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视域下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
——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阐释

2022-11-22马健永

关键词:世界性民族性中华民族

马健永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250358

引言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确立,标志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入崭新境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实现了又一次与时俱进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宽广博大的理论视野、赤诚为民的政治情怀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使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更加蓬勃葳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上创造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1]。这一伟大思想既植根于中华民族广袤的神州大地,又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发展福祉。因而,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特质,是在立足民族性、彰显世界性的基础上实现二者有机融通的理论结晶。

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浓郁而深沉的民族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追求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接续奋斗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民族性特质是这一伟大思想最鲜明、最深沉、最基本的思想表达形态,也是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理论精髓和思想主旨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民族性特质贯穿并渗透于这一伟大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发展过程,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发扬光荣民族传统、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开启民族复兴征程的核心优势所在。

1.1 这一伟大思想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优秀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全体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劳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价值理念、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等精神成果的长久积淀和高度凝练[2]。它既彰显着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又是一个民族的远大志向和理想信念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3]170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塑造了这一伟大思想独特的民族气质和精神品格,也为激发这一伟大思想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为这一伟大思想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厚重、鲜活而生动的文化生态。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历史流变清晰完整地刻画出中国人民在生产劳动及个体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追求,呈现出一幅具有“立体”“多元”效果的生动图景,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文化素材和丰厚的思想资源。每个民族的优秀文化作品都力图全景式地展现本民族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与文化发展形态,民族文化魅力的提升离不开民族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推广,离不开民族文化弘扬形式的丰富和创新[4]。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独立的民族文化的国家在世界上是立不住、行不远的。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历经磨难而不衰,靠的就是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5]339在这一伟大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中,中华民族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它既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又是社会和谐的融合剂,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持久而强劲的影响力。

中华民族文化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发展积淀了宝贵的思想智慧与深刻的理性思辨。中华民族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命脉,而且还是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挺起民族脊梁的动力源泉。从历史维度看,这一伟大思想离不开民族文化历史长河的渊博源泉。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墨家文化、工匠文化、兵家文化等交相辉映,既如百脉泉水,涌流不竭,又似绚丽夺目的璀璨明珠照耀着中华文化版图的巍然高地。这一伟大思想充分发挥和借鉴了民族文化中“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哲学理念、“为政以德”“仁民爱物”的政治思想、“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谐理念。总之,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培固起了“民族特色”之根脉。

中华民族文化为这一伟大思想奠定了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悠久的民族文化决定着这一伟大思想是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是党和人民打开工作新局面、掌握战略主动权的可靠保障。中华民族文化不仅是党和人民科学治国理政的丰厚文化滋养,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基因,而且还是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显著优势[6]。作为国家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文化所倡导的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优良风尚,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夯实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根基,有力拓展了这一伟大思想的传播范围和实践载体。

1.2 这一伟大思想秉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民族传统

民族传统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生存发展及历史演变的总体进程中所积淀和确立起来的风俗习惯、道德规范、生活态度与处世原则等精神遗产的综合体现[7]。中华民族传统生动诠释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品质传承、发展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我们在新时代开展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源头活水。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传统。”[8]习近平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3]164当今世界,面对各种目不暇接的文化纷扰现象,我们只有坚守民族本根,才能更加从容自信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伟大思想坚持立足民族传统、放眼未来,坚持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深刻把握住了中华民族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时代意蕴与现实基础。

这一伟大思想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中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高贵品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传统格言警句都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中“革故鼎新”“刚健有为”的理念和品格。习近平正是继承了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优良民族传统,才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的战略气魄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到新时代新阶段新境界。比如,构成这一伟大思想关键组成部分的“新发展理念”,便是在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中庸》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9]。这种“天人合一”思想是“新发展理念”能够形成和确立起来的重要思想渊源和文化基础。

这一伟大思想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10]今天,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反映在习近平所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1]的宏伟蓝图之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是指引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灯塔,同时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的生动诠释和集中彰显。“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12]。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寄托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情感,代表了中华民族风雨如磐的精神信仰,是这一伟大思想能够得到广泛认同并引起社会共鸣的重要原因。此外,这一伟大思想所倡导的“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24–25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不懈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崭新表达方式和有效实践路径的必然结果。

这一伟大思想充分借鉴和吸收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民本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等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构成了这一伟大思想中最深刻最基础最核心的思想元素和价值准则。“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14]。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等治国理政方略,无不彰显着传统民本思想的高超智慧和思想光辉。

1.3 这一伟大思想致力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3]13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既构成了这一伟大思想的奋斗目标和逻辑旨归点,同时也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民族责任感。习近平坚持从人民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中汲取思想智慧和前进力量,明确指出:“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5]30

这一伟大思想明确提出,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实现民族复兴历史伟业必须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和挑战,善于打破旧观念旧体制的禁锢和束缚,才能在伟大斗争的激流涌动中充分汲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前行的正能量,主动把握伟大斗争的战略制高点[15]。进行伟大斗争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消极落后观念,坚定不移地以这一伟大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并将其融入伟大斗争的各领域和全过程,才能激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内生动力,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6]72。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是一场需要人民攻坚克难的硬仗,只有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构筑起勇往直前、克敌制胜、坚如磐石的战斗堡垒,为民族复兴伟业的实现点亮胜利的曙光。

这一伟大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建设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以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总抓手,以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着力点,围绕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开展持续探索,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锤炼党性品格,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团结奋进、无坚不摧、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而不懈努力[17]。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的顶梁柱和制动阀。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仅需要智慧、勇气、能力、眼界,更需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团结意识,只有把这一伟大思想作为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才能在建设伟大工程的新征程中梦想成真。

这一伟大思想号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18]3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所开创的崭新事业,这一宏伟事业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就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工作主线,统筹推进各领域各环节建设与改革,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民族复兴梦想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又支撑起民族复兴伟业的“四梁八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一条光明正确、前程似锦的康庄大道,又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16]75。只有沿着这条道路稳步前行,我们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迈出铿锵有力的步伐。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备高瞻远瞩的世界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是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科学理论,而且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具备高瞻远瞩的世界性特质。关于世界性,马克思曾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 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19]166–167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越来越紧密,习近平在充分借鉴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所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深刻思考和分析了当今世界长期遗留下来的诸多复杂矛盾和问题,为世界人民的和平发展与幸福安康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2.1 这一伟大思想具有鲜明而独特的开放性

这一伟大思想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充满活力的严密理论体系。习近平明确指出:“放眼未来,开放合作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20]这种开放性特质不仅体现在其各个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之中,更反映在其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之中。

这一伟大思想产生于开放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之中,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其具备开放性特征。当今世界正处于开放性、多元化的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代。在这样一种既五彩缤纷又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如何正确解决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各种矛盾和挑战,成为这一伟大思想必须回答和正视的时代课题。列宁曾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21]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善于立足全球视野来认识和观察问题,敏于从历史纵深处思考和分析矛盾。这一伟大思想深刻把握了当今世界各种力量、各类矛盾、各方因素的内在逻辑、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完整准确地透视到当今世界纷繁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运动规律。

这一伟大思想紧密着眼于中国与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共同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善于抓住中国与世界的普遍联系来观察和分析各类问题,充分意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立足中国与世界在各领域的紧密联系和团结合作来思考问题、制定战略、谋划对策。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5]442“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3]266。新时代,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联互通迈入新阶段,深刻认识中国与世界协同发展和互动交流的实现方式与运行机制,对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具有全局性价值和战略性意义。

这一伟大思想具有开放性的国际战略视野。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必须善于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审视和分析问题,以全球化视野和开放性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习近平强调:“世界各国人民应该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张开怀抱,彼此理解,求同存异。”[22]109这一伟大思想既立足中国现实国情,又着眼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既来源于理论和实践的长期探索,又体现了对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它的开放性的国际战略视野还突出表现在其善于凝聚世界各国人民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强调摈弃相互倾轧、民族隔阂、彼此掣肘等国际纷争和乱象,在真诚信任、互利共赢、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2.2 这一伟大思想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

这一伟大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它以更加宽广博大的全球性战略视野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正确揭示了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分析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迫切问题和重大挑战,指出“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想相通”[3]64。这一伟大思想的包容性特质极大地拓宽了世界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知视野,使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全球范围得到集中彰显,并以一种极具包容性的思想感召力和理论说服力引领着世界各国人民走向“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23]的包容性发展之路。

这一伟大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其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深入思考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等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尤其是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系统分析和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的协同发展问题、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问题,运用永恒发展的观点探究和论证了中国与世界的和谐共生问题、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互鉴问题。“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18]162“要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24]。辩证思维方法是贯穿这一伟大思想生成和发展全过程的一条方法论主线,这一方法论所特有的包容性特征又使得这一伟大思想能够广泛联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民。

这一伟大思想的包容性体现在其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中。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2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非凡魄力,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在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伟大思想的广泛包容性便彰显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中。它的强大包容性离不开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有力支撑,这一伟大思想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当今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一系列时代新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深刻揭示了国际社会中相互激荡与交织的一系列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联系,彰显了其海纳百川、开拓进取的恢弘气度。

2.3 这一伟大思想蕴含广泛持久的世界影响力

这一伟大思想有利于重塑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这一伟大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严密理论体系,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外交、国防、生态、军事、科技等诸多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方面,它主动将诸多新理念、新举措、新战略囊括其中,倡导各国之间建立平等尊重、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习近平明确倡导各国要以诚相待、平等对话、互利共赢,积极构建公平正义、民主团结、和谐有序的国际新秩序。“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 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5]546。这表明,伙伴关系已成为这一伟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联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使中国与世界各国日益成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

这一伟大思想能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强劲动力。经济全球化是在人类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个环节日益精细化、集约化、一体化的过程及其必然结果[26],同时也是商品和资本实现跨国界、跨时空、跨民族、跨地域运动与循环的客观历史过程[27]。这有利于全世界的生产要素和劳动资源打破时空的局限,在全球各个国家间自由流动,从而实现最优配置和动态平衡。经济全球化既反映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优化升级与上升运动,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28]。对此,习近平明确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5]477因此,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发展进步准备了客观条件、奠定了时代基调,而这一伟大思想的确立和完善又有力地推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伟大思想致力于为全世界打造一种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愿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要把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看准、看清、看透,从林林总总的表象中发现本质,尤其要认清长远趋势。”[5]442树立世界眼光、把握时代脉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团结和号召世界各国人民,不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坚定不移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平等化,坚定维护多边体制的权威性和主导性,为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全球发展新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既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又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实现新飞跃的动力和方法。民族性是这一伟大思想的独特身份标识,也是联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的精神纽带。世界性反映了这一伟大思想的宽广战略视野,成为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总之,民族性与世界性既相互依存、相互贯通又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二者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中,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思想主旨中,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中。

3.1 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的形成、确立和发展过程中

民族性成为这一伟大思想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民族性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品格及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精神面貌等的综合,它体现着历史文化延续性的情感与思想认同[29]。马克思曾指出:“我们自己创造着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创造的。……那些萦回于人们头脑中的传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虽然不是决定性的作用。”[30]这一伟大思想正是在立足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特征的基础上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伟大思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民族特质、民族禀赋、民族性格,这样才能深化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和把握。民族性特质深刻影响着这一伟大思想的基本原则、核心理念和价值导向,并赋予21 世纪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世界性贯穿于这一伟大思想形成、确立和发展的全部过程。马克思曾指出:“世界交往的趋势不仅出现在物质生产领域,而且也出现在精神生产领域,从而使各民族的精神产品逐渐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19]1这里马克思强调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产品所蕴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性”价值。这一伟大思想突破和超越了时空、地域、民族、国家的界限,成为引领世界人民携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31]“我们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32]6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不仅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的博大情怀和世界视野,而且还为世界人民主动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33]的和谐世界奠定了基础。因此,世界性成为这一伟大思想发挥战略引领功能、联通中国与世界的一把金钥匙。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深度融合是这一伟大思想一以贯之的鲜明理论品格。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34]民族性和世界性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集中反映了这一伟大思想的严密逻辑体系和辩证思维特色,为全面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35]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动力源泉和思想保障。民族性为我们指明了这一伟大思想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大思路,世界性谋划了这一伟大思想的宏观战略部署,二者的辩证统一使得这一伟大思想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运筹,又有微观层面的政策设计,从而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协同发展的道路方向、目标任务、基本遵循。

3.2 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主旨之中

民族性以崭新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构成了这一伟大思想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民族性孕育和发端于中华民族5000 多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和文化传承之中,是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确立民族自尊的精神根基和思想之魂,也是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宝贵精神养料。这一伟大思想的科学内涵就是在坚持和发展这种独特鲜明的民族性特质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族性特质以富有时代气息的崭新内涵和话语体系丰富并发展了党和人民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战略,使这一伟大思想成为党和人民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引领性标杆[36]。

世界性品格以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理念丰富和提升了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色。面对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云谲波诡的形势和环境,只有观大势、明大理,才能定大局、谋大业。习近平指出:“要站在时代前沿观察思考问题,把党和人民事业放到历史长河和全球视野中谋划。”[5]10这一伟大思想在立足世界性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凝聚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共识,回应了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全人类指明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放眼世界和整个人类社会,理论指引和实践探索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历程就是这一伟大思想不断由理念转化为行动、由思想转化为实践的辩证运动过程。

民族性与世界性共同彰显于这一伟大思想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价值理念和战略主张之中。这一伟大思想确立了新形势下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的相互支撑、交融互鉴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指引[37]。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前进动力,也是我们建设和谐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现实需要。无论是我国自身发展,还是世界各国的协同发展,都离不开这一伟大思想的理论指引和精神激励。“中华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32]314。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既是我们党推进理论创新的鲜明特色,又是我国实现由“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这一伟大飞跃的关键法宝。

3.3 民族性与世界性融通于这一伟大思想贯彻落实的具体实践中

民族性能够为这一伟大思想的贯彻落实指明清晰而完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华民族的独特民族品格不仅集中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而且还体现在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民族性特质为人们更好地学习领会这一伟大思想的精髓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民族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32]76。中华民族所特有的进取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人民群众践行这一伟大思想的信心和勇气,进一步打开了理论向实践过渡和转化的广阔舞台[38]。新时代新征程,唯有大力发扬和挖掘这种民族性特质,才能进一步释放科学理论的真理力量,以理论和实践辩证统一所蕴含的强大能量推动中国号巨轮驶向光辉的彼岸。

世界性特质为这一伟大思想的外化于行开辟了广阔的世界舞台。世界性集中反映了这一伟大思想对人类共同利益的思考和关切,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秩序的基本主张,也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兼济天下”“协和万邦”的博大情怀和坚定信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39]。世界性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伟大思想的实践形态、理论形态和表达形态,有机统一于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协同实践中,而且还为我们打开了新时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成为联通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精神纽带和可靠桥梁。世界性源于历史、源于实践、源于人民,也是这一伟大思想能够开创一系列具有世界意义的发展道路、制度模式、价值体系的必由之路。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融通成为这一伟大思想由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助推器。民族性凝结着中华民族所蕴含的独特文化传统、历史文脉和核心价值,而世界性既贯通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交融交往,又彰显了中国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和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巨大影响力和不可替代的建设性作用。“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22]112。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每一种文明的崛起和演进,无不伴随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相互激荡和深度融合,由此既锻造出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独特民族气质和精神品格,又为世界文明的百花园增添了朝气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4 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既是党和人民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根本遵循,又以其民族性和世界性的鲜明理论品格深化了党和人民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性认识。因而,这一伟大思想既赢得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又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有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一伟大思想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通的特质,才能用更加科学的战略眼光、更加高远的国际视野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只有以这一伟大思想为指引,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战略前瞻性,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坚定的意志品格、博大的世界胸襟,武装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使这一伟大思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历史进程中真正转化为党和人民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定海神针”。

猜你喜欢

世界性民族性中华民族
“缺失的伊甸园”:约瑟夫·奥尼尔《地之国》中的美国民族性反思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世界文学理论史建构的新突破
传统春节视觉意象设计理论问题思考
如何开展好校园足球运动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