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的研制及其在加压恒温加热输血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21练敏唐翠明罗俊青廖丽雯陆公庆文征兵韦钰肖丽娜刘恬

护理学报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三通调节器过滤器

练敏,唐翠明,罗俊青,廖丽雯,陆公庆,文征兵,韦钰,肖丽娜,刘恬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麻醉科,广西 柳州 545005)

大出血患者,需及时止血、加压快速大量输血补液,以保障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降低死亡率[1];同时为防止冷库血引起寒战及低体温并发症, 常将血液复温后输入, 传统复温是将4~6℃的冷库血置于室温30 min 或35~37℃温水箱中, 耗时长且效果不佳;或用加热输液输血仪可加温到控制的温度[2],但在紧急手术时, 无法将库血加温到接近人体温度即输入,血液温度与输血管壁外加温器温度的差异,输血管内、 管壁易产生气泡, 另因加温仪盖面的遮挡, 卡在加温槽内的输血器管内产生的气泡不易被发现和排除, 气泡可随快速输血短时间进入人体血液循环,轻者可致患者缺氧,严重者可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的动脉栓塞[3]。 据报道[1],因未注重输血温差而导致轻微的空气栓塞发生率为3.33%。 我院自行研制一种排气泡输血器, 用于术中加压恒温加热输血患者,在降低近心端输血管路气泡产生、缩短排气泡时间及损失血液量少等方面效果好, 现报道如下。

1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的制作

由改良的输血器管路、 气泡振动器及气泡收集仓组成。

1.1 改良的输血器管路组成结构与制作 由输血器(管径0.8 cm,长180 cm),三通旋塞,气泡过滤器(河南驼人医疗,具有滤过微小气泡功能),静脉延长管(管径0.8 cm,长15 cm)组成,均为医院统一购入的医用一次性无菌材料: 取输血器1 付, 保留胶塞针,茂菲氏滴壶,止水夹调节器,至输血器远端乳嘴部分;将1 个三通旋塞,一端连接输血器远端乳嘴,另一端连接气泡过滤器;取1 根静脉延长管,连接气泡过滤器另一端;把输血器、三通旋塞、气泡过滤器、静脉延长管连成一体,即构成改良的输血器管路。另外, 在三通旋塞上方输血器管路约15 cm 处有一止水夹调节器, 在三通旋塞与调节器之间的输血管路外安装一个气泡振动器(可设置定时震动功能)。 本设计改进了传统普通输血器的结构和排气方法,达到定时的震动、持续的滤过管道气泡的作用。

1.2 气泡收集仓的组成与制作 由茂菲氏滴壶、医用密封帽组成:取另1 付输血器,用无菌剪刀剪掉茂菲氏滴壶两端管子远端, 保留滴壶两端余管约1 cm 长度, 然后将该滴壶一端连接到改良输血器管路三通旋塞的侧通上, 另一端用密封帽密封,构成一个气泡收集仓,该收集仓通过三通旋塞与改良输血管路相通。使用时手指按压滴壶使收集仓内形成负压,从而将输血管内的气泡收集到仓内,保证了排气操作的密闭性。排气泡输血器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示意图

2 临床应用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0 月—2021 年3 月我院外科及妇产科各种原因失血急需大量输血,且手术的78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输入4~6℃冷藏血者;(2)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者。排除标准:严重心肺功能障碍者。 2020 年6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9 年10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38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 组均设定手术室温度22~24℃, 输血时不与麻醉药物共用静脉通路。 均使用AM-301-5B0 型恒温输血输液加温器(产地:日本)、MX4705 型加压输血袋(产地:美国)、威高集团(洁瑞)输血器、20 G 贝朗静脉留置针、静脉延长管、舒贝康三通旋塞。 2 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血型分布、输血成分及输血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表1 2 组加热输血手术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用监护仪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建立输液通路,在加压恒温加热输血前,装配好排气泡输血器(对照组是在普通输血器远端乳嘴加装三通旋塞, 然后连接1 根静脉延长管),用无菌生理盐水预冲并排净输血器管道气泡, 与患者前臂静脉输液留置针连接, 再次检查管道各连接部紧密,无漏气、漏液。打开加温器盒盖,将茂菲氏滴壶下的输血管盘绕、卡压进加热槽,加温器下至三通旋塞的输血管留约15 cm 长, 注意将输血管壁与加热槽的加热器紧贴,然后卡紧加温器盖,调节温度至37℃。 血液在使用前均储藏于4~6℃恒温箱,双人核对无误后,将冷库血上、下转动2 次,使血液混匀,将血袋平整装进加压袋内,血袋悬挂高度约130 cm(2组相同)。 刚开始输血速度80~90 滴/min,由于血液浓稠,速度下降到60~70 滴/min,给加压袋加压,压力15~20 kPa,维持输血速度85~90 滴/min,直到输血完毕,注意在输注2 袋血之间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

2.2.1 观察组 采用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排出气泡。输血过程中,产生在输血管路的气泡,通过气泡过滤器(输血前用肝素生理盐水1 mL 渗透,以防止红细胞堵塞[4])过滤、阻止气泡进入近心端输血管,通过设定输血器管路外的气泡振动器间隔20 min 震动2~3 次,将气泡聚集、融合;当产生气泡较多时,打开输血管路的三通旋塞侧旁开关, 抬高气泡收集仓超过止水夹调节器高度, 此时聚集在气泡过滤器与调节器输血管路的大气泡、或气泡段,上浮并回收入仓内,接着使调节器呈2/3 夹闭状态,用手指挤压收集仓使之形成负压,然后瞬间松开,重复2~3 次挤压、松开操作,即可把气泡全部收集仓内。 输血输液结束后,收集的气泡连同输血管无害化处理,气泡振动器回收消毒后重复使用,排气泡输血器管一用一换。

2.2.2 对照组 采用普通输血器, 传统方法排出气泡。输血产生气泡较多时,操作加温器下的调节器暂停输血,折叠、压低留置针接口上的输血管,调节器开关在上,并使管路与地面垂直,指弹输血管,将近心端气泡弹至调节器下方;使小气泡融合成大气泡,然后用注射器从三通旋塞抽出。

2.3 观察指标 由专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进行观察、记录、统计2 组患者在加热输血开始(T0)、30 min(T1)、60 min(T2)、90 min(T3)各时点近心端输血管(观察组为气泡过滤器下到留置针,对照组为三通旋塞下到留置针)内、管壁气泡析出率,以及排出加温器下输血管路气泡所需时间, 损失血液量。(1)气泡析出率[5]:输血过程中近心端输血管析出5个以上2~4 mm 气泡、或大气泡(2 组均从加热输血开始,近心端输血管内、管壁出现肉眼可见第一个气泡即用毫米尺测量气泡直径并记录个数)。 (2)排出气泡时间:各时点,加温器下端输血器附壁形成5 个以上2~4 mm 气泡、或大气泡出现[5],用秒表计时器记录排气泡操作时间, 观察组计时从抬高气泡收集仓高于调节器开关,使收集仓、调节器近似一直线开始,至排气完毕打开调节器开关止;对照组是折叠、压低留置针接口上的输血管, 并使管路与地面垂直开始,至排气完毕打开调节器开关止。 (3)损失血液量包括排气时损失的血量,输血结束、生理盐水冲管残留在输血管内的量, 每次排气时或结束后将废弃血液排入杯中,用1 mL 注射器抽取、读数并记录。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Shapiro-Wilk 做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独立样本t 检验比较2 组间均值差异;计数资料率或构成比的比较用χ2检验,四格表对于出现理论频数在(1~5)之间,计算校正χ2值;另外理论频数<1 时,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行×列表资料需要校正时,采用Fisher 确切概率法。 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双侧)。

3 结果

3.1 2 组加热输血手术患者各时点近心端输血管气泡析出率比较 T0 时点2 组气泡析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点,观察组输血管气泡析出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间各时点输血管气泡析出率与其前一时点比较(T2VST1、T3VST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输血管气泡析出率与其前一时点(T2VST1、T3VS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2。

表2 2 组加热输血手术患者近心端输血管内、管壁气泡析出率比较

3.2 2 组患者排气泡时间及损失血液量比较 排出加温器下段管路气泡所需时间, 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损失血液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 组排气泡时间及损失血液量比较(±s)

表3 2 组排气泡时间及损失血液量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40 38 tP排气泡时间(s)12.00±2.05 17.16±2.10 10.976<0.001损失血液量(mL)0.14±0.02 1.05±0.24 23.142<0.001

4 讨论

4.1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可减少近心端输血管路气泡的产生 采用恒温输血输液加温器给急需输血的患者血液加温输注, 以降低低温的危害, 不足之处,容易产生气泡[1,6];据报道[7-8],在环境温差较大,使用外加压方式,在管道内壁会有微气泡产生,气体析出融合成2~4 mm 大小气泡的时间大约需要35~65 min。设计的排气泡输血器,可减少近心端输血管路气泡产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时点(T0 除外)近心端输血管气泡析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时点输血管气泡析出率与其前一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输血管气泡析出率与其前一时点比较有差异(P<0.01)。 原因是:对照组采用普通输血器,在加压加热输血时,速度加快,隐藏在加温仪内的“隐气泡”随输血流速快下行到下段管路才显现,随着输血时间延长,产生的气泡越多,到了90 min 输血量减少,产生的气泡也相对减少[1,6]。 而观察组采用改良的排气泡输血器,当输血管附壁出现多个2~4 mm 气泡(观察发现2 组输血30 min 左右)时,通过管路外的气泡振动器间断震动使气泡聚集、融合,再利用空气上浮原理以及按压气泡收集仓使之产生的负压吸引作用,将产生于气泡过滤器与止水夹调节器管路之间的气泡收集到仓内,同时也解决了加温管内产生的无法上排的大量气泡聚集而影响输血速度问题,如果还有残余小气泡,连接在三通旋塞下方的气泡过滤器通过滤过作用,可将其阻止在过滤器之前。 因此,近心端输血管路在各时点都无气泡析出。 严爵基、窦建洪等报道[7,9],在管路末端加装气泡过滤器,能防止气泡进入血液循环。据研究显示[2,10],抢救大失血患者的输血输液,选择压力低于20 kPa,短时间的加压输血对红细胞基本没有影响,血液制品加温至36~37℃是安全舒适的。

4.2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可缩短排出气泡时间据报道[3,11-12],一次性自动止液输液器,输液泵上加装气泡传感器及一次性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等方法可以过滤输液气泡,但只适用于过滤包括茂菲氏滴管以上问题导致进入管路的气泡,排出气泡时同样浪费时间,加之气泡传感器及精密过滤输液器也只适用于重力作用的输血输液,不适用于加压快速输血输液。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能有效克服上述弊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排出气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 与罗小平研究报道一致[13],原因是观察组采用改良排气泡输血器,在整个输血过程中气泡过滤器能有效把气泡阻止在加温器与过滤器之间的输血管路;再通过可设定的气泡振动器定时振动,代替指弹聚集、融合气泡的操作,缩短了排气泡的部分时间;当气泡聚集增多时, 打开三通旋塞使气泡收集仓与输血管路相通,抬高收集仓,夹闭调节器,挤压收集仓形成负压,瞬间把残留在气泡过滤器与调节器之间的气泡收集到仓内,进一步缩短排出气泡的时间,减少使用注射器人工抽出气泡的繁琐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对照组使用指弹管壁,加用注射器从三通旋塞抽出,全过程都采用人工操作,加之管路内血液流速快,部分隐藏在血液中的气泡来不及析出,或附着在管壁,此时采用指弹法,有时越弹击,析出、散在的气泡越多,无法聚集,只能用注射器多次抽出排除,从而花费更多时间。

4.3 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可减少损失血液量 新型便捷式排气阀排气,与传统的挤拉式排气法、缠绕式排气法一样,排气省时又不浪费药液,且排气阀可随身携带[14]。 而恒温加热输血时,滴壶下2/3 的输血管缠绕在恒温加温器,对于近心端输血管、留置针软管的气泡,采用该3 种排气法费时、费力;手术过程中,护士为了去完成其它紧急配合工作,通常在输血管路连接三通旋塞,指弹并用注射器抽出,或将输血管乳嘴与留置针接口断开排除气泡,同样耗时并浪费血液[1];当血液流速快,指弹输血管壁,散在的气泡聚集效果差,则要多次抽出排除,浪费血液增多。 本实验结果显示,损失血液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用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将产生的气泡密闭的排出在管路侧旁的收集仓,保证了排气操作的密闭性,避免向下经三通旋塞,或针头连接处排气,没有血液流出针外,避免血液的浪费及污染;输血过程中,即便是收集、暂存在气泡收集仓的气泡血,也在间隔输注每袋异体血时,通过输注无菌生理盐水冲管,而一同输入人体,因此,改良型排气泡输血器可减少排气失液量和血液浪费,且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致谢]感谢本院统计室吴玲红老师对本文统计学方法的审核把关!

猜你喜欢

三通调节器过滤器
20钢等径三通失效分析
针对石化行业过滤器流阻的探讨及研究
让音乐成为幼儿情绪的“调节器”
花粉过滤器
新型游梁式抽油机平衡块调节器
新型纳米材料过滤器
基于混淆布鲁姆过滤器的云外包隐私集合比较协议
电厂自动控制系统调节器应用概述
解放前夕鲜为人知的国共南北“三通”始末
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