在雪人沉重的痛楚、矛盾和思考中结束。“我要去找他们,并告诉他们我的感觉,但是,现在他们不是我的朋友了,我怕他们,可是我总想着他们。”“我一直在想他们。我要同他们在一起。我要成为他们。为什么我不能成为他们?为什么我们如此不同,我不能成为他们?”[1]410雪人的遭遇代表了莱辛对地球上其他物种的怜悯,雪人的思考也代表了莱辛对人性的思考。人类文明的外衣掩盖不住其野蛮的本性,人类对雪人的控制预示着人类对自然界的霸权。人类是不会真正跟其他物种平等相处、做朋友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才是他们的目标。雪人的呐喊也体现了莱辛内心深处的生态主义精神。

二、对婚姻制度的审视

20世纪变化最大的要数女性的地位、家庭的功能和两性关系了。20世纪是妇女摆脱家庭束缚、取得独立人格的一个世纪,妇女的地位在20世纪有很大提高[2]2。由于妇女取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经济单位的功能便逐渐消失了。在这种情况下,性爱便是家庭唯一的基础了,而性爱的结束便意味着家庭的破裂[2]5。20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和女性平等离婚权的获得,进一步撼动了婚姻的基础。“无限制的性”和愈发自由、松散的婚姻关系催生了新的两性关系,如不婚主义、婚外恋、同性恋、群婚甚至乱伦等,使得英国的婚姻家庭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两性关系也趋于复杂和混乱,且进一步衍生了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和生存危机等社会问题。亲身经历这些巨变的莱辛对这个日益混乱、疯狂的世界充满了质疑,她用女性的敏锐和细腻揭露生活的真相,对世界宣告不满,尤其是20世纪的60年代。她在自传中写道:“我对60年代的态度可能有些偏激,那是因为我真实地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都生活在60年代的结果当中。如此多的人最后进了精神病院或者监狱。”[3]

在小说集中,莱辛用了9篇小说(约占全书一半的数量)来书写对复杂多样的两性关系和岌岌可危的婚姻关系的审视。其中既有未婚者的不婚主义宣言,也有恋爱中的男女之战;既有婚姻中的出轨、猜忌,也有面对再婚时的犹豫和斟酌。小说《我的朋友朱迪思》审视了不婚主义女性的精神世界;《相互之间》描绘了以婚姻作为保护罩的兄妹乱伦关系;《对话》呈现了人们面对婚姻的彷徨、困惑与矛盾的心理;《个案随笔》和《喷泉》共同探讨了传统的婚姻观对人们的影响,前者描绘了按照传统婚姻观生活的悲哀,而后者则告诉我们,即使违逆了传统婚姻观,仅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同样会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一封未寄出的情书》和《崇高职业附带的好处》凸显了性与爱情的偶然性和戏剧性;《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和《意大利套衫》则描写了婚姻生活中的不忠与猜忌。

可以说,通过这9篇小说,莱辛为我们刻画了一幅多维立体的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婚姻生活群像。由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经济上的独立,加上60年代性解放思潮的影响和女性平等离婚权的获得,婚姻的实质已然发生改变,由缔造经济生产的基本单位变成了爱情的归宿。因此,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婚姻制度更多地沦为一种传统形式的保留。在这种背景下,就产生了像《我的朋友朱迪思》里认为“情妇的角色更适合她”的大龄不婚女青年朱迪思和《对话》里不想“为了安全而卷入婚姻”的“她”。而即便人们选择了结婚,婚姻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相互之间》里,婚姻沦为了不良行为的遮羞布;《个案随笔》里,婚姻成了下层阶级通往中层阶级的工具;《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里,看似幸福完美的婚姻却充满了不忠、谎言与欺骗;《意大利套衫》中,十年的好姻缘也终将遭遇经济危机和信任危机的挑战。经历了两次婚姻,也经历了时代的巨变,莱辛对于婚姻和两性关系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无论是婚姻还是不婚,没有哪种关系是完美的。婚姻也有着时代的烙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莱辛所做的,就是不向时代献媚,而是带着审视的目光,揭露社会存在的问题,希望社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对福利制度的审视

20世纪中叶,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各种立法涉及到伤残、老年、产妇、孤儿、精神病患者、鳏寡、儿童等等[4]。福利制度使贫穷问题得到很大缓解,而未能彻底消除的主要原因就是老年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养老金、医疗保健等福利的开支日益扩大,英国政府启动了延迟退休的立法程序,且对各种补助加以砍伐,申请补助者要经过严格的财产审核。这样一来,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被排除在社会救助线之外。20世纪80年代,英国达到正常退休年龄并小于70岁的老人中,有5%的人继续从事全职工作,大约10%的老人选择从事兼职工作[5]。在福利制度下,大家庭向核心家庭演变,老年人往往脱离自己的子女独自生活,子女们平时也不常回去看望老人,对年迈的父母缺乏应有的关爱。老年人成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小说《福蒂斯丘太太》和《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就是莱辛对艰辛地生活在社会边缘的老年人的生活现状的披露,表达了莱辛对现有福利制度的不满。

《福蒂斯丘太太》是莱辛以曾经的邻居——两位职业妓女为原型的。福蒂斯丘太太是年老的妓女。她从事这样的“职业”是因为她没有其他的生存手段。但是这份“职业”让她丧失尊严,遭人非议,任人蹂躏。故事里,弗雷德(一个住在楼下的十六岁少年)出于对她“职业”的厌恶和某种心理上的扭曲,用了半瓶酒迫使她(一个比他父母都年长的女人)出卖自己的肉体,并用恶毒的语言去谩骂、侮辱她。她虽然很不情愿,却无力反抗,在体力上,她不是年轻人的对手,在法律上,她的“职业”是违法的,不能向警察求助。面对少年的侮辱,她只能含着眼泪默默承受,屈辱而卑微地活着。

《一位老妇人和她的猫》中,赫蒂虽然有四个子女,但是多年来“只有一个女儿给她寄圣诞卡,除此之外,她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因为他们都是体面人,有家,有好的工作,还有车。而赫蒂并不体面”。“自二战结束后不久她丈夫在一个及其寒冷的冬天生肺炎死去以后,她长期过着独身生活”[1]191。在她身体还强健的时候,她喜欢推着一车五颜六色的旧衣服沿街兜售,“即使没有养老金,她也活得很好”[1]196。当她租住的那个社区要被政府改建的时候,她只能跟其他的老太太一样搬到郊区的收容所去“等死”——因为有子女的人不符合政府的救助条件。为了不跟她的猫分开,赫蒂带着它躲到无人居住的待拆迁的破房子里。冬天来了,没有屋顶的破房子既不挡风也不挡雪,加上她年老体衰无力再出去赚钱养活自己,最终在她七十岁的那个冬天饥寒交迫地冻死在那个破屋子里了,只有那只猫陪伴她度过了临终前的几个夜晚。赫蒂的处境是英国众多被子女抛弃的年老父母悲惨生活的缩影,在莱辛的笔下,一只流浪猫都比人有爱,不禁让人反思这看似充满温情的福利制度背后的冰冷。

四、对政治和环境制度的审视

由于自己独特的成长经历,莱辛对殖民主义、种族歧视和政党政治有着深刻的体会,这些主题也成了莱辛小说主题的常客。《在部办公大楼外面》是一篇政治讽刺小说,说的是某个非洲国家的两位代表(各带一名秘书)在等待英国一位部长的召见,以便共商宪法修改之事。德武里先生是个标准的政治傀儡,“我们人民的领袖拿了白人的钱,背叛我们的人民,这已不是第一次了”[1]50。他整天只知道吃喝嫖赌,甚至在面见部长时都醉得站不稳,而这样的人却是“大家公认的领导”,要代表国家“发言”。可笑的是,这位“伟大的领导”遭人下毒险些丧命,还得订制一件防弹衣来防身。另一派的政治领袖克温齐先生也好不到哪里去,对手德武里食物里的毒就是他下的。为了掌握大权,他还用一个部长的职位让一无是处的德武里退出竞争。莱辛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非洲一些英殖民地国家领导人的无能、腐朽和可笑刻画得入木三分。这个故事同时也讽刺了英国殖民地当局对这些地区的政治操纵。

《摄政公园的一年》、《狮子、树叶和玫瑰……》以及《另一座花园》描写的是作者曾经的伦敦住所旁边的公园。从小在非洲农场长大的莱辛,对大自然有着一种天然的热爱。在她的自传里以及她的非洲小说里,不乏对非洲大自然的细腻描写,那是广阔的、野蛮的、不受人类约束的大自然,植物和动物在那里恣意地生长、生活。而伦敦的公园却恰好相反,它们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那里有世上各种鸟类和动物。一棵树是从黎巴嫩移植过来的,另一棵是加拿大的。”“运河边上有一片荒地,可以在那里摘黑莓,有野草丛生的田野可以躺,滚,做爱,或者遛狗,或者踢足球和打板球。”[1]287可以说,所有的公园都是为人类而精心设计的,是为了服务人类而存在的。非洲的大自然是粗犷的、令人敬畏的,是需要人类去适应的,而城市里的公园是温顺的、精致的,里面的植物需要人精心地照顾,里面的动物也习惯了人的喂养和观赏。“节目排练和演出的这一整段时期内,这些鸟在筑巢、孵蛋、喂小鸟。”“或许是它们看不到我们,根本不把我们当回事,只把我们同残羹剩饭联系在一起。”[1]144有时候,公园里可以同时上演几十个独立的“剧本”,有人演的,也有动物演的。有的人在谈情说爱,有的人在打板球,有的人在睡觉,有的人在看大象表演,有的人在喂麻雀和鸽子,等等。在这看似和谐的公园景象背后,实际上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操控,是人类对其他动物生存和自由权利的剥夺,是对自然法则的蔑视。

在莱辛观察入微的描写中,在她优美细腻的笔触下,我们感受到了公园带给人们的惬意,同时也察觉到了这些动物植物们为人类文明所做出的牺牲。《摄政公园的一年》中,莱辛表达了对城市环境的担忧和对人们的愤慨:“难道说,清除发臭的垃圾是违背他们原则的?”“难道他们相信大自然有能力修复这一切?”[1]149在《狮子、树叶和玫瑰……》中,莱辛不止一次地进行假设和拷问,拷问人类这种文明的模式、这种城市风貌的意义所在。“假设我这时刚从火星上下来,我会怎么看这个有着许多野兽、多彩花草和游人的公园呢?”[1]214在《另一座花园》中,莱辛对圆形花园边上的那尊塑像的描绘就表明了她的态度:“那是一个姑娘抱着刚刚长出小角的小山羊”,“那个姑娘望着那只小动物,而小动物却望着远处从冰冻的水中升起的闪光的黑人男孩和美人鱼。”[1]291尽管话不多,但这些语句无疑都表明莱辛写这3篇小说不是为了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抒发她对被人类圈养起来的自然的同情,是对人类文明的另一种审视。

五、结语

总之,由于独特的人生经历,莱辛一直在国别、种族、信仰与身份的变化遭际中探求生存的意义,驱策自我写作[6]。她不会无病呻吟,她怀着希望社会能够出现变化的心态,指出20世纪下半叶英国的问题,以完成她改变社会的心愿。通过对小说集进行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文学批评,我们可以看到文字背后莱辛深厚的人文关怀。她对人性的拷问,对女性和老年人的关怀,对婚姻的审视,对政治的鞭挞,对自然的热爱,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当莱辛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撕开人类文明的外衣,我们不禁感到强烈的刺激而留下眼泪。希望人类文明的社会能够朝着更温情、更包容、更理智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莱辛雪人婚姻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雪人伴童年
雪中的雪人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
多元化文化视角下的多丽丝·莱辛小说研究
雪人
门当户对的婚姻最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