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对策

2022-11-21周小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效能卫生

周小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制定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积极推动健康治理融入国家治理全部活动之中,创造性地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效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同时又强调,要“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把我国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更好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效能,这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课题。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政府负责下,在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下,在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保障下,全党全国人民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的职能和效率、动能和效果。换言之,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对人民而言,主要是指全体人民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对国家而言,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现代化卫生健康强国建设进展和成就。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根据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全面提升健康治理的制度效能、法治效能、文化效能、生态效能、防控效能、服务效能和全球效能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应有之对策,这迫切需要从学理上加以深入阐释和系统构建。

一、完善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健康制度,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制度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国家健康治理最大的优势,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我国健康治理的制度效能是新时代提升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战略对策。

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效能、国家治理体系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能力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制度逻辑。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这次抗疫斗争有力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1]

第一,坚持和完善党对健康治理的领导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健康治理体系。完善健康治理体系是提高健康治理能力和提升健康治理效能的先决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健康治理最本质的特征,是推进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治理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健康治理体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健康中国建设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制度体系,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课题。按照“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顶层设计,推进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大致包括:一是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全员全程参与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建设,二是要实现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城乡区域全面覆盖,三是要推动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外交等领域深度渗透和融合,四是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国家健康治理大格局。

第二,健全健康民主,推进健康公平,坚持把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目标要求融入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健康优先发展原则融入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把促进健康的价值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推动形成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制度体系。习近平指出:“要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加快建设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人口密集特点的公共卫生体系。”[2]健康福祉是人民最重要的福祉,健康民主和健康公平是人民当家作主地位最重要的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和所有决策,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保障人民健康,努力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同时,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党和国家应当坚持积极卫生健康政策,构建全过程、全领域的健康民主,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健全和完善卫生健康领域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安排。

第三,充分依靠、调动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全员全程全方位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健康中国行动之中,坚持走中国特色健康治理之路。依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健康治理最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方法。中国共产党坚持走健康治理的群众路线,持续推进群众性健康治理活动——爱国卫生运动。习近平指出:“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2]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普及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治理能力,推动形成自下而上的群众性健康治理活动,这是中国特色健康治理基本模式与方法。习近平指出:“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3]若要在健康治理实践中全面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所有健康治理主体就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原则,坚持从人民卫生健康需要出发的治理要求,严格把参与、支持和推进健康治理摆在重要位置。

保障人民健康、建设健康中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党的领导是健康治理的根本,社会主义制度是健康治理的基础,保障人民健康的制度效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中释放的。因而,制度效能是国家健康治理最强大的、最持久的效能,是其他方面效能形成和释放的根基。

二、加强全民享有健康权益的健康法治,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法治效能

健康法治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升国家健康治理效能的重要保障。法治的根本意义是严格遵循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消除一切影响健康治理的消极因素,保障健康治理有序推进、全员推进,明确健康治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保证党和国家推进的健康治理既符合党章党规和宪法法律,又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第一,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完善新时代大卫生大健康法律体系,构建以保障全体人民健康权益为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法治体系。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规范和要求,全体公民在医疗卫生与健康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这实质是从法律上规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质量、效率和目标。此外,针对国内外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应制定和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加快形成疫情防控法治体系,从而推动形成全方位健康法治体系。

第二,推进健康中国和法治中国战略在健康法治方面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加强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的法治建设和法律规制,强化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环境领域的健康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健康侵权法律援助工作体系。健康中国建设需要法治保驾护航。健康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内在需要各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共同规定和保障。新时代,保障人民健康权迫切需要全领域打造大健康法治体系。同时,按照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战略部署,国家需要加快推进健康法治建设融入法治中国建设战略之中,切实将健康法治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推动形成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的中国特色健康法治体系。

第三,坚持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的健康法治观念,在卫生健康领域推动全体人民形成尊医重卫、共建健康生活、保护健康环境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推动构建健康法治共同体。习近平指出:“要普及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推动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2]依法推进健康治理是健康法治的根本要求,遵守卫生健康法律法规参加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是全体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无论是享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还是抗击疫情,或者参加健康锻炼,全体公民养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注重法治方式,都是最大限度提升健康治理效能的基本要求。同时,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的护佑者,用法治保障其权益是国家健康治理的重要环节。

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健康是人民幸福的基础。维护人民健康权益的法律是提高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最有力的工具和保障。在健康治理实践中,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要始终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国家卫生健康法律监管部门要始终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此便能大大降低健康治理成本,提高健康治理效果,加快健康治理法治化进程。

三、建设融入健康生活观念的健康文化,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文化效能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深层次的信念和力量。推进事关国计民生的健康治理必然会体现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文化精神和文化心态。打造全民健康教育体系,建设彰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国家治理理念、融入健康生活观念的健康文化,发挥文化对健康治理的价值引领和智力支持作用,汇聚和释放文化在健康治理中的效能,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文化效能,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应有之道。

第一,完善卫生健康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机制,培育人人追求健康生活、创造健康生活和崇尚健康生活的习惯、风尚、品格、观念和文明,营造人人爱健康、人人懂健康、人人讲健康的健康文化氛围。保障全体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包含的价值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卫生健康文化建设和全社会尊医重卫潮流,打造新时代健康治理文化标识和文化品牌,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文化基础。同时,在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中培养健康生活观念、习惯和方式,人人担负起维护健康安全、保护健康环境和建设健康中国的责任使命,全面提高全社会卫生健康文明程度,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培育尊医重卫良好社会风气,创建尊医重卫的精神文明,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和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百年党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卫生健康事业和营造尊医重卫社会风气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健康治理实践中,伟大建党精神引领卫生健康事业战线精神文明建设,从而构筑了卫生健康战线精神高地。从红医精神、白求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医务人员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旗帜,用实际行动培育和铸就了崇高职业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这是新时代健康文化建设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第三,坚持健康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相统一,推动健康教育贯穿公民素质教育全过程。健康教育是提升健康治理效能的重要方法,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按照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规划,国家需要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纲,全面提升国民健康素养。一要将健康教育列入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纲,推行普及化、大众化健康教育。二要将健康素质列入国民素质和学生素质提升体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治理素质。三要将基本医疗卫生技能训练列入国民教育和学校教育大纲。基本医疗卫生技能是衡量新时代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急救自救和防疫抗疫知识和技能水平是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指出:“要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2]四要将普及医疗卫生常识和健康科学知识列入学习强国计划,全面建设健康教育强国。五要协同建设全媒体时代全民健康教育中心,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员全程全方位开展健康教育。

第四,培育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健康文化心态,弘扬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健康文化精神,塑造健康为民、健康强国的健康文化形象,建设人人尊医、人人爱卫的健康文化体系,增强建设卫生健康强国和保障全体人民健康的健康文化自信。每个人既是自我的健康责任人,又是他人的健康责任人,坚持健康利国利人利己有机统一是新时代全体人民应当养成的健康文化心态。健康中国人人建设、建设成果人人共享、人人享有健康生活是新时代全体人民应当弘扬的健康文化精神。建设健康中国、保障人民健康、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基础是新时代健康文化建设的高度自觉和使命担当。

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健康文化建设,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社会风气,弘扬崇高职业精神,既可以凝聚起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行动的强大精神力量,又可以达成健康治理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理想信念的广泛共识。因而,建设卫生健康文化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举措,释放卫生健康文化效能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内生动力。

四、保护绿色健康生活屏障的健康生态,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生态效能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和保持健康体魄的基础。习近平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4]372保障人民健康是一项包括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体育锻炼、保护生态环境等在内的系统工程。生态治理效能是国家健康治理效能的重要指标。因而,推动绿色发展,养成绿色生活方式,持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的重要战略。

第一,推进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战略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把健康优先和健康促进的理念要求融入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绿色发展内在包含健康优先发展战略意蕴,绿色生活必然包含健康生活。美丽中国建设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健康中国建设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应有之义。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效益必然包括保障和促进人民健康,落实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理念,为国家健康治理释放生态效能。

第二,切实落实影响人民健康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责任制,全面建设有益于全体人民健康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绿水青山,不仅是人民的金山银山,更是人民的健康屏障。习近平指出:“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风险评估制度,重点抓好空气、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进国土绿化,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4]372严格遵循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建立和落实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从源头上加快治理影响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构建一个保障人民健康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应当关注和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第三,加快构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和优美环境为产品的基本生态产品供给体系。习近平指出:“要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2]民以食为天。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首先要生产和供给绿色生活产品。健康、安全的食品是保障人民健康的物质基础。空气、水源、土壤等构成的生态环境又是生产健康、安全的食品的基础。如此理解,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人民健康生活环境,既要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生活观,养成绿色生活意识、习惯和风尚,还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做大做强做优生态产品保护、开发和供给,从源头上激发和释放健康治理的生态效能。

第四,打造国家级乡村原生态休闲养生基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障人民健康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创造人民健康幸福生活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价值目标。习近平指出:“要继承和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健康、宜居、美丽家园。”[4]372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双重战略部署,创建以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美丽社区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中国行动和以健康城市、健康乡村、健康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健康中国行动协同推进和融合发展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是全面释放国家健康治理生态效能的重要路径。

“人类是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命共同体。”[5]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生态环境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内在要求。生态治理是国家健康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效能是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增长点。在绿色发展中强化健康优先发展,在绿色生活中提升健康生活指数,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深化健康中国建设,在生态保护中构筑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五、化解影响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风险,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防控效能

面对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党和国家只有与时俱进地构建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始终抓紧抓实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不断提升和优化防控工作效能,才能有效防范风险、抗击疫情,有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2]防控效能是国家健康治理效能的重要指标,强化底线思维、化解健康风险、提升防控效能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举措。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健康风险治理观,全面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之中,落实到为人民服务的具体行动上。防控是健康治理的重要理念。健康风险无法预知,但是可以提前做好不同层级的防控和应急预案。党和国家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仅体现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情险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预防各类疾病、排查各类风险、加强风险监测、优化防控体系等方面。为人民服务,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这是中国特色健康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风险防控落实到各项工作上,从制度上、技术上和心理上为人民建立健康风险防控的三重体系,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的防控效能不断提升的重要保障。

第二,坚持专业健康评估和大众健康监督相统一原则,培养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健康风险防控专兼职人才队伍。从科学技术支撑来讲,如何防控卫生健康领域风险首先是一门科学。遵循规律,尊重科学,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卫生健康科学技术,这是加强和做好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的客观要求。从这个层面来讲,化解卫生健康领域的重大风险必须从基础工程抓起,培养卫生健康风险防控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做到科学防控。同时,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又是一项群众性工作,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因而,尊重科学,发挥科学技术支撑作用,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始终做到专业防控和大众防控有机统一,这是我们化解卫生健康风险的根本要求。

第三,坚持综合、源头、系统防控理念,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专业指导的健康风险防控大格局。习近平指出:“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2]从综合要求来讲,需要把公共卫生体系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把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贯穿国家治理全过程,推动形成多地区、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协同参与的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工作大格局。从源头要求来讲,要建立和完善风险排查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溯源能力,查清健康风险源头,从根本上提出和制定健康风险源头治理方案。从系统要求来看,要集中全国全社会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技术治理优势,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形成查找、评估、防控和监督一体化的工作机制。

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是国家健康治理的重要日常工作。按照国家健康治理的总体战略布局,需要集中全国优势公共卫生资源,特别是充分发挥优势技术资源,加快建设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全面提升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应急能力和医疗救治水平。同时,国家健康治理不仅要优化资源配置,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且要集中国家和社会的优质资源,加强传染病、慢性病、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预防和消除各种卫生健康风险,为人民筑牢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防线。

六、覆盖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 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服务效能

为全体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是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务实之举。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质量、效率和水平是判断国家健康治理效能的最基本指标。判断国家治理效果和能力,关键要看医疗卫生机构为人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看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要看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需求满足的效度和程度。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4]371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治理理念,国家为全体人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根本对策和长久之计。

第一,面向全体人民提供健康服务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健康服务需求端转型升级相统一,坚持国家健康服务主导作用和社会健康服务主体作用相统一,创新和完善国家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体系,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健康治理一体化。哪里有人民健康需求,哪里就应当有健康服务。紧跟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卫生健康事业建设原则和卫生健康产业发展导向,这是面向人民提供健康服务的根本原则。公平是健康的价值要求,推进城乡健康服务一体化是保障健康公平的重要举措。以城乡区域联动为切入点,加强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质量监督管理,这是新时代面向人民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着力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是保障人民健康的主力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主体优势和主力军作用,这是面向人民提供健康服务的重要战略支撑点。

第二,加快实现城乡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建设城乡联动的医疗联合体,动态实现卫生健康资源向基层下沉和卫生健康服务向人民靠近。习近平指出:“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均衡布局优质医疗资源,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6]有序推进城乡卫生健康服务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的重要目标。一要发挥公立医院优势,加快构建以高水平公立医院为中心的城乡医疗联合体。二要加快培养基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城乡卫生健康事业一体化的人才基础。三要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投入,升级基层医疗卫生设备和基础设施。四要广泛开展远程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提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覆盖率和使用率。五要坚持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与降低卫生健康成本相统一,持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扩大优质医疗卫生服务覆盖面,完善国家健康数据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全民健康服务。

第三,坚持和完善健康中国行动制度体系,推动形成全员、全程、全面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工作体系,构建健康中国行动转化为国家健康治理效能的量化指标体系,建立健康中国行动质量监控和绩效评价体系。在国家、社会和公民层面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建设战略,遵循健康中国行动的战略部署,细化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量化指标和责任分工,建立第三方绩效监管工作机制,在广泛征求专家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构建体系化的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指标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是国家健康治理体系的主体构成。国家健康治理效能主要体现在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卫生与健康服务效率和能力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通过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集中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高度重视基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不断优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从而不断提升针对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的服务效能。

七、倡导人人享有健康的全球健康治理,提升国家健康治理的全球效能

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1]为世界谋大同,推进全球健康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的全球视野,又是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国际战略。

第一,弘扬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精神。用实际行动铸就全球健康治理的精神丰碑,这是新时代我国健康治理对全球治理最宝贵的贡献。1963年中国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截至2021年4月,中国已累计派遣医疗队员2.7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人次[7]。在长期对外医疗援助实践中,我国援外医疗工作队全体成员用实际行动、精湛医术、英勇壮举铸就了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精神力量——“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为世界各国和人民达成全球健康治理共识贡献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第二,贡献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智慧。习近平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8]新发展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发展理念。按照新发展理念,全球健康治理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创新全球健康治理框架、方案和合作机制,加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持健康世界共建共享共商原则,推动世界各国卫生健康发展战略互动和融合。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园。只有把地球建设成为健康家园,只有把健康融入全球发展战略,只有把全人类健康利益放在第一位,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三,宣示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主张。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红色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统一于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9],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了中国力量。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中国主张:“各国应为全人类前途命运和子孙后代福祉作出正确选择,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齐心协力、守望相助、携手应对,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打赢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护佑世界和人民康宁。”[10]针对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尊重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领导协调作用,优化全球疫情防控资源配置和流通,补齐全球抗疫、防疫短板,构建重大疫情防控共同体,这是世界各国应当遵循的疫情防控主张和方案。

第四,采取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行动。健康中国不仅惠及中国人民,而且惠及世界人民。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健康合作,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全球健康治理的中国样本。中国政府通过派遣援外应急医疗队、援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支援培养卫生健康专业人才、捐赠药品和医疗设备、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行动,全方位参与和推进全球健康治理。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向8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向150多个国家和13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物资援助,为全球供应2800多亿只口罩、34亿多件防护服、40多亿份检测试剂盒,建立中非41个对口医院合作机制[11]。

当今世界,已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当今世界不仅是一个经济共同体、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更是一个生态共同体、卫生健康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是世界各国推进本国健康治理的应有之举和全球健康治理的应有方案。健康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健康是人民最基本的人权,实现全人类充分享有健康权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12]。

八、结语

建设健康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最好的诠释。从旧中国到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卫生健康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9年的77.3岁,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健康治理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究其原因,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健康治理之路。显然,这是一条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健康治理效能的实践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健康治理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健康中国建设与法治中国、美丽中国、文化强国建设有机融合和统一,坚持不断完善和创新公共卫生与健康风险防控体系,不断改善和优化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服务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是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的战略理路和应对之策。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效能卫生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智取红领巾
地方机构改革“+”与“-”——减的是机构,加的是效能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卫生歌