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平台的科技期刊四封审读模式探索
——以中国科学院主管的科技期刊为例

2022-11-21孙冬花付成尧万晓燕朱亚娜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版权页中英文科技期刊

孙冬花 沈 杰 付成尧 万晓燕 王 琪 刘 彤 贺 萍 朱亚娜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报》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100093

2)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编辑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100093

3)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文献与信息管理中心,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100093

4)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100717

四封作为科技期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标识期刊的作用,还能形象地体现期刊的编辑出版质量和风格特色[1]。然而,多年来,在“重内容轻形式”之风的影响下,四封编排的规范性未引起期刊编辑部的足够重视。目前仍有部分期刊在四封编排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有违国家标准及规定的问题[2-3],这不仅有损期刊的外在风貌,而且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期刊发挥信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整体功能[4-5]。近年来,随着业界对期刊出版形式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期刊四封开始受到编辑同仁的广泛关注:刘晓毅[6]以入选“名刊工程”的31种社科类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封一和目次页的编排现状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封一和目次页编排上存在的细节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姚树峰等[7]随机抽取了某大学图书馆收藏的110种期刊,对其封一、目次页和版权页等执行我国现行期刊编排国家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标准中有关期刊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解读;龚杰等[8]参照国家标准(GB/T 3179—2009《期刊编排格式》等)对66种医学科技期刊的封一和目次页的编排情况进行了调研,指出封一和目次页中的常见错误,认为规范目次页势在必行。

尽管已有许多关于期刊四封编排规范性的研究,但现有研究主要采用人工核查、人工记录数据及人工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调研过程也仅有“裁判”(核查人员)参与,一锤定音(1次核查)。伴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向出版领域的渗透,科技期刊审读工作开始朝数字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构建四封审读工作平台并利用平台完成四封审读不仅可有效避免人工审查中的失误,进而提高期刊四封审读的精准度,还可提高审读效率[9]。为此,本研究以现行的国家标准《期刊编排格式》(GB/T 3179—2009)(以下简称《格式》)为依据,参考《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新出发〔2020〕10号),基于前期制作的《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设计了四封审读问卷,并在四封审读工作平台(http://fover.tederen.com/#/)上,对2020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主管的331种科技期刊(包含207种中文期刊、105种英文期刊、19种中英文期刊)四封编排的规范性进行审读,了解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期刊四封编排的情况,发现四封编排的现存问题,为提升期刊四封编排的质量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为探索新型、智能化的四封审读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基于平台的四封审读模式概况

1.1 四封审读工作平台介绍

本研究使用的期刊四封审读工作平台由北京泰德合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发,旨在利用互联网将地理上广泛分布的各种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宽带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如同一台超级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服务及计算、存储和访问等应用服务。四封审读工作平台本身可在虚拟环境下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这使其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审读问卷的自动化发放、回收、归档和统计等工作。另外,该平台的开放性、高安全性、高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对接性,以及良好的管理性和维护性、跨平台性等技术特征,使其能完整地记录四封审读的全过程。四封审读工作平台的基本组织架构见图1。

图1 四封审读工作平台的基本组织架构

1.2 研究方法及流程

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国内外现行的科技期刊四封编排标准和相关行政规定,基于前期研究成果(《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设计四封审读问卷。中文期刊封一应标注的内容参见文献[10];英文期刊封一除应标注其中文刊名外,其余应标注的内容与中文期刊封一相同。目前尚无对封二、封三、封四刊登内容的明确规定,可在封二、封三、封四刊登版权页或目次页。中文、英文期刊版权页应标注的内容相同,均为刊名、出版年、出版月、卷号(或总期号)、期号、出版日期、主管单位、主办单位、主编(或总编辑)姓名、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及联系方式、印刷单位、发行单位、发行方式、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号部分条码、广告发布登记、期刊定价(或免费赠阅)。中文、英文期刊目次页应标注的内容除目次表的表题(中文期刊为“目次”,英文期刊为“Contents”)外,其他内容相同[10]。中英文期刊四封应标注的内容为相应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应标注内容的叠加。

将四封审读问卷上传至四封审读工作平台。采用专家咨询法对问卷进行两轮线上咨询(测试),并经进一步修改、完善,确定最终的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期刊四封审读问卷。本研究的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注:①审读专家设计四封审读问卷,并上传至四封审读工作平台,通过平台分发问卷;②编辑部可通过PC端(个人计算机)登录平台填答和提交问卷;③编辑部可通过移动端(手机)登录平台填答和提交问卷。图2 四封审读工作流程示意图

1.3 问卷设计与测试

初步设计的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期刊四封审读问卷设定了不同语种期刊封一的必须标注项目和推荐标注项目,封二、封三和封四可能刊登的目次页与版权页的必须标注项目和推荐标注项目,基本涵盖了中文、英文及中英文期刊四封编排所牵涉的各方面内容。

选聘9位专家进行线上咨询,分类、汇总专家意见,集中多数建议,修改并完善四封审读问卷,最终确定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期刊封一及封二、封三、封四审读问卷的各项内容。修改后的封一审读问卷增加了具体出版年份、月份及卷号、期号的项目;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对两份问卷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进行了注释。

1.4 数据处理

对从四封审读工作平台上导出的各编辑部填答的问卷(共331份)进行清洗处理,去除6份无效问卷(中文期刊问卷2份,英文期刊问卷4份),获得有效问卷325份,其中包含205份中文期刊问卷、101份英文期刊问卷、19份中英文期刊问卷。在此基础上,使用 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汇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文期刊四封编排问题

对205种中文期刊的四封审读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封一应标注的7项内容[刊名(包括可能有的副刊名和并列刊名)、出版年、出版月、卷号、期号、主办单位和出版单位(必要时)]中,有2项的未标注问题相较其他项更为突出,分别是未标注出版月(111种)和未标注出版单位(69种),占比分别为54.1%和33.7%;其次是未标注主办单位(9种)和未标注卷号(7种),占比分别为4.4%和3.4%;未标注期号的期刊(2种)占比为1%。上述结果表明,未标注出版月是目前中文期刊封一编排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11种有副刊名的期刊中,4种期刊的副刊名标注不规范(未紧随刊名,且游离于刊名之外)。另外,约有2%的期刊封一标注项目中的数字未采用阿拉伯数字(采用了汉字)。阿拉伯数字是现今的国际通用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有助于期刊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目次页分为目次页版头和目次表两个部分。本次审读发现,相较于目次表,目次页版头标注不规范问题较多(表1)。《格式》规定目次页版头应标注刊名、卷号、期号、出版年和出版月(半月刊、旬刊和周刊还应标明出版日)。审读结果显示,除刊名外,其余几项均存在标注不规范的情况。未标注出版月的期刊数量最多,有55种(占比为26.8%);其次是未标明出版日的半月刊、旬刊和周刊(5种),占调查的半月刊、旬刊和周刊总数(8种)的62.5%。期刊目次页应有独立且标注项目完整的版头,本次审读发现目次页版头标注项短缺现象严重,需引起业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表1 中文期刊目次页编排不规范的情况

按照《格式》,期刊版权页应标注刊名、出版年和月等19项内容。审读结果表明,其中的11项内容在所审读的205种期刊中问题较少,分别是出版年、出版月、卷号、期号、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出版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发行单位、主编姓名和期刊定价,上述项目编排不规范的期刊占比均不到4%。出版日期、发行方式和协办单位3项标注内容则问题较多,分别有21种、30种和28种期刊标注不规范。CN号和出版单位联系方式2项标注内容的问题最多。版权页中,CN号字号小于5号的期刊有72种,占比为35.1%;未标注出版单位联系方式的期刊有75种,占比为36.6%(图3)。可见,中文期刊版权页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未标注出版单位联系方式。此外,有17.6%(36种)的中文期刊的版权页内容仅采用中文标注。《格式》要求中文科技期刊的版权页内容应采用中、英文2种语言标注。中文期刊没有英文版权页无疑会弱化其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度,阻碍其国际影响力的提升。随着知识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技期刊走国际化道路已是大势所趋,因此,刊登英文版权页不可小觑。

图3 中文期刊版权页编排不规范的情况

2.2 英文期刊四封编排问题

通过对101种英文期刊的四封审读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无目次页问题较为突出,其次是版权页标有协办单位,再次为未标注目次表的表题和期刊定价。

2.2.1 封一和目次页

《格式》规定, 除刊名已表明主办单位者外,其余期刊均需在封一合适位置标注期刊的主办单位,且标注位置在各期要连续,不应随意改变。审读的101种英文期刊的刊名均不能表明其主办单位,故需在封一明确标注主办单位,但有10种英文期刊未进行标注,占比为9.9%。此外,《格式》还规定英文期刊应在封面(封一)同时刊印其中文刊名。本次审读发现,未在封一同时标注其中文刊名的期刊有13种(占比为12.9%)。上述结果表明,目前英文科技期刊封一的主要问题是未标注中文刊名。

另外,《格式》要求期刊每期均应刊登目次页。本次审读发现,101种英文期刊中,无目次页的期刊有43种,占比为42.6%;在有目次页的期刊(58种)中,17种未标注目次表的表题(Contents),占所有有目次页期刊的29.3%。目次页对期刊而言必不可少,其规范性不容忽视。

2.2.2 版权页

《格式》规定,版权页需包含刊名等19项内容。在所审读的101种英文期刊中,版权页未标注主办单位及有ISSN号部分条码但标注位置错误(非封一左下角或封四右下角)和无ISSN号部分条码的期刊数量较少,分别为2种和14种;CN号字号错误(小于五号)和未标注定价的期刊数量较多,分别为17种(占16.8%)和22种(占21.8%);标有协办单位的期刊数量最多,有36种,占比为35.6%,说明标有协办单位是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版权页编排的主要问题。

英文科技期刊虽然仅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一小部分,但却是我国优秀科技期刊的代表,规范标注四封各项内容不仅是国际交流的需要,也是整体提升期刊编排质量的需要。

2.3 中英文期刊四封编排问题

2.3.1 封一和目次页

19种中英文期刊的四封审读结果显示,2种中英文期刊封一未标注主办单位,约1/3的中英文期刊(7种)未标注出版月,约1/2的中英文期刊(10种)未标注出版单位;中英文期刊目次页版头标注不规范问题多于目次表,版头未标注出版年的期刊有1种,未标注出版月的期刊有4种(约占1/5);目次表的表题标为“目录”的期刊有1种。可见,中英文期刊封一编排的主要问题是未标注出版月和出版单位,目次页编排的主要问题是版头未标注出版月。

2.3.2 版权页

《格式》规定,版权页应设立在期刊正文之前或封四。19种中英文期刊的审读结果显示,约1/5(4种)的期刊版权页位置不规范, 有的期刊将版权页排在正文后(非封四);有的期刊的版权页位置则全年不固定(排在封二/封三或者封三/封四)。此外,数据分析发现,版权页必须标注的19项内容中,6项内容的问题较少,分别是主编姓名、卷号、期号、ISSN号部分条码、发行方式和发行单位。19种中英文期刊中,版权页未标注主编姓名的期刊、未标注卷号的期刊、未标注期号的期刊和未标注ISSN号部分条码的期刊均仅有1种;未标注发行方式的期刊和未标注发行单位的期刊均有2种。协办单位、出版单位地址、出版日期、广告发布登记和CN号5项内容的问题较多。版权页中未标注出版单位地址、标有协办单位和CN号字号错误的均有4种期刊,占比均为21.1%;未标注出版日期的期刊有6种,占比为31.6%。版权页中未标注出版单位联系方式的期刊数量最多,审读的19种期刊中有10种漏标了出版单位联系方式,占比为52.6%。上述结果表明,目前中英文期刊版权页编排的主要问题是未标注出版日期和出版单位联系方式。

3 成效及不足

本次审读在四封审读工作平台上进行。四封审读工作平台简化了审读的程序,可操作性强,便于四封审读工作的顺利进行,有效推动了期刊四封审读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四封审读问卷由期刊所属编辑部的编辑人员填答,并经过审读专家的初审与复核及编辑部的确认,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主观判断上的失误,确保了所获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可信度更高。另外,编辑人员通过填答问卷可能认识到期刊四封编排存在的问题,并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进而自觉纠正,逐步提高期刊四封的编排质量。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未要求期刊编辑部上传期刊出版许可证,导致遗漏了需要对照期刊出版许可证才能发现的一些隐性错误。另外,本研究只是对四封智能化审读的初步探索和尝试,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4 建议对策

4.1 规范目次页编排

期刊目次页是读者进行资料检索的重要渠道,被称为期刊的“结构元数据”。作为期刊内容的缩影,目次页的地位仅次于封一[11],只有编排标准且规范的目次页才有助于读者迅速且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本次审读发现,期刊目次页编排主要存在以下几类不符合规范的问题:(1) 目次页无版头,仅有目次表部分。(2)共用目次页版头。除目次页信息,在目次页还编排了其他不应在目次页标注的内容(如编辑部的相关信息、编委会信息和版权页内容)。(3)版头的著录项不完整,部分版头缺少出版月和出版年。究其原因,可能是编辑人员对《格式》不熟悉、重视程度不够所致。因此,建议在每年的90学时的期刊编辑继续教育培训中增加相关方面的内容。另外,行业协会可组织一些相关内容的知识竞赛,促进编辑人员对相关标准的学习,进而更好地落实编排规范。

4.2 集中、完整标注版权页各项目

版权页是出版物的版权标志,是读者了解期刊的重要窗口。版权页不仅是对所有权的肯定与保证,也是文献著录(期刊登记、分类、编目)的重要信息源之一[12-13]。编排标准、规范且位置正确的版权页便于读者及期刊管理者查找与使用期刊信息。本次审读发现,有些期刊版权页位置的设置不规范,版权页分散在期刊的多个位置,查找困难。建议期刊编辑部按照《格式》要求设置版权页位置(正文之前或封四)。另外,较多期刊的版权页著录项不完整且严重分散,如:有的期刊在版权页仅标注部分规定的项目,将其余项目(最常见的是期刊定价和邮发代号等)安排在其他位置,与版权页分离;还有的期刊在版权页标注的内容极其简单,大部分重要标注项目缺失。这种细节方面的问题容易对期刊造成负面影响,故建议编辑同仁尽量熟悉版权页设置的规定,完整标注版权页的规定项目,并尽可能将各项目集中在一页编排。

4.3 规范ISSN号和CN号的表述

ISSN号是由ISSN国际中心等为各种内容类型和载体类型的连续出版物分配的代码,可精准识别出版物,其中文表述是“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CN号是我国报刊的代号,是国家出版管理部门为便于统计和管理而编排的号码,其中文表述是“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由ISSN号和CN号两部分组成。ISSN号和CN号可分开标注,也可组合标注。本次审读发现,分开标注时,有的期刊将ISSN号表述为“国际刊号”,也有的期刊将其表述为“国际标准刊号”;相应地,CN号被表述为“国内刊号”或“国内统一刊号”;组合标注时,有些期刊错误地将“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表述为“中国标准刊号”。这些问题显然是编辑人员对《格式》的关注和学习程度不够造成的。建议编辑同仁加强自身修养,关注与业务相关的标准和法规,并将其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将相关标准落到实处。

在本次审读的过程中,仍然使用低效的人工录入方式采集四封内容。为进一步提高智能化水平,建议四封审读平台增加可识别图像文字的四封内容采集模块或接口,将人工采集模式转换为“图像识别采集”模式。

5 结语

随着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不断推进,期刊四封编排的规范性日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向出版领域的渗透,无疑为提升期刊四封编排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尝试运用文献研究法,基于前期制作的《四封编排规范性审核表》设计了四封审读问卷,运用专家咨询法优化问卷后,将问卷上传至四封审读工作平台。利用四封审读工作平台,对2020年出版的中国科学院主管的中文、英文和中英文期刊的四封编排规范性进行审读,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文期刊四封编排的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封一未标注出版月和出版单位,版权页未标注出版单位联系方式;英文期刊四封编排不规范问题主要为无目次页、版权页标有协办单位和无期刊定价;与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相比,中英文期刊四封编排不规范问题较少。

基于四封审读工作平台对科技期刊四封编排的规范性进行审读尚属初步尝试,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后续将进一步完善四封审读工作平台,提升其智能化水平,拓展其应用,以推动科技期刊四封审读的智能化发展,为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四封编排质量提供支持。

致谢感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郭林林老师在本次审读过程中提供的帮助,以及北京泰德合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李虎总经理在四封审读工作平台建设方面提出的指导性建议。

猜你喜欢

版权页中英文科技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第五届世界科技期刊论坛在长沙举办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雷达学报》入选“第5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版权页声明
利用符号快速分解数据
中英文双语同刊页码一致编辑规范研究
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
出版学视角下的“抄经列位”
2017 U.S.News世界大学中英文榜单TOP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