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卫城文化”助推乡村振兴
——以慈溪观海卫镇为例

2022-11-22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315315沈新军

新农村(浙江) 2022年3期
关键词:观海乡土特色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 (315315) 沈新军

成校主要承担着教育培训服务功能,让当地乡村活起来、“乡土文化”留下来,更好地发挥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和推动力,为乡村振兴助力。浙江省慈溪市的“卫城文化”就是观海卫镇的“乡土文化”。观海卫镇地处杭州湾南岸,是浙东地区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古镇之一,有着1200多年的建镇史和600多年的建卫史。明洪武年间的抗倭斗争,为观海卫留下了一座“卫城”,当时号称东南沿海四大卫(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观海卫)之一。经过600余年的历史沉淀,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卫城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古镇璀璨的人文景观和纯朴的民情风俗。观海卫镇社区教育学院以“卫城文化”研究为切入口,以卫文化为基础,拓展卫文化的外延,挖掘整理观海卫镇固有的“卫城文化”,以文化为载体,服务社区,振兴乡村。

1.“卫城文化”的主要内容

根据近年来地方文化的研究与总结,提出了观海卫特色“卫城文化”的外延式主要包含了六大文化要素:抗倭文化,这是观海卫镇“乡土文化”最主要部分;古镇文化,以鸣鹤古镇为代表的江南特色小镇;人文文化,以“五绝名臣虞世南”为代表的历代先贤,荟萃纷呈。近代更有吴锦堂等爱国人士;建筑文化,如“汤家大屋”“胡总兵府”“姜家洋房”等,形成了具有卫城特色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观海卫在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多种别具风格的民俗特色,如“十番古乐”“师桥高抬阁”“卫里头燕话”等;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观海卫曾两次被革命领袖毛泽东提及,一次1926年大革命时期的农民暴动,一次是1955年五洞闸创办了全国第一个高级合作社。

2.“卫城文化”面临的传承危机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观海卫“卫城文化”也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着衰落、沉寂乃至消亡的危险处境。主要是“三无”问题:一是无传人。“卫城文化”的传承人和艺人普遍年龄较大,年轻人又不愿学习传统技艺,人才匮乏。二是无演员。面对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大批的社区居民从事三产或出外打工,有些“卫城文化”活动组织不起来,锣鼓助兴表演已成为人们的记忆。三是无观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追求的是强烈的视听刺激,导致“卫城文化”在现代城市文化中难以找到展示自身的恰当形式和平台。

3.“卫城文化”传承的意义

“卫城文化”是一种生发于农业基础之上的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性色彩,是特定地域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体现。“卫城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发展,尤其是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观海卫人来说,观海卫“卫城文化”是一项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支撑这座城镇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灵魂和源泉。在打造“观山观水观海卫”的江南小镇名片中,传承和弘扬观海卫“卫城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4.“卫城文化”的推广途径

研究挖掘需要不断深入,传承推广更是迫在眉睫。如何在社区居民中推广,需要对文化要素的具体分解落实,观海卫社区教育学院通过对文化要素的内容进行分类,包括:古镇风貌、山水名胜、人物荟萃、教育先锋、抗倭群英、民俗乡规。通过六大文化要素,衍生到六大篇幅的乡土特色文化,具体的推广途径如下。

一是编印观海卫特色“乡土文化”读本,免费发放各村社区居民。社区学院编写了一套18本的《观海卫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其中12本与“卫城文化”有关。

二是社区学院每月举办“卫城讲坛”,邀请本土专家给社区居民讲述“乡土文化”。坐在教室听老一辈或文化贤人讲述生动有趣的当地故事,成了不少社区居民的爱好。

三是出版观海卫特色“卫城文化”研究成果,注重“卫城文化”成果的传承。社区学院对已有的观海卫特色“卫城文化”研究成果和“卫城文化”课题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出版通俗易懂的有关观海卫“乡土文化”资源的宣传手册;编写《观海卫镇志》。

四是结合“华龄乐学”工程,在老年大学中开设观海卫“卫城文化”课程。观海卫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21165人,占户籍人口的16.9%。这些人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士,对观海卫的历史、民俗有一定的了解。

五是立足大教育背景,以特色“卫城文化”熏陶社区青少年的成长。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家乡建设的生力军。观海卫镇中小学近14所,学生近一万多人,在不断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社区教育平台,运用观海卫“卫城文化”特色教育资源,浸润和陶冶中小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从小接受地方文化的熏陶,感受先辈们质朴的情感、勤劳的作风和伟大的创造力,从而形成深厚的乡土感情。使观海卫镇真正成为他们容得下躯体,记得住乡愁的故乡。

六是依托社区社团组织,创新传承“卫城文化”。创新传承载体,扩大“卫城文化”群众基础。农村社团组织来源于民间,活跃在农家院落。目前,观海卫镇共有戏曲协会、民间艺术协会、作家协会、摄影协会、书画协会等6个民间社团组织,共有会员600多人。各村(社区)也建立了文体团队,形成村村有团队、村村有演出的文化氛围。这些民间社团组织为传承和弘扬“卫城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载体。

社区学院通过设立非遗工作室、培养非遗项目传承人、艺术节非遗项目现场展示等方式对文化遗产进行“就地保护”,不仅保护遗产本身,更是保护其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空间。同时,深入研究,编辑非遗读本《观海卫非遗名录。

猜你喜欢

观海乡土特色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观海
江澜新潮
乡土分外妖娆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谁在背后说你坏话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